2023年9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2022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就2022年度证券审计市场进行了分析。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审计市场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自2013年起,证监会连续10年组织专门力量对证券审计市场进行分析并发布分析报告。
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所基本情况、2022年度证券审计市场情况,2022年度审计报告分析以及证券市场审计执业问题等。
我们对证监会近三年发布的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涉及内容进行了对比提示,并重点分析了2022年度分析报告中的内容。
一、
证券所基本情况
经分析,2022年度证券所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证券所数量持续增加,首单证券业务以挂牌公司年报审计为主;
2.合伙人数量增长较快,部分新所执业人员较少;
3.证券服务业务持续增长,头部所市场集中效应明显;
4.行政监管不断强化,证券交易场所自律监管持续加强;
5.民事责任追责持续加强,立体惩戒体系更加成熟;
6.职业风险资金持续增加,投资者偿付能力有所增强。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证券所基本情况如下:
注1:
2022年为截至2023年6月底数据,2021年及2020年分别为截至2022年4月底和2021年4月底数据。
注2:
新增证券所首单证券服务业务主要包括挂牌公司年报审计(19家),债券发行人年报审计(3家)等,首单证券业务以挂牌公司年报审计为主。
注3:
2022年、2021年及2020年分别为截至2023年6月底数据、2022年6月底和2021年6月底数据。
注4:
2020年至今,在已判决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共14件,判决赔偿总金额达54.9亿元。
二、
证券审计市场情况
(一)
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
截至2023年6月底,5,17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审计报告,其中主板3,209家(包括B股12家)、创业板1,255家、科创板517家、北交所191家。
上市公司2022年度年报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有:
1. 审计市场集中度稳中有升;
2. 平均审计收费略微下降,低收费区间公司占比降低。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市场状况如下:
注1:
近三年统计披露年报上市公司截至时点分别为2023年6月底、2022年4月底和2021年4月底。
注2:
上表中的空白表格为相关年度分析报告中不存在相关内容。
(二)
挂牌公司审计市场
2022年度新挂牌公司审计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挂牌公司审计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市场集中度CR10为53.9%,与2021年的54.7%相比,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
2.挂牌公司整体审计收费水平有所提升,审计收费集中度有所下降。审计收费均值为17.9万元,较上年增长6.1%。审计收费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合计为6.3亿元,占全部挂牌公司审计收费的55.8%,较2021年的57.1%略有下降,审计收费集中度有所下降。
(三)
IPO审计市场
2022年度IPO审计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IPO审计市场集中度总体保持稳定,本土所业务排名靠前。按IPO审计客户数计算的市场集中度CR10为80.9%,与上年(81.7%)基本持平;IPO审计客户数量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中,9家为本土所。
2.IPO审计收费情况有所改善,单个项目受业务规模、审计复杂程度影响金额差异较大。各证券所客户收费均值分布在170万元至1,486万元,差异较大,主要系IPO公司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差异所致。
(四)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换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98家、449家和403家,2022年度换所的挂牌公司数量为964家。
2022年度上市公司及挂牌公司换所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换所公司数量下降,异常换所风险有所收敛;
2.近七成公司换所后审计收费持平或上涨,审计费用变动多集中在20%以内;
3.换所公司整体非标意见占比较高,换所后审计意见未明显减轻。
三、
年报审计报告分析
(一)
审计意见
1、上市公司审计意见
上市公司2022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呈现以下特点:
(1)上市公司非标意见数量及占比均下降,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
(2)涉审计意见退市比例高,推动退市常态化作用显著;
(3)大所非标报告比例与上年持平,风险公司向中小所聚集;
(4)持续经营问题仍为最主要非标事项;
(5)一人签署多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情况有所改善。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意见类型分布情况如下:
2、挂牌公司审计意见
挂牌公司2022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呈现以下特点:
(1)连续两年非标意见公司在非标意见公司中占比近七成,首次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占比有所降低;
(2)大所出具非标意见占比下降;
(3)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为最常见的非标事项。
(二)
关键审计事项
2022年度,5,134份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共包含10,055项关键审计事项,1,575家挂牌公司披露的审计报告中包含2,336项关键审计事项。挂牌公司与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特征相似,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为最重要的审计事项,金融资产减值为最主要的资产减值事项。
与2021年度的情况相比,上市公司2022年度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呈现以下特点:
1.事项数量均值略低于上年,主要领域仍为收入确认和资产减值;
2.收入确认仍为最常见的关键审计事项,资源投入不断增加;
3.金融资产及存货减值事项增加,商誉减值事项下降。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关键审计事项情况如下:
注1:
近三年,上市公司收入确认事项占全部关键审计事项的比例分别为40.6%、43.5%、45.2%,呈逐年上升趋势,仍是最主要的关键审计事项。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来看,会计师事务所高度重视收入舞弊及错报风险,不断增加资源投入。
注2:
其他主要包括资产确认、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内容。
四、
上市公司审计执业问题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近三年年报审计执业问题如下:
注1:
个别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将部分非研发部门员工的工资归集到研发费用,导致多计研发费用,少计营业成本;未根据存货成本核算政策对返修产品进行恰当分类,导致返修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在部分产品生产中违反与客户签订的协议,将高价原材料替代为低价原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业务经营可能面临违约风险。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识别上述内控流程存在的缺陷,内部控制核查不到位。
注2:
个别公司按季度对其200余个项目进行贷后管理,注册会计师仅抽取2个项目进行测试;在银行收付款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识别出9个样本存在未经恰当审批、控制未执行的情形,但未采取进一步程序。上述注册会计师未能根据相关控制风险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存在未结合控制运行频率合理确定样本规模,未对发现的控制偏差进行评估,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注3:
个别上市公司对披露的业绩预告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季度报告进行修正,修正原因为经与注册会计师沟通,自2022年起公司将部分业务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收入,调整影响金额重大。相关缺陷未被管理层认定为重大缺陷,且注册会计师仅以交易单据保存和部分信息技术相关控制存在缺陷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未充分评估公司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存疑。
注4:
个别上市公司存在大额已逾期未偿还的借款及应付利息,大额到期未支付的应付票据,期末流动负债远高于流动资产,且最近四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亏损,明显缺乏偿债能力,但注册会计师仅就部分应收款可回收性及坏账计提的充分性发表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恰当考虑持续经营相关事项的影响,未识别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及相关披露不充分的问题,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注5:
个别上市公司本年存在多个风险事项,涉及其他应收款、其他非流动资产、存货、在建工程和资产减值准备等多个科目,相关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总资产的14.7%,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个别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长期应收款的减值准备存疑,相关资产涉及金额占公司总资产的90.6%,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审慎判断相关错报是否具有广泛影响,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注6:
某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表因子公司存在未入账销售返利、第三方回款真实性、存货管理等多项问题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同时公司自查发现子公司前期存在虚增应收账款和利润的情形,并仅对2021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差错更正,注册会计师本年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未对上期非标事项采取针对性审计程序,未恰当考虑上期非标事项及相关会计差错更正对公司前期及本期财务报表的重要影响,审计意见恰当性存疑。
注7:
个别上市公司2022年参与设立某产业投资基金,持股30%,公司将该投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列报在“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但结合相关协议约定和商业实质,上市公司对该产业投资基金具有重大影响,应列报在“长期股权投资”,并披露股权投资具体信息。注册会计师未充分了解上述合同安排和商业实质,未充分评估重大非常规交易相关的会计处理和披露是否恰当,重大非常规交易审计不到位。
注8:
个别上市公司2021年和2022年均聘请专家对商誉减值测试相关资产组可收回金额进行评估,但两年评估中重要参数、假设存在较大差异,关键参数预测依据的充分性存疑,个别参数有误。注册会计师未审慎复核、评价专家工作结论的合理性,未能发现有关结论依据不足、关键参数存在错误等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注9: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相关信息系统审计时,未对信息系统进行了解和测试即得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未结合公司业务流程识别、测试信息系统关键控制点,导致内控测试流于形式;未恰当评价信息系统账号管理不规范、账号权限缺少审批、不相容职务为同一人等内控偏差对审计结论的影响;在财务核算高度依赖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情况下,未对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对业务管理系统生成的信息或执行的控制直接加以信赖缺乏基础,信息系统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