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高官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中欧高层对话的重要机会,也是展示中欧合作意愿的良好时机。然而,在访华前夕,欧盟却出台了一项针对意味十足的法案,威胁对华实施制裁。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访华,这是继去年底德国总理访华后,中欧双方高层的又一次重要接触。
然而,在表达对中欧合作的期待之余,欧盟方面也不忘对中国发出警告和威胁,甚至出台了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试图给中国“划圆”。
据环球网消息,欧盟内部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了一项协议,该法案是针对“第三国”对欧盟成员进行经济威胁的“专用法案”。
该法案规定,在经过调查后,如果确认第三国对欧盟成员国进行“经济威胁”,那么欧盟有权利要求“胁迫国”立刻停止经济胁迫。如若该国“冥顽不灵”,欧盟也会采取反制措施限制其与欧洲进行贸易。
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该法案针对中国的意味非常明显,摆明了是想替立陶宛出头,毕竟此前立陶宛频繁在中国内政问题上反复横跳,被中方强势出手反制了,如今该法案出台,无疑是给中方发出威慑信号,大有想让中国“守规矩”的意思。
然而话说回来,欧盟这种一边威慑,一边又想与中国沟通的前后矛盾态度,暴露了欧盟在面对中国时的犹豫和纠结,也让人怀疑欧盟高官访华的诚意和目的。那么,欧盟到底想怎样?为什么在访华前夕还要对中国发出种种不友好的信号呢?
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欧盟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和利益诉求,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时,有些欧洲国家和机构,特别是德国、法国等主导国家,认识到中国是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不应该被美国的遏制战略所绑架,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与中国开展平等和互利的合作。
这些国家希望通过访华,增进中欧之间的政治互信等方式,深化中欧在经济、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为全球治理贡献正能量。
另一方面,欧盟又受到美国的影响,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频频做出错误言行,干涉中国内政,挑拨中俄关系。
特别是一些小国和美国的“走狗”,他们对中国抱有敌意和偏见,试图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衅和干涉,阻碍中欧之间的友好合作。
这一部分欧盟成员国希望欧盟高官通过访华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台海、香港等问题上妥协,以换取美国的支持。
这种前后矛盾、左右摇摆的态度,反映了欧盟在面对中国时的纠结。欧盟既想从中国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又想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既想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又想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这种态度不仅损害了中欧之间的互信与合作,也暴露了欧盟缺乏战略自主和自信的弱点。欧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是稳定性和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而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才能推动中欧关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