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认知域作战丨智能化视阈下的认知域作战

聚焦认知域作战丨智能化视阈下的认知域作战
2023年02月16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国防大学

要点提示

●实践证明,认知域作战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线上线下的数据壁垒,通过统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借助先进算法,发起者可以有效切换各种空间,优选作战样式,甚至聚焦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精准释放干扰信息,从而实现传统作战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在未来的认知域作战中,科学和逻辑等理性因素对个体认知的影响极有可能被削弱,认知对抗或将成为情感与情感的较量。

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变革信息传播的逻辑,使信息对思维意识的影响更加深刻和全面,人的大脑认知真正上升为军事对抗的重要场域。智能化时代,信息传播机制的不断演进将从多方面体系化重塑认知对抗,从而推动认知域作战发生根本性变革。

人工智能成为认知域作战的主要驱动力

智能化时代,信息传播以数据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贯穿于信息采集、生产、反馈等全过程。人工智能这一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将是未来认知域作战筹划和实施等整个过程的关键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将贯穿未来认知域作战多场景。在认知域作战行动部署、节奏把控等过程中,参战各方依托先进算法作为行动的“调控者”“把关人”,来源于各个作战域的大量关于战场行动的信息,为交战各方高效决策和实施认知域作战提供驱动力。实践证明,认知域作战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线上线下的数据壁垒,通过统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借助先进算法,发起者可以有效切换各种空间,优选作战样式,甚至聚焦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精准释放干扰信息,从而实现传统作战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 乌克兰利用人脸识别软件识别俄战场阵亡士兵和战俘,并向部分阵亡士兵家属发送照片。图片来自互联网。▲ 乌克兰利用人脸识别软件识别俄战场阵亡士兵和战俘,并向部分阵亡士兵家属发送照片。图片来自互联网。

此外,人工智能从赋能单环节向连接作战各环节、全流程演变。当前,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还局限于定位目标受众,以提高信息和信宿的匹配率。未来认知域作战,人工智能将在认知域作战筹划和实施各环节“一站式”发挥作用,并不断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耦合。外军认为,未来认知域作战中,可利用数据差异化投送,启动机器人瞬时制造舆论潮流,影响认知效果。战略战役层面,可基于长期跟踪数据和不断调整优化的算法策略,测算不同地域、群体认知态势,辅助决策者规划核心叙事、主要议题等,从而调控行动实施和协同动作。

自主对抗成为认知域作战的显著特征

随着智能程序从协同传播、参与传播到自主传播,以及智能终端的联结生态的不断扩大,未来战场上,官兵将越来越多地可以接收到智能程序、智能终端发送的各类信息。而在虚拟空间,数字孪生体、虚拟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将会传导作用于现实世界人的认知。从智能化条件下的认知域作战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的介入度将逐渐降低,信息弹药的采集、合成、发送将更加自主高效,话语策略、行动策略的制定执行更趋自主化,整个流程节奏空前快捷。但就结果而言,人仍是认知域作战的最终目标,由自主化武器赋能加速的流程会不断强化对人认知的控制。

借助智能程序、智能终端、数字孪生体、虚拟人等自主对抗工具,参战各方将在认知域作战态势布设、时空运用、信息内容设计等方面拥有更多灵活性,信息真伪对抗将更加突出。未来的认知域作战,自主化武器将有可能突破力量与时空的限制,行动样式更趋复杂。外军实践表明,运用互联网开展面向大众的“喷灌式”传播、面向特定群体的“滴灌式”传播,将成为认知域作战的常见样式。智能程序、智能终端由于具有批量复制部署、不间歇运转等特点,能够支持开发更多更复杂的行动样式。如可以围绕特定议题、瞄准特定攻击对象,迅即调动海量社交机器人,轮番集中扩散信息,或利用围绕特定个体的智能设备采集相关数据,运用对话机器人、虚拟人与个体长期伴生互动、持续诱导,以达成作战目的。

▲ 2022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网络观察室和社交平台分析公司Graphika联合发布报告显示,美国在社交平台编织起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造谣网络、发起造谣行动,其中,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伪造人脸图像注册虚假账号是其惯用手法。图片来自互联网。

未来认知域作战,自主化武器隐蔽操控认知域战场将成为常态,社交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假舆情、假热点,从而产生更多的个体感知迷雾;智能合成技术将降低虚假信息制作门槛,从而增加鉴伪成本和难度;机器人账号、虚拟人信源将更加难以甄别,“一对一”的认知欺诈日益普遍。

情感冲突成为认知域作战的突出属性

智能化时代,新技术将拓宽人类的认知范围、加深人们的感知程度。扩展现实、元宇宙等技术将更加全息、透明地呈现战场环境、事件现场等,且场景可触可感可交互,受众在认知事件真相时将会更加受制于感性逻辑的影响。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迅捷度快速提高,通过大批次的信息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可极大压缩个体的反应时间,使个体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在事件全貌完整展现之前,受众往往已形成立场倾向甚至将注意力转向新焦点,依据碎片化线索输出结论的模式加剧了对信息的非理性、情绪化反应。在未来的认知域作战中,科学和逻辑等理性因素对个体认知的影响极有可能被削弱,认知对抗或将成为情感与情感的较量。在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性的抉择中,参战各方越发注重以情动人,通过感性手段激荡、占据甚至极化目标对象心智,主导认知域对抗态势。

▲ 美国和德国研究机构的人员设计出《核饼干》VR体验游戏,由玩家从美国总统视角沉浸式模拟决策和发动核战争。图片来自互联网。

智能化时代,认知撬动愈加倚重感性争取。一方面,以情绪唤醒策略增强认知共振。未来的认知域作战,行动发起者通过把残酷激烈的交战画面、战后惨象或参战士兵伤亡过程与现状有所选择地呈现于受众眼前,以此强烈刺激受众情绪,唤醒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人作为传播网络的节点,通过智能算法可搜集各类体征数据,使行动发起者得以较准确地研判信息产生的情绪效果,从而动态调整内容,强化情绪反应。行动发起者通过数据计算选定具有相似理解语境、相同情感特质的群体,或选定易受影响、具有较大影响价值的特定个体,通过靶向传播同质化的信息流,从而激发其群体认知共鸣。

另一方面,以道德裹挟策略激发价值认同。面对累积加重的碎片化、非理性认知反应模式,作战行动发起者可通过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占据道德高点、汇聚利己价值认知洪流,进而实现裹挟效果。智能传播环境下丰富的呈现形态、直抵民众的社交渠道,为行动发起者运用这一策略提供了便捷手段。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技术演进对道德裹挟策略的促进已逐步体现,如社交媒体将以往的秘密外交暴露于民众面前,交战各方首脑政要运用这一手段,直播或全程公开与别国决策层、精英群等的沟通细节,话语策略也愈发突出道德仲裁和批判,从而影响、刺激国际民众支持己方价值立场。

万物互联扩展认知域作战的战场空间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塑造认知的主要战场,交战各方的机构、个人与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可以直接接触并产生相互关联,从而使全天候的认知争夺成为可能。

智能传播时代,万物互联成为新的社会连接模式,传播主体、传播行为无处不在。在此影响下,认知域作战空间将拓展至智慧物联终端、场景,并延伸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世界。万物互联导致认知域作战空间的泛在,将进一步推动作战主体的泛在,自然人、具备信息收发能力的智能终端,甚至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角色都有可能成为作战主体,认知域作战参战力量的类型将得到极大拓展,认知域作战的组织方式将向分布式协同方向转变。

▲ 5G推动万物互联。图片来自互联网。▲ 5G推动万物互联。图片来自互联网。

未来的认知域作战,深处冲突腹地的人与机器都将成为作战的重要力量,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将协同绘制战场图景、参与“书写”战争全过程。前线士兵通过社交网络源源不断地将个人战场经历,经过个性化包装后适时推送展现给世人,单兵装备、作战平台将担负战场影像采集、传输任务,并根据预设程序触发自动处理和发布机制,以多种方式配合物理空间作战行动,争夺制信息权和制脑权。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前线士兵、智能装备还可以根据上级指令,有针对性地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处理,从而更加便捷地、全景全息地呈现己方所要表达的战场景象,实现认知域作战攻心夺志的最终目标。(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机器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1 一彬科技 001278 --
  • 02-20 华人健康 301408 --
  • 02-20 纳睿雷达 688522 --
  • 02-20 金海通 603061 58.58
  • 02-17 润普食品 836422 8.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