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遇见洱海 | 美了美了!生态廊道留住人与湖的共栖空间

山河行·遇见洱海 | 美了美了!生态廊道留住人与湖的共栖空间
2023年01月12日 21:1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戳视频,云打卡“生态廊道”

这个冬天,成群结队的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如约而至;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也纷至沓来——相遇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生态廊道,共赴一场冬日的浪漫约会。

“刚带孩子租了辆自行车骑一骑,太惬意了。”贵州来的陈女士带一家人悠闲地走着逛着,才上午9点多,身边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

“这条环湖的廊道,改变了大理。”在本地人李星妍看来,观苍山云起云涌、览洱海碧波荡漾,大理的美又平添几分诗意。

生态廊道环绕洱海,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美丽洱海。张黎摄
生态廊道环绕洱海,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美丽洱海。张黎摄生态廊道环绕洱海,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美丽洱海。张黎摄

一条生态廊道,挽起绿美洱海,把自然古朴的民族村庄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搭建起了人与湖的共栖空间。

行走生态廊道山水间,洱海保护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打造绿美生态环,

筑牢洱海保护屏障

苍山下洱海边,这是一条怎样的“廊道”?

“我们的生态廊道,全称是‘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总投资91.91亿元,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工程、生态廊道、生态搬迁、管网完善及科研试验地建设五大工程体系。”站在洱海岸边,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杜红媛向记者介绍道。

洱海生态廊道涵盖了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和若干环境监测站点,涉及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的完善和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

可以说,这是一条人与湖的物理界线,是洱海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廊”。

其不仅加强了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空间管控,疏解了洱海湖滨区人口和环境压力,也通过恢复生态岸线,构建起了湖泊生态屏障,给洱海留下休养生息的“透气”空间。

杜红媛告诉记者,廊道岸边,拆迁后留下来的村居,进行了统一的风貌提升,有些自己居住,还可以用作民宿来经营。青瓦白墙斜屋顶,一座座白族特色房屋与环境融为一体。

年轻游客来洱海边拍照打卡。张黎摄年轻游客来洱海边拍照打卡。张黎摄

如今,生态廊道成为大理城市的“新名片”,更是人与湖亲近的新“纽带”。它将沿岸各村连接在一起,串起洱海山水乡愁,使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成为“围绕洱海的一串珍珠”。

“人退湖进”污染减少,

管护并重全民治湖

“洱海生态廊道是洱海环境保护工作新阶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洱海流域环境保护治理系统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大理分局副局长彭中的讲述中,生态廊道意义非凡,在于其产生的重要生态效益,激活了绿色转型的经济效益。

“人退湖进”,这是一项大工程,不仅要将湖滨带范围区内的房屋搬迁,还要将核心区内的农田清退,恢复洱海连续完整的湖滨带和缓冲带。

“这样的举措最直接带来的就是减少了沿湖污染物的排放量,筑牢洱海安全屏障。”彭中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完善环湖污水管网,提升了环湖截污治污能力;通过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增加了湖泊环境容量,改善了湖滨区生态景观。

这条环洱海的“生态项链”,建好更要护好。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流域转型发展驻大理镇工作队李建华的工作职责,就是围绕“生态廊道”开展巡查与管护。

“我几乎不在办公室,都要到现场、去岸边、入村里。”李建华对记者说,这样的工作模式,就是要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及时解决。8人的工作队分成2个小组,马不停蹄却也乐在其中。

远处作业船只在清理洱海水草,保洁员也全天候在近岸打捞水草。张黎摄
远处作业船只在清理洱海水草,保洁员也全天候在近岸打捞水草。张黎摄远处作业船只在清理洱海水草,保洁员也全天候在近岸打捞水草。张黎摄

“洱海水质越来越好,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我们的工作内容也要重心转移,要更多发动力量,宣传、动员全民治湖。只有全民参与进来,洱海保护才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才有更美的未来。”李建华如说是。

塑造城市“新名片”,

探寻“廊道经济”新路径

移步换景,处处是景。漫步生态廊道,潮水拍打石岸,晨曦追逐海鸟,一派和谐盎然美景。

冬日洱海,水鸟栖息。张黎摄冬日洱海,水鸟栖息。张黎摄

随着更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大理市也探寻出了“廊道经济”的新路径。

洱海岸边,民宿老板李龙最有发言权。

“眼看临近春节,现在来的人多了,我们客栈预订量达到50%以上。环境治理得美,我们也是受益者。”李龙喜笑颜开。

如今,洱海生态廊道的巨大游客流量与周边的乡村经济形成精准导流,通过相互促进,形成“生态”+ “文旅”合力。

环湖游带动了整个大理市的全域旅游,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洱海生态廊道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环,实现了“廊道生态”到“廊道经济”转化。

与此同时,洱海生态廊道按照洱海保护生态线、历史文化展示线,旅游发展转型线的要求,在突出生态功能的同时,也把生态廊道沿线村庄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富美村、体验乡愁生活品质村”。

数据显示,自2020年9月,洱海生态廊道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廊道游客733.73万人次,日均近0.91万人次;截至2022年7月,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收益1323.84万元。

当阳光洒向清澈的湖水,龙龛码头的水杉亭亭玉立,典雅古朴的白族民居别具一格,人们的脸上笑意盎然,自然、人文、美学在洱海生态廊道,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洱海保护的故事还有很多

守护洱海背后,有这样一个“指挥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洱海 大理白族自治州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8 凌玮科技 301373 --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01-16 保丽洁 832802 7.95
  • 01-13 江瀚新材 603281 35.59
  • 01-12 乐创技术 430425 12.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