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货币政策如何发力?金融系统人大代表这样说→

今年货币政策如何发力?金融系统人大代表这样说→
2022年03月09日 16:32 金融时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下一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工具如何发力?发力重点是什么?

  两会期间,金融系统多位人大代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并发表了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

  在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

  通过这三个发力来实现三个稳:一是信贷总量稳中有增,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融资结构稳中有进,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民航业、服务业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行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原行长周振海:

  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优化组合。

  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灵活调节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主动有为,加强窗口指导,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培育和激发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常规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推进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发挥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作用,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要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激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效能,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巩固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成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坚守币值稳定根本目标,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增强前瞻性、自主性、稳定性,强化预期管理,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促成汇率合理均衡、外汇市场平稳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周晓强:

  落实稳健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灵活适度”的取向,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为稳定宏观经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着力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当前稳定信贷增长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传统基建等领域信贷需求转弱的问题,需要加强前瞻性研判形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挖掘稳定信贷增长的着力点,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长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积极发挥结构性工具的引导作用。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在支农支小再贷款基础上,顺应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推出了很多新的工具,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要用好结构性工具,通过多做“加法”,精准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定信贷增长和优化信贷结构。

  三是要充分体现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今年人民银行又将之前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贷款提供激励资金,将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包括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担保、贴息等配套政策。例如近年来四川持续推进财政金融互动,累计投入资金约225亿元,撬动银行机构新增贷款3.2万亿元,充分显现了政策协同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

  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总量工具主要关注贷款规模、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三个变量。M2和社融增速需要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目前这两个工具的增速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信贷投放应该成为今年总量工具的重要着力点。从信贷供给角度来看,应该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以此来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结构性工具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利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二是推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更好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三是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融资利率,助力科学有序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1 兆讯传媒 301102 --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
  • 03-10 哈焊华通 301137 15.37
  • 03-10 华融化学 301256 8.05
  • 03-10 何氏眼科 301103 4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