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科期间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连续6学期综合成绩专业第一、收获多项国家级以及省级科创奖项、保研至清华大学……他就是哈工程船舶学院2020级本科毕业生、陈赓奖学金获得者刘昂。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504/w1202h902/20240725/fb78-ea2b0ceef1861c428f1127edcb9770d7.jpg)
连续6学期专业第一,“时间拳击法”逐项突破学习难题
刘昂是船舶学院新工科专业海洋机器人专业的第二届学生,入学伊始,他的成绩并不突出,“新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前沿课程设置交叉性强,我一时难以适应。”面对大一上学期徘徊在中游的成绩,他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决定从基础着手。“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对知识的归纳整理非常重要。”
十余门课的知识脉络图,50多页的典型例题集,刘昂将基础知识一点点夯实。课程学习、科创比赛、论文写作……面对繁忙的学习任务,刘昂习惯把任务细分拆解并设立目标。“我把这种方法称为‘时间拳击法’,将大的目标拆分成每天的小目标,并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任务。”即使在寒暑假期间,刘昂也坚持完成当天目标再休息。
大二上学期,刘昂的成绩就跃升至专业第一名,并将专业第一连续保持了六学期。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分别取得了95、99的高分,获得国家级及校级奖学金8项,奖金总额近3万元。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138/w600h338/20240725/5eef-2fa74e79147d52107fa95543735e8b27.jpg)
大四发表船海领域国际顶刊论文,“老师一句点拨胜读十年书”
刘昂与科研结缘于大二暑假参与的水下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研项目海上试验,“开着皮划艇看机器人在水中遨游时,我对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机器人上,有了更深的认识。”
回学校后,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机器人,他找到了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团队负责人秦洪德老师,定下了本科期间发一篇SCI论文的目标。“秦老师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研读两本海洋工程领域的英文专著。”定期将学习成果做成PPT,与老师讨论、汇报......“主动与老师接触是非常必要的,老师的一句点拨胜读十年书。”刘昂在与秦老师的高效交流讨论中不断加深着对海洋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研究,两个月后,刘昂初步确立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海洋无人运载器动力学建模领域,开展建模方法研究,将理论用在实验室的样机验证上。”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250/w600h450/20240725/71be-8f9ad2f774e66d579b0e674493578d1e.jpg)
为了验证论文的理论框架,刘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水池实验。“做实验非常辛苦但也很有意义,这些知识是没法在课堂里舒舒服服学来的。”每当实验遇到问题难以继续时,老师都会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他根据老师给出的文献调研方向,大量查阅文献,用“试错法”反复尝试所有可能。
推进论文进度期间,刘昂始终保持至少一周一次与老师沟通汇报,在论文基本成型后,开腾讯会议交流成了他和老师几乎每天必做的事。大四上学期,在实验室秦洪德、薛祎凡、朱仲本老师的指导下,刘昂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被船海领域顶刊《Ocean Engineering》录用。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250/w600h450/20240725/14ca-53ae411bf71d6c9aca0f1e60a3bc5cc0.jpg)
科创奖项拿到“手软”的“独门”秘诀,“原班人马要一路走到底”
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国家三等奖……本科期间,刘昂在各类竞赛中“身经百战”,斩获众多国家级奖项。
在众多比赛中,让刘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当时我们齐心协力,熬了好几个大夜,非常渴望能得到好成绩,但没想到万事俱备,提交时却由于论文格式不正确而提交失败。”面对队员们的自责低落,作为队长的刘昂不断安慰、鼓励队友,等待“东山再起”的一天。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149/w600h349/20240725/d670-d89ba2c401d5708f651c152f4cec76d4.jpg)
几个月后,刘昂带领原班人马再次起航,报名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吸取上次教训,他们赛前积极准备、打训练赛,赛中开会讨论、列出详细提纲仔细打磨、默契配合、反复检查。“这次我们下决心给论文写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四天的比赛中我们花三天完成了论文的建模,接下来轮流休息,通宵加班加点,开会讨论结果图绘制、流程图优化、语言润色,细致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变量、每一个标点,确保万无一失,不再留下遗憾。”最终小组在两万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达到全球排名前2%,获得特等奖提名的好成绩。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刘昂充满了信心和斗志。“起初选择哈工程,就是为了圆我的国防梦,科研要和报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科研成果要用在祖国大地上。我的使命就是继续努力,为祖国万里海疆服务。”未来的征途,刘昂已经做好准备,斗志“昂”扬,探索未来!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250/w600h450/20240725/adbd-1b8ed8efebd3b55ddb2af7ae00499f2c.jpg)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潇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66/w600h1066/20240725/c4b3-34a4dedf2c07ecdd0af6cce804aebc72.jpg)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0725/518/w998h320/20240725/7bd8-8882798e1837cfd58059d406c1eb75a4.jpg)
原标题:发表SCI论文、保研清华......一起来看这位哈工程学子分享的“时间拳击法”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