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大降价:油车六折,电车五折! | 次世代车研所

奔驰大降价:油车六折,电车五折! | 次世代车研所
2024年06月19日 08:34 新浪科技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一年前网友们的调侃,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德系豪华品牌正在遭遇转型痛苦,多家厂商全部出现了在华销量下滑。以奔驰为例,今年一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2%。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表现不佳,也极大影响了奔驰的全球业绩。今年一季度奔驰营收同比下滑4.4%,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5%。

  新浪科技发现,在销量不佳之下,奔驰多款车型开启了腰斩式大降价。

  一些油车车型出现了六折优惠,例如C200L的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如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更狠的还属新能源车型,例如2024款EQB 260的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

  新能源车型售价出现“腰斩”

  “失望,买的没两年,奔驰C200L,当时落地37万,现在落地只要20多万,伤害了本车主的心”,在看到奔驰等豪华车降价的消息后,一位奔驰车主吐槽道。

  最近,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包括奔驰在内的BBA豪华车集体出现价格跳水。以上述车主吐槽的奔驰C200L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在汽车之家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相当于打六折。

  实际上,降价的不只是奔驰C级轿车,其SUV产品线价格也出现“失守”。

  奔驰GLB的官方指导价为31.19万-36.79万元,经销商的报价区间则为17.98万-23.58万元,甚至不到六折。

  奔驰GLC的官方指导价为42.78万-53.13万元,经销商的报价为30.08万-40.42万元,一些车型给出了最高14万元的优惠。

  如果说奔驰的油车还能坚持到六折,奔驰的新能源车型售价甚至出现“腰斩”。

  奔驰EQB是奔驰的纯电SUV车型,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42.80万元,经销商的裸车报价则为17.60万-25.20万元。其中2024款EQB 260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

  大降价之下,奔驰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们可能心态也变得复杂起来。一位奔驰EQB车主提车之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买了个别人眼里可能是冤种的杂牌电车,买这个车不敢发朋友圈,别喷我冤种和韭菜。”

  中国市场销量已大跳水

  大降价背后的直接原因,还是奔驰在销量上的表现不佳。

  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2023年的全年财报,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累计营收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45.31亿欧元,同比下降1.9%。

  销量方面,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货车销量达到了249.18万辆,同比增长1.5%。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全球的销量为204.38万辆,与2022年持平。按地区划分,中国依旧是奔驰的第一大单一市场。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3.72万辆,同比下滑2%。

  如果说梅赛德斯-奔驰2023年的日子还不算太难过,今年一季度,则迎来了苦日子。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58.73亿欧元,同比下滑4.4%;息税前利润38.63亿欧元,同比下滑30%;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滑25%。

  不仅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销量方面也可谓惨淡。

  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累计销量为56.8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46.3万辆,同比下降8%。在亚洲地区销量为21.07万辆,同比下降15%。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下滑12%。

  对于在华销量下滑的表现,奔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始于去年四季度的零配件供应短缺及部分车型的换代爬坡对2024年第一季度的部分新车供应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中国市场部分车型交付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同时,奔驰方面表示,相关供应情况已在今年一季度得到逐渐改善,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不过,这个理由恐怕并不能让外界信服。

  豪华品牌降价,不只奔驰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降价的不只是奔驰一家。

  新浪科技此前曾报道,从某宝马4S店了解到,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起的宝马i3车型,如今已开始5折促销,价格直接“腰斩”。“宝马i3现在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来4S店还可以进一步商谈价格……”而大降价的不只宝马i3,今年1月刚刚发布的全新宝马i5,经销商也给出了6万元不等的报价优惠。

  财报直接反映出此轮降价的初衷。根据一季报,宝马集团营收同比下滑了0.6%,利润同比下滑了24.6%;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3.8%。

  分析认为,部分品牌利润的下滑还是与中国市场脱不了关系。由于新能源的冲击和价格战的原因,它们在中国市场采取的都是以价换量的策略。而这种做法也无异于饮鸩止渴,曾经的豪华品牌,也正在失去高贵的光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郝欣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