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被做空机构质疑财务造假,诺辉健康一路狂奔的罪与罚

2023-09-15 09:01:22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于见专栏   

  来源:于见专栏

  今年以来,医疗反腐成为热点话题。而在相关热点话题密集之时,与公立医院等医疗体系的关系千丝万缕,号称“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诺辉健康,也因为一份调查报告,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8月中旬,一份名为《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的文件在业内流传,该报告的作者为一家名为Capital Watch的机构,称诺辉健康营造九成虚假销售收入,其真实业务量不及其公布的财务数据。

  尽管诺辉健康官方矢口否认相关指控,但是在关键时间节点被爆黑幕,多少还是让一些投资者生出疑虑。报告公开首日,诺辉健康的股价也曾盘中跳水,一度下跌超过20%。

  实际上,在该“造假”风波之前,诺辉健康也因为癌症早筛市场认知不足、商业化受阻等因素,长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此番插曲,也为诺辉健康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1

  一份做空报告,让投资者神经绷紧

  众所周知,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选择一个投资“标的”,多数是根据公司发布的财报、经营动作等来做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同样会引发投资者的注意。

  而让诺辉健康的股价大幅震荡的原因,是文件指出:“根据我们善意推算,诺辉公司2022年全年实际销售额为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这也意味着,如果该“造假”指控属实,诺辉健康的真实情况与实际公布的数据相差甚远,而一旦诺辉健康的股价因此失势,或许会让持有诺辉健康股票的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因此,在真相尚未浮出水面之时,投资者已有“逃跑”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所列举的数据与事实,并非毫无根据,报告甚至共从12个方面向诺辉健康提出质疑,包括2022年市场背景、专业医疗机构渠道销售情况调研和分析推测、公共卫生筛查项目销售情况调研和分析推测(网上公开产品厂家范畴)、民营体检机构销售渠道调研及情况分析、电商平台销售渠道调研及情况分析、财务报告分析、业界各渠道调研反馈、诺辉公司实际检测量预估、诺辉公司关于销量宣传前后矛盾、调研及推测数据情况汇总、诺辉公司其他违规经营调查事实、2023年618销售数据造假等。

  另外,调查报告提到,2020年在常卫清刚刚上市时,诺辉健康宣称常卫清实际检测100万+,2021内部培训实际检测40万+,2023年公众号宣称实际检测量50万+。前前后后,诺辉健康的常卫清检测数据居然存在50万量级以上的差距,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由此来看投资者纷纷抛售诺辉健康的股票,原因也显而易见了。

  尽管此后诺辉健康多次公开发声进行澄清,称该调查报告“包含众多针对本公司失实、毫无依据且具误导性指控”,并表示其指控为公然造假。而且,在静默期结束后,通过召开媒体交流会对报告中的多个问题,作出一一回击。不过,“有板有眼”的数据报告,不得不令投资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诺辉健康的股价,也连续多日下跌。

  2

  传统医疗or消费医疗,诺辉健康的进退两难

  很显然,来势汹汹的Capital Watch机构,这次是有备而来。据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称这份调查报告是在诺辉健康拒绝支付“300万公关费”后,陆续传播到有关投资人、券商等手中。同时,一则广为流传的疑似诺辉健康IR的朋友圈,也提及这“300万公关费”。

  虽然该机构索要300万公关费的事件尚未得到证实,但是该报告中指出,诺辉健康在专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筛查、民营体检机构和电商平台等渠道,其旗下的“常卫清”“噗噗管”“幽幽管”等产品均有销量造假问题,却引发了公众的注意。

  尤其是该报告被公开的时间点与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将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9部门共同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并提出集中整治的六大方面,十分契合,更令人十分怀疑,其相关财务数据存疑,是否与医药反腐存在一定关系,甚至波及其医院渠道的收入。

  尽管诺辉健康负责人向媒体公开表示:“没有关系。”但是其对于业绩来源等含糊不清的解释,依然难以服众。例如,诺辉健康在2022年年报中的表述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医院渠道已成为常卫清的最大收入来源及增长最快的渠道,其次是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最后为体检中心。”

  但是回应“造假”事件的电话会议中,诺辉健康又表示“公立占比小,反腐至少对下半年影响不大。”业内人士认为,诺辉健康的前后表述,存在明显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的核心医疗资源都掌握在公立三甲医院,其次是民营医院,一些头部的消费医疗企业。而从业务层面来看,医疗服务分为传统医疗以及消费医疗。

  不过,作为以癌症早筛为主营业务的诺辉健康,如竹叶青一直宣称:“诺辉的产品既是严肃医疗产品,同时也兼具消费医疗属性”。也就是说,因为其产品的特殊性,可以横跨传统医疗系统,以及消费医疗系统。

  因此在销售渠道方面,诺辉健康原本有更大的可选择性空间。只是,以目前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摆在诺辉健康面前的困境,也显而易见,一面是其产品难以深入渗透至各种服务体系十分成熟的公立医院,另一方面,诺辉健康旗下产品的传统医疗、消费医疗属性,频繁受到质疑。

  3

  畸形的营销却难换来利润

  作为民营企业,公司追逐营收、利润的增长无可厚非。不过,因为医疗行业的敏感性,诺辉健康却经常陷入“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的质疑之中。

  例如,诺辉健康在各种宣传当中,“常卫清可以实现普通人居家便捷无创取样,明确指导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判断是否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表述频频出现。

  无独有偶,“产品筛查阴性的用户,可以放心地离开,一年内不需要再去医院或者做进一步的诊断”。等宣传语,也在诺辉健康的一些宣传资料上随处可见。

  但是要知道,在国家药监局有关“常卫清”产品的审评报告审评报告中明确表示:“本产品不能代替肠镜,不能用于普通人群的肿瘤筛查,临床诊断过程中不应该以本产品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如果综合评分低于阳性判断值,并不能完全排除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一些不明就里的表述,会让消费者把常卫清认为是可替代肠镜的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显然有一定的误导性质。实际上,常卫清的产品说明书也强调,该产品不能替代肠镜,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果检测结果阴性,不能免于后续肠镜检查。

  由此可见,在诺辉健康所谓的“严肃医疗”领域,诺辉健康或许并不严肃,甚至一些推广说辞前后矛盾,有虚假宣传的嫌疑。这也意味着,在传统医疗领域,诺辉健康也存在着一定的灰色地带。

  与此同时,将常卫清定位为“消费医疗”的产品,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对于诺辉健康对外宣传常用的“早筛”概念,消费者认知度并不高,其认知度甚至远低于通常所说的健康体检。加上消费者对于这类“新型事物”的可靠性也存在诸多疑虑。这也直接导致诺辉健康的常卫清等产品难以推广出去。

  另外,诺辉健康对常卫清等产品的推广宣传,也与其实际用途存在偏差,也因此备受质疑。例如,按照诺辉健康的自我定位,自称其是“中国癌症早筛的引领者和居家检测的开创者”,而按其市场宣传,常卫清似乎适合广泛人群来进行对肠癌的早期筛查。

  但是事实上,国家药监局在预期用途中明确常卫清适用于“40岁-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也就是说,高危个体才是常卫清真正的需求者。

  那么,何谓高危个体呢?按照专家共识,高危个体有区别于普通人的特殊性,比如有消化道症状、曾有结直肠癌病史者、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等。由此可见,常卫清大肆宣传的对象,如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并不需要常卫清。但是常卫清却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营销,有混淆视听的嫌疑,相当于“强行”地给常卫清增加了许多“消费医疗”的属性。

  尽管诺辉健康为了提升业绩,以及旗下产品的销量,费尽了心机。但是现实却很残酷。数据显示,近4年公司合计亏损超过40亿元,其中光2021年就亏损30.85亿元,2022年亏损大幅收窄至8031.3万元。

  而导致诺辉健康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则是销售费率偏高。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近4年来,诺辉健康将90%左右的营业收入用于销售,2019的销售成本甚至是营收的4倍还多——也就是说公司赚的钱基本都花在销售了。这或许也是为何在“医疗反腐”的背景之下,朱叶青面对《调查报告》如此紧张的原因。

  实际上,诺辉健康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相差悬殊,已经到了十分离谱的地步。例如,2019年至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0.76亿元、0.65亿元、2.71亿元、5.5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高达422.2%、91.5%、127.2%、72.5%。

  4

  结语

  业内人士认为,畸形的财务报表,已经折射出诺辉健康在渠道营销、产品推广等方面花下了“血本”。只是,这些超出常人想象的投入,是诺辉健康的产品市场推广所必需,还是诺辉健康为了吃下这个市场,在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了瑞幸咖啡这个前车之鉴,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都亟待诺辉健康对于机构质控的“财务造假质疑”,不尽合理的销售费用、营收、净利润等数据报表,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