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鼎宏
盛夏来临,币圈却还陷于寒冬中。
1月以来,加密货币的崩盘导致支撑区块链网络Cosmos的原子币价格暴跌80%,市值蒸发100亿美元。
近期,加密货币龙头比特币一度跌破1.8万美元,虽然后续有所反弹,但仍在2万美元上下徘徊。
今年的市场崩溃,一定程度上源自美联储加息引发高风险金融资产遭到集体抛售,但那些让加密货币成为科技行业最热门领域的刺激因素,的确会因此削弱。
虽然加密货币价格崩盘,支持者却认为,支撑数字资产的区块链技术能够扛过最近的估值下跌。
“有人震惊,有人害怕。”Cosmos联合创始人伊恩•布克曼(Ethan Buchman)谈到用于保障其网络安全的代币价格崩盘时说道。他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平静一些:“但还有人从中看到机会,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加倍下注。”
另外一家区块链公司Alchemy的联合创始人约瑟夫•劳(Joseph Lau)表示:“(市场崩溃时,)大家都会害怕。”但他认为加密货币暴跌并不意味着所有相关项目都在劫难逃,也不意味着业内开发者都会失去兴趣。他表示,这场暴跌不代表加密货币项目无法长期发展。
加密货币狂热,会带来泡沫还是革命?
在科技界,狂热时常上演,但从来不会简单重复。然而,市场崩溃之际,依然有人言之凿凿地宣称加密货币的革命不会受到影响,这难免令人想起科技行业不久前的另外一段往事: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
这两大泡沫都源自所谓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这些技术都可以削弱既有的政治和商业势力对在线活动的控制,开辟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将权力重新交还给普罗大众。具体到加密货币,最初围绕比特币构建的数字货币愿景,已然延伸出了一场名为Web3的运动。倡导者认为,原本用于记录和追踪加密货币资产的区块链技术,将会催生一批由用户控制的全新服务,最终取代当今的互联网巨头。
这两次泡沫在金融市场的表现也有相似之处。所有加密货币的市值总和在去年11月达到顶峰,随后暴跌约70%,蒸发2万亿美元。在剩余的9000亿美元总市值中占据42%的比特币虽然最受各界关注,但加密货币世界还存在许多其它的数字资产。与之类似,互联网泡沫于2000年初达到顶峰,此后的8个月里,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蒸发约1.7万亿美元,蒸发比例约为60%。
Meta商务和金融技术主管史蒂芬尼•卡斯瑞尔(Stephane Kasriel)负责公司区块链项目。他认为,当尘埃落定时,加密货币狂热会像互联网泡沫一样,成为一场更稳定、更持久的科技革命。
“这些技术很多都会经历相同的炒作周期。”他说,早期的狂热和投机过后,泡沫就会破灭。但他也补充道,与本世纪初的互联网一样,底层的区块链技术确实可以为人们解决真正的问题,并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世界有益。
“狂热”因何而来?
但这并非普世观念。这种技术究竟是什么,具备哪些当今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些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答案。目前为止,加密货币技术主要用于金融投机、犯罪活动、去中心化金融(简称DeFi,依然游离于监管之外)以及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创建和交易——NFT本身也经历了繁荣与破灭。
“很多关于去中心化的讨论,几乎就是我们1990年代所谈论内容的翻版。”当时担任英国宝诚保险集团先进技术负责人的玛莎•本尼特(Martha Bennett)说。但她指出,万维网发展初期与现在的Web3之间存在一项根本性的差异:“1995年,已经有许多实用功能——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上网查信息。但Web3现在还什么都没有。”
本尼特目前在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负责新技术分析,她认为,现在判断任何持久或有用的东西能否存活下去还为时尚早。但科技行业却有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认为,与互联网不同,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毫无可取之处。
今年5月,有26位计算机科学家和学者联名致信美国国会,警告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有风险、有缺陷、未经验证”。作为其中一员,计算机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内尔(Bruce Schneier)认为,任何运行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如果采用其它技术,实用性会更好、安全性会更强、成本效益会更高。“无论你做什么,没有区块链都会更好。”他说。
加密货币之所以广受热捧,源自对新技术的推崇、对传统社会势力的反叛以及强大的赚钱效应,这些因素在一个货币宽松的时代碰撞到一起,便形成了爆炸效应。但随着宽松时代结束,加密货币行业也将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新阶段。
计算机科学家、印象笔记前CEO菲尔•里宾(Phil Libin)对反对加密货币和Web3的案例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吹大这一泡沫的力量包括:“80%的贪婪、20%的意识形态和0%的技术。”
科技界对加密货币的狂热都源自一个信念: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开放数据库。理论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更新这个数据库,所以它会为在线活动构建新的基础。公共区块链专门设计了“共识机制”,以便参与者可以确认更新的准确性。
支持者声称,这些区块链(以及用于验证更新的加密货币)将为由用户(而非公司或政府)控制的一系列新服务奠定基础。
然而,就连Web3支持者也承认,现有的区块链技术还远远无法支持大规模在线服务。作为许多Web3活动的核心,以太坊网络每秒最多仅能处理30笔交易,而Solana等更新、更快的网络尚未在这方面给出有利证明。这项技术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使用,而且还面临隐私、安全和法律等方面悬而未决的问题。
支持者表示,这种现象只是因为技术尚未成熟,并无根本性缺陷。Protocol Labs的Filecoin网络就在计算机存储领域扮演了去中心化市场的角色。该公司CEO朱安•本尼特(Juan Benet)认为,当今的区块链就像是当年还处在发展初期的云计算一样。他表示,早在1990年代,云计算就已经在科技行业引发广泛的兴趣,但之后却花了20年进行建设,最终才获得业界认可。他预计,加密货币今后也将迎来类似的技术成熟。
但在此过程中,加密货币爱好者理想中的去中心化场景可能会化为泡影,甚至会与它极力取代的技术毫无差异。
用“权益证明”取代“工作证明”就是一种被广泛宣扬的转换方向。前者由已经拥有加密货币的人来控制网络的治理方式,后者则需要“矿工”相互竞争来解决加密难题,从而验证区块链上的新条目——整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电力。里宾表示,从定义上看,在“权益证明”系统中,最富有的人,权力也最大,这与加密货币系统追求的分布式权力理念背道而驰。
目前还有一些基于区块链开发的新型基础技术,希望能够简化使用方式,增加交易处理数量,但却同样会削弱其去中心化的特性。Forrester的本尼特表示,这将催生一批新的主导企业,他们会以“看门人”的角色控制这项技术的渠道,这与科技巨头主导当今的网络世界如出一辙。
Web3会落在科技巨头手里吗?
对Web3的分布式计算平台悄然展开的任何集中化改造,都会重复之前的网络世界发展路径。互联网所基于的开放沟通协议原本是为了阻止任何政府和组织对其施加控制,但却因此给私企留下了充足机会,他们纷纷以此为契机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事后看来,尽管当初开发的基础技术承诺建设更加民主的网络世界,但最终并未实现。
正因如此,尽管媒体都在极力渲染Web3对互联网巨头构成的生存危机,但Meta等大企业依然主动涉足区块链领域。
“它始终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体。”卡斯瑞尔提到Meta所采用的底层技术时说。该公司现在还计划开发一种区块链,让软件开发者可以持续控制他们想要发布到Meta网络上的数字内容。
卡斯瑞尔表示,实现这一层面,Meta其实并不需要使用区块链,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技术达到同样的效果。但通过区块链来让渡控制权,就能让那些不信任Meta的人安心使用。
即便如此,施内尔等批评人士还是认为,区块链存在很大不足,导致其使用价值极低。况且,倘若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成为泡影,那就更没有理由推荐这种技术了。
如果Web3背后技术的长期使用价值依然面临严重质疑,那么加密货币热潮释放出的力量也就没有那么大的不确定性了。理想主义与贪婪的结合与主导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亢奋情绪一样强大。支持者认为,这一领域入局人数众多,根本不可能忽略它的存在。
Avichal Garg任职的Electric Capital是一家专门投资Web3创业公司的投资机构,他说:“互联网的经验法则是,如果有1亿人在做某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值得关注。”
能否创造出Web3时代的“亚马逊”?
这种狂热情绪的核心是嵌入在区块链网络中的加密货币和数字代币。人们之所以愿意为其赋予价值,要么是认为它们像比特币一样具备货币的某些属性,要么是认为由此衍生出的在线网络有朝一日会支持新的去中心化数字经济。但无论如何,这种意愿都促成了加密货币市场的繁荣。
这些数字资产的价格飙升为Cosmos这样的区块链项目提供了融资渠道,还为整个行业吸引了大批人才,也为区块链上建立的首批消费者服务吸引了不少网民。这其中包括所谓的“边玩边赚”(play to earn)游戏——参与者可以从中赚取代币,用于日后出售变现。
硅谷风险投资家Vinod Khosla表示,这些新的财务刺激手段解决了互联网消费者创业公司多年以来面临的难题:如何吸引足够的用户来帮助新服务落地,从而激发网络效应,以便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不断提升服务价值。
支持者仍认为,用户需求已发生深刻变化,这种现象将比泡沫本身更加持久。Polygon Studios CEO瑞恩•怀特(Ryan Wyatt)表示,加密货币已经改变了整整一代网民的预期。他认为,不向用户让渡任何控制权或者不与其分享任何利润的服务,最终会被用户抛弃。
包括Cosmos和Alchemy在内的组织都声称,加密货币价格崩盘并没有动摇其底层网络开发者的信念。笃信者表示,虽然很难预测加密货币和Web3背后的技术最终会有哪些用途,但这不值得担忧。毕竟,从Facebook的社交网络到iPhone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再到AWS开创的云计算平台,当今网络世界的许多服务也都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很久才崭露头角的。
“即使要花10年才能看到Web3时代的亚马逊,那也没有关系。”怀特说,“那将是一家几万亿美元的链上公司。我想,我们会很欣慰。”
附名词解释:
DeFi
去中心化金融是一个总称,指的是一系列旨在绕过中心化中介(如银行或交易所)来提供金融服务的加密货币资产项目。它们使用新型分布式应用(distributed application,简称DApp)来提供借贷、储蓄和货币交易等常规服务。
以太坊
这是由俄罗斯裔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与他人共同开发的一种区块链。Web3希望让区块链不再只是一种交易数据库,而以太坊就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种技术可以持有资产,让程序员可以将买卖功能加入智能合约中,还为多数金融DApp提供了构建模块。以太币是与以太坊相关联的一种代币,也是全世界交易活跃度排名第二的加密货币。
“工作证明”与“权益证明”
在“工作证明”系统中,被称为矿工的群体会争相解决加密难题,以验证交易,获胜者将以加密货币的形式获得奖励。以比特币为首的这类系统遭到广泛批评,因为它们在计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权益证明”系统则会从一群已经持有某种加密货币,并将其持有的加密货币在网络上“下注”(或将其作为抵押品)的人中随机选择一个来验证交易。这种模式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工作证明”系统,但却会将控制权集中在最富有的加密货币所有者手中。以太坊正从“工作证明”转向“权益证明”模式,却几经推迟。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