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计难,学计税基础更难,学负债的计税基础更是难上加难。
每次看教材,我都怀疑我自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怎么明明写的都是汉字,我就是看不懂呢?
就,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点,预收账款又来了一记闷拳,把人打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预收账款,它不是一般人,oh不对,它不是一般的负债。
其他的负债,老板看了流泪,股东看了头疼,投资人看了只想快点割肉清仓;
只有预收账款这种负债,老板看了做梦都会笑醒,股东看了怕笑得太大声让大家多少有点不体面,投资人看了直呼买它买它买它!
预收账款是未来的收入,而且还是提前收到钱的那种,而其他负债基本都是已发生的成本/费用。
负债和负债的差别,比人和猪都大。(不好意思,没有侮辱猪的意思)
但教材吊诡的是,面对区别如此之大的负债,非要执拗地用同一个方法来计算。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人心不同,不必强求。
其实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是这样计算的。
国际会计准则针对负债的计税基础,分了两类:
预收账款和其他负债。
1.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纳税年度非应税收入的金额;
2.除预收账款之外的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
我徐某人开了一家天上难找地下难寻、宇宙第一、太阳系扛把子的超超超高科技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十分广阔,其他人的生产水平还停留在实验室,而我早已攻克了技术难题实现了量产。
由于产品过于供不应求,想买我产品的客户从这里排到了法国,为了平衡一下供需,我直接规定,想订购的客户必须先付款,再提货。
2023年的第一天,我就收到了客户小A打过来的1000万订货款,而发货时间定在了明年。
借:银行存款 1000万
贷:预收账款 1000万
之前的文章说过了,在预收账款这个无伤大雅的小事面前,会计和税法冰释前嫌,达成了难得的一致。
双方都不认为这笔钱需要在2023年确认收入并且交税。
那么,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笔预收账款2023年计税基础如何计算呢?
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纳税年度非应税收入的金额。
(1)账面价值:
很简单,就是1000万;
(2)未来纳税年度非应税收入的金额:
这1000万在2023年是非应税收入,在未来(也就是2024年)就会全额变为应税收入,就没有非应税收入了;
那么,站在2023年,未来纳税年度非应税收入的金额就是0。
所以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0万-未来纳税年度非应税收入的金额0=1000万。
而我们教材上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负债,都统一用一个定义:
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
我堂堂一个未来的收入,为什么要用“抵扣”这种成本费用专用词?从哪里抵扣?怎么抵扣?
你在理解教材上这个定义的时候,脑子得转个弯,
就是这1000万预收账款,在2023年不交税,在2024年要交税;
既然未来要交税,那就不能作为应税收入的抵减项从未来收入中扣除,因为一旦扣除,收入/利润就会莫名少掉这1000万,税务局针对这1000万就收不上来税了。
所以站在2023年,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为0。
而国际准则,索性一分为二,针对预收账款单开了一盘游戏规则,抛开了“可抵扣”这个字眼,直接用“非应税收入”来替代。
财务人何苦为难财务人。
考CPA已经很累了,就不要让我们再玩这种文字游戏了吧。
平时教材上写那么冗长,怎么在负债这里就这么惜墨如金?就非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统一做一个定义?
你是不是想故意搞死我,好继承我的花呗?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