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新发文,4次提及关键环节,一大表述罕见!两大龙头频频出手,超级风口再起?

中央最新发文,4次提及关键环节,一大表述罕见!两大龙头频频出手,超级风口再起?
2021年10月25日 00:00 券商中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刚刚,中央再度发布超重磅文件,这次剑指碳达峰、碳中和!

  据新华社10月24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风能和光伏被多次提及,且排序都在第一和第二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在“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部分,用了“优先”字样。这一表述此前并不常见。

  从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来看,储能是关键一环。只有做好储能,新能源带来的电力供应才会趋于稳定。在此次文件中,四次提到了储能。表现决策层面对于这一问题亦是非常重视。在产业层面,也可以看到,华为和宁德时代两大龙头在该问题上频频出手。这是否意味着新的一波行情再起呢?

远景目标惊人

  从该文件来看,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即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可以看一组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7亿千瓦、风电2.8亿千瓦、光伏发电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2952万千瓦。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也就是说,相比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还有9个点的上升空间,风电更是有6.7亿千瓦的上升空间。

  那么,这将需要带动多大的投资呢?10月23日,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温拓思(Bill Winters)表示,中国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127万亿~192万亿元(20万亿~30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年需要3.2万亿~4.8万亿元相关投资。

四次提及储能

  储能是新能源的关键一环。只有做好储能,新能源带来的电力供应才会趋于稳定。在此次文件中,四次提到了储能,表现决策层面对于这一问题亦是非常重视。

  一是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二是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三是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

  四是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大龙头公司在储能方面也是动作频频。首先是,华为数字能源与山东电建三公司成功签约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储能容量达到1300MWh,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对全球储能行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示范作用,有望拉开储能高速发展的序幕。其次是,宁德时代近期签署4份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有3份协议涉及到储能。可见,产业层面已经有所动作,而且从中报来看,宁德时代这块业务增速非常快。

10年30倍?

  关键环节的投入亦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期。

  安信证券信认为,中长期层面,碳中和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政策主线,在其推进过程中,预计将有四大确定性趋势出现:

  一是能源转型仍是重中之重,新能源及储能板块迎来历史性发展机会;

  二是电价市场化趋势中,机制化大概率仍不会缺席,向新能源转型的发电企业基于成本优势将长期受益;

  三是欧盟经验下,作为推进碳中和的有效市场工具,碳交易机制将持续完善,受管控行业中的“减排先锋”具备较强碳资产转换能力,有望持续受益;

  四是部分周期品将迎来类供给侧改革,板块估值逻辑或面临重构,全行业利润面临限产和碳配额成本冲击,转型龙头有望迎来新机遇。

  据中金公司测算,全球2030年电化学储能出货将达864GWh,对应电池Pack市场空间8857亿元,较2020年超过30倍成长空间,其中海外市场出货/市场空间占比达78%/90%。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山西、山东、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多地陆续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湖北省更是拟建设化学储能电站38个,总计规模将超2.6GW/5.0GWh。

 

股市跌了别害怕!7%+理财,低门槛高收益、1000元就能买入、0手续费……限额领取,速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涵

新能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2 金埔园林 301098 --
  • 11-01 隆华新材 301149 --
  • 11-01 巨一科技 688162 --
  • 11-01 镇洋发展 603213 --
  • 10-29 强瑞技术 301128 29.8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