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制造业竞争阶段。我们应该继续分步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至10%以下,让利于民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刺激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做研发,并鼓励研究与企业对接,共享转化红利。
本期嘉宾
陈兴动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曾任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师,参与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研究和设计。曾两次服务于世界银行。1993-1997年任法国兴业高诚证券公司总经济师。
核心观点
  • 无论中美贸易谈判结果如何,中国的出口都会受到影响,叠加国内消费增速放缓,中国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来激活国内市场,例如减税。
  • 2019年2.8%的财政赤字率并无太大参考价值。
  • 世界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制造业竞争阶段。我们应该继续分步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至10%以下,让利于民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刺激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做研发,并鼓励研究与企业对接,共享转化红利。
  • 财税改革应该朝着公共财政的目标推进,而目前的财政改革似乎还没有触及根本。
访谈全文
1
谈减税背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
对中国来说,即使中美达成贸易谈判协议,出口也会受到巨大影响,而且还要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这种时候需要激活国内需求,面对拉动需求的需要和今年求稳定的宏观目标,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唱主角。

新浪财经

您如何看待这一次减税的力度?

陈兴动这次减税是领导层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做出的决策。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当前的经济运行是稳中有变、变中有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还提出了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

首先面对国内消费动力不足,增速在放慢;其次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出口,且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中国的出口增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减税正是基于逆周期调节思路出台的政策。

新浪财经

中美贸易谈判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善终,为什么出口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

陈兴动我们要想清楚美国为何要与中国打贸易战,就是因为美国认为在长久以来的中美贸易合作中,中国占了美国“便宜”。如果中美达成协议,美国会把他们认为过去在出口方面中国“占便宜”的地方封死。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讲,如果达成协议中国应该会在原有基础做出让步。

不仅如此,中国还要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占全部贸易顺差的90%以上,如果美国要在未来5-6年内让中美贸易达成平衡,中国只有一方面放慢出口速度,一方面增加进口速度,无论哪一方面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激活国内需求,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投资需求,一个是消费需求。面对拉动需求的需要和今年求稳定的宏观目标,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唱主角。货币政策是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货币政策可以注入流动性,但并不一定能拉动消费。

2
谈减税效果:鼓励民营企业投资 光靠减税不够
对制造业来说,这次的减税规模将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民营企业占主导的制造业不仅要考虑投资回报,还要考虑产权保护。对他们来说,首先要保证稳定的营商环境,其次才能谈投资回报。

新浪财经

您提到当前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减税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

陈兴动减税带来最直接的就是让企业看到更多的盈利机会。

这次增值税减税规模大约有1万亿。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51.4亿元。国家让渡出来的这1万亿税收是可以直接转化成约15%的利润,对投资者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对制造业来说,这次的减税规模将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这种采取结构性调整的财政政策,对制造业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民营企业占主导的制造业不仅要考虑投资回报,还要考虑产权保护。用前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话说,过去的几年我们进行的行政运动式“去产能”对民营企业的伤害很大。对他们来说,首先要保证稳定的营商环境,其次才能谈投资回报。

3
谈2019财政赤字:2.8%的赤字率并无太大参考价值
理论上讲,财政赤字率应该是当前的财政支出减去收入得出的数据占GDP的比值。通过简单计算,当前这一数据为4.5%左右。政府设置的2.8%的赤字率是经过一番“调整”,把上年结转余额、预算调节基金等都归入收入得出的赤字率。

新浪财经

您上面提到,要激活国内的需求,一块是投资需求,一块是消费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赤字率还要保证在2.8%以内,低于市场3%的预期,这意味着,我们一边要进行大规模减税,一边又要保证赤字率,这是相互矛盾吗?

陈兴动我并不看重当前的赤字率,并无太大参考价值。

理论上讲,财政赤字率应该是当前的财政支出减去收入得出的数据占GDP的比值。通过简单计算,当前这一数据为4.5%左右。政府设置的2.8%的赤字率是经过一番“调整”,把上年结转余额、预算调节基金等都归入收入得出的赤字率。举个通俗的例子,小李今年的赤字应该是小李全年支出减去工资等收入得出的亏空。但是如果小李把从爸妈那拿的一笔钱也算进收入里,这样得出的赤字并不是他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赤字。

此外,今年地方专项债不算进赤字。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专项债本质上仍然是地方债,只是在计算财政赤字的时候,没有划入财政预算范畴,但这并不改变其本质,最终还是要依靠地方政府来偿还。

4
谈再次减税空间:中国制造业增值税率应在10%以下
研究企业税负的问题的人很多,有观点认为企业宏观税负应该在36%,但很明显财政部并不认可。所以税负到底重不重,每个人感触不同。至于下降空间,我认为肯定是还有很大空间。为了鼓励中国的制造业,制造业的增值税率应该在今后几年分步下调至10%以下,当然目前存在难度。

新浪财经

我国的企业税负在世界中处于什么水平?您认为未来还有下降的空间吗?

陈兴动研究企业税负的问题的人很多,有观点认为企业宏观税负应该在36%,但很明显财政部并不认可。所以税负到底重不重,每个人感触不同。

至于下降空间,我认为肯定是还有很大空间。为了鼓励中国的制造业,制造业的增值税率应该在今后几年分步下调至10%以下,当然目前存在难度。

世界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制造业竞争阶段,德国的工业4.0以及特朗普推动的美国再工业化等,都说明了各主要经济体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作为制造业大国,中美贸易冲突让中国彻底清醒,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创新层面的欠缺。这需要政府降低制造业的增值税率,尽可能让利于民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驱动市场的力量来弥补这些不足,刺激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做研发。

新浪财经

去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和今年针对企业的减税,都被广为称道,但针对金融资产生息等非劳动所得的税收并没有做出实质性改变,您认为原因是什么?障碍在哪里?接下来会不会在这方面有动作?

陈兴动从长远来看,资本利得税肯定是要收的。税制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实现。

如何征收资本利得税,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难题。如果税率定的不恰当,对整个市场是有伤害的。例如2018年非洲乌干达开征“社交媒体税”,税率并不高,但导致互联网用户锐减。

5
谈制造业机会:应鼓励研究与企业对接 共享转化红利
专利转化难主要是因为缺乏激励机制。政府应先分清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应用型研究与企业直接对接,共享转化成功后的红利。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不出几年,我相信中国的制造业必定会有一番新天地。

新浪财经

您提到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制度上我们国内现在还缺什么?

陈兴动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过去我们一直是出口导向型,一直是在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目标,现在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转回国内市场。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已经可以生产出一些切实满足国内需求的高质量的产品。

其次,过去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来补贴和支持研究机构,我们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专利转化率特别低,只有5%-6%。曾经有专利局的领导在讲话中提到,大量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只有两个用途:其一,科研人员用来评职称,提升自身待遇;其二,作为科研成果来展示。

专利转化难主要是因为缺乏激励机制。政府应先分清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应用型研究与企业直接对接,共享转化成功后的红利。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不出几年,我相信中国的制造业必定会有一番新天地。

6
谈财税改革:确定公共财政的目标导向很重要
改革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这些年我们一直追求的是问题导向的改革,但其实我们还需要目标导向的改革。现在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已经朝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但财政领域改革缺乏推力,还没有触及根本。

新浪财经

作为改革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什么我们的财税改革推进速度这么慢?

陈兴动

改革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这些年我们一直追求的是问题导向的改革,但其实我们还需要目标导向的改革。我们改革的目标,是要寻求的是一种让所有人都能找到幸福感的治理结构。在这样的框架之下设计出合理的制度,来更好的满足要求。从财政改革的角度看,公共财政无疑是满足这个大方向的。但是,当前的财政并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我们要把实现公共财政作为导向目标。但是现在实际关注公共财政的人很少。

新浪财经

但是在现有体制下,这个是有难度的。

陈兴动可以看到,现在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已经朝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倒逼出来的,因为市场的制约和要求非常明确,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再给货币和金融管理当局一些时间,他们是能把改革这件事做好的。

但财政领域改革缺乏推力,还没有触及根本。

往期嘉宾
栏目简介

《灼见》是由新浪财经打造的访谈栏目,主要访谈对象为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家、券商首席、基金首席、上市公司董监高等资深市场人士,跟踪包括A股、基金、新三板、港股和美股在内的资本市场动向、政策,力求通过提供最新最全的政策和市场解读,影响中国中产阶级的投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