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退、政策进”的组合是如何形成的?它将对短期经济走势和股票市场定价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工程师红利又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将是中国中期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新浪财经高端访谈栏目《灼见》邀请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详解中国经济基本面。
本期嘉宾
郭磊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13年宏观研究经验,9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2017年“新财富”宏观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水晶球”奖宏观分析师第一名,2017年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牛奖”宏观第一名。2018年“水晶球”奖宏观第一名。
核心观点
  • 下半年经济将是“结构性承压”。出口受制于外需下行和贸易条件变化;在融资约束下,地产新开工和投资预计将一定程度回落;竣工产业链、基建、汽车等领域形成一定支撑。预计三季度名义增速低于二季度。
  • 政策已确认转向稳增长。2018年底政治局会议定调稳增长,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偏向于调结构,而7月底政治局会议再度偏向于稳增长。8月贸易环境变化后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标志着稳增长进一步升温。
  • 逆周期政策有四个主要想象空间。一是在LPR改革引导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二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准,缓解信用二元化状况;三是稳定制造业投资,扩大对制造业中长期信贷;四是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功能。
  • 权益市场最喜欢的组合就是“经济退、政策进”。由于“政策进”的存在和逐步演绎,经济的上下行风险逐渐变得不对称。市场交易的,就是这种新增的不对称性,俗称风险偏好。
  • 从中长期看,全球制造业分工和专业化取决于要素禀赋,承担全球分工的国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有某种要素既有成本优势,又有规模优势;第二,没有优势的要素,不能是短板;第三,已经越过发展门槛。
  •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东南亚的“低成本替代”将是全球新一轮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的发展阶段,下一个阶段将是“工程师红利”驱动。
访谈全文
1
谈经济形势:三季度经济增长依然“结构性承压”
从投入产出表来看,出口和地产的影响大于基建和汽车。而且这一轮基建整体来看是避免强刺激的,所以修复斜率也相对会比较低。综合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我们估计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将低于二季度,比如在8.0%左右;而四季度实际GDP可能大致持平而名义GDP略有抬升。

新浪财经

先说说您对经济的大致判断吧。我们知道年初以来外部贸易环境在继续变化,关税在继续升级,出口好像压力挺大。但从数据看有些领域似乎还是有明显的韧性。您怎么看三四季度经济的走势?

郭磊

我把三季度经济界定为“结构性承压”。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化的框架来理解这个事情:

下拉力量之一就是出口-制造业链条。从出口季度增速来看,去年三季度的12%是一个高点,后面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逐渐上来。去年四季度是4%,今年一季度是1%,二季度是-1%。但二季度数据应未完全包含5月2000亿关税升级的影响,它一般会在3-6月内传递到实际出口。今年9月份关税又有一轮升级,它会影响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当然,四季度会有一定低基数效应。出口会影响制造业,从用电、就业等指标与出口的经验相关性看,制造业与出口关联度相当高。出口承压会对出口产业链上的制造业增加值带来一些拖累。

下拉力量之二就是房地产开工链条。上半年建筑产业链对GDP贡献偏高,其中地产施工是源头驱动之一。三季度地产融资有一轮收紧,这个一则会影响拿地、新开工和投资,对地产产业链的需求也会有一定影响;二则会通过土地出让金影响地方财政;三则地产是信用传递的核心,所以地产收缩可能会影响信用扩张。

支撑因素之一是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增速这几个月一直在3%附近徘徊,有点低于年初预期。所以6月份实施了专项债新政,允许专项债用于资本金。但6-7月的数据似乎还看不出来效果。我们理解这一则因为重大项目的规划包括资金来源年初都已经确定;二则是从政策出来到产生效果有一个时滞,7-8月份我们看到一些案例才出来,形成投资完成额差不多要三季度末了。从建筑企业订单走势来看,我倾向于认为三四季度基建投资还是会边际改善的,会对经济有一定支撑。

支撑因素之二是汽车产业链。作为耐用消费品中最关键的环节,汽车对于上下游产业链影响极为广泛,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汽车的低迷对于经济拖累比较大。目前我们判断零售端前期已经同比见底,而批发端和生产端将在三季度逐步确认底部。从对GDP的贡献来看,这一产业链已度过最差的阶段。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常理解一个产业链好还是坏,往往容易想象成供需两旺或者量价齐跌,但实际上经济变化是边际的,我们需要寻找的往往是边际拐点。

从投入产出表来看,出口和地产的影响大于基建和汽车。而且这一轮基建整体来看是避免强刺激的,所以修复斜率也相对会比较低。综合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我们估计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将低于二季度,比如在8.0%左右;而四季度实际GDP可能大致持平而名义GDP略有抬升。

新浪财经

对出口和基建的基本面似乎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但对地产销售和投资的趋势,目前市场分歧还是比较大的。您怎么看?

郭磊

我觉得地产行业这几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探讨时往往被忽略:那就是低库存和限价背景下的价格上下低弹性。这个特征有点类似于供给侧之后的上游工业品。它可能会带来一个推论,那就是销售的波动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因为对居民购房来说,价格预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所以对地产销售来说,我觉得它在政策调控下会有短期下行脉冲,但下行可能不会太剧烈,很有可能底部徘徊。从地产销售短周期,以及按揭贷款利率与地产销售的关系来看,目前地产销售处于周期性的偏低位区域而不是顶部区域。

新开工和投资都会有明显下行。一则是新开工在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全年走高,其中有地产企业主动加快预售、加快周转的影响,这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基数;二则是在融资收紧的背景下,拿地已经开始下行。施工也会有下行,但考虑到融资趋紧对于施工的影响会是双向的,施工可能下行幅度呈现一定韧性。

竣工不排除会出现一轮小周期上升。由于本轮地产周期的一些新特点,竣工出现有延后,我们估计目前可能处于一轮小周期底部区域。

当然,综合来看,地产对于GDP的贡献肯定是比上半年下降。

此外就是,地产是信用传递的传统环节之一,地产收缩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拖累信用扩张。

2
谈政策趋势:两个重要会议分别定调了短期和中期政策布局
政策已确认转向稳增长。从这轮政策周期来看,2018年底政治局会议定调偏稳增长,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偏向于调结构,而7月底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再度偏向于稳增长,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提出“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对于扩大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补短板也作出了具体部署。

新浪财经

怎么看政策趋势?当前经济表现对于政策会有什么影响?前面所说的经济逻辑是怎么传递到“稳增长”逻辑的?

郭磊

在任何一轮短周期中,有两个因素都是绕不开的。一是就业,二是财政。所以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就业优先”。

我们看就业,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这一指标已经上行至5.3%。经验规律显示就业与出口产业链关联度较大,随着后面出口压力的进一步上升,就业压力不排除会更明显,这在客观上要求一定程度稳增长。

财政是另外一块压力,1-7月的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只有3.1%;地产融资收紧后,后面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也会承压。而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发挥更大作用,支出增速又不能太低,财政平衡客观上需要用一定程度稳增长去打破目前约束。

新浪财经

那么当前政策已经过渡到典型的“稳增长”阶段了吗? “稳增长”过程又如何做到短期和中长期政策平衡?

郭磊

政策已确认转向稳增长。从这轮政策周期来看,2018年底政治局会议定调偏稳增长,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偏向于调结构,而7月底的年中政治局会议再度偏向于稳增长,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提出“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对于扩大消费、稳定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补短板也作出了具体部署。

政治局会议后我们看到一些举措的落地。比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打开了后续实体融资成本下降的可能;以及促消费20条的落地。

8月外部贸易环境进一步严峻之后,有两个重要会议连续召开,它们标志着稳增长力度的进一步升温。其中8月26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是侧重布局中期,即利用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和内需广阔的优势,做好内循环,在做好区域分工布局的同时攻坚产业升级;9月1日金融委会议提出的“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则是侧重布局短期,即稳定短期经济增长环境。

新浪财经

政策逆周期下一步的空间如何看?

郭磊

逆周期政策有四个主要的想象空间。一是在LPR改革落地后,可以择机引导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二是可以对符合MPA考核的中小金融机构定向降准,从而间接支持中小企业,缓解信用二元化的状况;三是在政治局会议“稳定制造业投资”的精神之下,扩大对制造业中长期信贷;四是进一步发挥专项债的功能,积极利用专项债修复基建增速。

此外,改革和一些中长期举措的大框架也已经形成:比如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自贸区,以及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的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等。

3
谈资本市场:经济退、政策进的环境有利于权益市场
从8月开始,政策稳增长的布局呈现后,“经济退、政策进”已经是一个大逻辑。这个组合对于权益市场来说是有利的。

新浪财经

怎么看股票市场?它是会受到经济的压力,变得更没机会;还是会受政策的驱动,变得更有机会?

郭磊

我们可以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衰退前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的下行力量在发酵,但政策还没有启动稳增长,甚至还处于调结构当中。这个阶段股票市场是没有机会的,因为没有“定价锚”。

第二个阶段叫做衰退后期,它的特点是“经济退、政策进”。这个是对股票投资来说的布局阶段。虽然当期经济仍然处于下行压力中,但由于“政策进”的存在和不断升温,未来的企稳线索在形成,经济的上下行风险变得边际不对称。市场交易的,本质上是这种不对称性,俗称风险偏好。

所以从8月开始,政策稳增长的布局呈现后,“经济退、政策进”已经是一个大逻辑。这个组合对于权益市场来说是有利的。

新浪财经

怎么看债券市场?

郭磊

利率本质上是名义GDP的影子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本轮周期中,利率与名义GDP一直是有效对应的。比如2018年名义GDP逐季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逐季下行;2019年一季度名义GDP继续向下,利率也是继续向下;二季度名义GDP反弹,利率也反弹;从量价判断三季度名义GDP应该是掉头向下调整的,于是利率也向下调整。伴随着政策逆周期的加码,后续名义GDP可能会有一个企稳,这将伴随着利率本轮下行的结束。当然,如果下一个五年名义增长下台阶,利率到时候也会下台阶,但短中期这两个阶段可能不会是连着的。

4
谈工程师红利:中国和东南亚将是新一轮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将驱动中国做中高端,产业升级;东南亚的“低成本替代”将驱动东南亚做代加工和中低端制造。这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两块α。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工程师红利”就是中国下一个十年的人口红利。

新浪财经

我们把话题放长一些,关于长期,您怎么看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业的前景?

郭磊

在过去六十年中,全球经历了几轮比较典型的分工和专业化。第一轮是60-80年代的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崛起;第二轮是80年代-90年代的“四小龙”;第三轮是00-10年的“金砖四国”。

全球制造业分工和专业化本质上取决于要素禀赋,承担全球分工的国家必须符合这几个条件:第一,某种要素具有优势,这里说的优势既需要成本优势,也需要规模优势;第二,没有优势的要素,不能是短板;第三,整体经济已经越过了发展门槛,即罗斯托所说的“传统社会阶段”,进入了“起飞前阶段”。

我们知道,中国的产业发展,就是沿着要素比较优势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最初阶段是劳动力要素驱动,劳动力成本便宜,中国借此发展了庞大的出口产业链和加工工业,有了初步的工业基础;第二个阶段是资本驱动,我们在高资本密度下形成了基建、房地产产业链,推动了城市化的加快;现在是劳动力的资源禀赋下降,资本的边际回报下降,下一步理应进入第三个阶段,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驱动,我把它叫做“工程师红利”驱动。

我倾向于认为下一个十年,中国和东南亚都将是新一轮全球分工和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优势叫“工程师红利”。我所说的工程师红利,一则是人才的数量基础在上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数量在快速增加,10年之后,中国可能有2-2.5亿人受过高等教育;二则是相对于典型的发达经济体,人才的成本没有完全上去;三是中国有集中力量做大事的优势,有研发技术突破的规划;四是中国市场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批企业,已度过了跑马圈地的粗放增长阶段了,企业对于技术进步有内生需求。

东南亚的优势叫“低成本替代”。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后续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和FDI的累计流入,将是加工工业和低成本制造业的天然土壤。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将驱动中国做中高端,产业升级;东南亚的“低成本替代”将驱动东南亚做代加工和中低端制造。这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两块α。

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工程师红利”就是中国下一个十年的人口红利。

往期嘉宾
栏目简介

《灼见》是由新浪财经打造的访谈栏目,主要访谈对象为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家、券商首席、基金首席、上市公司董监高等资深市场人士,跟踪包括A股、基金、新三板、港股和美股在内的资本市场动向、政策,力求通过提供最新最全的政策和市场解读,影响中国中产阶级的投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