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纠结”的九月接近尾声,四季度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分析,8月大部分宏观数据均有所好转,经济边际企稳的迹象继续增加。后续随着一揽子化债、城中村改造、地产放松等进一步的政策宽松举措落地,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有望继续改善,并对市场形成支撑。
有券商指出,四季度市场有望回归大盘蓝筹风格。配置方面,部分券商看好地产消费链、低估值顺周期、科技成长方向;也有机构指出当前可自下而上梳理可能已“超调”个股。
市场进入“磨底期”
近期,政策利好频出:除了活跃资本市场举措密集发力以外,还有央行超预期降准、MLF超额续作、重启14天逆回购并降息……
同时,从8月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社融、信贷、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指标均好于预期。
“随着政策呵护加速落地、基本面和盈利企稳回升、微观资金供需逐步改善等积极信号陆续出现,后续市场有望逐步迎来修复。底部区域仍建议坚定信心、保持耐心,等待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指出。
中金公司策略团队认为,当前市场进入“磨底期”,应保持耐心布局长线机会。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确稳增长信号,近期与改善房地产需求、地方政府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相关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连续出台。从市场反应来看,与历史上长周期调整后的重要底部区域类似,在密集的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政策出台期间,市场预期和情绪的扭转往往相对滞后,进而形成阶段性的“磨底期”,从“政策底”逐步探寻“市场底”。
“后市来看,伴随着政策层面积极化解当前主要矛盾、企业盈利底部逐渐显现,估值、情绪和投资者行为已呈现偏底部特征,对于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中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该团队谈到。
外资进入“3.0时代”
外资动向方面,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分析,上周北向资金虽仍流出,但交易盘转为小幅流入(2022年11月后的回流也是交易盘率先反应);另一方面,近期交易盘对周期板块呈现连续流入状态,8月以来配置盘其实也并未大幅减仓周期板块。本轮地产政策托底经济效果显现后,有望大幅改善内外投资者情绪,而部分外资可能已经在交易这一预期。
展望中长期,陈果认为,外资或已进入“3.0时代”。他表示,当前体量下,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8万亿,持股市值接近2.5万亿,未来流入斜率或降低、双向波动或加大。
具体到市场风格的变化,结合近期的市场走势,招商证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6月下旬以来,价值风格相对抗跌重回占优,大盘价值和小盘价值均获得一定超额收益。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四季度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在经济数据边际改善的情况下,经济预期有望转暖。接近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叠加人民币四季度有望季节性升值,或吸引外资重回净流入,在缺乏增量资金的环境下,外资的边际定价权有望提升,四季度蓝筹回归的概率更高,市场有望回归大盘蓝筹风格。
三大配置方向
对于四季度的配置,财通证券策略团队建议具体可关注三个方向:一是直接政策受益的地产消费链,具体可关注开工端的钢铁、水泥,旧改的防水建材,白酒龙头;二是兼顾政策受益和性价比,关注低估值顺周期的高股息;三是中长期继续关注科技成长,指数关注科创100,板块关注高端制造(电动车、船舶、机器人)、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算力、金融软件、华为产业链)。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则建议重点关注景气边际向好,同时受益政策宽松驱动的上游周期等。根据该团队的框架,当前周期板块中高景气且环比上升的行业主要包括:工业金属、水电、化学纤维、石油石化、贵金属、塑料、橡胶等。
从中长期视角看,该团队继续战略性看好三大周期共振、有望底部反转的半导体;并建议持续关注低波红利资产。
“经济低位波动,高增长、高景气行业相对稀缺,以景气为锚博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提升,盈利稳定、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的红利低波资产仍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品种。与此同时,红利低波资产当前股息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作为优质短久期类债资产,其本身也具备较高配置价值。”该团队分析。
具体而言,红利低波资产中可重点关注石油石化、运营商、保险、电力和交运;此外,港股电信运营商、能源(石油、煤炭)、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优质央国企龙头也具备较强的高股息配置价值。
中金公司策略团队则建议,当前可自下而上梳理可能已“超调”个股。具体从三个维度梳理符合条件的标的:一是前期调整较多但基本面较好,中长期机会可能大于风险的公司。调整幅度基于2021年高点至今的股价表现。二是尽量选择细分领域中的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往往具备较好的风险防御能力,一方面下行风险在同行业中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如若行业迎来政策加码或基本面预期改善,也是投资者风险偏好转变时期的优先选择。三是企业规模不太小,主要基于流动性等方面的考量。
四季度行情五大规律
安信策略团队复盘历史上A股在三季度和四季度的行情特征与边际变化,总结出四季度配置五大规律:
第一,以7月24日作为本轮政策底进行衡量,政策底/信用底→市场底一般间隔2.5个月,期间“最后一跌”的持续时间在20—30个交易日左右。目前来看,十一前后基本已经满足本轮政策底—市场底间隔时间与“最后一跌”持续时间。从“最后一跌”到“十月攻城”,反弹概率逐渐增大。
第二,一般历年三季度A股行情较差,四季度行情相对较好。如果三季度上证指数下跌,四季度转涨的概率相对较大;基于胜率视角的历史三季度到四季度行情对比:四季度大部分指数上涨概率都会较三季度明显提升,投资胜率比三季度高。
第三,三季度—四季度存在较为明显的风格切换,三季度涨幅靠前的主流品种多数情况在四季度无法进一步延续。三季度若偏中小盘和成长,四季度则偏大盘和价值;反之亦然。
第四,历史上三季度与四季度的行业涨跌幅表现负相关。
第五,从历史来看,金融和地产链表现较为突出。
(作者:易妍君 编辑:巫燕玲)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