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证监会2022年改革工作重点确定:确保全市场注册制平稳落地为重中之重
记者满乐报道
资本市场2022年改革重点全面揭晓。
12月13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会上,证监会强调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加强宏观研判,强化统筹协调,不断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问责机制,完善风险应对的工具箱,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同时,注重通过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做好预期管理。
而在具体的工作部署上,证监会则透露将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同时,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
“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市机制、多层次市场建设、强化中介机构责任、投资端改革、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证监会方面表示。
建设一个更加灵活多元的资本市场是我国市场化要素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以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为主线,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
目前,境内股票市场除沪深主板以外,均已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
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并试点注册制,当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25家注册制下公司实现上市;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同样实行注册制。此前,深市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也为下一步主板注册制改革打下基础。
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明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意志与决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有助于资本市场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地位和改革力度。另外,注册制改革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结合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对于科技的支持力度。拓宽上市标准和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上市来源。
此次证监会也表示,将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同时,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抓实抓细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引导资金加大对科创、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另外,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主板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退市制度改革也在预期之内。从退市制度来看,参考现有标准强制退市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四类情形,未来主板退市标准将更加多元。
“全面注册制后,市场化询价机制将发行的定价权交给市场,‘破发’比例有可能提升。从二级市场的角度看,注册制的实行势必伴随着权益市场的扩容,上市公司的质量更加重要,资金向‘核心资产’、‘热门赛道’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王立峰表示。
加快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在证监会的规划中,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将成为牵引,以此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明确提出,将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提前全面放开了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加快了在华投资展业步伐,如有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富达等11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另一方面,近年来外资也整体保持稳步流入A股市场的总态势。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至10月,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沪深股通等渠道累计净流入约2409.76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末,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3.67万亿元,占比约4.97%。
对于后续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或可以从前期监管层的发言中找寻线索。
今年9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在公开场合表示,证监会正按照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统一部署,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相关举措,包括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推动建立境外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等等,为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11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表示,将继续优化和拓展互联互通等跨境投资渠道,丰富跨境投资的产品供给和配套制度,便利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同时,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和风险监测防范机制。提升制度规则完备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巩固和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
各项对外开放举措处在改革中途的同时,此次证监会也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目前企业境外上市多会采用搭建红筹或者VIE架构的形式,这本身就有绕开监管的功能,境外注册的公司可以不受境内机构监管,一些明确不能有外资进入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搭建红筹或VIE架构顺理成章在海外上市。这可能是监管最关注的问题。”有从事海外投行业务的券商投行人员指出,另外,由于通过VIE架构,企业境内境外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形成了分离,国内投资者也无法分享企业在国内成长带来的利益。
可以说,对境外企业上市的监管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不过,证监会也并未完全切断这一上市道路。12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表示,始终对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持开放态度,充分尊重企业依法合规自主选择上市地。“一些境内企业正在积极与境内外监管机构沟通,推进赴美上市事宜。”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与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相契合的,是对底线思维的坚持。此次证监会也表态称,将持续巩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成效。
一方面,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一方面,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科技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加强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对特定敏感领域融资并购活动从严监管,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反垄断,是防止大资本不讲规矩的野蛮成长,是要求资本能够服务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有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早在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提出主要是防止一些行业利用自身优势扰乱市场秩序,一家独大,损害消费者权益。当然这也和数字经济在疫情下的快速发展有关,当下一些互联网巨头利用资本优势和大数据,出现“恶意窃取盗用用户信息”、“杀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针对这类行为去限制也是合情合理。
实际上,就在今年10月19日,反垄断法修正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这也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首次修订。市场普遍认为,反垄断法的修订正瞄准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要求。
证监会方面也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有关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规制垄断行为,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和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消灭金融监管真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非对特定行业或民营企业的打压,也与企业境外上市活动没有必然联系。”
责任编辑:张熠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