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哥聊美股】个人投资者如何捕捉大牛股(全文实录)

【派哥聊美股】个人投资者如何捕捉大牛股(全文实录)
2022年09月14日 10:56 环球市场播报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派哥聊美股 连麦资深投资人、摩根士丹利前分析师 戴小西 @戴大西科技消费,以下为全文实录。点击观看视频

  主持人:现在开始今天的连麦。

  我此前跟你交流过,此前你从事的不仅是调研,对你从事的投资工作我都蛮感兴趣,因为毕竟我是一个媒体人,像所有的小白一样都蛮感兴趣。我上班之前还发了一个票圈,今天要和您探讨调研这个事情之前,其实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很多人都在问我,我也解答不了,希望我们今天的连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大家的问题。“一个个人投资者,当然也有一定的素质,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机构?有没有可能取得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成绩?并不是肯定必然沦为‘二八效应’里面的‘八’?”当然中国还没有到美国那个阶段,美国此前也就是‘荒野西部’,也就是所有的小散都在投资,经过一轮轮的大浪淘沙,现在形成了以机构为主的市场,中国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我们其实也注意到,过去一段时间,在机构非常发达的美国市场也出现了“否定之否定”,前段华尔街的散户抱团大战华尔街,还把好几家对冲基金直接给拉爆了,打得丢盔卸甲,甚至基金公司都要破产了,这就更加坚定了中国一部分小投资人的信心,他们就觉得我又读了书,又学了这个,学了那个,学巴菲特也学得不错,是不是有可能?

  今天我们围绕的问题虽然是调研,但是希望从一定程度上回答很多人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不一定有最终的答案。

  言归正传,小西总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调研上市公司,很忙,今天中报期也过了,我们就邀请小西总跟我们谈一谈。很多大的机构研究员、分析师都要去调研各种各样的企业,很重要,但是这个东西对于一般的小散或者个人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远的,请小西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一下投资者的调研,因为您之前在摩根史丹利做过,您现在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讲一讲调研对机构、对个人做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你为什么这么看重调研这个事情。

  戴小西:这个事对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你不懂的东西不要投,你怎么样去搞懂?调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机构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说因为机构的规模,有资金,可以频繁地跟上市公司去沟通,比如可以做很多专家的访谈等等,在这方面机构确实有优势,但也不代表个人就一定有劣势,因为术业有专攻,大家都有各自专业的地方。机构的背后其实也是人,机构也是由研究员组成,只是他们平常可能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个上面,他们可能看的东西更多一点、更广一点。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名创优品的加盟商,你就知道名创的经营业绩怎么样,比如说你的店有没有增长。如果你是一个卖电动两轮车的加盟商你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个品牌的竞争力更强一点,谁的管理更好一点,还是挺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我在雪球上、微博上有很多朋友,比如就是卖晨光文具的,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优势的地方。

  为什么说调研重要呢?还是反过来讲,怎么样能获得比较好的投资收益。

  首先这个生意是你能搞懂的,这是个前提。在这个之上,你要调研这个行业有多大,因为只有大的行业才能出大的公司,这个行业的规模多大、增速怎样、未来的前景怎样,你首先得搞清楚,这也是调研的一部分。

  第二,行业差不多有了了解之后,要看这个行业里的竞争格局是怎么样的,有哪些竞争对手,谁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或者优势更强一点,肯定是要在一个好的行业里选一个最好的选手。这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涉及到要去线下调研,行业规模、增速等等可以在电脑上搜一下,Google一下,百度一下都可以,但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到底怎么样,它的产品畅不畅销、好不好卖。如果是一个toC的企业,它的经销商盈利水平如何,可能要通过线下调研才能获得这些信息,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做投资决定很核心的一部分,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还要考察这个公司的管理层怎么样。π总说之前也有很多公司造假,第一条就是不亏钱,首先你要避免造假的公司。很多时候你是可以通过跟它的管理层的沟通交流,跟它公司的员工交流,是可以有一个感性判断的,这个也是蛮重要的。今日资本的徐新分享过他怎么做调研,他说首先把这个行业里可能前五家或者前十家创始人所有的采访,能找到的我都看一遍,看看他们说的是什么话,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从他们的这些谈吐里面你可以看到这个公司,往大了说是战略也好,往小了来说这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对这个公司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恰恰正是这些感性的认识,可能对你做这个投资决定更重要。

  之前有过这么一个问题,“你做投资到底需不需要调研?”有人就说我不需要调研,我就看看年报公告,看看报表就可以。其实这是个伪问题,你如果没有线下亲自去调研,第一,你是没法确定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不是诚实,是不是有能力。第二,他的公司相比其它的竞争对手,他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儿?这些仅仅通过年报、公告是看不出来。

  回到你的问题,这个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主持人:企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像法人其实可能是人,它是人的集合体,非常关键的是他的领导层。何况有些企业被深深地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就像谈苹果就离不开乔布斯、库克,谈特斯拉怎么离得开马斯克呢?中间还有很多员工,因为将来赚的财富是企业里千千万万的员工集合体创造出来的,企业里的员工怎么样,对企业的归属感怎么样,创造力怎么样,这些都可能是要关心的问题。还有这个企业的上下游,这样就会知道成本怎么样,转嫁价格压力的能力怎么样,它的东西好不好卖、好不好赚钱,也可以接触到它的上下游的很多人,确实全面地了解一个企业,了解一个法人,从而促使你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知道您多年前在摩根史丹利做过,在我们刚刚接触到美股的时候,像摩根史丹利、高盛都是高山仰止一样的美国华尔街知名的机构,他们和我们这些小散相比,您在那里受过严格的训练,机构的调研方法和我们田野性的、山野性的会有什么不一样?比如像大摩这样的分析师、研究员去调研的时候是不是有一套完整的经过实战考验的方法论?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它们的短板和长板是什么?

  我们的投资者主要还是散户,有些长板是不是能够为中小投资者借鉴?比如机构我确实学不了,比如请来这个行业几十个企业的CEO参加某一个行业的会议,机构能做得到,小型投资人做不到,可能能参加这样的会议就不错了。

  您向我们讲述一下像大摩这样机构的一些方法论之后,您再向小散们推荐推荐哪些方法或者是哪些方法论,是我们立志搞投资的中小投资者能够学习的地方。

  戴小西:从机构的角度来讲,它肯定更严谨、更系统、更全面,个人投资者一般还是欠缺经验,机构每天日常都跟这个打交道,确实有一套系统的框架。首先,你肯定要搞清楚这个行业目前大致的规模、增速、未来的趋势,可能从机构和个人的角度来讲差异没那么大,因为现在很多信息,你留心一下可以在网上查到。机构更有优势的地方是因为它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研究,个人投资者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很难接触到,但是如果是一个机构,虽然也不是这个行业的,但是可以通过对公司的访谈,付费请专家交流,了解到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比如有ABC三个公司,机构会去找这些专家,请教专家这个行业ABC三家公司的产品有什么差异,最近的发展都怎么样,他可以问四五个专家甚至更多,你们未来看好谁,这个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是怎么样的,谁有明显的资源或者是其它的竞争优势,这是机构的一个优势。当然他也会访谈上下游,这个公司的供应商是谁,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调查一下这个公司怎么样,再从它的下游、它的客户调研。如果是toC的,你作为个人投资者还比较好接触一点。但是如果是toB的,比如它下游是中石油或者是中国移动,或者是政府,个人是没法去做这个调研的。这也是一个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你可能要扬长避短。我的理念是要尽量避免不太好搞懂的、不好调研的,实际上也可以排除一大部分toB的企业。

  toB的企业,第一,你很难感受到它的产品到底怎么样。举个例子,比如它做数控机床,如果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人,都不知道它的产品到底怎么样,到底好不好,也不知道它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比如最近半年这个行业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你不是它的用户,你根本无从感知到这种变化,很可能你就会做出很不正确的决定。这个风险其实非常大。因为永远第一条都是“你永远不要亏损”,至少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如果你没有扬长避短,你去研究一个不是很容易搞懂甚至是不是很容易接触的一个行业、一个生意,风险其实是比较大的。

  其次,个人投资者也不完全都是劣势,也有优势。π总比如对广告行业非常敏感,这是你的优势,因为你就从事这个行业,你一定对互联网比大多数人都有更深的了解、更深的认知,这是你的优势。比如有很多人现在从事电商,他也会对电商很有感觉,说现在谁发展得特别好,比如今年上半年阿里负增长,京东可能增长只有5%,拼多多增长40%。如果他是拼多多的员工,他一定对这个行业非常有感觉,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所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还是要扬长避短。

  主持人:投资牛人道格林奇(音)说他观察到散户有三个方面可能会给散户提供机会。

  第一,钱少,散户更灵活。因为大的机构在美国市场有些根本不能投,量太大,比如有的基金规定5美元以下的不能投,多少多少市值以下的不能投。散户可能对暂时达不到这些机构标准的投资标的是有清晰的认识的。

  第二,有的机构有些行为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其实比散户还散户,比如到了季度么,他是有压力的,基金经理可能是一个很牛的人,但是他背后有很多投资人是很平常的人,除了是有钱人之外,他其实会更可能表现出追涨杀跌。他不能直接追涨杀跌,他会向这个基金经理施加很大的压力,这也就是导致A股市场上很长时间会出现很多基金的行为是散户化的,到了季度也开始追涨杀跌,他原来从来不做白酒,基金的名字跟白酒不挂钩,但是白酒火的时候他也得去买。有些基金、机构可能投资行为会散户化,而有些散户可能反向进行操作,比如像巴菲特一样,投的时间长一点,可能能抱到真的好的牛股。

  第三,所有小的投资人其实都是在一定行业,有些人在一个行业可能都是从事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工作,有一个理论就是“专家理论”,你在某些事情上干一万个小时,如果每天十个小时,就是一千天,三年多,如果你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很可能对这个行业比一般的人了解得要深入得多得多。有些机构的研究员、分析师跟踪一个行业,他可能在某些股票上或者某一个企业上能够投入几百个小时,研究一家公司非常难得了。所以,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专门搞研究的,但是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十年、二十年,认认真真琢磨,甚至比一些专业的分析师更了解。您刚才说的toB的行业,确实一般人了解不到。但是如果我是一个石油服务商的员工,我就是给这些大型石油公司提供设备的,石油服务商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像ASML就是给芯片商做芯片加工工具的,一般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我如果是这里的员工,ASML好像也在增加中国的员工,可见中国芯片的需求是非常非常旺盛的。如果你在这些行业,你有可能会战胜一般机构,可能有机会找到大的牛股,也会对行业、企业有非常精深的了解。

  个人投资者如果进行调研,如果愿意进行调研,基本上还算是基本面的研究者,去研究公司,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如果不要研究,每天只要看K线、走势图,那是技术派。连年报、季报都不看,只看价格,价格说明一切,每天看股价,看技术图表。有些人也操练得不错,也有能赚钱的。

  调研是走基本面研究这一块,小西老师,您也是非常看重调研的,个人投资者如果立志做投资,立志做调研,立志做基本面的研究,个人投资者要注意一些什么?如果进行调研,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有些人为什么愿意搞技术派呢?他连季报、年报都看不太懂,不愿意分析,去繁就简,最后去搞技术分析。如果要进行调研,我们是不是要进行一个自我的评估,适不适合走这条路,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这些准备如果做不到,最好就不要做调研,不要走基本面这条路。

  戴小西:π总,你这个问题特别好,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调研,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首先,你要能看懂它的财务报表,你要对公司有了解,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果你连基本的公司报表,连基本的业务你都没有研究,你盲目地去进行一些调研,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你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问题,脑子里有针对性的疑问,这是基础。你有了这个基础,又有这个意愿,最重要的还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个人投资者其实做的研究不亚于一些机构的分析师,有很多这种案例。一个机构的分析师其实能花在一个公司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都是人,我们每天的时间也都是24小时,比如过去半年、一年会重点看两三个公司,也就是这么点时间,他跟一个在一个行业从事十年、十几年的经验是没法比的。如果你是一个在这个行业从事了十年、十几年的人,你还是要有这个自信的,肯定比大多数人了解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你自己去做调研,要做哪些事情呢?即便你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你跟公司沟通、交流的方式也还是很多的。

  你可以去股东大会,你买100股,所有的股东大会你都可以去,董事长、管理层也都会参加这个股东大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的环节,你可以看到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跟他聊一聊,听听他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他对公司发展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事实上,机构分析师真正去股东大会的反而没有那么多。虽然机构也是做投资,但是大家努力的程度是深浅不一的。可能有的人确实非常好奇,非常勤奋,他会抓住每一个机会;但有的人虽然是机构,因为太多了,也有一些中小型的私募,说实在也就是看一看报表,简单地做一些调研,我也并不觉得他们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所以,股东大会是一个方式。

  还有很多临时股东大会,如果你有时间,你也是可以去的。因为临时股东大会去的人就更少了,你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跟公司去沟通、去交流。我印象很深,我去过一个养猪公司的临时股东大会,去了大概就2、3个人,当时我们就跟那个董事长聊了一下午,即便你是个机构投资人,你可能也很少有这种机会能直接跟董事长聊很长时间。所以,还是要自己创造机会,自己把握机会。参加股东大会、临时股东大会,包括像现在也有“互动易”,你也可以在上面提问题。包括每个公司都有投资者关系的电话,你也可以打电话,我也经常打。前一段我给一个公司打电话,最近因为欧美通胀很严重,我说最近欧洲、美国的订单怎么样?有没有放缓?公司就会跟你说确实最近订单没有上半年好了,至少你就会比别人提前了解一下这样的信息,就会提前有所准备。

  你如果想做更多,尤其是toC类的,你是可以去它的门店走访。我之前去江苏、浙江那边电动两轮车的门店走了一圈,看看它们的销售到底怎么样。因为疫情,每家的表现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像雅迪、爱玛尤其是爱玛,今年销量增长非常快,雅迪销量增长一般,但是利润增速很好。为什么?因为它过去一两年推出了高端换能的车型,相当于它的产品在升级,价格提升了,它的利润率水平更好。所以,雅迪的利润增长超过50%,这就是它的原因。这些是可以通过走访它的门店了解到。因为原来这个产品好像都也一般,就2、3千,现在怎么出了4千多的车型,而且还卖得很好,你就会有一些概念,有一些变化,它现在的价格越来越高,可能它的利润水平也会更好一点,你会有一个预判。

  我还去过一个印象很深的杭州的一个豆制品的公司,我去问它的董事长,你们的销售费用过去一年为什么增加得还挺多?那个董事长想了半天说“哎呀,我不清楚”,反正后来又问了几个问题,他其实也不是特别了解。那你就能看出,如果一个董事长对他自己的账都不清楚,真的要很强烈地怀疑你的管理水平到底行不行。事后你看这个公司的表现也就非常不好。你可能通过这种不经意间的调研,你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我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因为达达刚上市那会儿热度非常高,半年内涨了三倍,我去送了一段达达的快递,我就想它到底怎么赚钱呢。

  主持人:你去送快递,你是应聘当了达达的快递员吗?

  戴小西:对,对,就是当达达的快递员。你每送完一单,因为它有小票,就看这个运费,它向商家收的运费是多少,它给我的收入是多少,每单是有收入的,你看你的收入是多少。我今天还翻了一下我当时的那个截图,有一个人从名创优品买了一双袜子,还买了一些其它的东西,那一单大概二十多块钱左右。小票上写的运费是4.7元。那一单给我的报酬是11块钱,你就会想这样这个公司怎么赚钱呢?它每单亏这么多?我这个问题一直没想通,所以我也没有买达达的股票。现在回头看,你看达达跌了多少?至少跌了80%、90%是有的。你通过这些方式,都是了解公司的一种方式,至少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从过往的分析来讲,还是挺有帮助的。

  主持人:刚才小西分享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调研的方式,包括去达达做了一下快递员,我相信了,真的是有很高资的人愿意去做快递员,不仅是有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可能还有博士生,当然了这可能只是开个玩笑,有的人确实可能就是比较喜欢快递这种比较轻松的工作方式,但可能里面也有很多是分析师和研究员在进行行业调研。

  刚才您说的是比较普通的调研方式,比如参加股东大会、参加临时股东大会、投资易、问董秘、打IR的电话,包括给达达做快递员,这已经是相对比较极致的做调研的方式,刚才我一听还打断了你,马上想到很多更极致的调研的方式,当时印象都很深。包括浑水那时做空中概股,布洛克说中国人有一些很特殊的做生意的方式是我们欧美人想都想不到的,他当时雇人到中国的一个工厂,那应该是一个上市公司,当时在外面数它的车到底装了多少货,有的车上装的货的载量是不够的,甚至看出车辙的痕迹去推算,这是一种。厂子不让进去,它甚至让无人机飞进去,看到底生产了多少东西,后来得出很多中概股是皮包公司,既没产多少东西,也没运出来卖多少东西,做的那些营收都是假的。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雪湖当时做空瑞幸,瑞幸把中概股搞得很臭,雪湖当时有点像您这样,雇了一百个大学生或者是有记录能力的人到那个店里去数,甚至还有收集一些瑞幸的小票,回来把大量的数据收集起来,最后统计取样,觉得瑞幸有问题,果不其然,最后连瑞幸自己的审计师行都不愿意在财务报表上签字了,闹出了中概股历史上最大的丑闻。

  这是相对极值一点的,像谍战片一样,要用非常规的方式去做。您的亲身经历还有没有一些更极致、更鲜活的调研案例,他就是不跟你好好说,我就是想去了解这家公司,怎么办呢?有没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案例?

  戴小西:也有,这就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因为一般人是做不了这些事的。比如说真的通过卫星看工厂的产量,我知道有的机构通过卫星看特斯拉停的车有多少,肯定是有的。包括像瑞幸,这种还不少见,当然也没那么常见,雇很多人去核实它的一些东西。如果你是一个个人投资者,第一,你是没有能力这样做。第二,某种程度上也没有特别的必要。尤其是做空的,你没必要既费精力又费金钱来做这个事,其实有更容易的题去做,这是属于“难题”,当然如果你能够把“难题”解开,当然你也有不错的收获,包括像瑞幸,包括像浑水的一些东西,也还是有很好的收获,看你的能力和资源。

  主持人:对,因为做空就跟做媒体一样,你去调研的基本上可能是正面的,做负面新闻,你要做空人家,肯定人家不给你好好看,或者本身它有问题,怎么会给你看呢?华尔街也有一些做空的大师说过,做空不仅是个难活,还是个苦活,还说做空最多股价归零,你赚个百分之百,当然加了杠杆可能还赚得更多。但是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好公司,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涨两倍、三倍虽然说不常见,但也不罕见,不管是在A股市场还是在美股市场上,A股市场上好多连板的,美股上可能一两天、几天就翻倍,我不想讲尚乘数科,那是典型的庄股,大家不要去碰它,但它也能走出奇葩的价格的走势。

  刚才听小西总给我们讲更多的故事,小西总可能也是有点小秘密。我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讲二战的时候,德国鬼子的编制什么都漏了,全被苏联红军给知道了。事后揭密也不是苏联红军什么克格勃、格鲁乌特别厉害,是雇了一个特别喜欢剪报的老头,懂点德语,就把德国市面上的那些报纸收集起来,某个师、某个团的团长参加一个婚礼,是一个公告,这个团的团长是谁,怎么回事,他就收集起来,日积月累的工作,很细碎、很琐碎,慢慢德国国防军的对抗秘密全都知道了,甚至当地的报纸、小地方的报纸都收集到,团一级、营一级甚至可能到连一级的都知道,知道得这么细。后来德国人也没有想到苏联是这么样把我们的底搞掉。有的时候是有心人用了你想不到的方法,可能真的把你的底或者说企业从上到下摸得非常非常透,一旦知道了以后还会去产生关联,甚至都知道这个连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之间可能有什么亲戚关系,会研究得非常非常透,那个时候当然没有现在的这个概念,现在讲这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被苏联人完全地掌握了。如果做调研的话,不一定要了解财务报表,但是你可能有一些别的能力,研究一个人不一定是研究他的这一面,或者是你的才能在这方面,收集剪报特别厉害,或者是像徐新那样,把所有的视频拿过来看一遍,我相信徐新作为风投女王,肯定有异于常人的一点,他可能有点像曾国藩那样,特别能识人,她通过看这些视频,因为上面不可能提点一二三四五,这个人怎么样,看不出来。她通过视频仔细地去观察,看这个人的谈吐、神态、表情、动作等等,她去研究这个人,看这个创始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他的商业逻辑到底是怎么样,这方面特别突出。

  所以,每个人如果立志去调研,要扬长避短,要找到自己的长处,你是特别能记数,还是特别能收集资料,还是怎么怎么样,都有助于提高你的调研能力,进而增强你对上市公司的了解程度,帮助你进行投资的决策。当然各种各样琐碎的方法很费时费力,商战上也曾经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现在看起来好一点,当年是冤家对头。

  当年怎么去调研呢?去做保洁,去搜集碎纸片碎掉的东西,回来就像谍战片一样来拼,最后可能拼出可口可乐或者是百事可乐重要的商业计划,一点点信息就可能知道了,这种情况下碎了肯定是密不告人的。后来听说碎纸机发明得越来越细。一开始切成条,导致还可能拼起来。现在碎成粉末一样,不是不能拼,再拼花的时间和精力就太大了,甚至到最后直接要焚烧,化为齑粉,确实找不到了。

  这是调研极致的段子。

  戴小西:你说起这个让我想起来两个我听过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机构不管是派狗仔队还是私家侦探,派人盯着那个老板,看这个老板每天都去哪儿,跟什么人接触,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你可以知道这个老板有没有负面信息。第二,他会发现这个公司在跟另外一个公司接触,有没有潜在的收购或者什么样的动作。

  第二个故事,美国有专门找FBI前员工来当员工的,他来干吗呢?判断我跟这个公司交流的时候,你就在旁边帮我看,他可以通过你的表情,通过你的肢体语言来判断你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个行业的聪明人特别多,各种各样的方法也都有,各种极致的方法也一定有,因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

  主持人:您刚才说请FBI前员工,包括很多国内的公司也雇佣一些体制内的人,比如原来的公安,相当于内审,比如他自己和其他家公司做生意的时候,可能也会带上前刑侦或者是公安人员。创始人的调查是太重要了,A股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婚外情、离婚,别弄得满城风雨,把股价打下来,投资人要承受很大的损失。比如说从一开始就投这个创始人,像VC、PE,肯定会关注婚前协议等乱七八糟的,一旦你们的婚姻产生什么问题,会对企业或者是投资造成特别大的损失。什么事情对投资人伤害最大?就是让他亏本。投下这么多钱,就跟买保险一样,肯定要花一定比例的资金和时间精力来保护这些投资的安全甚至是绝对的安全。

  一般的调研能发现企业的问题或者是能找到你需要提的问题的解答吗?比如股东大会,可能甚至都是演练好的,董事长说的都是大话、套话或者都是已经准备好的,一般的情况下真的能发现企业的问题吗?您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如果同样面对一个人,可能一个一般的人去看,不像FBI会读脸术、读心术、读唇术,我有点相信了。可是FBI的特工在旁边一看,回来告诉你,他刚才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其实应该是这个意思。一般的调研或者是一般的投资人去看,真的能发现企业的问题或者是能够解答自己的投资疑问吗?是不是有些普适性的方法,能够擦亮投资人调研的眼睛?

  戴小西:不能百分之百解决问题,但其实是可以给你很大的信息量,会让你有一个基础来做一个更好的判断,让你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比如你随便跟一个人聊天聊半小时,大概能知道这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多高,比如他是个比较油腻的人还是一个比较质朴的人,你通过跟他聊天是能够感受出来的,这些都会反映在企业的产品、管理和文化当中。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我去过一个企业,我见他们的员工就会问你们公司有什么公司文化吗,每个人似乎都能答出来,我们这个公司的文化是简单、直接、数据化。当然这个文化也很简单,就三个词“简单、直接、数据化”。你也可以看到这个公司从经营结果看是非常数据驱动的公司,对每个经营指标都非常看重,并且努力地去优化每一个经营指标,导致它的结果、它的投资回报比别人好很多,它就是这个行业里最好的公司。

  你说有的股东大会是演练好的,或者是说他的董事长也非常有经验,你希望听到什么,他会说出你希望听到的话,肯定也是有这些情况。更多的是你要听更多人的声音,你不能光听他一个人的声音,你可能要问问这个公司的副总经理,跟他聊聊他是怎么看这个公司。因为股东大会所有的董事都会参加,但是有些董事是不参与经营的,有的是独立董事,你也可以问问这些独立董事。

  我去过一个做酒的公司,我问那个独立董事,他是一个大学教授,我说您怎么跟这个董事长认识,看上去你们没啥关系,他怎么请你来做这个独立董事?从背后的这些东西你都可以看到,说这个公司是经历过什么样的背景,这些人是怎么凑在一块儿的,仅仅是因为利益驱动,还是说因为他真的想通过这些人帮助公司发展,给这个公司一些建议。很多细节的东西,就像咱们看一个人,首先他的谈吐非常重要,跟他聊天,他是怎么说话,他讲的是什么东西,他讲的逻辑清不清楚,这些非常重要。你也可以通过他的着装,他对一些东西的选择,比如一个创始人、董事长穿的就是很普通的T恤,有的人可能一身是各种各样的名牌,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他的文化,都会带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中,也挺重要的。有的公司花钱大手大脚,你可以看到它的费用管理等等就比较差,回报就比较差。看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你可以看到他是对成本非常斤斤计较的一个人,这是为什么他能做出沃尔玛,别人没有,都是跟这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所以,还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有机会,要多做这种事情。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还是跟方法论有关系,你去做一个调研的时候,其实应该是你事先做了很多功课,对这个行业、企业有兴趣,或者是你可能是要准备有投资的意向,去调研是坚定我的判断还是彻底打消我的念头,都是有可能的,但之前肯定是做了很多功课,要去了解这个企业或者行业。您在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态?此前我见过有些人调研,他觉得可能要投,可能有些想法不对,比如他想投这个企业,一去了之后,他的眼里觉得什么都是好的,事事都是坚定我的判断,投资可能砸掉。有的可能像调查记者一样,恨不得一天到晚都找出这个企业无数的毛病,因为戴着有色眼镜去,肯定投资也成不了。个人投资者如果去调研的时候您有什么建议?是不是真的要不设立场,完全中性地看待一个企业,就事论事,从实际调研中得出你最终投资的结论?

  戴小西:当然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预先的立场,至少你对这个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它的背景、团队怎么样。但是很多时候你到了现场,你跟他交谈,是另外一个感受,可能70%、80%的公司是你去了之后,你可能就直接pass掉这个公司,跟它聊完之后,你并没有觉得有特别突出的东西能够吸引你。很多情况是这样。包括杭州做豆制品的公司,我为什么去这个公司?我肯定是觉得这个生意好像还不错,看投资回报、ROE等等好像还不错,增长也还可以,现在前几名可能市场份额都非常分散,以后有没有潜在的集中度提高、大的企业出来的可能性?我肯定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才去调研这个企业。但是你到了之后,通过跟董事长交流,你觉得似乎这个企业管理不怎么样,董事长似乎很多东西都没有那么清楚,你如果感受到这个,你就直接pass掉了,不会再看这个公司了,看这个公司可能也比较浪费时间。有很多公司都是这么去排,就像你花20%的时间就解决了80%的问题,这20%的时间,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跟他去见面,跟他去聊一次,对这个公司已经有70%、80%的把握。如果他通过了你所谓的测试,聊下来觉得还不错,那就做进一步的比如上下游的调研,进一步地核实他的生意或者是他的这个企业到底怎么样。但是70%、80%的企业连第一步都通过不了。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挺有意义的。

  主持人:其实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真的要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或者说你要找到一个大牛股,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初步地去筛,各种方法,未上市公司也可能选出十家,比如用ROE,选出来的已经是在数据上比较好的,这里又有70%、80%是要被pass掉的。十分之一再乘以70%、80%就非常少了。即使通过了这两轮筛查,下面进行接触,进行研究,还会有pass掉,还会有高达70%、80%的淘汰率,还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要真的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标的还是非常非常难的。

  不管是投资或者是公司脱颖而出,其实都是二八效应,二八效应可能都不够,叫九一效应,甚至现在说那些创业公司是九死一生,才有可能1%的概率找到一个真的给你带来比较好的投资回报的企业,真的很难。

  刚才小西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甚至很具体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去找,会提高你获胜的概率,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对所有的数据特别清楚,又是数据驱动,数据特别好,特别努力,这样的企业将来给你带来投资回报的概率肯定是要高的,你为此做的调研投入的回报也是非常值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进入大摩的?因为大摩当时是神一般的存在,怎么后来又不做,又出来了?

  戴小西:当时刚毕业,自己准备得比较充分,运气也不错,确实比较难进。你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毕业生,因为一般大家都直接去做投行,但是如果你想直接进PE做投资,因为坑比较少,就比较难,肯定有自己努力的因素。

  当然外资机构有它的问题,这些年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小,都是本土的机构,不管是红杉,还是经纬,还是中信,都是本土做的越来越好。你可以想象外资有很多它的文化上不接地气的东西,它做得越来越不好,也正常,毕竟它是一个外资机构,可能还是本土的更了解中国一些。你做投资,如果你自己感兴趣,你在哪儿都可以做。你如果能更自由,你的时间可能使用得更有效率一点。

  主持人:小西,您大学是学什么的?

  戴小西:我学电子。

  主持人:我在此之前还是有一点点预判,做这一行的学理科的稍微多一点。投资很大部分是科学或者是理工方面的东西,因为很多是要定量,要算。但是最后真正学得最好的,有很小一部分,但确实画龙点睛的是艺术的部分,有时艺术的部分是难以量化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戴小西:但是那个时候有时候是最最重要的。

  主持人:包括您说的和人打交道,识人,可能都是理科难以做到的,很早就能找到马斯克、乔布斯,这是很牛的地方。

  戴小西:是的,没错。

  主持人:如果投资成功,99%的辛苦+1%的运气,投资方面真的是99%的调研、算计,确实还有1%的艺术、天赋方面的东西。

  戴小西:是的,没错。

  主持人:谢谢小西总今天的时间,今天就再见了,有机会我们再聊。

  戴小西:多谢π总。

  主持人:不敢谢,也谢谢你,刚才我从你讲的经历中获益良多,各位网友,大家再见!小西老师拜拜!

  —结束—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永生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5 紫燕食品 603057 15.15
  • 09-15 信科移动 688387 6.05
  • 09-15 骄成超声 688392 71.18
  • 09-14 邦彦技术 688132 28.88
  • 09-14 森鹰窗业 301227 38.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