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增长10倍,小山楂如何卖出6个亿?

7年增长10倍,小山楂如何卖出6个亿?
2024年10月10日 17:49 市场资讯

@全体股民:A股新一轮牛市即将开启,火速上车!《投资研报》巨额特惠,满3000减1000,满1500减500!【历史低价手慢无,速抢>>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正和岛

在济南市济北经济开发区的一处厂区内,竖立着几棵山楂树,遒劲挺拔,依时令萌芽生发,开花结果,迎来送往。在这里,每天几十吨的山楂运进来,经过一道道工序,一颗颗山楂果完成“七十二变”,变为几十种山楂果肉制品,山楂棒、山楂条、山楂球……

这些山楂制品并不“便宜”,根据在卖场调取的销售数据,金晔食品的价格在中高端山楂食品中排第一,同类山楂零食产品大概10块钱一斤,金晔食品的产品却可以卖到40块钱的“高价”。

尽管如此,这些产品依然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近3年金晔食品的业绩、利润、员工收入、税收等各项财务指标每年翻番,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增长近10倍。

2022年实现了营收从2.2亿元到4.6亿元成倍的增长,在全国大型连锁超市中的销量名列前茅。2023年金晔营收6.3亿,2024年预计营收在8-10亿元。

李金伦是金晔食品的掌舵者,他身上有着“山楂树”般朴实的气质:个头不高、不善言辞,吃食堂、住宿舍、穿工装、领工资……他不仅不符合“老板”的常规形象,还常常有“不寻常”的举动,比如,每天花3个小时大声朗读商业经典,自称“小学生”,时常背着装有20本书的双肩包。

接触过李金伦的人总会大呼他为“奇人”,并不由得对他所掌管的公司产生好奇。跟随正和岛案例探访走进金晔食品,我们和李金伦聊了聊。

原文标题《金晔食品:“山里红”卖出高价钱》

作 者:白志敏

来 源:正和岛书系《增长不难》

高端零食vs.朴素理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相信天花乱坠的包装和广告,转而去仔细研究配料表。李金伦推出的几十种休闲食品的配料表内容绝大多数只有山楂、白砂糖两项—“无添加”便是金晔食品的重要标签。

要知道,这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概念放在2013年可是“石破天惊”的先进理念:当时整个市场的山楂制品客单价不超过10元钱,“无添加山楂制品”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可以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零食市场,还打开了10元以上的高端赛道。

常年在山东市场深耕厚植,李金伦为何能提出领先于当时市场的理念?

这得从他的创业经历说起。2003年,李金伦与妻子孟晔经营着街边不到10m2的小店,店里售卖奶粉、奶片等乳制品,这一年,他从两个人的名字里各取了一个字,注册了“金晔食品”。

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发现奶片销量出奇地好,嗅到商机的他跑到内蒙古伊利总部,争取到伊利在济南的代理权,转型为厂家代理商。这款奶片果然迅速打开了市场,公司月销售额从5万元涨到10万元、20万元,没过多久,李金伦便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但到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整个乳制品行业陷入萎靡。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公司从月收入最高峰的70万元降到10万元,再到负债几十万元,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

经此一役,李金伦决定不再给别人卖货,而是自己去做生产,转型为生产商,并在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安全的食品。“经历过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我就想为什么要加添加剂呢?”他说。

当时市面上的山楂制品通常是山楂酱掺和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纤维素、糖精钠等化学成分,放的糖很少,山楂也很少,还因为怕坏掉而添加了很多防腐剂,所以很便宜。

但他认为,如果选用品种好的山楂,再加上好的杀菌工艺,其实是不需要加添加剂的。而且,实际上,山楂的含糖量比苹果、梨高出一倍多。

人们感觉山楂比苹果、梨酸很多,甚至经常被它“酸倒牙”的原因是,山楂果肉中有机酸的含量比苹果、梨高出2-3倍,高含量的有机酸冲淡了糖的甜度,而添加糖能够中和酸味,使口感更好。

“做食品不要去做一些让人不安心的事情,做到‘安全放心’就是我的初心。”李金伦说。刚创业时社交圈有限,但他喜欢读商业、销售与市场等方面的书,书中总是会提到健康、无添加等理念,这种先进理念促使他坚定地选择走健康的、无添加的、安全的道路。

再加上当时正赶上消费升级,无添加的山楂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尤其因为金晔食品的山楂不仅符合休闲食品的口味要求,还更天然健康,很多家长给孩子吃得更放心,企业的发展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体验,关注情绪价值,未来将有越来越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走进生活。”李金伦说。其实“高端”与“大众”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容的,“就和我们吃的日航餐一样,它们很精致,一个小碗一个小碗的,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成本,并不贵”。

在他看来,高端并不意味着价格高,而是类似于一种“高级”的感觉,不是单纯的买得起买不起,而是会让消费者感觉钱花得很值,“甚至更便宜,但是有高级感”。

近年来,山楂原料、白糖、人工都在涨价,但金晔食品的产品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原因也是基于站在消费者立场的朴素理念—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李金伦说,金晔食品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在提高经营能力、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上,这样就能坚持不涨价。

他始终认为,企业的用心消费者是能够感知到的,时至今日,金晔食品甚至没有花过一分钱广告费,品牌是靠老老实实卖产品卖出来的。

“不计成本”做产品

李金伦有一个随时携带的背包,里面装着已经被他翻烂了的一本本商业经典书。从2016年开始,他每天坚持花3个小时大声朗读这些商业经典内容,同时在线录制,打卡分享。

他把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和《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各读了100多遍,把《赌在技术开发上》读了200多遍。看过这些书,他深刻地意识到,企业发展的焦点一定是“谁给你钱”,产品是顾客与企业交流的载体,那就一定要把产品搞好。

从商贸公司转型做研发,开始时李金伦经历了很多困难,是稻盛和夫做产品的信念支撑了他。“只要渗透到潜意识,睡也想,醒也想,天天在想,然后不断地去做,总有一天会成的。”他说,产品研发没有捷径,焦点在哪里,精力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

比如,当时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真正贯彻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主义”,李金伦把自己的总经理办公室贴上了封条,把被褥直接搬到了工厂宿舍,开始泡在研发室里搞研发,“稻盛先生这么做,我也这么做”。他有样学样,先做了再说,等做过后发现果然有道理。在研发室里,他不仅研发出了六物山楂条、酵素山楂条等新产品,还研发出了山楂饮料,开始进入饮品赛道。

“认为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成功绝不罢休”……李金伦不仅对书上的这些金句烂熟于心,更重要的是将它们真正应用到了企业的现实经营中。

比如,在做山楂饮料时,他发现市面上同质化的产品太多了,尤其是一些产品含有添加剂。“能不能做出不含添加剂且更好喝的饮料呢?”一开始,李金伦带领团队采用传统的萃取工艺,做了上千次试验都失败了,又试过将山楂干泡在水中做萃取,还是不行。他日日苦思冥想,大开脑洞,决定用山楂鲜果试试,这才终于成功。

但是对生产企业而言,产品研发是一回事,能不能做量产往往又是另一回事。当时金晔食品还没有自己的工厂,需要找代工厂做试验。

代工厂白天生产自己的产品,李金伦和团队只能清洗设备后晚上再做测试,但由于萃取、过滤等环节的设备原因,投入了一百多万元的测试费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服气的他跑到河南的工厂再做试验,尽管萃取成功了,口感也不错,但萃取数量却十分有限,没办法批量生产。后来历经周折找到了可以批量生产的工厂,却被工厂直接拒绝:成本太高了,这样产出来能卖吗?

“很多产品其实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工艺。”李金伦说,金晔食品研发新品的逻辑是,不考虑成本,先把好产品做出来,然后再想办法通过改善工艺、提高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在山楂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现场的萃取设备不够,李金伦就又找了一个专门做萃取的工厂合作,萃取完后用大罐运输,这样成本降低了1/3。

同时,在不断创造新品的过程中,金晔食品的产品思路也渐渐明晰:首先,作为农副产品,山楂产品在制作工艺上不必过度追求好看,保持住原色就行;其次,包装要设计得好看一点,“人靠衣裳,马靠鞍”,比如山楂饮料的外包装就是专门请日本的年轻设计师设计的。

李金伦说,这个思路也与他自己的人生观不谋而合,“我就喜欢这种纯粹的、本来的面貌”。他说,人活的是一种气质,做本色的自己,老老实实的,反而更受欢迎,“我也受益于此”。

作为农民的孩子,在决定发力山楂赛道前,他尝试的都是甜沫、八珍糕、胡辣汤粉、地瓜干这些“接地气”的农副产品,“我不是做高科技的人,脑子也不聪明,适合我就好”。

以这种思路做产品,山楂饮料一上市就大获成功,当年在山姆会员店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第二年销售额直接涨到了5000多万元。

也正是基于这种简单的理念,李金伦忍住自己的贪念,把其他产品线砍掉,投入全部资源,决心把山楂这一品类做透,练好基本功,而不是一味地扩张。2017年确定将山楂作为主要品类后,仅仅两年,金晔食品就开始了成倍的高速增长。

高端局vs.低成本:

做“没有围墙”的企业

金晔食品的厂区是没有围墙的,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不设围墙”的特色同样体现在经营思路上。

“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是资源整合高手,奉行‘微笑价值曲线’。”李金伦说。企业可以只做价值的两端,即研发和品牌,最底层的贸易和生产则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实现。就零售行业重要的渠道来说,自建渠道不现实,企业可以拥抱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想办法与渠道形成共生共融的生态。

比如,目前金晔食品的产品销售就大都以传统渠道为主,大卖场最多,尽管主流业态的销量在下滑,但它还是需要紧紧抓住的基本盘。李金伦说,这其中,“企业搭建团队对各方渠道进行高密度维护至关重要”。

比如在沃尔玛,有专人维护和没专人维护,销量有时差几十倍之多,如果没有专人维护,这个渠道可能就“死掉了”,因此需要安排团队及时跟进,与卖场、店长一起做宣传。

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针对不同渠道的不同定位、不同文化做相应的布局。

比如说,山姆会员店更强调品牌一致性和消费者体验,那金晔食品只需要提供好的产品和创新即可;大润发、永辉、沃尔玛等商超渠道则需要厂家提供更多的人员支持;变化快的社群又不一样,需要结合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做礼盒装、组合产品等渠道特定的基础定制产品。

此外,对不同渠道采用的产品形式也不尽相同,超市往往采用大包装,便利店一般是小包装,客单价相对更低。

除渠道外,高品质产品只是高端定位的外显形式,背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料体系、供应链体系、服务体系、品控体系一定要是标准化的,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实际上,金晔食品在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的同时,也为三只松鼠、麦当劳、海底捞、名创优品等一线品牌以及宝宝馋了等一系列母婴类头部品牌提供OEM代工,也就是希望能够与高手为伍,提高自己的标准化能力。

“在与品牌紧密合作的情况下,文化融入意味着学习。”李金伦说。和大企业进行开放式合作能够吸取其品牌理念,提高自己。因此,一开始选择合作企业时,金晔食品就不会只看利润和业绩,不局限于把自己定位为“卖山楂赚钱的”,而是希望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学习型企业。

举个例子,金晔食品曾接到一个果丹皮订单,算下来是赔钱的,但李金伦认为,虽然接单是亏损的,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定会有办法盈利。

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总难不倒人:量变大后用整车运输代替零卖,那运输成本就忽略不计了,采买自动化设备做自动化包装也可以直接把成本降低五六个百分点。

再如,当前的饮料产业产能过剩,闲置率高达50%,而对当下规模的金晔食品而言,现金流最为重要。因此采用轻资产的模式运作,不投入过多的生产设备,不仅可以帮助金晔食品维持没有贷款、现金流充裕的状态,也可以帮助生产厂商释放闲置产能。

这其中的整体思路就是,企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公司只是社会生态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把别人的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把自己的企业当作别人的企业,这样就打破了边界”。李金伦说,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也与众不同,“我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就希望竞争对手好,我希望竞争对手超过我,共同发展”。

他说,其实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竞争对手到来后,真正学到东西和得到提升的是自己。

就比如,当时金晔食品独创的山楂棒出来后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同时也引发了竞争对手的竞相模仿,不少商家以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但李金伦坚持认为,对消费者而言价格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价格高一元、两元钱大家都买得起,企业一味地关注价格、关注竞争对手是不对的。所以金晔食品的原则是,不打价格战,而是把降低成本后的获利让给消费者,坚持自己的长期主义,“产品价值要和消费者匹配,不挣太多利润,但也不能完全亏损”。

在越来越“内卷”的商业环境中,李金伦就常常告诫自己,不要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要始终关注客户需求,这样打造出来的品牌才是有定力的。

一把手垂范,将“做”的文化扎根

走在金晔食品的办公楼中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洁净如新,楼梯旁挂满了员工家庭微笑的照片,卫生间不仅明亮整洁、一尘不染,还随处可见周到的小细节,例如提供发圈、发卡等。“敬天爱人,为爱而生”的企业文化不再是表面工程,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企业文化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是做出来的。”李金伦的经验是,想要让文化扎根到基层,企业家可以从“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方面进行思考

就“从上而下”来说,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那企业家就是树的核心—树根,是企业最大的变量、企业的天花板。也就是说,企业家首先要想明白“我到底是谁”,把自己赶下“神坛”,把“老板”的外衣去掉,真相往往就会浮现:“我是001号员工,我是员工的一员,员工家人的一员。”那从员工视角来看,就能知道员工想在餐厅里吃什么,想有什么样的环境,想拿什么样的薪水……只有想明白“我是谁”之后,企业家才能知道“到哪里去”“怎么去”。

李金伦说,其中的关键是,只有一把手从自身做起,一言一行率先垂范,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语言。比如,他看到垃圾就捡,每天跑步4公里,每天读书……久而久之员工自然受到影响,“文化是用行动影响出来的,光让别人做,自己却做不到那不太可能(实现)”。

当企业家把自己是谁搞清楚,剩下的要点便是“主干要清晰”“末端要灵活”。“高管作为房子的四梁八柱,一定要和企业家一样,对企业文化要理解并贯彻,只有这样才能再向下传递。”李金伦说,一定要培养好干部,先抓“四梁八柱”,不然“四梁八柱”不结实,文化不充实,“营养”过不去,员工作为末端的“枝叶”也无法茁壮成长。“树根”要把营养输送到“树干”,“枝叶”和“花果”将阳光传输到“树根”也同样重要。

但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流于形式,如何让员工自发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金晔食品学来的方法就是,通过志工团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权、建议权交给员工,这样就形成了既能从上到下也能从下到上的循环。

李金伦说,这一方面要看企业文化的核心能不能推动员工做对的事情,“比如打扫干净卫生后,就会很开心,像运动、健康、读书这些全是好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另一方面,将权力下放,员工发现自己有权力了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责任感。比如,金晔食品的志工团不仅有公选的团长做引领,还设置了打卡机制,团队内部团费、积分、奖励等制度“都是自己定的,自己开心就可以,而不是上面的人去管制他们”。

不仅如此,金晔食品还在实践稻盛和夫的“全员参与经营”,开经营发表会的时候,任何员工都可以旁听,都有经营参与权。这样每个员工都可以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个月账上有多少钱、挣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哪个部门是亏钱的,还可以随时参与规则的制定。

李金伦将所有员工视作合伙人,员工的能力和对工作的态度就是他们的出资。但要想让员工自己把自己当成合伙人,企业的福利和关怀就必须做到位。

首先,他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要在2025年前让所有员工的托底年薪达到10万元以上。目前,金晔食品一线员工的月薪就已突破7000元,远超当地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这么好的员工连10万块钱都拿不到还怎么养家?如果没能实现,只能说是我和管理层的失职,那我和高管要拿工资补上。”他说道。

“企业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创造精神财富。”这一直是李金伦在想并在做的。比如现在的金晔食品不仅卖山楂,同时也致力于传播惠及员工、顾及社会的企业文化。厂区开放参观、一年免费招待至少5000位企业家的本意,也是希望能够传递幸福的企业精神,顾及社会幸福。

这种价值观在纳税上也有体现,金晔食品不仅杜绝一切避税行为,还尽可能地往多了交,将更高的纳税金额作为激励企业发展的目标。“交税是企业的基本盘、生存的底线。企业如果不为社会交税,就没有生存的资格。”

李金伦直言,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对社会有价值,如果在纳税这个问题上还讨价还价,那就意味着企业和社会的能量是相悖的。相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多,回报就会越多,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员工带来无形的价值感。“纳税纳得好,企业的发展就会一马平川。”

李金伦用他和他领导的公司5年3倍的增长证明,同朴实的山楂树一样,只要真的俯下身子努力干,经营数字很快就可以扶摇直上,结出红彤彤的果实。

(转自:正和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食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