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道通科技以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为基础业务,持续推出顺应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发展趋势的TPMS(胎压检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软件云服务等新型诊断、检测领域产品;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后市场智能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把握新能源趋势带来的发展机遇,于2022年推出新能源充电桩产品;充电桩出海业务有望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实现盈利显著增长。
◼ 第一成长曲线:汽车综合诊断解决方案龙头,市场空间广阔
◼ 基本概况:综合诊断产品持续迭代、兼容性强,公司围绕汽车“新三化”持续拓展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高集成、强兼容的汽车综合诊断及检测解决方案。
1)基本盘稳固:公司汽车综合诊断产品迭代创新、性能优异、兼容性强。
①产品持续迭代:公司陆续推出的新一代综合诊断产品,功能深度增加,覆盖范围广(适用于小型或大型维修机构,乘用车或商用车市场)。
②核心竞争力:汽车诊断通信、汽车专用操作系统、智能仿真分析系统、综合诊断专家系统、云平台维修信息系统构成的五大核心系统奠定综合诊断产品竞争力。
③产品性能优异:综合诊断产品诊断准确率高、操作智能便捷。
④产品兼容性强:作为通用型诊断分析工具,综合诊断产品覆盖DIFM及DIY维保后市场,具备强兼容性及价格优势。
2)智能化:公司依托汽车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布局智能化产品线。①TPMS方面:公司TPMS产品车型覆盖率高、升级频率更快,随全球TPMS法规相继推出,TPMS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②ADAS方面:公司ADAS产品标定方法全面、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高效,其优秀的车型兼容能力有望助力公司打开盈利边界。
3)网联化:打造诊断产品为维修场景智能中枢。
①公司致力于通过“端+云+大数据+AI”的数字化综合诊断维修解决方案,实现“汽车智能诊断产品逐渐成为未来维修场景中的智能中枢”的愿景,从而大幅提升诊断、维修效率。②远程专家:用户可快速匹配线上专家,高效解决诊断编程问题。③维修数据库:公司拥有的庞大实测案例库帮助维修技师进行维修预测、定制精准方案。④数字化门店:实现OTA升级及多项服务;软件升级收入逐年提升,毛利率保持93%以上;收费模式成熟。
4)新能源化:构建新能源诊断业务生态系统,打开诊断业务增长点。公司新能源诊断业务生态系统逐步完善,诊断仪、均衡仪等多项产品已助力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修闭环。
◼行业现状:汽车诊断行业具有较高壁垒,公司已为龙头之一
1)行业特点:①汽车诊断市场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趋势显著。②行业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及知识产权壁垒。
2)竞争格局:全球汽车诊断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现主要参与者为实耐宝、博世等大型企业及道通科技、元征科技等后进入企业,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后市场智能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3)公司特点:①相较于国际巨头,道通生产规模有一定差距,但其收入增速、毛利率显著更高;公司产品硬件配置高,软件车型覆盖广、更新频率快,极具性价比。②相较于国内可比公司,道通汽车诊断业务收入规模更大,渠道优势显著。
4)市场空间: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31年全球汽车诊断分析工具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98.8亿美元。
◼第二成长曲线:海外充电桩市场星辰大海,公司布局海外多年,有望成为出海桩企领军者
◼ 海外充电桩市场概况:需求空间大,有望持续增长,充电桩出海成为必然趋势
1)海外充电桩需求驱动因素:欧美充电桩建设增速不及新能源车增速;对标中国,欧美充电桩保有量低、车桩比高,需求缺口大;补贴政策持续推进。
2)海外充电桩行业趋势:海外需求弹性大,有望迎来快速放量阶段。根据2024年IEA披露的数据,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站数量将超过1500万个。
◼ 充电桩鼻祖Tritium破产,公司规避相应风险,有望占有一席之地
1)Tritium因运营、盈利能力不佳致破产。
2)道通运营能力显著(端云结合、核心技术加持、线下门店推广、全球化布局)、盈利能力优秀(毛利率/充电桩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32%以上);在行业向好的背景下,其有望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海外充电桩市场格局:美国头部效应明显,欧洲市场分散
1)美国市场头部效应明显(ChargePoint和Tesla分别占据交流和直流充电桩市场的较大份额),不同桩企运营模式各异。
2)欧洲市场充电桩分布地区高度不均,参与者较分散,服务商以传统能源企业和车企为主。
◼ 公司充电桩出海展望:逐步比肩海外龙头桩企,有望成为国内出海桩企领军者
1)与海外桩企相比,公司汽车诊断业务积累的技术及渠道,有助于提升其充电桩产品海外市场市占率,逐步比肩海外桩企。
2)与国内出海桩企相比,公司规模实力雄厚,盈利能力优秀;海外布局较早,先发优势显著;渠道资源强大,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司有望成为国内出海桩企领军者。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根据业务拆分及盈利预测模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6.52/8.30亿元,根据最新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4/16.4/12.9倍。公司在第一成长曲线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我们看好其第二成长曲线未来在海外的布局和可能释放的业绩,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等。
正文分析
1、公司概况
1.1简介:汽车智能诊断龙头,充电桩出海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 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公司多年专注于汽车综合诊断、检测分析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的“新三化”趋势,公司以汽车综合诊断产品为依托,陆续推出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智能化汽车诊断检测工具,软件云服务等网联化产品及新能源汽车诊断产品和充电桩等新能源化产品。公司目前已成为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综合诊断和检测、TPMS、ADAS产品和相关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产品主销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004-2011年,公司专注于基本盘汽车综合诊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拓展智能化胎压检测工具。2009年,公司第一代综合诊断仪MaxiDAS DS708上市。随汽车智能化趋势,公司推出胎压诊断工具MaxiTPMS TS401,其因高传感器覆盖率、符合人体工程学等特点获得客户认可。公司各业务条线初代产品陆续面世。
◼2012-2019年,公司诊断产品、胎压产品不断迭代并推出ADAS智能化标定工具。诊断产品方面,公司第二代乘用车智能综合诊断系统MS908上市,成为首家自研安卓专用操作系统的智能诊断行业领导者。胎压诊断方面,公司陆续推出通用型传感器、可编程通用性胎压接收器、四合一传感器及基于安卓系统的胎压诊断工具。ADAS工具方面,公司推出的MaxiSys ADAS提供完整诊断功能软件且具备毫米级精准度。
◼2019-2023年,公司在拓展诊断、胎压、ADAS产品线的基础上,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新能源充电桩为主的新能源化产品及云服务等网联化产品,不断丰富业务矩阵。公司第三代汽车智能诊断维修系统Maxisys Ultra、MaxiSys M919、MaxiSys M909上市、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可编程蓝牙胎压传感器及四轮定位调校与ADAS标定深度结合产品的IA900。同时,公司把握新能源时代机遇,推出可快速检测汽车电池健康状态、匹配新电池、以及诊断起动机与发电机的BT608新能源汽车电池分析产品及多款直流、交流充电桩产品。充电桩业务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已陆续拿到英国、新加坡、法国等多国订单,布局越南、美国产能,构建多元化且高效的全球生产网络。
◼ 公司成立20年,构建了汽车综合诊断系列产品、TPMS(胎压监测系统)系列产品、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系列产品、软件云服务、新能源充电桩等产品线,其具体介绍如下:
1.2 业绩:营收稳健增长,整体毛利率高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1)收入方面,2016-2023年,公司实现ADAS、新能源充电桩多品类产品扩张,营收从5.85亿元上升至32.5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7.76%,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长性出色。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3.5%,大幅增长主要系充电桩业务增长493%、收入达5.67亿元所致。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2年出现明显下滑,主要系新能源充电桩实现量产,公司拓展销售渠道、市场推广等费用增加所致。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增长75.66%,较2022年有明显好转。
◼ 公司整体毛利率高且稳定。1)毛利率方面,由于公司主要提供的汽车诊断产品及服务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且公司在此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服务定价相对较高,因此,自2016年起,公司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4%-64%较高且稳定的水平,盈利能力优秀。2)净利率方面,2016年,由于公司股份支付金额较大,净利率表现较差;2017年-2018年,由于公司剥离低毛利率的无人机业务、整体毛利率提升以及相应的销售费用减少所致。公司自2019年开始加大研发新产品、2022年大力扩展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公司销售团队建设、分支机构布局带来销售、管理费用的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增加,因此2019-2023年,公司净利率呈现一定的下滑态势。
◼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投入呈现增长态势。1)2017-2023年,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呈逐年小幅增长趋势,其中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07%,主要系销售人员薪酬以及展览及样品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6.30%,主要系专业机构服务费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的变动主要受利息费用的增减及汇兑损益的变动影响,2023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93.25%,主要原因是利息费用增加和汇兑收益减少所致。2)2018-2022年,研发费用呈现增长态势。2020-2022年间的研发投入显著增长,主要系公司在软件云服务、ADAS新产品及技术、新能源化方面加大了研发力度。
◼ 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营运能力出色。2016-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保持在3.9以上,资金使用效率优秀。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滑至3.94,主要原因是信用期延长及回款放缓致使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增多所致。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增长显著,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回升。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多年为正,部分年份因应对供应端紧张或业务扩充需求而有所减少。1)2019-2020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上升,主要系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销售收款增加所致。2)2021-2022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应对全球供应紧张局势、增加安全库存、采购付款大幅增加,为应对新能源业务扩增,增加采购备货、人员投入、营销费用等支出增加所致。3)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213.34%,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加所致。
◼ 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健康,偿债能力良好。1)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16-2023年期间维持在20%-43%,整体情况健康、可控。2)有息负债率在2021-2022年出现明显增长,主要系经营融资所需短期借款及为拓展新能源业务,公司在越南新能源业务新增厂房租赁、德国子公司新能源业务新增办公室租赁、母公司新增实验室租赁所致。3)短期借款占资产比率在2018-2020年均为0;2021年为10.83%,主要系公司日常经营融资增加致使短期借款同比增加所致;2023年由于公司本期短期借款到期已归还,数值回落至0。4)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2016-2023年期间分别保持在2.18、1.39以上,总体来看,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强;其中,2021年两者出现明显下滑的原因系当期执行新租赁准则确认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及待转销项税额增多致使流动负债增多所致。
1.3 股权:结构稳定,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
◼实际控制人持股集中,股权激励凝聚人心。1)持股相对集中,有利于经营的稳定性。李红京先生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4年 9 月 4 日,李红京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37.29%的股份,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 37.94%的股份。2)股权激励深度绑定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表现,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2020及2021年,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分别计划对141人、21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其中,2020年授予1258万股(首次授予1007万股,预留251万股),2021年授予620万股(596.3万股,预留23.7万股)。两期股票激励计划在归属期内归属比例的多少与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个人层面也设置相应绩效考核要求,只有达到A级和B+级的个人绩效考核才有机会享有股权激励。
2、第一成长曲线:汽车智能诊断方案市场广阔
2.1 基本概括:基本盘稳固,抢跑汽车“新三化”赛道持续迭代创新,构建生态体系
◼ 公司深耕汽车诊断业务二十年,主营汽车诊断产品性能优异、持续迭代创新、兼容性强,2016-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8.42%。公司紧随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新三化”发展趋势,以传统诊断业务为核心,抢跑“新三化”赛道,不断扩充产品矩阵,衍生出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化产品,软件云服务网联化产品及新能源汽车诊断领域的新能源化产品。公司通过构建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体系,打造产业互联生态体系。
2.1.1 基本盘稳固:汽车综合诊断产品迭代创新、性能优异、兼容性强
◼ 公司汽车综合诊断业务作为核心业务,2016年至2023年收入由3.94亿元增至12.87亿元,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以上。
◼ 产品迭代特点:功能深度增加,覆盖范围广。1)车系覆盖更全,易用度、功能深度增加。针对乘用车市场,公司陆续推出一、二、三代、全新一代汽车诊断产品,从覆盖北美车系到覆盖全球230款车系;从windows系统到定制简单易用的安卓专有操作系统;不断增加示波器、连接内窥镜等检测场景,结合报告上云、远程专家等云技术支持,为维修技师提供越来越快捷、智能、全面的诊断服务。2)覆盖范围广。从适用范围看,综合诊断产品覆盖小型DIY及大中型维修机构;乘用车及商用车维修市场;形式由读码卡到电脑演化。从品牌扩展看,产品包含道通第一品牌MaxiSys系列产品,及高性价比、年轻化的第二品牌OTO FIX。
◼ 产品核心技术:五大系统构筑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汽车智能诊断、检测领域的专研和突破,形成独有的核心技术积累,可高度凝结成为五大核心系统。
1)五大核心系统“各司其职”。①汽车诊断通信、专用操作系统:在高效稳定和超强兼容的汽车诊断通信系统、智能易用和超强承载的汽车诊断专用操作系统基础上,产品实现快速通信和兼容全球众多协议和原厂软件的强大功能;②智能仿真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高效数据采集、汽车模拟仿真、自动分析诊断协议等功能,形成精准完备的核心数据库和算法库,极大提高研发效率;③综合诊断专家系统:通过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实现诊断准确率、覆盖面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④云平台维修信息系统:基于数十万台诊断系统采集积累的海量远程诊断数据及维修应用案例,公司利用云平台维修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远程诊断、高效精准的智能维修方案推荐等端到端一站式服务,实现从诊断设备到诊断维修业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业务拓展。
2)五大核心系统协同工作原理:通过模拟仿真系统模拟汽车各项故障代码,形成精准完备的核心数据库,能够适配兼容不同品牌汽车,并可通过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远程诊断等服务。
3)五大核心系统战略地位:构筑起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在主营业务及产品或服务中均有广泛应用,支撑公司的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处于同行业优势地位。
◼ 产品性能特点:诊断准确率高、操作智能便捷。公司汽车综合诊断产品覆盖车型广、功能稳定强大、诊断准确率高、诊断方式多元、操作智能便捷、处理运行快捷。
◼ 产品适用市场:作为通用型诊断产品,公司综合诊断产品应用范围更广。1)通用型诊断产品同时适用于DIFM及DIY诊断市场,应用范围更广。汽车维保市场可以分为DIFM模式(从维修店接受专业化维保服务)及DIY模式(用户自主完成配件采购和维修),DIFM模式中的非原厂维保需求及DIY模式均需购买通用型诊断产品,通用型诊断产品的适用范围更广。2)公司产品作为通用型诊断分析产品,具备兼容性及价格优势。与原厂诊断分析产品相比,通用型诊断分析产品并非仅限于原品牌车型的诊断,而是兼容各大汽车品牌,可广泛应用于各大车型的维修,此外产品价格较低、操作更便捷。
2.1.2 智能化:TPMS车型覆盖率高、ADAS标定方法全面,顺应汽车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不断增加车内传感器等智能零部件,其需要更智能的诊断设备或解决方案。公司在巩固传统诊断业务优势的基础上,针对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深入开发了高兼容性的TPMS系统诊断匹配工具及胎压传感器及标定方法全面的ADAS标定工具等汽车专业智能检测工具。
◼智能化产品增速优秀,毛利率较高,业务占比持续增长。1)TPMS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较高,毛利率常年维持在50%以上。公司的TPMS系列产品包括TPMS系统诊断匹配工具和TPMS Sensor(胎压传感器)。受益于国内政策落地及TPMS的安全价值,公司TPMS系列产品2016-2023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46%,毛利率也常年维持在50%以上。2)ADAS业务收入增速迅猛、盈利能力优秀。公司ADAS收入自2020年的1.12亿增长至2023年的3.07亿元,实现年复合增速39.95%,毛利率也常年维持在49%以上,盈利能力优秀。
◼TPMS特征点一:产品线全、车型覆盖率高、升级频率快,优势引领行业。公司的TPMS系列产品主要分为TPMS系统诊断匹配工具与TPMS Sensor(胎压传感器)。
1)公司TPMS产品线包含TPMS诊断匹配工具及TPMS传感器,是市面上少有的同时提供TPMS两种产品的企业,两类产品的高度适配有助总体系列的销售。
2)公司TPMS产品在车型覆盖率及升级频率上优于可比公司。公司在TPMS系统诊断工具领域及胎压传感器领域相较于以Bartec、Sensata为首的可比公司,优势如下:①车型覆盖率更高。以公司TPMS诊断工具TS608产品为例,该产品支持115个车系,OBD覆盖面≥77%;对于胎压传感器,公司产品支持欧、美、日、韩等主流75个车系品牌,1389个子车型,车型覆盖率达到98%,且支持多国家区域运行,优于其他可比公司。②公司TPMS产品升级频率更快。公司TPMS诊断匹配工具一年可升级6-8次,显著优于可比公司3-4次的升级频率。
◼TPMS特征点二:TPMS法规相继出台,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望大幅增长。TPMS因其良好的安全、节能功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美国、欧洲、中国相继通过立法将其列为车辆出厂标准配备,需求量大幅提升。美国于2007年立法强制安装该设备五年后,2012-2017年TPMS经历了首个更换高峰期。2020年,在国内乘用车被要求安装TPMS系统的背景下,TPMS市场有望于近年实现大幅增长。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9年我国TPMS市场规模可达57.95亿元。
◼ADAS特征点一:ADAS产品标定方法全面,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高效。
1)公司ADAS产品标定方法全面。公司ADAS产品集成ACC、LDW、NVS、BSD等几大核心功能,标定方法全面、标定设备精度高、标定工具简单易用。
2)公司新升级ADAS产品自动化显著,检测高效。公司2023年推出的MaxiSys IA900WA是第一款将ADAS校准、四轮定位和智能分析真正集成在一台设备中的产品。①自动化显著。产品采用六个高分辨率的3D摄像头,自动跟随标靶高度升降,为技术人员提供精确的光学测量,彻底改变了校准方式,不再需要技术人员手动测量距离,横梁高度一键自动定位,还为不平整的地面提供补偿功能。②维修效率高。产品配备24英寸触摸屏和12.9寸平板,双屏双向操作,自动定位车型,高效选车,全流程图文向导,极大提升了维修效率。③提供底盘维修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支持胎压匹配,胎纹检测和电池检测功能,为汽车底盘维修提供综合一站式解决方案。
◼ADAS特征点二:ADA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车型兼容能力,公司产品车型、系统覆盖面广,操作更为便捷。
1)ADAS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周围环境并收集数据,通过辨识、侦测、运算、分析,辅助实现安全驾驶,由于传感器在检测前,需与汽车建立通信,因此ADAS标定产品所覆盖车型数量、标定准确度以及便携性尤为重要。
2)公司ADAS产品较早进入市场,其与可比公司博世、Gutmann、Texa等可比公司产品相比,车型、系统覆盖面较广,操作更便捷。以公司标定工具ADAS一代标定主架为例,产品支持欧美日韩等主流48个车系品牌,标定工具覆盖面包含54款,系统覆盖面显著优于可比公司;引导方式和图文提示更便捷,拥有较好的客户体验。
◼ADAS特征点三:2030年全球ADAS市场规模或将达6.55亿台。近年来随着车载芯片、传感器等技术进步,汽车智能化趋势显著,ADAS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Markets&Markets预测,未来全球ADAS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34亿台增长到2030年的6.5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为11.9%。
2.1.3 网联化:打造诊断产品为维修场景智能中枢
◼公司产品网联化愿景:汽车智能诊断、检测产品逐渐成为未来维修场景中的智能中枢。公司汽车智能诊断电脑通过与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的结合,逐步集成和互通各种汽车电子零部件、内外部专用诊断检测设备及其检修数据,连接产品逐步新增的功能群,开放信息端口,并引入汽车厂、保险、二手车、零部件供应商等汽车后市场生态圈资源,形成信息聚合的中枢和功能整合平台,输出全方位的汽车健康状况检测报告及各种综合解决方案及服务,例如综合诊断检测报告、集成维修信息、集成服务看板、集成汽车线路图等等,最终实现更多整体化、全方位的功能。
◼产品网联化的实现路径:通过“端+云+大数据+AI”一体化融合的数字化综合诊断维修解决方案,提升诊断、维修效率。1)端:聚合汽车综合诊断产品、ADAS、TPMS等终端产品的信息;2)云:云专家服务系统;3)大数据+AI:结合由车厂、保险、二手车、零部件供应商所含的数据库,形成维修案例库;4)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门店,输出全面报告。因此,自2020年开始,公司就持续通过维修信息和案例的数据库、云专家服务系统、数字化门店管理系统的搭建,实现数字化维修场景的全流程覆盖和深度应用。
◼特征点一:网联化“智囊团”——远程专家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效率。
1)公司远程专家是一款集合在线专家和客户的远程汽车维修综合服务平台。远程专家平台可提供远程诊断、远程编程、远程疑难咨询和解答等功能,助力快速解决客户在本地无法完成的汽车维修场景。
2)远程专家系统通过快速找到海量高级专家,为客户高效解决多种诊断编程问题,其具备多项优势:①操作界面易操作。客户可通过汽车诊断工具终端或微信公众号发布远程订单:在终端点击“创建订单”,即可一键获取车架号和导入诊断报告,并可实时查看服务进程和连接状态。②支持140多+品牌及DoIP协议。系统已覆盖宝马、奔驰、通用等主流车系及小众车系,可自动识别宝马、路虎/捷豹、奔驰、沃尔沃DoIP通讯。③服务过程便捷、优质。系统可通过语音、信息、视频、电话与专家实时沟通,服务完成后评价专家,可促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
3)公司近两年在远程专家搭建上不断发力,效果显著。①支持全球260款车系远程诊断、编程能力,且完成APP远程专家业务闭环,灵活支持各区客户定制化市场运营需求,客户粘性提升。②2023年推出的MaxiFlashXLink独立远程诊断设备,使远程连接更便捷,并在欧美实现平台商业化搭建及远程专家服务收入。
◼特征点二:网联化“资源库”——维修信息和案例数据库及时且全面。1)覆盖车型全面。公司诊断软件近年来不断扩大智能维修车型覆盖,2023年完成118余款车系2024年新车型诊断软件的开发,其中奔驰、宝马、大众等新车型诊断为行业首发。2)维修信息数据库丰富,便于提高维修效率。多年来,公司通过车型及时全面的覆盖,持续更新维修数据案例库。客户可在终端上传、搜索、浏览维修案例方案;公司系统在聚集庞大实测案例基础上进行维修预测,制定出根据故障量身定做的维修方案,帮助维修技师迅速进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 特征点三:网联化“收银台”——数字化门店管理系统增强客户粘性,提升业务收入。
1)公司数字化门店管理系统提供多项服务,提高客户粘性。系统可为客户提供预约、接车、检测、询报价、派工和维修等服务,方便客户及时获得响应,显著提升粘性。
2)数字化门店实现软件在线升级,减少汽车制造产商的召回成本及用户的时间成本,提升公司相应营收。
①软件实现在线升级:随着汽车新三化的推进,汽车空中传输技术(“OTA”)开始应用,车载性能/功能在线升级得以实现,有效缩短汽车的迭代周期,减少了线下召回的成本。②以软件升级为主的软件云服务业务近年来高速发展,收入逐年递增,2023年,公司软件云服务业务收入实现3.59亿元,同比增长18.97%;业务常年保持93%以上较高毛利率。
3)数字化门店收费模式成熟。公司自2022年开始,完成软件云业务多端续费统一提升续费体验,且通过增加优惠券等活动方式,支撑客户完成续费动作。
2.1.4 新能源化:构建新能源诊断生态系统,显著拓展盈利边界
◼2020年,在碳排放压力下,各国政府及厂商积极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和普及,催生出新能源汽车多样的后端服务市场需求。公司紧紧把握新能源趋势带来的机遇,结合第三方独立维修门店需求,率先拓展了综合诊断产品新能源车型的持续覆盖。公司巩固传统燃油车诊断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拓展在新能源汽车诊断市场的广阔空间。
◼公司全面构建新能源诊断业务生态系统。
1)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在2023年推出MS909CEV产品,具备SOH(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案等功能;推出MaxiFlashXLink独立远程诊断设备,在欧美实现平台商业化搭建及远程专家服务收入。
2)产品兼容方面,公司持续增强诊断产品对新能源车型的兼容性,2023年新增车型覆盖量达130+,在车型覆盖率方面保持全球领先。
3)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开发出“通过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在10分钟内完成高压电池单体压差和内阻的测量”的创新技术,这一方法克服了过去需要拆解电池才能进行测量的复杂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汽车诊断的效率和便捷性。
◼公司已形成新能源汽车诊断维修闭环。公司已覆盖智能诊断仪、充放电机、锂电均衡维护测试仪和密封性检测仪等多项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的诊断维修服务,其诊断维修流程如下步骤:
1)使用MaxiSys MS909EV智能诊断仪和充放电机对电池进行故障诊断;
2)确认为电池问题后,拆卸电池;期间使用高压测试仪,以确保安全;
3)更换新的电池模组,使用均衡仪对电池进行均衡;
4)使用诊断仪和密封性检测仪对电池包进行离线的检测和气密性的检测;
5)确认电池包已修好,进行装车;
6)使用智能诊断仪,对整车进行完整的诊断并出具报告;
7)交车之前,充电桩充电,而后交付用户。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诊断单价高于传统诊断,公司拓展新能源诊断领域,有望显著提升营业收入。
1)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向好。
2)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多年维持在60%以上,是全球新能源车的主力市场。
3)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广阔。根据《2020中国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维保客单价为1373元,高于传统燃油车的1032元。F6汽车科技大数据研究院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2.2 行业现状:较高行业壁垒,公司已为龙头之一
2.2.1 行业特点及竞争格局:“新三化”趋势显著,后进入者增速明显
◼ 行业特点: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逐步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趋势发展。
1)规模持续提升。随全球汽车保有量增加、平均车龄增长、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升带来的服务智能化、多样化需求,汽车智能诊断、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2)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趋势显著。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速走向规模化商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汽车后市场诊断、检测领域逐步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转型。
3)行业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及知识产权壁垒。
①技术壁垒:现代汽车实现了高度电子化,行业参与者需要有长期的技术研发、数据积累以及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才能开发出与时俱进的诊断产品。参与者产品的车型覆盖面、诊断检测结果准确性、功能完整性、使用智能便利性、软件更新速度是参与竞争的关键技术因素。
②知识产权壁垒:行业参与者在全球竞争中需对各类汽车品牌、车型等各类通讯协议和相关数据进行长期的积累和优化,形成自身独有的信息数据库和核心算法库,以确保在诊断准确度、反馈响应度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不依赖于汽车原厂和第三方的技术许可(金麒麟分析师),因而具有很强的知识产权壁垒。
◼ 竞争格局:1)全球汽车诊断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欧美巨头发展成熟但增长平缓,后进入者体量小但增长快。全球汽车诊断市场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为实耐宝、博世等大型企业,但近几年增长较为平缓;道通科技、元征科技等后进入企业因其汽车诊断收入规模及增速显著也跻身于重要参与者之列。2)2017年根据美国PTEN杂志在当年对约4.6万电子订阅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近期购买公司产品的受调查者占比为34%,与实耐宝和OTC(博世子公司)属于市场主要参与者,具有较好的用户品牌认可度。这一数据在2021年为50%,道通在汽车诊断业务上,已具备和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后市场智能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2.2.2 对比国际巨头:公司增速显著,产品覆盖车型广
◼ 作为市场早期参与者,实耐宝、博世已在汽车诊断分析行业长期经营,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较久品牌认知度,公司与其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从收入看,道通科技2023年收入32.51亿元,远低于实耐宝/博世的47.3亿美元/916亿欧元,道通在收入规模上与国际巨头有较大差距。
2)从业务布局看,实耐宝、博世作为欧美老牌巨头积累深厚,业务范围广泛,汽车诊断是其业务分支,占比较低;道通科技作为新进企业,是专业的汽车诊断厂商,业务聚焦垂直纵深,2023年,汽车诊断、检测相关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占比达到76.45%。
3)从业务增速看,道通科技2016-2023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7.76%,实耐宝和博世业务增速为4.7%/3.27%。
4)从毛利率看,2023年,道通科技54.89%的水平显著优于实耐宝及博世。
5)从产品看,道通硬件配置高、软件车型覆盖广、更新频率快,极具性价比;实耐宝和博世具备本土化优势,维修信息服务与支持方面更强。
6)从渠道看,道通下游客户为能源公司、美国几大汽配连锁零售商等;其业务覆盖国家扩张速度极快,2023年覆盖70多个国际及地区,2024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20多家,扩张迅速迅猛。
7)从研发情况看,道通科技研发投入小于博(金麒麟分析师)世但高于实耐宝,作为新进企业,其研发投入占比显著高于两家老牌巨头。专利方面,公司申请数量小于巨头。
2.2.3 对比国内可比公司:公司汽车诊断业务规模更大,渠道优势显著
◼ 元征科技与道通同属国内企业且业务范围高度重叠。元征国内收入占比较高,道通积极开拓国内业务,两者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1)从业务布局看,两家公司汽车诊断相关业务单项营收占比均常年处于75%以上,汽车诊断业务均为两家的核心战略业务。
2)从营收规模看,道通2016-2023年的整体营收规模及同比显著优于元征科技。道通汽车诊断、检测相关业务营收规模自2019年起持续高于元征,且复合增长率更高:道通科技从2016年的4.87亿元增长至2023的24.85亿元,CAGR为26.22%;元征科技从2016年的8.18亿元增长至2023的15.13亿元,CAGR为9.18%。
3)从毛利率看,元征科技毛利率较低的举升机业务占比较高、毛利率较高的海外收入占比较低,其整体毛利率相应较低。
4)从研发看,2023年,道通研发投入5.35亿元,占比16.46%;元征科技研发投入1.73亿元,占比10.81%。
5)从产品看,道通历经20年发展,车辆协议信息数据库平台的资源日益丰富,具备“超强兼容性”、“车型覆盖面广”、“智能精准”等优势,公司一直围绕汽车协议及实车测试的资源优势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产品拓展,为汽车后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构建生态护城河。元征截至2023年末,已与3亿台车辆建立连接,历史累积诊断报告逾13亿份。
6)从渠道看,道通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具备显著的渠道优势:①海外布局较早,全球销售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等全球12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北美市场,公司已与AdvancedAutoParts等四大汽配连锁零售商和MedcoTool等北美汽车后市场大型综合性批发商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②2012年起,道通海外收入逐年高速增长,常年占比维持在80%以上。2023年,道通科技实现海外收入31.41亿元,占比96.6%;元征科技实现海外收入7.19亿元,占比为44.96%。
2.2.4 全球汽车诊断需求强劲,千亿市场待挖
◼ 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全球汽车诊断分析工具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为447.9亿美元,到2031年预计将达到1298.8亿美元。
3、第二成长曲线:海外充电桩市场星辰大海,布局海外多年有望领军出海桩企
3.1 海外充电桩市场概况:需求空间大,有望持续放量
◼ 需求驱动因素一:欧美市场充电桩保有量增速不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1)欧洲市场,2017-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显著高于充电桩保有量增速;2016-2023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实现年复合增长率52.27%/32.1%。2)美国市场,2016-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速在大多年份高于充电桩保有量增速,2019-2020年度充电桩增速有明显提升;2016-2023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实现年复合增长率35.58%/25.13%。
◼ 需求驱动因素二:欧美与中国相比,充电桩保有量低、车桩比高,进度大幅落后,需求缺口明显。欧美充电桩保有量低,车桩比高,未来需求弹性大。1)欧美公共充电桩存量远低于中国。根据IEA,2023年中国、美国、欧洲公共快速充电桩存量分别为120/4.3/59万台,公共慢速充电桩存量分别为150/14/11万台。美国、欧洲充电桩存量大幅落后于中国。2)欧美公共充电桩车桩比显著高于中国。根据IEA,在2023年中国、美国、欧洲公共快速充电桩车桩比分别为18.17/112.05/18.99,公共慢速充电桩车桩比分别为14.53/34.41/101.87。美国和欧洲公共快充桩及慢充桩市场均都处于车桩比高于中国的态势。
◼ 需求驱动因素三:欧美充电桩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催生充电桩建设需求。海外碳排放政策明确,美欧各国充电桩法案频发,通过资金投入、税收抵免等方式提供补贴,有效推动充电桩市场建设。
1)欧洲方面,2023年7月25日,欧盟通过《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法规》(AFIR),未来几年将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安装充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等替代燃料相关的公共设施,有效减少碳足迹。法规要求自2025年起,泛欧运输网络(TEN-T)上,每60km安装至少150kw的快速充电站供汽车和火车使用。欧洲各国都通过充电桩补贴政策激励充电桩建设,显著减少运输行业碳排放。
2)美国方面,《两党基础设施法》(BIL法案)及《通货膨胀减少法》(IRA)对充电桩建设给予支持。BIL法案将投资75亿美元建设全国充电设施网络,分别在高速公路及社区布局公共充电桩,计划到2030年建成超过50万个充电桩。IRA法案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充电桩建设,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最高可获得成本30%的税收抵免,对应上限为10万美元。
◼ 行业发展趋势:1)欧美充电桩建设增速不及新能源车发展增速;对标中国,欧美充电桩需求缺口大;加之补贴政策持续推进;海外充电桩市场需求弹性大,有望迎来快速放量阶段。2)IEA预测2035年全球充电站数量将达到近2500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24》报告,在STEPS(各国政策场景1)和APS(宣布方案场景2)中,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站数量将超过1500万个;到2035年,全球充电站数量(快速充电站和慢速充电站总和)在APS场景下将达到近2500万。
2资料来源:七禾产业智库 https://www.7hcn.com/article/453305-1.html
◼ 对于国内桩企的启示:海外充电桩市场前景广阔,充电桩出海成为必然趋势。
3.2 充电桩鼻祖Tritium破产,公司规避相应风险,有望占有一席之地
3.2.1 Tritium运营、盈利能力不佳致破产
◼ 新能源行业鼻祖Tritium曾被视为特斯拉充电桩少数可靠的替代品。Tritium于2001年成立,202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曾高达2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家实施即插即充的公司。由于最初面向英国石油、壳牌等企业客户,Tritium得以迅速打开欧美市场。
◼ Tritium因其运营、盈利能力不佳,5月份宣布破产和摘牌。
1)Tritium运营能力不佳。相比20年前,充电桩行业的游戏规则已发生变化,在竞争者向所有电动汽车品牌开放充电网络的同时,Tritium却仍依赖硬件销售模式,而其充电桩常断电的特点却不足以支撑收入增长。
2)Tritium盈利能力不佳。公司充电桩投入巨大,但没有庞大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致使其2020-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3444/6309/12900/12100万美元。2023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152%,在手现金为2942万美元。
3)行业向好,Tritium的快速扩张和资金支持不足导致了财务困难,面临破产及摘牌。在2021-2023年充电桩规模不断扩大的行业背景下,Tritium在扩产后出现亏损,随后通过向政府寻求救助金及裁员的方式试图扭转亏损,但均未成功。公司一年内股价下跌90%,市值降至400万美元以下,公司宣告破产。2024年5月16日,公司发布摘牌公告,退出市场。
3.2.2 公司运营和盈利能力俱佳,有望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运营管理一:布局充电桩硬件产品及云平台产品,端云结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度。公司不依赖硬件销售模式,而是不仅在硬件上相继推出家用交流桩、商用交流桩、直流快充桩、大功率直流超充桩等多款全场景充电设备,还自研了一套针对充电运营、远程运维、车队管理、能源管理相结合综合云服务软件平台及用户APP等云端产品。用户不仅可以实时调整场站功率配置,且能获取远程诊断等服务,显著提升盈利空间及使用体验。
◼ 运营管理二:充电桩三大核心技术兼顾车辆、电池安全,智慧充电解决客户多项痛点。1)公司借助诊断产品长期以来积累的快速通信、兼容全球众多协议、原厂软件的强大技术积淀,2021年公司形成了充电检测系列产品的核心技术:车桩兼容技术、安全充电技术和智慧电池检测技术。2)公司致力于为充电运营商、能源服务商、车队、家庭等多个场景提供充电解决方案,相关充电解决方案具备超快充电、智能充电、智能运维、高互操作性的特点,从而帮助客户实现充电效率更高、运营费用更低、99%以上车型兼容的体验。
◼ 运营管理三:推广方式多元,有效提升营收。
1)线下:公司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智慧维修解决方案,诊断业务与充电服务形成闭环,相互赋能。
①用户在线下进入门店即可获取闭环式的解决方案:诊断、维修、充电、交付,客户的诊断需求和充电需求得以一站式满足,两业务相互协同,充电桩销量有望增加。
②公司作为全球汽车综合诊断、检测领域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其在全球汽车后市场拥有数十万具有高度客户黏性的行业终端用户(如充电运营商、能源公司、车企、车队等战略客户),公司有望延续原有渠道,依靠门店多年积累的客户依赖度,拓宽充电桩销售路径。
2)线上:公司把握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同步拓展电商渠道。公司在线上建立B+C精准营销,打造数字能源品牌影响力,快速创收。
◼ 运营管理四:全球范围产能布局,降低成本、渠道优势显著。1)公司在越南市场建厂,有效巩固其成本优势。2)公司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打造美国本土化生产能力。道通在美国建厂满足了美国NEVI、BABA法案对充电桩的补贴要求,有助于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开拓。公司不断优化全球产能配置,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率,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开辟新径,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取得成功。
◼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4%以上,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在2022、2023年实现毛利率32.78%、33.65%,作为新进入此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优秀。
◼ 公司运营、盈利能力优于Tritium,且其渠道优势显著。在行业向好的背景下,有望在欧美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3.3 海外充电桩市场格局:美国头部效应明显,欧洲市场分散
◼ 美国充电桩市场格局:ChargePoint和Tesla为头部企业
1)美国充电桩运营市场高度集中,主要包括两大阵营:①以ChargePoint为代表的第三方专业运营商基本占据交流充电桩市场较大份额;②以Tesla为代表的车企占据直流快充市场的较大份额。截至2021年末,美国Level2交流充电桩中ChargePoint贡献了51.5%的市场份额;而快充直流桩市场中,Tesla市占率达到了58%。
2)各美国桩企运营模式各异:①三家上市第三方运营商龙头的充电桩运营资产逐步增加:ChargePoint采取轻资产运营方式,主要业务为销售充电桩和联网服务,不持有充电站资产;Blink以销售充电桩产品和电力为主,主要收入来源是充电桩销售和充电费用;快充网络EVgo专注于直流快充产品,拥有并运营着美国最大的公共直流快速充电网络。②以特斯拉等车企为主导的直流快充市场以自建自营模式为主。
◼ 欧洲充电桩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服务商以传统能源公司和车企为主
1)截至2022Q1,欧洲17国交流充电桩市占率89%,充电桩分布地区分散、高度不均。截至2022Q1:①欧洲市场共有近33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交流充电桩29.4万台,占比89%。②荷兰、德国、法国三个国家的充电桩设备占17国所有充电桩设备70%的市场份额,显著高于其余14国充电桩总和。
2)欧洲充电桩行业参与者分为设备商、服务商和运营商。
①设备商方面,欧洲市场主要以老牌电气大厂ABB、西门子、施耐德为主。②服务商方面,欧洲市场主要包括第三方服务商和车企服务商。截至2022年3月,壳牌(Shell)服务覆盖26.2万台充电桩,覆盖率接近80%。车企服务商一般仅为自有品牌提供充电服务,如宝马、现代、奥迪、梅赛德斯和起亚合营的充电企业Ionity的充电桩数量达到近27.5万台。③运营商方面,欧洲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各企业份额普遍低于5%,几乎没有头部效应。2022年欧洲充电桩运营商TOP20的占比只有43%,排名靠前的壳牌、Allego、EVBox、Tesla等单一占有率均未超过5%,其余的占有率更是低于1%。这样的充电运营商在欧洲有2000多家,格局较为分散。
3.4 公司充电桩出海展望:逐步比肩海外龙头桩企,有望成为出海桩企领军者
3.4.1 对比海外桩企:品牌影响力助力拓展,持续推广比肩龙头桩企
◼公司深耕海外多年,其汽车诊断业务积累的技术及渠道,有助于提升公司充电桩业务海外市场市占率,比肩海外桩企。1)公司汽车通信领域的技术能力积累,能够高效地开发、验证兼容不同协议标准,从而适用于不同品牌车型的充电桩产品。2)公司在新建充电桩销售网络时,原有诊断业务的渠道(如电商、汽车用品超市/连锁店)可作为重要渠道资源,用于充电桩的销售,加速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 公司充电桩多次销售业绩亮眼。在家用充电桩市场,尽管原先被特斯拉、Chargepoint等头部品牌垄断,但公司仍快速崛起,多次在重要营销节点拿下亚马逊北美和加拿大类目第一名,2023年全年线上销售充电桩数万台。
3.4.2 对比国内出海桩企:先发优势显著,有望成为出海桩企领军者
◼ 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布局充电桩业务,国内市场主要以星星充电、特锐德(维权)、国家电网、云快充等为主,而出海桩企主要有道通科技、盛弘股份、特锐德、优优绿能、通合科技等企业。国内出海桩企各具特点,如盛弘作为老牌充电桩厂家,首批进入BP中国供应商名单;特锐德覆盖全国“五张充电网”,研发多类型充电产品;优优绿能依托ABB背书,不断开拓海外收入;通合科技模块业务高速增长。与国内出海桩企相比,公司具备多项优势。
1)公司规模实力雄厚,盈利能力优秀。①公司总市值及收入处出海桩企领先地位。②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常年维持在80%以上,2023年实现海外收入31.41亿元,占比96.6%,远超于其他同类企业。③公司研发实力雄厚,2023年研发费用达到5.35亿元,处同类公司之首。④公司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2023年54.89%的毛利率远超于其他几家出海桩企。⑤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在2022、2023年实现毛利率32.78%、33.65%,作为新进入此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优秀。⑥充电桩业务收入增速迅猛:2022年实现营收0.96亿元,2023年营收增长至5.67亿元,增速达到495%。
2)公司海外布局早,先发优势显著。①公司海外布局较早,多款产品已获得CE//UL/TUV/CSA等海外权威认证,显著领先于其他出海桩企,有助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国内桩企在软件系统和硬件设计方面与欧美标准存在的显著差异使我国企业通过欧美认证较难、出海阻力较大,获得海外认证成为国产桩企出海的首要和关键步骤。公司已取得欧美充电桩行业普遍遵循的欧盟CE认证和美国UL认证,为征战海外奠定坚实基础。②公司提前布局美国本土化生产,尽早适应NEVI法案,提高客户服务体验。根据美国NEVI补贴政策要求,2024年7月1日以后,充电桩产品需要在北美生产、组装,并在北美采购充电桩成本55%以上的零部件才能拿到补贴。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工厂于2023年10月已投产,满足本土化生产的条件,有助于满足客户补贴需求。
3)公司渠道资源强大,影响力持续扩大。①公司海外客户强大,渠道资源丰富。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或地区,初步形成一体化全球营销网络;通过欧美四大汽配连锁、Costco零售店、欧美本土CPO、电器类经销商、主机厂、线上亚马逊等知名渠道多元拓展。此外,公司已参与多项重量级海外合作,有助于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强大的出海先发优势为公司打入海外市场提供有利条件。②公司2023年成功签约多家全球排名前50的大型企业客户,战略客户储备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北美市场影响力跃居中资公司之首。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
(1)汽车综合诊断业务:公司汽车诊断分析系统具备覆盖车型广、准确率高等核心竞争优势,后续伴随新能源诊断市场持续放量,汽车综合诊断业务有望稳健增长,预计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5%、15%、10%
(2)ADAS业务:公司相关产品兼容性强、操作便捷,其毫米级雷达有望伴随搭载ADAS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增加而提高业务收入。公司业务需求将持续景气,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增速分别为30%、30%、20%。
(3)TPMS业务:公司TPMS系列产品高度适配,随相关法规相继出台,预计该业务2024-2026年该业务增速分别为15%、15%、10%。
(4)软件云服务: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公司提供数字化维修场景下的诊断检测服务不断升级,软件云服务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增速分别为20%、20%、15%。
(5)充电桩业务:目前公司新能源充电桩海外产能、销售体系已逐步搭建完成,收入规模有望快速提升。预计2024-2026年该业务增速分别为76.4%、60%、50%。
◼ 投资建议:
盛弘股份、特锐德、通合科技作为出海上市桩企,具备客户背景优质、研发产品多元、模块业务高速增长等优势,均为出海充电桩领域排名前列的企业,因此我们选取以上3家公司为道通科技充电桩业务的可比公司。而传统汽车诊断业务方面,我们选取同样经营汽车电子零配件、TPMS等产品的保隆科技作为可比公司。根据业务拆分及盈利预测模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6.52/8.30亿元,根据最新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4/16.4/12.9倍。公司在第一成长曲线稳步增长的前提下,我们看好其第二成长曲线未来在海外充电桩领域的布局和可能释放的业绩,给予“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以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若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良影响。
◼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若公司新增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产销量及业绩造成影响;
◼ 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若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盈利性造成不良影响。
◼ 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 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若行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盈利预测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汽车智能诊断龙头,充电桩出海打开第二成长曲线》-20240909
本报告分析师:
冯胜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50004
闻学臣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90007
杨帅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4040002
蔡星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2022年3月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重点覆盖人形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等先进产业领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