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棒杰股份没有预料到,在雄心勃勃宣布进军光伏产业不到两年,旗下光伏关键子公司会被申请破产重整。 8月14日晚间,棒杰股份披露,公司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被债权人江苏普惠健康体检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这距离该子公司成立仅过去1年零8个月。 公告显示,扬州棒杰金融负债敞口余额约7亿元,金融负债全部都由棒杰股份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此外,除了已实缴注册资本5.05亿元外,棒杰股份还直接或间接对扬州棒杰提供资金支持金额约5亿元。 棒杰股份称,如法院受理债权人对扬州棒杰的重整申请,公司可能面临履行担保义务、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及其他应收款无法收回等风险。 受此消息影响,棒杰股份今早直接以跌停价低开,股价创2013年12月25日以来新低。 进军光伏,实控人及其弟弟高位精准减持时间推至2022年11月,棒杰股份首度宣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棒杰新能源布局光伏产业,从而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结构,实现主业向光伏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半个月后,棒杰股份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协议,投资建设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亿元。同时,为推进项目实施,棒杰新能源拟在扬州市投资设立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作为项目具体实施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受国内服装内销市场逐渐回暖+高领毛衣风靡欧洲刺激,棒杰股份走出了一波高角度向上强攻行情。之后在进军光伏产业的催化下,公司股价于2022年12月5日创下12.67元/股的阶段高点。 2022年9月26日-12月5日,公司股票区间最大涨幅达154.42%。 股价暴涨之际,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陶建伟之弟--陶建锋,其在2022年10月19日-11月2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659万股,减持比例为1.43%。 2022年12月15日-2023年1月4日,陶建锋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458万股,减持比例0.9971%,减持总金额4442.6万元。 陶建伟亦在2023年1月16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918.7万股,减持比例2%。 可以看到,陶氏兄弟两人在高位上演了一波精准减持。 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亏损扩大扬州棒杰成立仅9个余月后(也即2023年9月),公司扬州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已实现首片下线并逐步投产。随着产能爬坡顺利完成及订单逐步交付,公司第四季度新增了光伏业务收入。 虽然棒杰股份投建效率极高,不过到了2023年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已极度恶化。在此背景下,2023年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跌,尤其2023年四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组件价格跌至每瓦1元以下。 根据InfoLink数据,2023年硅料(多晶致密料)价格下降约70%、硅片及电池片(PERC 182)价格下降约60%,组件(PERC 182)价格下降约50%。 如此局面之下,棒杰股份光伏产品收入难以覆盖营业成本,录得亏损。 2023年,公司光伏产品收入为2.29亿元,营收贡献率为30.06%;同期营业成本为2.91亿元,毛利率为-26.7%。 棒杰股份并不讳言,“由于产业链产能扩张及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光伏业务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受光伏业务拖累,公司发生了自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2023年,棒杰股份录得归母净亏损8843.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01亿元。 这仅是亏损的开始。 到了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市场竞争仍在加剧,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棒杰股份亏损亦在扩大,公司预计录得归母净亏损1.2亿元-1.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1.23亿元-1.63亿元。 股价跌超76%,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实施业绩持续承压之际,公司股价也在震荡走低。前述阶段高点至今,公司股价累计下跌76.64%。 就在今年4月,棒杰股份还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环境和光伏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等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由,终止了实施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 2023年3月,棒杰股份向29名激励对象授予280万份股票期权(第一期),业绩考核年度为2023年、2024年。其中,第一个行权期目标值为棒杰新能源2023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5亿元,触发值为不低于10.5亿元;第二个行权期目标值为棒杰新能源2024年营收不低于80亿元,触发值为不低于56亿元。 单就第一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来看,彼时的棒杰股份对于光伏业务还是过于乐观。 这或是由之前市场高景气度带来的。 毕竟市场景气时,整个光伏概念板块也走出了一波长达4年的主升行情。光伏概念指数(885531)由2018年10月19日965.456低点一路震荡走高至2022年8月19日3718.465点,区间最大涨幅285.15%。 与此同时,在各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下,光伏新建扩建投资项目大干快上,上下游产能大幅扩张,大量跨界者涌入。 这也导致各环节产能短期内急剧增加,阶段性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内卷”之下,光伏企业盈利能力遭受极大考验,整个行业的Beta已经不再。高点至今,光伏概念指数已累计下跌38.95%。 呜呼,光伏产业由被市场追捧的“香饽饽”到“狗都不理”,前后不过4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15日公告中,棒杰股份表示,扬州棒杰为公司光伏业务板块的重要子公司,本次被申请重整事项可能会导致公司光伏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风险。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