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Robotaxi:L4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探索

中金 | Robotaxi:L4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探索
2024年07月18日 07:38 中金点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Robotaxi直接探索L4级别高阶无人驾驶。过去近10年,行业投融资表现几度浮沉,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其商业化落地的担忧。得益于地方政策与产业端的共同催化,Robotaxi近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政策和降本路径的探索有望催化产业扩张效应;长期来看,Robotaxi商业化需要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多位一体的推动。沙利文预计至2030年,中国L4及以上无人驾驶渗透率有望达9.5%,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4,888亿元人民币,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多维积极变化有望加速Robotaxi产业发展:

► 技术:端到端技术加速算法迭代。当前Robotaxi算法仍是基于“模块化+规则驱动”的传统路线,存在信息传递损失与长尾场景有效性下降的弊端;特斯拉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出,有望弥补这两方面不足。我们认为“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引入Robotaxi领域后,有望增强其corner case处理能力,有助于扩大Robotaxi可应对场景和运营范围。

► 成本:三大降本路径有望推动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1)改装转前装,节省改装成本;2)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下降;3)“去安全员”摊薄安全成本支出。百度今年5月宣布RT6售价仅为20.46万元,较上一代车型48万元的成本大幅下降,初步验证降本可行性。

► 生态:三方合作模式行之有效,消费者接纳程度逐渐提升。供给侧看,“技术—整车—平台”三方主体各扬所长、增强合力,业已成为主流合作模式。需求侧看,消费者对Robotaxi的认知与接纳程度不断提升。

► 监管:政策积极引导智能网联制度建设。监管需要持续验证技术安全性并对事故权责做出清晰划分,2023年以来我国监管加速智能网联制度建设。路测方面,我国试点稳扎稳打,已由“扩大路测试点”转向“推动商业落地”。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放开了24小时运营,深圳宝安开启国内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化Robotaxi商业运营。政策方面,深圳、武汉、广州、北京等多座城市开启立法工作,在产品准入、商业运营、数据流通、权责划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化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制度环境趋于完善。

风险

商业化探索不及预期,算法技术突破遇阻,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安全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Robotaxi市场缘何几度浮沉?

Robotaxi直面L4自动驾驶技术,中美引领行业进步

Robotaxi直接探索L4级别高阶无人驾驶。Robotaxi即无人出租车,是自动驾驶技术在出租场景的重要应用。与乘用车场景不同,出租场景天生具有“人车分离”的属性,我们认为这促使了Robotaxi直接探索L4级别高度无人驾驶。

一方面,乘用车的驾驶员具备驾驶能力,在算法能力不足时可以主动介入,容错率较高,使得自动驾驶算法能够在不断完善中由低阶向高阶渐进式演进;而出租服务的消费者不一定具有驾驶能力,这对Robotaxi算法的感知、决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Robotaxi的“人车分离”意味着权责明晰,在交通事故中不会出现驾驶人与智驾算法之间权责不清的情况,因而能比乘用车场景更早推进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资料来源:萝卜快跑官微,萝卜快跑APP,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长期,Robotaxi潜在的市场空间较为广阔。美国NHSTA曾发布调查报告[1],人为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94%的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速度过快、判断失误、疲劳驾驶等因素引起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规避人类特有的风险因素,减少道路伤亡情况,是Waymo、Cruise等公司所致力于实现的愿景。Frost&Sullivan预测,至2030年,中国L4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达9.5%,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4,888亿元人民币,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图表:2022-30E中国Robotaxi市场空间预测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2-30E全球Robotaxi市场空间预测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美Robotaxi商业化探索引领全球。谷歌Waymo早在2019年就在美国凤凰城上线无安全员内测运营服务,北京也在2020年首次允许无人化自动驾驶测试,并向百度发放了首批5张无人化路测(第一阶段)通知书[2]。我们看到,中美两国率先开启无主驾安全员试验,在全无人化运营方面较其他国家更快,Robotaxi产业进展位居全球前列。

图表:各国Robotaxi商业化进展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3年以来,两国政策进一步放开,中美第一梯队地位继续稳固。

► 美国:路测方面,加利福尼亚DMV数据显示,2023年加州Robotaxi路测总里程达575万英里(合925万公里),同比增长13%,呈稳步增长之势。政策方面,2023年加利福尼亚CPUC通过决议[3],允许Waymo等获许可(金麒麟分析师)的Robotaxi公司在旧金山地区“全无人”“全时段(一周7天全天时)”“全城域”地提供Robotaxi收费服务。

► 中国:路测方面,2023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合计道路测试里程达3,393万公里,同比增长6%,维持2022年的高位水平。政策方面,我国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也放开了24小时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深圳宝安于2024年1月颁发智能网联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开启国内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化Robotaxi商业运营。

图表:美国加利福尼亚Robotaxi路测年里程

资料来源:加利福尼亚DMV历年《Disengagement Report》,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加利福尼亚DMV历年《Disengagement Report》,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北上广三地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年里程

资料来源:北京市历年《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上海市历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广州市历年《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回顾历史,Robotaxi行业历经两度浮沉

Robotaxi行业投融资表现几度浮沉,背后折射的是市场对其迟迟未能商业化落地的担忧。回顾行业发展历史,我们认为Robotaxi行业经历了两轮“期望膨胀”与“理性回归”。

► 第一轮期望膨胀期(2015-2018年)。2009年Google启动了无人驾驶项目的研究,此后全球对无人驾驶的兴趣升温。2015年前后,Robotaxi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密集涌现,Cruise(2013年)、百度L4自动驾驶事业部(2015年)、小马智行(2016年)、AutoX(2016年)、文远知行(2017年)等均在这一时间段内成立。由于Robotaxi直面L4自动驾驶,离想象中的无人驾驶离得更近、科技感更足,引起了资本的广泛兴趣,2015-2018年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快速增长。

► 第一轮理性回归期(2019-2020年)。但在行业发展早期,Robotaxi厂商虽然吸纳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但是商业闭环难以形成,使得资金风格转向谨慎。2019-2020年间,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活跃度大幅下降,Drive.ai、Starsky Robotics等公司倒闭,Momenta、文远知行在这期间融资活动放缓。

► 第二轮期望膨胀期(2021年)。造车新势力智能化车型陆续上市,叠加Robotaxi公司延伸能力边界、探索商业化落地路径(如进入L2 ADAS市场或开辟小巴、卡车等业务),行业投融资再度活跃。

► 第二轮理性回归期(2022-2023年)。仍然是由于商业化路径不清晰,资金收紧,行业再度进入阵痛期。例如这一时期,由福特、大众投资的Argo AI破产清算。我们看到自2019年以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成立数量大幅减少,且历经两轮行业出清,目前行业竞争已集中于头部厂商之间。

图表:2014-19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GlobalX,亿欧研究,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GlobalX,亿欧研究,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至美研究,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至美研究,中金公司研究部

为什么商业化之路这么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瓶颈在于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四个方面。

► 技术上,目前L4自动驾驶技术仍不成熟,长尾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有限,贸然大范围的商业化运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动摇公众信任。2023年10月,GM Cruise无人车在加州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被收回Robotaxi无人化商业运营牌照[4]。GM Cruise的事故亦使得Waymo的商业扩张偏向稳健,对美国Robotaxi进程造成一定影响。

► 成本上,根据甲子光年估测,单台Waymo改装车成本为13-15万美元、Cruise改装车为近20万美元,成本高昂,且研发投入较大。以GM Cruise为例,2023全年Cruise营业收入仅1亿美元,但EBIT录得亏损27亿美元,且自收购以来亏损幅度逐年扩大。

► 生态上,Robotaxi发展初期的生态体系尚不完善,三方合作模式的探索自2020年开始,至2022年往后成为主流。2022年如祺出行推出开放式Robotaxi运营平台,接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Robotaxi厂商;AutoX、Momenta与享道出行的合作在2023年得到深化。

► 监管上,虽然政策有逐步放开之势,但当前大部分试点城市仍然只限于小范围区域,且大多远离城市中心,Robotaxi商业运营难以大规模铺开。2022年以前并未有城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权责划分没有明确的界定,制约了Robotaxi的商业化发展。

图表:GM Cruise亏损情况

资料来源:通用汽车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通用汽车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为何当前时点关注Robotaxi?

技术:BEV+Transformer端到端技术加速算法迭代

Robotaxi一般采用“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方案。在Robotaxi行业发展早期阶段,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业内一般采用“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的方案提高道路信息识别的准确度。高精度地图能够提供详细的车道模型(包括车道线、信号灯、标识牌等信息),激光雷达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两相结合有助于提高Robotaxi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感知能力。以谷歌和百度为例,两者均在高精度地图方面积淀深厚,Waymo第五代、百度RT6分别搭载了6颗与8颗激光雷达,都选择了“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路线。

图表:谷歌Waymo第五代Robotaxi车型

资料来源:Waymo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aymo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领先厂商算法水平持续优化。加利福尼亚DMV数据显示,2023年Waymo、Zoox、GM Cruise、Mercedes、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每千英里接管次数在0.1次以下,意味着自动驾驶模式每一万英里的行驶里程内人工介入次数不足1次。动态来看,我们看到绝大多数领先厂商接管次数呈现下降或保持稳定,反映出L4自动驾驶算法水平的迭代精进。

图表:领先厂商加州路测每千公里接管次数数据

注:小马智行2023年无数据,故“*号”表示采用2022年数据;

资料来源:加利福尼亚DMV历年《Disengagement Report》,中金公司研究部

传统智驾算法采用“模块化”部署,Robotaxi亦如是。所谓“模块化”,即感知、预测、规划、控制模块彼此分立,数据呈线性单向流动。模块内部由“规则”驱动,例如感知模块内,传感器融合、车道线识别、信号灯识别等任务由不同代码实现;规划模块内,人工假设各类场景并设定海量规则用以匹配。如此带来的影响是,1)其一,上一模块处理的结果成为下一模块处理的依据,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传递的损失;2)其二,由规则驱动的智驾算法难以穷尽所有的可能场景,长尾场景下算法的有效性大幅降低。

端到端新技术成为算法发展新方向,其引入有望加速Robotaxi算法迭代进程。特斯拉在业内首度提出BEV+Transformer的端到端技术路线后,国内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纷纷效仿,目前业内智驾算法技术路线逐步趋同。所谓“端到端”,即是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模块融合到同一个神经网络中。BEV+Transformer能够实现各类感知任务的融合统一,端到端的技术路线摒弃了各类人为设定的规则转向“由数据驱动”。我们认为,当前Robotaxi“模块化”的算法在面对复杂路况下的长尾场景仍然力有不逮,端到端技术有望减少信息传递损失,增强Robotaxi对corner case的应对能力。

图表:“模块化”与“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的差异

资料来源: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武汉大学、商汤科技《Planning-oriented Autonomous Driving》(2023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成本:降本路线清晰,系商业化实现的重要基础

Robotaxi车辆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整车成本、安全成本与运营成本,Robotaxi公司还需要承担研发人员薪资等其他费用。我们认为,当前百度Apollo已在车辆相关的成本上验证了降本的可行性,但是从Robotaxi公司角度实现盈亏平衡仍需时日。

► 整车成本:主要包括车型购价以及后续改装成本(包括加装传感器、计算单元以及人力成本等)。目前Robotaxi传感器配置相对慷慨,例如百度最新一代RT6搭载了12颗摄像头、8颗激光雷达以及6颗毫米波雷达。为支撑多传感器的数据处理需求,车载算力需达到约2000TOPS以上,成本亦比乘用车更高。此外,基于量产车型的改装又要产生额外的支出。以GM Cruise为例,甲子光年估测其改装车总成本近20万美元,成本颇为高昂。

因而我们认为未来成本下降有望从两方面展开:1)降低传感器成本。例如百度RT6虽然激光雷达数量提高至8颗,但是单颗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推动整套传感器成本下行。2)改装转前装。百度RT6与江铃深度合作,节省了大量改装费用。百度Apollo 2024大会提到RT6的售价为20.46万元,相较上一代Moon车型48万元的成本呈现大幅下降。

图表:部分Robotaxi车型传感器配置情况

注:单位为“个”,统计截至2024年7月;

资料来源:智车科技,Vehicle,Zoox官网,2022百度世界大会,小马智行官网,文远知行官微,AutoX官微,中金公司研究部

► 安全成本:主要为安全员成本。发展早期为保障安全,Robotaxi路测要求每台车均配备安全员。2022年4月北京首次允许无人化试点(主驾无人、副驾有人),重庆、浙江等地亦跟进,目前多地开启全无人化试点。我们看到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试点深化,安全员由车端向云端转移,人车比例亦有从1:1向1:5甚至更多转变的趋势。我们认为未来单车安全成本在有望随着人效比的提升而逐渐摊薄。

► 运营成本:包括补能、维修、保险成本,以支持车辆正常行驶。其中保险受国家政策强制购买,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需“为车辆上路通行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每车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北京市有额外政策要求“为每车每座不低于200万的座位险或者每人不低于200万的必要商业险”[5]。

图表:Robotaxi成熟条件下的经营成本测算

注:成本仅考虑经营成本,未考虑研发投入等其他相关费用;

风险提示:1)Robotaxi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本测算为成熟条件下的测算,Robotaxi整车成本以及人车比例均较低,如果因技术或政策等原因导致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则会对假设产生影响;2)关键假设与实际偏差较大。如果安全成本、运营成本各项假设与实际偏差过大,则测算结果可能失真。3)存在未考虑的成本。本测算囊括了主要的成本项,如果出现实际存在、影响较大但未被考虑的成本,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Robotaxi经营成本敏感性分析

注:1)黄色底色表示在该情况下,单位成本低于传统网约车(电车)的成本;

2)成本仅考虑经营成本,未考虑研发投入等其他相关费用;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伴随成本的下降,Robotaxi的商业化值得期待。Frost&Sullivan测算,2023年有人出租车与Robotaxi的服务成本分别为1.8元/公里、4.5元/公里,Robotaxi未体现出商业化优势;至2026年前后,两者出行成本曲线相交,Robotaxi有望初步探索规模化商用落地。

图表:有人驾驶出租车与Robotaxi的每公里成本曲线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生态:三方合作模式行之有效,消费者接纳程度逐渐提升

Robotaxi生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

► 技术。Robotaxi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整个生态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们致力于L4自动驾驶算法水平的迭代升级,推动Robotaxi市场的发展壮大。

► 整车。整车厂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提供量产车型用以改装。但考虑到Robotaxi较为强烈的降本诉求,我们认为后续整车厂有望更加深度地参与到Robotaxi车型的定义与生产中,合作模式由此前“量产车型改装”向“前装量产合作”转变。

► 平台。运营平台是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一环,成熟的运营平台有望凭借自身在客户基础、运力调度方面的深厚经验,帮助Robotaxi更好地开展商业化运营。

各扬所长,“技术—整车—平台”三方合作模式逐渐成为业内主流。技术、整车、平台分别对应软件算法、工业制造、互联网运营三个领域,能力跨度较大,我们认为三方合作才有望发挥出更大的合力。Robotaxi引领者Waymo放弃“技术、制造、运营三位一体”路线,转而“聚焦技术发展,向外谋求合作”,我们认为很好地体现出三方面能力各有know-how与壁垒。目前中美两国都形成了三方合作模式,各主体之间通过资金支持或战略协议,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Waymo—捷豹—Uber”“GM Cruise—通用—Lyft”“文远知行—广汽—如祺”“Momenta—上汽—享道”。其中百度、小马智行等厂商也通过自建平台的方式积累用户数据与运营经验,反哺算法能力。

图表:美国Robotaxi“技术—整车—平台”三方合作关系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中国Robotaxi“技术—整车—平台”三方合作关系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Robotaxi的认知程度与接纳程度均在提升。罗兰贝格调查问卷显示,2023年62%的人基于当前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以及Robotaxi运营水平的认知,愿意深度体验Robotaxi。从实际订单角度看,百度在1Q24业绩交流会上表示,1Q24萝卜快跑在全国提供了82.6万次服务,同比增长25%,截至2024年4月累计服务量超过600万次;其中,武汉1Q24订单量占比超过55%,较4Q23的45%有进一步提升,且4月占比进一步超过70%。由此可见,我们认为Robotaxi行业已开启消费者教育过程,人们对Robotaxi的了解与接受程度有望逐步提高。

图表:62%消费者愿意深度体验Robotaxi

注:样本总数=1000,调查时间为2023年;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样本总数=1000,调查时间为2023年;资料来源:罗兰贝格,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来自武汉的萝卜快跑订单比例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百度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百度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监管:政策积极引导智能网联规划建设

近期国家层面智能网联政策取得积极进展,由“扩大路测试点”转向“推动商业落地”。

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6],遴选L3及L4级别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与路测试点,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6月首批9个联合体的成立[7]是该政策的落实推进。

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8],规范了从事运输服务的自动驾驶车辆车型配置、经营资质、适用道路等要求,为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完善制度基础。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9],畅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我们看到,近期的政策逐步完善了产品准入、道路测试、商业运营、数据流通等多环节的制度空白,为Robotaxi车型的运营环境健全提供了政策支撑。

图表:国家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2年深圳市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启立法工作。我们看到2024年以来,广州、武汉、北京等城市均着手推进《条例》颁布,产业的法律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北京

北京开启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工作。2024年6月,北京市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从管理机制、产业创新发展、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创新活动规范、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法规制度设计。我们认为,与此前部门规章不同,本次《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北京自动驾驶汽车迎来立法保障。

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893万公里。2023年,萝卜运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三家公司58辆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展无人化道路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超过76万公里。

图表: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智能车联《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3年)》,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智能车联《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3年)》,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上海

上海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规模化应用。2024年7月WAIC 2024大会上,上海市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通知书,赛可智能(上汽Robotaxi)、百度智行(萝卜快跑)、裹动科技(AutoX)、小马易行(小马智行)4家首批企业在连接金桥与临港的浦东路段进行全无人载人应用。梳理上海智能网联政策,我们能够看到上海市不仅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还积极推动Robotaxi、Robobus、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无人零售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8家企业或联合体的160辆汽车在嘉定、临港新片区已开展常态化智能网联出租运营。全年智能网联测试里程达963.3万公里,同比增长25%;其中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743.7万公里,同比增长43%。

图表: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梳理

注:统计截至2024年7月;资料来源: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统计截至2024年7月;

资料来源: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广州

广州也着手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2024年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条例(草案)》聚焦于提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集聚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开放道路及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年度工作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底,广州累计测试里程达731万公里,同比增长16%。已批准6款智能网联车型、65辆示范运营车辆开展常态化商业运输工作,截至2023年累计有效运行里程达233万公里。

图表: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年度工作报告(2023年)》,中金公司研究部

武汉

武汉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23年9月,武汉经开区接连发布了三项“三年行动方案”,涵盖整车、零部件、智能汽车软件三大领域,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三年行动方案提到将“推动L4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常态化、规模化商业落地”。2024年4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武汉市也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立法提上日程。

长江日报报道[10],2023年武汉示范区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已近500辆,全年订单达73.2万单,服务人次达90万。截至2023年末,武汉市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379公里,覆盖全市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开放里程与区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图表: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各政府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政策和降本路径的探索有望催化产业扩张效应;长期来看,Robotaxi商业化仍然需要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多位一体的推动。展望远期,技术水平的提升、经营成本的降低、运营生态的建设以及政策监管的支持,有望带动Robotaxi产业的长足发展。从生态体系中技术、整车、平台三个大环节出发,建议投资者关注有望受益的产业链。

► 技术。关注头部Robotaxi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进程。

► 车端。关注车载传感器与计算单元。安全是L4 Robotaxi 长期能够商业化的基础,为了提高感知能力,Robotaxi车型传感器配置较为慷慨,其中激光雷达是目前配置方案中的必备传感器。为支撑多传感器数据处理,Robotaxi对计算单元的算力需求较高,目前部分车型的计算由非车规的工控机代劳,我们预计后续有望在降本诉求下切换至车规级域控制器,建议关注车载算力与域控制器龙头厂商。

► 平台。关注客户基础较大、调度经验丰富的运营平台。

风险

► 商业化探索不及预期。受限于技术对长尾场景的处理不力、Robotaxi可持续创收前景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引发的社会关注和消费者信任缺失等问题,Robotaxi的商业化探索可能受阻,进程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 算法技术突破遇阻。Robotaxi的核心在于高级自动驾驶算法,这些算法需要不断优化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和各种边缘情况。如果算法技术突破遇到阻碍,将直接影响Robotaxi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用户接受度和信任度。

► 成本下降不及预期。Robotaxi的商业化需要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效益。如果相关硬件(如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计算平台)的成本下降速度慢于预期,将导致Robotaxi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成本会限制服务的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影响Robotaxi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可持续性。

安全风险。安全是Robotaxi运营的首要前提。任何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还可能引起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恐慌和不信任,导致监管加强,限制服务范围。

► 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如果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例如更加严格的法规出台、更严格的测试和运营许可条件,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难度和不确定性,放缓行业发展进程。

[1]https://crashstats.nhtsa.dot.gov/Api/Public/ViewPublication/812506

[2]https://auto.cctv.com/2020/12/08/ARTI3MFL9bsamxtuSYnMXKHq201208.shtml

[3]https://www.cpuc.ca.gov/news-and-updates/all-news/cpuc-approves-permits-for-cruise-and-waymo-to-charge-fares-for-passenger-service-in-sf-2023

[4]https://www.dmv.ca.gov/portal/news-and-media/dmv-statement-on-cruise-llc-suspension/

[5]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gfxwj/202102/t20210203_2252147.html

[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5788.htm

[7]https://www.miit.gov.cn/jgsj/zbys/gzdt/art/2024/art_50b60c6a6aae42fbbc18690002255d85.html

[8]https://xxgk.mot.gov.cn/jigou/ysfws/202312/t20231205_3962490.html

[9]https://www.ndrc.gov.cn/hdjl/yjzq/202312/P020231215685140119139.pdf

[10]https://3g.wuhan.gov.cn/whyw/gqdt/202401/t20240111_2340272.shtml

本文摘自:2024年7月18日已经发布的《Robotaxi:L4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探索》

李诗雯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8 SFC CE Ref:BRG963

孔杨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110018

陈昊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20009 SFC CE Ref:BQS925

彭虎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20001 SFC CE Ref:BRE80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算法 中金 无人驾驶 中金公司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