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桩基行业研究:海上风电装机加速,塔筒桩基行业景气度可期

塔筒桩基行业研究:海上风电装机加速,塔筒桩基行业景气度可期
2024年01月15日 16:45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元证券,龚斯闻、赵莉莉)

1. 海上风电装机加速,塔筒桩基行业需求提升

1.1 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逐步下降,海风进入平价时代

全球海上风电建造成本和度电成本逐步下降。根据 IRENA 的数据,全球海风平均建 设成本由 2010 年的 5217 美元/kW 降至 2022 年的 3461 美元/kW,降幅 33.66%; 全球海风平均度电成本由 2010 年的 0.197 美元/kWh 降至 2022 年的 0.081 美元 /kWh,降幅 58.88%。

国内多地出台省补政策,推动海风向平价上网平稳过渡。为了保障海上风电平稳向 平价上网过渡,多地出台省补政策。截至 2022 年末,已有广东、山东、浙江、上海 出台海上风电补贴政策。

国内海风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度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根据 CWEA 统计,当前中 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平均度电成本已经下降到 0.33 元/kWh 左右。在水深小于 35m, 登陆距离小于 70km 的浅、近海风电场,只要基础不需嵌岩,已基本能够实现平价上 网。随着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不断推进,根据 CWEA 的预测,从 2022 年底到 2030 年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将整体降低 19-23%,预计 2030 年海风度电成本将降低到 0.25 元/kWh 左右。

1.2 国内风电装机量稳健增长,海风建设持续发力

电力行业持续低碳转型,风力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 据,2022 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0 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1.6 亿千瓦。截止 2022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5.6 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 源发电装机容量 12.7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 49.6%。2022 年我国风力发电量累计达 686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1%。同时风电发电量占全国发 电总量的比例逐年攀升,2022 年占比约 8.2%,同比提升 1.2pct。

国内风电装机量稳健增长。我国风电累计装机量由 2012 年的 75.3GW 提升至 2022 年的 395.6GW,CAGR 为 18.0%,装机量稳健增长。2019 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风电 上网电价政策,2021 年起新核准的陆风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2022 年及以后的新 增海风项目取消国家补贴,政策分别引发 2020 年和 2021 年的陆风、海风抢装潮。 2020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达 54.4GW,同比增长 103.2%。2021 年我国风电新增 装机 55.9GW,同比增长 2.7%,其中海风装机量大幅增长,达到 14.5GW,同比增 长 276.6%。

2022 年以来海风行业低迷,新项目推进节奏放缓。2022 年国内海风新增招标 14.7GW,同比增长 426.9%;而海风新增装机仅 5.16GW,同比下滑-64.4%,仍有 大批的海风装机需求未得到释放。截至2023年9月30日,国内风电新增招标61.7GW, 同比下滑 19.1%,招标推进节奏放缓。海上风电建设不及预期,主要系:1)海风建 设涉及环节较多,需要经过海洋、发改委、能源局等多政府部门审批,时间周期长, 过去积累的项目在抢装潮基本实施完毕,新项目青黄不接;2)此前江苏、福建、广 东等地部分海风项目受政策、军事、航道等非经济性因素影响,审批有所停滞。 2023Q3 以来各地海风项目陆续启动,海风迎来边际拐点。2023 年三季度以来,江 苏和广东两个海风建设大省的海风项目进展明显,其余海南、广西、福建、浙江、山 东等省份亦在积极推进海风发展。2022 年至今的行业问题已经逐步清晰,目前自然 资源部也正在组织出台深远海风电的用海办法,预计多部门联合签批后发布。当前海 风已核准项目容量较大,短期问题解决后,伴随国内政策的进一步理顺,海风起量在 即,奠定后续放量加速的基础。

沿海省市积极规划,2024-2025 年国内海风装机有望加速。各地在十四五发展规划 或产业发展规划中,均推出相关鼓励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根据 CWEA 统计,各省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规模约50GW,预计到2025年累计装机并网容量将达到60GW。 其中,北方地区中的山东以及南方的江苏、广东、福建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1.3 各国政府加速规划,全球海风市场强势发展 

全球风电装机量稳健增长,海风强势发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量由 2012 年的 283GW 增长至 2022 年的 906GW,CAGR 为 12.3%。近年来全球海风市场发展强势,2021 全球海风新增装机 21.1GW,同比增长 205.8%;2022 年全球海风新增装机 8.8GW, 同比下滑 58.3%,但装机量仍属于历年来高位。分地区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海上风 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2022 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 49%。

全球加快海上风电的发展规划布局,海风市场将加速放量。欧盟/美国分别规划,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量分别达到≥60GW、30GW。德国政府要求到 2030 年,海上风电 总装机至少达到 30GW。英国政府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将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 容量目标提高到 50GW,其中还包括 5GW 的海上飘浮式风电。美国提高了对海上风 电部署的战略关注度,计划到 2030 年部署 30GW、到 2050 年达到 110GW 的海上 风电装机容量;日本政府发布新的能源政策草案,计划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 达到 36%-38%,其中 2030 年海上风电目标累计装机容量 10GW。韩国政府计划扩 大海上风电,在 2030 年装机容量预计增加到 12GW。

2. 大型化和深远海发展趋势明确,塔筒桩基市场空间广阔

2.1 塔筒和桩基是风电支撑基础

风电支撑基础包括塔筒、桩基、导管架等。(1)风电塔筒是风电机组和桩基、导管架 之间的连接构件,需支撑风电机组,也是实现风电机组的维护、输变电等功能所需的 重要构件。风电塔筒可分为陆上风电塔筒和海上风电塔筒。(2)桩基和导管架是海上 风电设备的支撑基础,其上端与风电塔筒连接,下端嵌入海床基地,起到连接和支撑 作用。根据海力风电招股说明书,塔筒在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中的建设成本占比分别 为 12%/8%,桩基在海上风电项目中的建设成本占比为 14%。

2.2 大型化和深远海趋势带动塔筒桩基的放量 

2.2.1 大型化和深远海趋势带动塔筒桩基的用量增长

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明确。风机大型化是风电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解决方案之一。大 兆瓦机型的运用,可使海上风电场减少机组台数,显著降低运输、安装、电缆连接等 前期配套成本以及后期运维管理成本,同时还有助于风电场平均风速,提升风电场的 经济性。据罗兰贝格对某风场的测算,6MW 机型替换 3MW 机型可使平准化度电成 本下降约 17%。2022 年我国新增陆风/海风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达到 4.3/7.4MW, 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1.7/2.5pct。

海上风电开发走向深远海,带动水深和离岸距离的提升。伴随近海风能资源的开发 逐渐饱和,风电场资源紧张,深远海具有风力更大、风速更加的优点,资源优质。根 据《加速中国漂浮式风电发展——如何通过英中战略合作来克服关键技术和供应链 瓶颈》,考虑海岸 150km 范围内的区域,我国的深远海风电的理论开发量达 600GW, 其中 50-80m 水深的开发量为 370GW,80m 以上水深的开发量为 230GW,深远海 具有广阔的风能开发资源。随着海上风电的开发逐步走向深远海,水深和离岸距离将 逐步提升。

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风电基础产品的高度提升。风机大型化下,单 MW 装机对应的 塔筒根数减少,但塔筒需要通过提升产品高度来实现大型化并与风电主机相适配。 深远海趋势平衡风机大型化摊薄的桩基用量。根据《多场景海上风电场关键设备技术经济性分析》,同等水深条件下,随着海风风机容量提升,桩基单 MW 重量的变化不 大,其单 MW 重量受风机大型化的摊薄影响不明显。同时随着水深增加,桩基单位 用量接近线性增长,深远海趋势下桩基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同等水深条件下,导管 架用量受风机大型化的影响不大,但随水深上升而快速增加。

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塔筒的单 MW 价值量基本稳定,桩基单位价值量有所提升。风 机大型化提高对塔筒的钢材厚度、尺寸规模的要求,制造难度亦随之提升。根据海力 风电招股说明书,塔筒的单机容量从 2018 年的 2.44MW 提升到 2021H1 的 4.36MW, 提升幅度为 79%,单 MW 的塔筒售价提升幅度为 12.35%,单位成本降幅 12.98%, 大型化趋势下塔筒单位价值量变动幅度远小于风机单机容量的增幅。海上风电产品 对于稳定性、抗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难度高于陆风产品。根据海力风电招股说明书,其桩基的单机容量从 2018 年的 3.29MW 提升到 4.46MW,提升幅度为 35.56%,单 MW 的桩基售价提升幅度为 41.40%,成本提升幅度为 35.53%,价值量 呈现提升趋势。

2.2.2 塔筒/桩基市场需求测算

1)参考 CWEA,我们假设 2023-2025 年的国内陆风装机量为 60/70/75GW,海风装 机量为 6/12/20GW。参考 GWEC,我们假设 2023-2025 年全球陆风装机量分别为 97/106/109GW,海风装机量分别为 18/18/26GW。 2)单位用量:我们假设 2022 年单 GW 陆上塔筒的用量约为 6.7 万吨,大型化趋势 下单 GW 用量小幅下降;假设海上塔筒单 GW 用量维持在 7.0 万吨。由于深远海趋 势会平衡大型化带来的塔筒用量的摊薄,我们假设 2022 年单 GW 桩基需求 20.4 万 吨,未来需求将小幅提升。 3)我们预计 2025 年我国陆上塔筒需求 434 万吨,海上塔筒需求 140 万吨,海上桩 基需求 433 万吨,海上塔筒+桩基需求合计 573 万吨。预计 2025 年全球陆上塔筒需 求 630 万吨,海上塔筒需求 563 万吨,海上塔筒+桩基的合计需求为 745 万吨。

2.3 大型化和深远海带动塔筒桩基的持续升级 

2.3.1 大型化和深远海开发趋势下,塔筒桩基的技术壁垒提升 

风机大型化和深远海趋势下,塔筒桩基的技术壁垒提升。塔筒、桩基属于定制化钢结 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切割下料、坡口加工、筒体卷制、纵缝焊接、环缝焊接等 环节。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塔筒、桩基等需在抗腐蚀、抗台风、扛海水冲撞等 方面具有更可靠的设计。由于海上风机的容量普遍高于陆风风机,海上风电塔筒的单 段长度、直径和重量均高于陆风塔筒,其在制备过程中对焊接并行控制、机加工精度 控制、涂装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修复等环节提出更好的要求,行业技术壁垒提升。

2.3.2 大型化下,柔塔、混塔、分片式塔筒逐步应用

大型化趋势下,传统钢塔向柔塔、混塔等方向转变。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塔筒的高度 快速提升,传统刚塔的重量指数也直线上升。为降低塔筒增高带来的成本,主要有混 塔和柔塔两种技术方案。 1)混塔:由部分混凝土和部分钢材组成,其主要优势在于整体结构刚度大、可靠性 强,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工况,但施工难度大,安装费用较高。 2)柔塔:全钢结构塔筒,具有自重轻、建造成本低的优势,但风场适应性差,控制 技术难度高。

柔塔占据 120-140 米高塔筒的主要市场份额。高度在 120 米及以上的钢制塔筒,已 多数采用柔塔,其材料、工艺、运输、吊装和传统刚塔并无实质区别。根据风电之声 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自 2016 年首台 120 米全钢柔性高塔率先投运以来,目前市场 上在运 120-140 米高度高塔筒风机已经超过 6000 台,其中柔塔/混塔比例约 7:1。

超高风电机组出于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考量,或选取混塔为主要方案。柔塔的叶轮转 速到某一个点会产生共振,易导致塔筒共振和涡激振动;同时塔筒高度增加带来摆幅 增大,影响机组稳定运行。超过 160m 的超高风电机组,全钢柔塔的技术方案存在不 确定性。为保证稳定性,同时考虑到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因素,钢混塔筒是提升风机高 度与保障机组可靠运行的最佳选择。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的数据,2018 年 10 月, 我国首个采用 140m 钢混塔的风电场实现全场并网。此后,160m、165m、166m 风 电钢混塔风机相继吊装。

分片式有助于解决大直径塔筒的运输难题。高塔筒通过增大直径提升塔筒的结构承 载能力,并有效节约耗材、提升经济性。为解决大直径塔筒的运输难题,分片式塔筒 的运输限制较小,通过设计实现高效拼装,吊装工艺与普通塔筒无差别。

2.3.3 深远海开发趋势,海风基础将逐步应用导管架和漂浮式基础

海上风电基础以应用单桩基础产品为主,并逐步向导管架和飘浮式方向发展。选择 海风基础主要考虑海床条件和水深的因素。单桩产品安装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更适 用于 0-30 米水深且海床浅层土体良好的海域。当前海上风电的开发主要集中于近海 区域,多以单桩式风电产品为主。导管架基础包括导管架基础结构和基础桩两部分, 具有重量小、强度高、受海流作用小以及水深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水深 30 米以上的 海域经济性更高。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推进,导管架的适应性有望逐步提 升。 飘浮式基础是深远海风能开发的主要技术,目前尚未得到商业化应用。在水深 50 米 以上的深海区域,桩基、导管架有长度限制,无法实现支撑功能,主要应用飘浮式基 础,通过浮箱为海上风电机组提供支撑力,通过锚绳或缆绳将塔筒与海底相连。由于 飘浮式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相较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高出 3 倍左右,当前尚未进入产业化阶段。

3.国内塔筒桩基企业积极推进两海业务

3.1 把握国内海风高景气,国内企业围绕主要能源和海风基地布局

3.1.1 码头资源为海风基础的核心壁垒,国内企业积极布局码头资源

“十四五”规划风电项目集中度提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和东 部沿海地区。国内头部塔筒企业积极围绕主要能源基地和海风基地进行布局,抢占优 质资源。

区域布局能力是陆上风电塔筒的重要竞争因素。陆上风电塔筒属于大型钢结构件,受 到产品重量和高度的影响,运输半径较为有限。为节省运输成本,陆上风电塔筒厂商 需要进行合理的基地布局以满足不同区域的订单需求。 优质码头资源稀缺,是海上风电基础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海上风机基础相较于陆上 风机更复杂,产品大且重,对码头乘载、港口水深和其他建造硬件的要求更高。同时, 海上风电装机存在窗口期,广东省平均每年窗口期 148-152 天左右,海风基础的产 能用地需要紧挨码头或港池,保障运输能力和交货速度。码头从国家规划港区、审批 到建设的流程周期较长,且建造投入较大。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 2022 年末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数量为 2751 个,其中 10 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数量 为 478 个,占比仅 17%,较上年末增加 15 个。优质的码头资源具有稀缺性,对于海 上风电和出口形成较强壁垒。

国内头部塔筒企业积极配置优质码头资源、扩张产能。优质的码头资源是头部海风 装备厂商优化运费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竞争因素,例如大金重工的蓬莱码头是国 内的优质深水码头,拥有 2 个 10 万吨级泊位和 1 个 3.5 万吨级风电安装专用凹槽泊 位,码头区域水深 10-16 米。产能方面,国内厂商积极扩张海风产能,例如天顺风能 通过收购江苏长风、布局海风装备生产基地等,预计于 2025 年底将形成 250 万吨的 海风年产能。

3.2 塔筒桩基出口优势突出,国产塔筒积极出海 

3.2.1 国内塔筒企业出口具有成本优势 

塔筒定价采取成本加成模式,主要受到钢板等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根据海力风电招 股说明书,2021H1 其直接材料、加工费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 75.58%、16.32%; 而直接材料主要由钢板、法兰等构成,其中钢板成本在直接材料中的占比在 70.89%。 塔筒的定价主要依据材料和加工费进行确定,受钢板、法兰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国内钢板价格相较于欧美,具有成本优势。根据中国钢铁行业协会的数据,国内中厚板的价格已较 2021 年的最高点价格回落。对比美国和德国的中厚板价格,国内成本 优势凸显,具备较好的出口经济性。

欧洲本土产能供不应求,为国内企业带来出口机遇。欧洲海上风电桩基的主要解决 方案为单桩产品,而欧洲主要桩基供应商 SIF、EEW、Bladt、Steelwind 年供应能力 (设计产能)之和不足 600 根,且新建产能周期较长,本土产能补充速度远低于需 求增长的需求。同时,欧洲海上风电的升级速度快,并向中远海发展趋势明显,要求 单桩的筒径加大、筒壁加厚、高度增加,而欧洲本土的塔筒产品 50%的直径在 11m 以下,无法满足风机大型化带来的大直径大吨重的产品要求。我们认为,欧洲本土塔 筒产能紧缺,叠加国内塔筒企业的成本优势,为国内塔筒企业的产品出口带来机遇。

3.2.2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出口业务

反倾销税率减免,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内塔筒企业积极参与各国 家或地区的反倾销、反补贴应诉。大金重工在欧盟具有国内同类企业的最低反倾销税 率,在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税率仅为 1.2%,泰胜风能在澳大利亚的反倾销税率低至 0%。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出海业务。1)大金重工:率先实现风电海工产品出口,是除欧洲 本土外唯一一家能够提供超大型单桩的供应商,公司还取得了欧盟反倾销国内同行最低反倾销税率,出口优势提升。从订单情况来看,2022 年以来大金重工承接多项 出口订单,2023 年 5 月公司斩获德国 5.47 亿欧元的海风塔筒订单,是公司迄今获 取的体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订单。产能方面,大金重工拥有蓬莱基地在内的五 大海工基地,同时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美洲等海外基地,拓展海外市场。2)天 顺风能:德国海工规划产能 50 万吨,目前处于建设过程中。3)泰胜风能:布局出 口业务的扬州基地,设计产能 25 万吨,已于 2023 年年中投产。

头部塔筒厂商外销业务有望回升。受 2020 年和 2021 年国内陆风和海风抢装潮的影 响,塔筒企业将业务重心放在国内,外销收入占比下滑。随着疫后复苏以及国内抢装 潮的结束,头部塔筒企业继续海外布局,2022 年泰胜风能海外收入 16.55 亿元,同 比增长 218.68%,收入占比达到 52.93%,提升 39.45pct。我们认为海外风电装机高景气叠加国内塔筒企业的出口产能释放,未来国内塔筒厂商的海外市场份额将逐步 提升。

4. 行业重点公司分析

4.1 泰胜风能

泰胜风能是国内风电塔筒制造领先企业。泰胜风能成立于 2001 年,是中国最早从事 风机塔架制造的公司之一,主营陆上与海上风机塔架等风电装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在全国风机塔架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0 年 10 月,公司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产品质量优异,客户结构优质。公司生产的产品包括 9MW 风机塔架、日本浮体式海 上风机塔架、大型分片式塔架、175 米斜拉塔、13.6MW 海上风电导管架、2300 吨 级大单桩、高端升压站平台等行业领先产品。公司的自主品牌“TSP”“泰胜”“蓝岛 BlueIsland”的产品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受到国内外众多客户的认可。 公司是 Vestas 在中国的首家供应商、金风科技 5A 供应商,并和 Gamesa、GE、 JSW、中国华能集团、中广核、大唐集团、三峡集团等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 作关系。

2022 年受益于海外陆风市场的需求,公司陆风业务及出口业务收入占比提升。2022 年公司营收/归母同比增长-18.84%/6.33%,营收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和国内海风市场 调整的影响,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较高毛利的出口业务占比大幅提升。 2023Q1-3 公司营收/归母分别为 29.78/2.36 亿元,同比增长 40.29%/41.82%,业绩 实现恢复性增长。 公司主要营收来自于陆上和海上风电装备。2021 年受国内海风“抢装潮”的影响, 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实现营收 18.81 亿元,同比增长 102.80%,营收占比 48.84%。 2022 年公司陆风业务实现营收 26.66 亿元,同比增长 41.84%,但受到国内海风装机量滑坡的影响,公司海风业务营收 3.95 亿元,同比下降 79.00%,营收占比下降 至 12.64%。2022 年海外陆上风电发展态势良好,公司承接出口订单大幅增加,实 现外销 16.55 亿元,同比增长 218.68%,营收占比提升至 52.93%。

在手订单饱满,为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 41.86 亿元,其中陆风/海风/海工类在手订单分别为 32.47/8.38/0.34 亿元。2023 年 前三季度公司新增陆风/海风订单分别为 31.80/7.05 亿元,新增国内/海外订单分别为30.28/10.81 亿元。 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公司的业务扩张。截至 2022 年末,公司风电塔筒等装备产能 分布于国内 10 个生产基地,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布局海风和出口产能,三北地 区主要布局陆风产能。未来针对陆风业务,公司拟在紧邻国内主要的陆风市场区域 新增产能;海外业务方面,公司规划 25 万吨产能的扬州基地,主要用于出口产品 的生产,该基地已于 2023 年中建成投产;海上业务方面,公司继续推动广东地区 海风制造基地的布局工作,完善海风布局。

4.2 天顺风能

风塔龙头企业,业务布局全面。天顺风能于 2005 年在苏州成立,2010 年于深交所 上市,是国内全球最具规模的风塔、叶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截至 2022 年底, 公司已经在中国、欧洲建有 10 余个塔架生产基地,5 个叶片生产基地,塔筒市场占 有率和叶片及模具交付效率全球领先。 制造板块重心从陆地转向海洋,海工业务快速扩张。公司选择因码头、港池以及相邻 生产用地等资源稀缺而带来较高壁垒的水下基础和漂浮式平台产品。公司已完成对 长风海工的收购,国内江苏射阳单管桩工厂、江苏通州湾导管架工厂、广东揭阳导管 架工厂、广东汕尾导管架配套工厂均已投入使用,海风基础业务进一步夯实。预计到 2025 年底,公司国内海风基础年产能将超过 200 万吨。同时,公司积极把握欧洲海 工装备紧缺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德国海工基地建设,预计在 2024 年底实现投产。 2023H1 公司实现海工业务收入 9.52 亿元,营收占比达 22.09%。 零碳业务成为第二增长级,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积极推动电站的建设并提升电 站运营能力,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并网电厂容量 1383.8MW,另有湖北 600MW、河南濮阳 200MW 的风电项目在核准及建设过程中。

4.3 海力风电

专注海上风电基础设备。海力风电成立于 2009 年 8 月,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 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尤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目前产品涵盖 8MW 及 以下普通规格产品和 10MW 以上大功率等级产品。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开拓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的布局发展。

客户资源优质,业务合作关系紧密。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 象,先后与中国交建、龙源振华、天津港航、华电重工中天科技(维权)、海洋水建、烟台 打捞局、中铁大桥局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 电、国家电投、华润电力、中广核、中国三峡、上海申能、中国绿发、江苏国信等风 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维权)、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风电 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持续推进海风业务,沿海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公司已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 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并规划新增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 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洋浦基地等。沿海地区的基地布局可有效降低公 司的运输成本,部分基地拥有自建码头,可保障交货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4.4 大金重工

风电塔架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专注海工业务。大金重工成立于 2001 年,始终深耕风 电设备制造领域,2010 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全国风电塔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 已发展成为业务涵盖塔筒、管桩、导管架、浮式基础、升压站、叶片等风电海工装备 制造、产业园运营、风场开发等多业务板块的新能源领域全球化运营公司。公司在德 国、波兰等国家和国内的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市拥有 10 余家成员企业,客户和 销售网络遍及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塔架和海上风电管桩基础装备 供应和服务商。 布局国内五大生产基地,配备优质深水码头。公司配备山东蓬莱、广东阳江两个海工 产品制造基地,设计年产能分别为 70/100 万吨。蓬莱基地配备 10 万吨级自有码头, 海域自然水深 10~16 米,是国内公认的深水良港,港口条件优于国内其省份。蓬莱 码头具备对外开放专用泊位 2 个,3.5 万吨级对外开放专用凹槽泊位 1 个,另有规划 建设中 10 万吨级专用泊位 2 个,装备起重能力 1000 吨的龙门吊。

出口优势突出,承接多项海外订单。公司是国内首家出口欧洲海塔(14.7MW 级)、 亚洲首家出口欧洲超大型单桩(14.7MW 级)的风电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公司欧洲订 单量在欧洲本土市占率已名列前茅。公司具备风电海工基础产品生产制造的世界级 核心技术优势,是全球风电巨头 Vestas、SGRE、沃旭能源、金风科技、远景能源、 上海电气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公司累计承接多项出口订单,2023 年 5 月公司斩获 德国 5.47 亿欧元的海风塔筒订单,是公司迄今获取的体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 订单。截至三季报披露日,公司供应英国 Moray West 海上风电场单桩项目共完成五 船发运出港,最后一船单桩预计年内发运完毕。2023 年以来,公司在欧洲海工市场 单桩产品累计新签订单全球领先。 海外海工爆发式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实现销售价 格和盈利能力的双增。2023Q1-3 公司实现收入 33.33 亿元,同比下滑-10.09%,其 中海外业务/出口海工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71.50%/5578.23%,以海外海工为主线的第 二增长曲线逐步显现。2023Q1-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24.20%, 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至近三年来最高值 24.20%。

4.5 润邦股份

高端装备及环保业务双轮驱动:2023H1 公司海工装备、起重装备、危废医废处置业 务的营收分别为 9.73、14.09、2.18 亿元,占比 32.05%、46.43%、7.20%。 (1)高端装备业务:公司物料搬运装备业务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为客户提供集装箱 码头、散料系统等解决方案,目前处于物料搬运装备行业内领先地位。公司海上风电 装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海上风电基础桩、导管架、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海洋 工程起重机等。公司紧抓海上风电的发展机遇,目前已具备年 30 万吨海上风电基础 和导管架的产能。 (2)环保业务:公司环保业务主要涉及危废及医废处理处置服务、污泥处理处置服 务等领域。公司主要通过子公司中油环保开展危废及医废处理处置业务,年处置能力 超 33 万吨;公司通过子公司绿威环保开展污泥处理处置业务,污泥处置运营产能 120 万吨/年(按 80%含水率折算),污泥掺烧供蒸汽产能 140 万吨/年。

海风装备订单持续交付,切入海外打开新市场。2022 年,公司子公司润邦海洋完成 多项海上风电单桩和导管架项目的交付,订单获取和项目交付节奏顺利。海外市场方 面,2023 年 3 月公司交付日本入善海上风电单桩及附属构件项目,成功打入日本海 上风电市场。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
  • 01-15 美信科技 301577 36.51
  • 01-15 盛景微 603375 38.18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16.2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16.9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