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基金的四季报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从医药基金的四季报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2023年02月06日 16:23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市场资讯

医药行业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行后,在2022年四季度迎来反转,也成为全市场资金重点流入的方向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医药主题基金早已超过100只,四季报也已经全部出炉。我们筛选了2022年之前成立的医药主题基金,共115只进行观察。

经历了一个季度后,从它们的四季报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1. 规模和业绩,谁在异军突起?谁是值得关注的新面孔

1.1 规模的分布

22年Q4季度,115只医药基金总规模达到2376亿,相比Q3的2103亿,增长了273亿(13%)。

整体上处于头重脚轻的状态,超过70只医药基金的规模不足10亿。百亿基金只有广发医疗保健、中欧医疗创新、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和中欧医疗健康。

其中,中欧医疗健康一家独大,总规模641亿,约等于20~51亿(下图红框)基金规模之和。

1.2 规模的变化

两只过去的黑马,融通医疗健康和安信医药健康在Q4中规模大幅增长,跃升为规模最大的医药基金之一。

除此以外,市场也在积极寻找绩优的其他中小医药基金。综合来看,中银创新医疗、万家健康产业、建信医疗健康、信澳医疗健康、中银证券健康产业、大成多策略等产品都受到了较大关注。事实上,这些基金也正是在2022年全年,或者近期的反弹中,创造了较好收益的基金产品。

1.3 业绩回顾:全年不太行,四季度特别行

2022年全年收益中位数-17.9,仅有11位基金经理取得正收益。建信医疗健康行业,收益12.23%,成为2022年的药基冠军

假如我们做一定要做一个分类,2022年业绩靠前的这些基金经理可以大致的分成两类:

一类是偏低估值、逆向一些,主要配置向医药中偏稳健成长或者防御属性的方向,比如原料药、中药、药房等;也可能是在主流赛道中,寻找相对“非主流”的alpha品种。这一类的代表有:万民远、池陈森、陈旭、陆海燕、白冰洋、易小金、肖世源、廖星昊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上图所示)

另一类,偏均衡轮动。对医药创新、医药消费、疫情受益、低估值等等都会配置,但比较好的做了动态调整。比如上半年的低估值方向、一季度的CXO、疫苗,二季度疫情开放后的医药消费,三季度的器械,疫情放开后的消费医疗、近期的医药创新的机会等。尤其是四季度的操作,贡献非常大,代表的包括:马牧青、杨柯、王泽实、陈颖等人的产品。(上图所示)

无论是哪一类,擅长交易,能积极的把握住多个热点机会,也会对业绩有比较大的贡献。比如年初的新冠药、试剂盒,三季度的IVD、微电生理、四季度的感冒药、新冠药原料药等等。。不过,这些机会通常难以在重仓股的截面数据得以体现。

此外,过去的主流,也就是一直坚守在CXO和医药消费上的基金经理,在2022年则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相比起全年的羸弱表现,四季度至今的医药基金一扫颓势:

1)九月底的行情演绎至今,医药基金涨幅中位数21%,18只产品涨幅超过30%,表现最突出的中银创新医疗涨幅最大超过40%(20220926~20230131)。

2)创新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配置重,是近期靠前基金的的共性之一,比如中银创新医疗、易方达医药生物、长盛医疗行业等。

3)此外,医药消费方向配置较重的基金,受益疫情开放后的反弹行情,也有不错表现,比如泰信医疗服务、申万菱信医药先锋等。

4)把握了疫情相关板块(中药、药房等)的基金,在整个四季度也有不错表现。比如融通健康产业、红土创新医疗保健、财通资管健康产业等。

2. 医药基金的新主流配置是什么样子?

2.1 细分行业分布

首先我们来看行业的分布:

统计医药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细分行业分布,我们能够看到,医药基金的配置正处于近几年最均衡的状态:

1) 医疗研发外包的持仓占比是两年来最低(不足10%),不过仍然是医药基金的最重持仓方向。

2) 医疗设备占比有所下降,从我们的调研来看,不少在三季度买入设备的医药基金在四季度的行情中有兑现收益。

3) 化学制剂的占比明显提升,这也是过去受集采影响最重的板块之一,也是个股分布和市值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之一。随着药品集采的影响逐渐离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4) 受益复苏的医院,以及政策鼓励的中药,也继续成为配置较重的方向。

2.2 个股抱团度

而从个股“抱团度”的角度来看,115只医药基金在22年Q4,一共重仓了145只个股。说明大家在选股上的共识度在降低,体现在“抱团度”超过20的只有前十只个股,而超过10的也只有29只。

新的前十大“抱团股”,也体现了均衡的特点:一共包含了1只医院、4只CXO、2只医药设备、2只化学制剂,以及1只中药股。

尽管抱团度均有所下降,但爱尔眼科药明康德(维权)迈瑞医疗三只细分龙头继续成为医药基金的最爱。其中,一半以上(62/115)的基金仍然选择将爱尔眼科放在重仓股之中。

这样的均衡,是在2022年Q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当前与2021年Q3的抱团盛况相比,差别显著。

创新药和特色医院是港股的重点投资方向。尽管不少基金经理都看好创新药,大部分的产品也都能够买港股,但数据上显示真正买入到前十大的基金并不多。

假如看好港股医药,那么除了ETF以外,中银创新医疗和易方达医药生物都可以关注,近期也都收获了很好的受益。

2.3 谁是当前的“最主流配置

最后,在考虑了Q4重仓股的行业分布情况和个股抱团情况之后,我们聚类出了当前最“典型”的医药基金,分别是建信医疗健康、华安医疗创新、华夏逸健康、浦银安盛医疗健康。

即便如此,可以看到这几只产品在个股上,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2.4 抱团的变化:加的相对分散,减的相对集中

抱团度增加最多:

抱团度减少最多:

1)医药基金的增持方向一致性不高,只有10只个股获得抱团度5以上的增长。

2)抱团度增加比较多的个股集中在化学制剂(人福医药科伦药业一品红恒瑞医药)和线下药房(健之佳一心堂)。

3)抱团度减少的个股集中在医疗设备、中药和医药研发外包。

4)智飞生物欧普康视抱团度减小最多,以岭药业纳微科技已经没人重仓。

3. 哪些基金经理在坚守CXO,哪些基金经理还在买中药?

3.1 中药

1)中药出现在69只医药基金的重仓股之中。红土创新医疗保健、鹏华医疗保健、工银瑞信前沿医疗等均有4只以上的中药股。过去被打上CXO标签的赵蓓,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买中药最重的之一。在四季报中,她提到了对OTC品种投资价值的继续看好。

2)减的多的主要是建信高端行业、信澳医药健康、长盛医疗行业、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等。

3)整体上看,持中药的主要减持了中药处方药或者疫情相关品种,继续拿的主要是OTC品种。

3.2 医疗研发外包

总共有82只基金在重仓股中配置了医疗服务外包,14只的配置权重超过20%,仍然受到最高的关注。

配的最多的是大摩健康产业(7只,48.8%)、嘉实医疗保健、广发医药健康等。而减的最多的国投瑞银创新医疗、大成健康产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等。

4. 哪些基金经理止盈了医疗设备?哪些基金经理大比例增持了化学制剂?

4.1 化学试剂

1) 化学制剂是抱团度增加较多的板块。拿的比较多的是长盛医疗健康、中银健康产业、兴业医疗保健等。

2) 长盛医疗行业的周思聪在细分赛道的切换比较果断,集中度也比较高。在四季度减了中药后,增加了化学试剂。而另一位在Q4有同样操作的的,还有中银证券健康产业的白冰洋。

4.2 医疗设备

配置较多的主要有汇添富医疗服务、创金合信医疗保健、汇添富医药保健等;而减的较多的主要是泰信医疗服务、大成健康产业、浦银安盛医疗健康等。

5. 医药基金经理的后市观点如何?

我们读完了115位基金经理的四季报观点,内容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粘贴了。事实上,基金经理的四季度持仓,也已经很好的反映了当前时点的看法。

总结来看,在季报中大家提到最多的高频词包括:复苏、均衡、创新等:

经济的复苏、消费场景的复苏、医院诊疗量的复苏、行业整体的复苏、疫情共存后的持续影响,都是明年的重要观察点;

创新是医药的核心驱动,是长期的主线和政策鼓励的方向。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的CXO等等,也仍然是基金经理们持续跟踪的投资点;

而在组合的构建和行业的配置上,多数基金经理都更加均衡,不再唯赛道论。基金经理们同时看好和布局多个方向。无论是低估值的中药、药房、原料药等,还是高成长的CXO、创新药、眼科、医美等,以及过去几年集采受损最重的化学制剂板块,它们的投资价值都受到认可。

这几年的行业变化比较大,受到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大家都期待行业复苏,回到原有的发展轨迹上。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很多基金经理也都攒着劲,想要做出业绩。

我们拭目以待他们的表现。

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司客户服务企业微信。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医药基金 基金经理 疫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7 坤泰股份 001260 14.27
  • 02-07 一致魔芋 839273 11.38
  • 02-07 扬州金泉 603307 31.04
  • 02-06 利尔达 832149 5
  • 02-06 中润光学 688307 23.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