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观方正】策略/市场&中小盘/医药/汽车/科技&电子20220624

【晨观方正】策略/市场&中小盘/医药/汽车/科技&电子20220624
2022年06月24日 07:30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天是2022年6月24日星期五,农历五月廿六日。每一个夏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

“每日新观点”将为大家带来:

行业时事

策略 | 燕翔

企业盈利是名义增速

当前市场的一个普遍看法是“二季度是低点,后续逐季度环比改善”。这个说法对于宏观经济相关变量判断,预计是成立的,包括实际GDP增速、社会融资规模等指标,预计三季度及以后都会显著好于二季度。

但对于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盈利的判断,“二季度是低点,后续环比更好”则需要慎重,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盈利是一个包含价格因素的名义变量。因此即使经济实际增速略有好转,但考虑到PPI同比增速后续可能大幅度回落,整体上市公司盈利下行周期预计并未见底。

名义经济增速相比实际经济增速,对上市公司盈利具有更重要的影响,这个逻辑有一个典型应用案例,就是2016年至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出现的情况。供给侧改革后,2016年到2017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速总体是走平的,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因为价格因素,名义GDP增速出现了大幅上行(参见图表1),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也出现明显上升。根据我们的统计,2016年和2017年,全部A股非金融企业累计盈利增速分别为27%和34%,这是当时市场能够持续上涨的核心原因。

而当前的情况正好反过来,在疫情形势好转、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中实际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但是价格同比增速却可能持续回落。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国内PPI同比增速为6.4%,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回落,预计到明年一季度之前,PPI同比增速将可能回落到0附近。因此在这个阶段,价格因素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要远大于实际增速的影响,实际增速的变化可能是百分之零点几,而价格增速的变化是百分之几,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很多投资者会提出这样一个看法,就是PPI同比增速下行,意味着上游原材料成本价格下降,会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这个观点在个别行业中或许成立,但从整体来看,成本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PPI下行代表了需求回落。因此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PPI同比增速跟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速是高度正相关而非负相关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

市场&中小盘 | 赵伟

改革之风再起 引领大盘冲关

经过短暂的净流出后,周四北上资金再度大幅净流入,净流入幅度为120.33亿,其中沪市净流入53.44亿,深市净流入66.89亿,意味着北上资金经过快速调仓后,再度挖掘出新的投资机会,资金重返了A股市场。

我们的观点不变,只要市场有可持续的热点,只要市场有持续的赚钱效应,那么A股的上行趋势就不会改变。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逢低关注金融、能源、军工、TMT、化工、国企改革概念及“三低”股,逢高减持近期涨幅过高股及高位放量股。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近期重要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可能发生异于预期的重大变化。

医药 | 唐爱金

新冠抗疫的最后一块拼图,国产新冠口服药蓄势待发

奥密克戎全球肆虐,新冠口服药补齐抗疫最后一块拼图。相比于中和抗体,新冠口服药具有以下优势:①可以自行居家服用,避免医院场景交叉感染;②靶点保守,对病毒变异株仍然有效;③可以常温存储运输,快速实现全球分发;④成本远低于中和抗体。我国新冠口服药蓄势待发,实现自主可控指日可控。

全球已有多款新冠口服药上市,以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和3CLpro(3CL蛋白酶)靶点为主:

①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全球首个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RdRp抑制剂):可将非住院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30%-50%。

②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疗效惊艳,可使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89%。

③S-217622—可单独使用的口服3CL蛋白酶抑制剂,由盐野义公司研发,已在日本申报上市。

国内进展最快的口服新冠小分子药物已完成临床III期,有望近期上市:

①VV116—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合作开发的RdRp抑制剂,已获得乌兹别克坦EUA,头对头辉瑞Paxlovid的临床试验已达到临床终点,正在上市申请阶段。

②阿兹夫定—真实生物开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HIV-1适应症已获批上市,新冠适应症正在上市申请阶段。

③先声药业与上海药物所研发的3CLpro抑制剂已在2022年6月1日完成临床I期,轻中症治疗与密接预防两项II/III期临床研究已快速启动,为国内进展最快的3CL口服抑制剂。

按照目前国内新冠口服药的研发进度,2023年将是国产新冠口服药的上市元年,在此前2009年3-4月,北美发现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了21世纪第一次流感大流行,疫情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WHO推荐各国储备的抗病毒药物需覆盖全国人口的20%,美国在此次甲型H1N1流行期间抗病毒药物储备达24%,而中国为2%,墨西哥为1%。那么假设我国分三年完成覆盖10%总人口的药物储备,2023-2025年分别采购3000万人份,5000万分人,6000万人份,新冠口服药单价逐年下降,分别为600元/疗程,300元/疗程,150元/疗程,则市场空间约为420亿元。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汽车 | 段迎晟

5月产销恢复明显,新能源同比翻倍

① 国内汽车销/产量分别 186.2/192.6万辆,同比分别-12.5%/-5.7%。

② 新能源汽车销量44.7万辆,同比+105.2%,渗透率达24.0%,新能源车销量保持韧性。

③ HEV乘用车销量5.7万辆,同比+27%,预计2022年混动市场将延续高增势头。

④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79.9万辆,同比+17.7%,单月占比50.2%,同比+7.5pct,提升幅度明显。

⑤ 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7,高于水平线1.5,环比下降9.9%,车企库存压力缓解。

⑥ 出口量为24.5万辆,同比+62.4%,环比+73.5%,汽车出口量上涨幅度显著大于国内市场,出口需求依旧旺盛。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2万辆,同比+138.7%。

5月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6.3%。乘用车中,中/大型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小幅上升,紧凑型车新能源渗透率有所下滑,小型车市场渗透率降幅较大。其中中/大型市场渗透率为23.5%;紧凑型市场渗透率为20.5%;小型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6.6%;微型车细分市场渗透率接近100%。

新车型展望:2022年各大车企加快高端新能源车型布局,MPV市场迎来多车型上市。

新能源市场,多款全新车型迎来上市/交付。新势力有岚图梦想家、蔚来ET7/ET5、小鹏G9、理想L9、哪吒S等;传统自主车企(含新品牌)有欧拉芭蕾猫、腾势D9、极狐αS-HI、飞凡R7、智己L7、沙龙机甲、比亚迪海豹等;合资品牌有本田e:N系列、精灵#1、Q4 e-tron等车型。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汽车需求;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海外疫情若持续恶化汽车出口不及预期;芯片短缺缓解不及预期;新车型不能按时上市、交付。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安集科技:CMP专精特新小巨人,纵横发展湿电子化学品及核心原材料

深耕CMP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纵横发展实现全方位布局及产业链可控。安集科技成立于2006年,2019年登录科创板,主营CMP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目前产品已成功应用于IC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涵盖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第三代半导体及其他特色工艺芯片,技术水平一流,其中CMP抛光液位居国内龙头,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客户涵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台积电、华虹集团、华润微等。

投资要点:

1)CMP抛光液:公司积极加强并全面开展全品类产品线的布局,旨在提供完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14nm及以上制程,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7-14nm产品研发顺利推进。2021年抛光液实现营收5.94亿元,同比增长58.45%;毛利率55.41%,较2020提高0.61%;产能建设方面,2021年1-9月抛光液产能1.86万吨。另外,公司通过山东安特加码抛光液原材料硅溶胶,多款产品测试顺利;同时,公司通过自研自建的方式加强了氧化铈颗粒的制备和抛光性能的自主可控能力。我们看好公司后续打通上游磨料壁垒,抛光液营收和业绩长期高增长。

2)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公司在原有光刻胶去除剂板块基础上战略性拓展产品线布局,目前拥有光刻胶剥离液、刻蚀液、刻蚀后清洗液、抛光后清洗液品类,产品广泛应用于8英寸、12英寸逻辑电路、3D NAND及DRAM存储器件、特色工艺等晶圆制造领域,覆盖14nm以上节点,7-14nm新产品研发顺利推进中。2021年湿电子化学品实现营收9087万元,同比增长92.17%;产能建设方面,2021年1-9月湿电子化学品产能2377吨。同时,公司在部分关键原材料方面也已成功实现量产。展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开拓先进制程产品的市场和客户,对原材料价格进一步管控等各种手段来改善湿电子化学业务的营收和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国内CMP抛光液龙头,充分受益于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业绩快速释放,预计2022-2024营收分别为11.15、15.38、20.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49、4.49亿元,对应P/E 64.84、44.58、34.66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CMP抛光液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半导体景气度下滑;湿电子化学品验证和扩产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

科技&电子 | 陈杭

华安鑫创:智能座舱核心标的,乘域控化之势进军Tire1

1、长期深耕汽车电子座舱领域,客户资源丰富。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和行业经验,核心业务涵盖核心显示器件定制选型、软件系统开发及配套器件的销售。公司客户有华阳集团、亿咖通、延锋伟世通、航盛电子等国内主流的系统集成商,且比亚迪、小鹏汽车的订单也开始放量。同时也间接服务了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福特、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等。持续稳定的下游需求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助力公司提高市占率,确立行业地位。

2、智能座舱提速,域控化下屏机分离重塑产业链,公司向Tier1转型。汽车座舱趋向大屏化、多屏化、集成化发展。随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大量投入市场,全液晶仪表盘有望加速渗透。公司掌握全液晶仪表系统、ARHUD系统、HMI人机交互设计开发能力,具备从玻璃-模组-屏显系统的全流程设计开发能力。分布式电子系统开始向域控制、跨域融合和中央计算转变,屏机分离模式逐渐成为智能座舱产品主流。即将投产的南通工厂也有望助公司向Tier1转型。3、拓展产业链布局,与京东方精电开展深度合作。与精电共同设立控股子公司,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在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技术开发应用,将汽车电子软、硬件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相融合,向下游客户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及相关系统解决方案。该项目帮助公司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快速发展,为公司产业链延伸提供稳定支持。

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实现营收9.4/14.7/23.5亿元,归母净利润0.7/1.3/2.6亿元。

风险提示:业竞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持续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PPI 汽车 方正 中小盘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8 科润智控 834062 4.3
  • 06-28 中科环保 301175 --
  • 06-28 晨光电缆 834639 4.3
  • 06-27 中亦科技 301208 46.06
  • 06-24 五洲医疗 301234 26.2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