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原标题:【安信策略】 十论“复苏牛”之一:高质量复苏
来源: 陈果A股策略
投资要点
自我们提出“复苏牛“以来,引起市场各界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因此我们将针对不同视角的问题,分期汇报我们的思考,每期讨论一个小问题。例如,近期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投资者和我们讨论“复苏牛”下,如何看待新经济与旧经济板块关系。我们将在本期周报中予以汇报我们的观点。另外,近期和投资者交流,部分投资者倾向用“红五月”或者“两会预期”来定义当前行情,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A股的核心不是精准把握小波动,而是要确保把握住“复苏牛”的大趋势。我们认为 “两会”结束并不会是“复苏牛”的结束。
我们认为当前的这一轮复苏是新经济产业引领的复苏,我们将其定义为“高质量复苏”。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政策导向的调整,使得这一轮与2009年的经济复苏不同,从“铁公基”到新基建,从“以房地产为支柱”到“房住不炒”,从“家电下乡”到发放消费券,从“四万亿”到“六稳六保” 当前的复苏不是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而更在于质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复苏牛”的机会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全局性的,但是也要看到,这一轮复苏,新经济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更优,复苏速度更快。
我们预计A股仍将受益于流动性、盈利与风险偏好的持续边际改善,呈现震荡向上趋势,节后市场如因外部扰动出现回调,积极关注布局机会。未来的经济回升将使得各行业都呈现景气上行,结构机会将从必需消费扩散至科技、周期、可选消费与金融,结合回升弹性与中期产业空间,我们依然倾向将科技作为弹性进攻主线。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子、云计算、互联网、军工、通信、建材、建筑、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湖北区域振兴等。
■风险提示:
1.海外疫情超预期,2.全球经济低预期,3.政策推进低预期等。
正文
本周国内复苏势头延续,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提升风险偏好,成长板块引领A股“复苏牛”。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1.23%,2.04%,2.70%。从行业指数来看,本周食品饮料(3.98%),通信(3.83%),计算机(3.82%),家用电器(3.67%),电子(3.60%)等行业表现较好,非银金融(0.04%),休闲服务(-0.09%),房地产(-0.20%),银行(-0.59%),交通运输(-1.01%)等行业表现靠后。
五一期间,很多投资者对节后市场走势表示忐忑,我们在5月5日报告《无惧扰动,把握“复苏牛”中期趋势》中明确提出,未来一个阶段,基本面趋势的核心关键词是“复苏”。伴随着全球经济停摆的结束,在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下,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将走向复苏,A股有望迎来“复苏牛”。我们认为“复苏牛”的根基来自于三个超预期:全球政策协同超预期,经济修复超预期,国内改革超预期。
自我们提出“复苏牛”以来,引起市场各界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因此我们将针对不同视角的问题,分期汇报我们的思考,每期讨论一个小问题。例如,近期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投资者和我们讨论“复苏牛”下,如何看待新经济与旧经济板块关系。我们将在本期周报中予以汇报我们的观点。另外,近期和投资者交流,部分投资者倾向用“红五月”或者“两会预期”来定义当前行情,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A股的核心不是精准把握小波动,而是要确保把握住“复苏牛”的大趋势。我们认为 “两会”结束并不会是“复苏牛”的结束。
我们认为当前的这一轮复苏是新经济产业引领的复苏,我们将其定义为“高质量复苏”。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政策导向的调整,使得这一轮与2009年的经济复苏不同,从“铁公基”到新基建,从“以房地产为支柱”到“房住不炒”,从“家电下乡”到发放消费券,从“四万亿”到“六稳六保” ,当前的复苏不是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而更在于质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复苏牛”的机会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全局性的,但是也要看到,这一轮复苏,新经济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更优,复苏速度更快。
我们预计A股仍将受益于流动性、盈利与风险偏好的持续边际改善,呈现震荡向上趋势,节后市场如因外部扰动出现回调,积极关注布局机会。未来的经济回升将使得各行业都呈现景气上行,结构机会将从必需消费扩散至科技、周期、可选消费与金融,结合回升弹性与中期产业空间,我们依然倾向将科技作为弹性进攻主线。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子、云计算、互联网、军工、通信、建材、建筑、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湖北区域振兴等。
1.
2020 vs 20
09,更高质量的复苏
2008年,中国对于外需的依赖度较高,产业结构及对应就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必须依靠对传统产业较强的需求刺激才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充分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10月以来,中国政策力度空前,连续多次降息降准,国务院发布“四万亿”刺激计划,同时辅以房地产刺激和家电补贴等产业刺激政策,全面刺激经济。在这样的政策组合之下,经济短期得以快速恢复,但是带来的长期影响则是负债率快速上升,传统产业活力下降,经济内生动能衰退。
2020年,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政策导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政策导向的调整,使得这一轮与2009年的经济复苏不同,当前的复苏不是追求简单量的增长,而是在于经济质的提升。从“铁公基”到新基建,从“以房地产为支柱”到“房住不炒”,从“家电补贴”到消费券,从“四万亿”到“六稳六保”,产业结构、趋势及政策和09年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经济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更优,复苏速度更快。
另外一方面,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变化来看,也要求未来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完成农业人口向工业化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传统行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趋弱,未来由工业化向服务业转型是我国就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另外一方面,当前劳动力供给结构也与十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高质量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也需要促进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才能更有效缓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压力。
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新经济产业复苏速度更快,这也显示其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更优。
从内需数据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活动较快恢复。据统计局数据,3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1-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
从出口数据超预期,也显示中国率先复工优势和产业竞争力的进步。4月出口数据超市场预期,和流行认知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这并非是仅仅来自订单积压赶制,也体现了中国复工进程较快,部分受影响较小的行业生产恢复更快。而从结构上,需要注意到4月出口超预期不仅仅是源自防疫相关物资出口,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等出口也体现强劲增长。
从中韩出口增速比较来看,可以看到自2019年以来两者开始由以往的同步转向此消彼长,我们认为这显示中韩之间在电子等产业链已经逐步由上下游关系转向竞争关系。
另外一方面,对于中美之间超额的缩窄,我们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中美关系的转型而非脱钩。中美差额的缩窄确实一方面来自于对美出口的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自美进口自2019年以来逐步回升。中美之间的联系依然紧密,只不过由原来的生产-消费的单向联系转型为了更加平衡的双向关系。
而在政策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方向更倾向支持中期投资回报率及发展空间更优的新经济板块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当前的这一轮复苏是新经济产业引领的复苏,我们将其定义为“高质量复苏”,这也是我们今年在投资A股市场时需要明确的重点特征。
2.
复苏跟踪:海外复工尚未出现疫情扩散
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处于进行时。五一长假期间,终端需求恢复加快,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缩窄,乘用车销售同比由负转正,一线城市经济活动情况超过去年同期,各项刺激消费政策效力逐步显现。生产端稳步恢复,六大电厂耗煤量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社会钢材库存去化速度快于去年同期,但地产拿地数据持续下滑,反映未来地产链经济活动趋弱。另外值得关注的是,4月全国企业注册数首破80万户,创历史记录。据证券时报报道,2月至4月,全国单月新注册企业数量分别为13.9万户、 67.86万户和83.03万户。企业注册数量也从“寒冬”踏进“盛夏”。今年2月新增的13.9万户刷新了2014年2月以来的新低,今年4月则是历史首次单月突破80万户大关。
海外复工尚未出现疫情扩散。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复工进度稳步推进,而从美国复工情况来看,率先复工州的疫情保持平稳,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美国复工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
美国高频数据持续改善。具有前瞻性的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领先指标为118.08,较前周上升3.3个百分点,显示美国经济预期改善。从劳动力市场来看,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连续五周回落,当前已降至317万人。从消费需求来看,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同比增速-19.4%,较前周降幅缩窄1.0个百分点。从房地产市场来看,本周美国MBA市场综合指数744.2,与前周的743.4基本持平,反映美国房地产抵押活动趋稳。从能源需求看,本周美国原油库存变动459万桶,前值增加899.1万桶,较前周增幅缩窄。从能源生产来看,本周美国炼油厂开工率70.5%,较前周的69.6%小幅上升0.9个百分点。
美国非农数据好于市场预期。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2050万,预期减少2200万,前值减少87万;失业率14.7%,预期16%,前值4.4%。虽然4月新增非农就业创下历史最大跌幅,但其跌幅好于市场预期。而从周度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数据来看,失业数据已经见顶。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