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饮料卖成“汕尾首富”,东鹏饮料如何造就区域消费神话?

一瓶饮料卖成“汕尾首富”,东鹏饮料如何造就区域消费神话?
2023年08月10日 20:26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作为基础下沉消费的代表,东鹏饮料在过去三年中保持高速增长,在广东区域市场占比已超50%,而增长天花板已肉眼可见。如今,创始人林氏家族正大肆减持,能否以权换量,帮助东鹏饮料解脱区域“桎梏”,走向全国。

  2023过半,一瓶功能饮料已卖出50亿。

  8月7日,东鹏饮料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营收净利继续双位数增长,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凭借在南方市场“饿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极高认可度,在过去三年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中,其增长可谓一枝独秀。而为了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公司的销售费用与短期负债也创下新高。

  其成功的背后,是林木勤对营销的重视,以及对供应链的极致掌控,上市后一度逼近千亿的市值,也造就了“汕尾首富”的神话。

  而一方面,潮商家族的渗透与集中股权,使得东鹏饮料在广东所向披靡;另一方面,这可能也会成为向外开拓,获取全国加盟商支持的制约。

  随着广东大本营增速放缓,天花板已肉眼可见,林氏家族能否以股权换取流动性,带领“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完成二次成长?

  狂飙的AB面

  业绩高增的同时,东鹏特饮的现金流略有收紧。

  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27.24%;归母净利润11.08亿元,同比增长46.84%;扣非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增长38.59%,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高增。

  分季度来看,东鹏饮料在一季度营利双增的基础上,第二季度增速加快,其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9.69亿元,环比增长19.21%;单季归母净利润为6.11亿元,环比增加22.58%。

  第三方调研显示,东鹏特饮在销售量上已超越红牛,成为卖得最多的“中国功能饮料”。不过,由于东鹏特饮的平价定位,从销售额看,红牛还是略胜一筹。

  去年上半年,中国红牛卖了121.97亿元,今年的东鹏还没到去年红牛的一半。以京东官方自营店价格为例,同样是250毫升6罐/瓶装产品,红牛卖34.9元,东鹏特饮卖16.8元,且满2件打9折。

  对于东鹏特饮,为了走出广东大本营,激进的增长也体现在费用端——销售费用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为8.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85%,其中宣传推广费3.76亿元,同比增加21.71%,占销售费用的比例为43.56%。

  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在攀升。截至今年6月末,东鹏饮料资产负债率高达59.8%,较年初增加2.47个百分点,是可比上市公司的两倍多。

  报告期内,东鹏饮料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99、0.94,较2022年末均有所下降已大幅低于同行。流动负债也由年初的67.06亿元增加至79.59亿元,增加了12.53亿元。

  其中,公司短期借款为39.13亿元,较上年期末增加22.99%,主要是因为公司本期增加信用借款、信用证及银行承兑汇票据贴现借款所致;应付账款余额为7.16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14.4%,主要是因为公司采购量增大,导致期末应付材料款增加所致;公司合同负债、其他应付款余额分别为18.51亿元、8.61亿元,较上年期末分别增加13.78%、31.23%,均因收入增加致公司计提的应付销售折扣和返利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鹏饮料账上货币资金有32.72亿元,较期初有所增加,但目前短期借款高达39.13亿元,货币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打响全国战

  从业务基本面来看,在广东家喻户晓的东鹏特饮,正越来越难摆脱“地域性”的标签,市场对其营收单一的情况褒贬不一。

  在业绩狂飙的上半年,东鹏特饮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销售占比较去年仅下滑了2个百分点,“多元化”收效甚微。

  报告期内,东鹏特饮销售收入为51.35亿元,同比增长24.69%,占整体营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6.13%下降至94.13%。而其他饮料的营收为3.2亿元,销售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87%提升至5.87%。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提升至40.86%,排名保持第一;销售额占比由2022年末的26.62%提升至29.06%,排名维持第二。

  然而,主力市场仍在于广东省内。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区域营收占比为34.45%,较去年同期下降4.01个百分点,仍占据大头。不过广东区域的增速相对较慢,实现营收数额为18.79亿元,同比增长14.05%,或许看到了“天花板”。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目前东鹏饮料在广东区域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蝉联地区销售额、销售量第一,产品区域性特征不断加强。

  全国化的推进颇为用力。报告期内,全国区域实现销售收入29.92亿元,收入占比上升3.07%。其中,西南区域、华北区域增速较为明显,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5.25亿元、4.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59.71%、67.91%。

  截至6月末,东鹏饮料已覆盖全国地级市百分之百,在全国有2796家经销商,销售终端网点数量由去年同期的250万家增长至330万家,增长比例达32%。

  今年3月,东鹏饮料在一份投资问答中表示,红牛市场覆盖接近300-400万个网点,东鹏覆盖209万个网店,公司在渠道覆盖上仍有差距,未来将加速全国化布局,持续开拓终端网点,强化产品曝光度,提高单点产出。

  “汕尾首富”林木勤

  东鹏特饮与红牛还有着一段“渊源”。

  据媒体报道, 1964年出生于汕尾红海湾遮浪镇的林木勤,80年代末曾在深圳奥林天然饮料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经历9年从管理车间生产,到技术、采购、销售等部门的轮岗,林木勤成了当地华彬红牛代工厂厂长。

  1997年3月,林木勤加入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彼时这家老字号国企以豆奶和清凉系饮料为主。2003年,林木勤与公司员工20人合伙出资460万元接手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并以58.04%的股份占比,挂帅董事长。

  2009年,林木勤无惧红牛年销售额50亿的龙头地位,以塑料瓶装的“东鹏特饮”切入功能饮料市场。2013年,一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词使全国人民认识了这瓶来自广东的饮料,成功逆袭。

  在此期间,林木勤也通过一系列增资,把东鹏饮料变成了典型的“潮汕家族企业”。

  在混改一年后,5位股东退股离开。再过两年,又有股东退股,于是林木勤找来胞弟林木港、侄子林戴钦及妻子的兄弟陈海明等家族成员顺势出资接下了其中大多数股份。

  2013年6至7月,东鹏有限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公司注册资本由460万元增至13800万元,三大股东林木勤、林木港、林戴钦分别以货币增资9083万元,870万元,870万元。同时,林木勤妻子的兄弟陈海明、陈焕明也进行了增资。

  2016年,林木勤创立鲲鹏投资,交由儿子林煜鹏管理,并与陈焕明等多位东鹏有限的自然人股东,将出资额转入到鲲鹏投资,使鲲鹏投资成为东鹏有限的第二大股东。2017年4月,林木勤再引入外部投资者君正投资。后者先后合计投资3.5亿元,使林木勤得以“套现”5250万元。

  直到2021年上市时,林氏家族和经销商一共持股超70%,高市值与集中的股权掀起又一轮造富神话,当前其身家仍有近500亿。

  不过,林木勤家族的大幅减持套现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上市两年以来,东鹏饮料3次分红超20亿,因高持股比例,或主要落入林氏家族口袋。而在2023年5月份部分上市前股份解禁后,13位重要股东及高管立刻抛出8.94%减持计划。若按照当时收盘价计算,上述股东拟减持套现约59.8亿元。

  作为外部投资者的君正投资,也从去年起疯狂减持。去年10月至今年7月,其持股比例已从9%降至7.96%,仍为其第二大股东。以8月7日公告日收盘价181.39元计算,君正投资累计套现7.55亿元,今年共套现4.99亿元。

  随着实控人家族不断释放股权,换取流动性,这家代表下沉消费的“现金奶牛”,是否能在全国化与多元化,在进一城?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泰凌微 688591 --
  • 08-15 多浦乐 301528 --
  • 08-14 视声智能 870976 10.3
  • 08-14 众辰科技 603275 --
  • 08-14 波长光电 301421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