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流动性压力如何化解?债务重整或提上日程

碧桂园流动性压力如何化解?债务重整或提上日程
2023年08月10日 01:08 第一财经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作者: 林采薇 张慧敏

  [ 今年下半年碧桂园的交房任务为40多万套,实现全年交付量与去年持平,剩余的四五十万套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完成。 ]

  碧桂园(02007.HK)股价及债券连番下跌,令外界对它的担忧日甚一日。

  在公开市场上,碧桂园尚未正式违约,但种种消息已透露出公司正面临着某些压力。尤其是8月7日前应付未付的1亿多票据票息,以及碧桂园内部人士向媒体袒露公司确实面临暂时流动性压力等,将公司推向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碧桂园一位员工向第一财经透露:“最近接触到公司高层,感觉他们也无奈,过去一直坚持保信用,使用自有资金去偿还债务,就在上个月还坚持偿还了几十亿,但因为楼市长期低迷,公司销售下滑,资金的消耗加大,公司高层对于债务的兑付可能有了新考量。”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第一财经表示,接下来碧桂园的债务解决路径,首先应该是争取债务重整可能性,并希望在市场回暖、融资改善、流动性缓解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到期债务问题。

  而一位熟知房企债务重组路径的分析人士则指出,碧桂园两笔美元债的票息仅有1个多亿,按照公司的体量,不可能拿不出这笔钱,之所以没有按期支付,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公司有其他的安排,比如债务重整前通常会停付债务本息,按照当前的形势看,碧桂园也大概率会启动债务重整程序。

  此前,以旭辉、远洋为代表的示范性房企也曾走到债务重整或展期的地步,碧桂园此番面临流动性压力也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毕竟,2021年10月同行违约致使房企境内外融资环境恶化,叠加楼市长期低迷,碧桂园已坚持了一年零十个月,算是撑到最后的民营房企之一。

  压力的爆发

  7月中下旬,碧桂园还连续获得两笔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是7月14日,从创兴银行获得3500万美元定期贷款,贷款期限为36个月,二是7月20日,与中国银行(香港)及多家财务机构签订融资协议,获得约35.83亿港元及3.89亿美元定期贷款,该笔贷款将用于偿还2019年的借款。

  但到7月底,一份公告引起市场的担忧。7月3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预计上半年经营将录得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公司还在这份公告中提到,面对当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公司在坚决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职责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压降各项经营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等,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两日后的8月3日,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便出手,将碧桂园企业家族评级和高级无抵押评级由“Ba3”下调至“B1”,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一家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房企的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过去一轮房企的债务违约,大多都是从评级下调开始,原本只是少量到期或即将到期,但评级一经下调,境外一些借款就提前到期了。

  此时的碧桂园,正处于逾期与未逾期的边缘。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8月上旬,碧桂园存续的境内债券共19只,其中8月10日有一笔13.6亿元的公司债到期;9月2日有一笔58.3亿元的私募债到期,债券剩余为39.04亿;11月20日有一笔价值30亿元的公司债到期,债券剩余价值为9.93亿元。另外,该集团旗下其他融资主体也有少量债务将于未来一个季度内到期。

  海外债方面,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碧桂园的海外存续债券共20只,总额约171亿美元,2023年年内到期的海外债券共一笔,该笔海外债的规模为4亿美元,到期日为2023年10月19日。

  8月7日,碧桂园兑付了8月10日到期的13.6亿公司债的全部尾款,但当日需要支付的两笔美元票据的票息却未付息,鉴于这两笔美元票据仍有30天付息宽限期,至此还不能评判碧桂园已经违约,但消息面上,已经十分不乐观。

  8月8日,碧桂园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碧桂园有内部人士亦向第一财经透露,公司内部的流动性紧张在5、6月份就已有端倪,主要体现为对外付款变慢,据称是“老板要求全力‘保交付’,暂停支付部分款项”。

  可能的走向

  近期的多数分析认为,随着最近国家层面和各地政府频繁出台提振楼市信心的政策,楼市的回暖仍然值得期待,且碧桂园属于资质较优的房企,只要各方给予相应呵护,公司仍有可能化险为夷。但在此之前,碧桂园仍然需要积极自救,为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做充分准备,尤其是楼盘交付,不应发生摆烂的情形。

  数据显示,2022年碧桂园交付房源70多万套,实现营业收入约4300亿;若按照公司去年底合同负债余额6600多亿简单估算,碧桂园年初时的未交付房源约为107万套,扣除今年上半年已交付的27万套,剩余80万套,再加上今年的销售部分,公司截至目前的未交付房源大约为90万套。据了解,今年下半年碧桂园的交房任务为40多万套,实现全年交付量与去年持平,剩余的四五十万套会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完成。

  接近碧桂园地产的人士称,“保交付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目前监管账号上的资金基本能覆盖这些项目完工,且公司至今未发生过逾期交付的情形。目前,该公司高层对保交付也尤其重视,将之确立为首要任务。”

  多位碧桂园集团员工亦向第一财经透露,目前公司经营稳定,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推进,除了偿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让大家略感忧虑,其他都还好。

  过去两年,碧桂园保信用、保交付,极大压缩了新项目投资空间,土地储备资源处于净消耗状态。截至去年底,该公司账面可售资源约9550亿,储备较高峰时期已近乎腰斩。今年前七月,公司销售额达1400亿后,项目储备量进一步下降至约8000亿。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的陆续出台,楼市将在未来某个时点迎来回暖,如果房企将所有资金用于偿债,过度压缩经营规模,过度处置优质资产,也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因此,碧桂园或许应该重新思考债务优化管理的方式和路径。

  在分析人士看来,碧桂园停付了本应在8月7日前完成的两笔利息,就已经是很明确的信号,该公司很有可能会在公开债务违约前,主动启动债务重整或者展期洽谈工作,以确保有限的资金用于维持公司稳定经营,保障交付,保障民生。

  困难如何发生

  今年初,碧桂园首席财务官曾在业绩报告会上表示,公司截至去年末的非限制现金余额为1282.81亿,足以覆盖短期债务,从而做出“偿债压力并不大”的判断。

  而该公司新任董事会主席杨惠妍也表示,虽然市场在变化,但房地产在国内还是支柱行业,公司会围绕现金流做好管理,在布局上实现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分布,同期努力打造适合高能级城市的产品线。公司负责项目投拓的高管、现任地产集团总裁程光煜还透露,年初几个月积极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土地出让中寻找机会,争取尽快补齐一二线布局上的短板。

  然而,市场在5月份的变化超出行业大多数人的预期,房企销售急转直下,多数企业销售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至7月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04.3亿元,环比下降33.5%,同比亦大降33.1%,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

  碧桂园如今的流动性紧张,有着强烈的行业与市场背景。2022年碧桂园实现合同权益销售约3500亿,月均销售额290亿,但今年,1~4月单月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尚且维持在200亿以上,该数字在5月份下降至180亿后逐月走低,至7月份仅为120亿,几乎创下过去几年来该公司月度销售的最低水平。此外,即便实现了销售回款,但大部分资金会被封控在各地监管账户中,无法用于偿还信用债。

  另外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细节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状况持续恶化,融资渠道不断收窄,即便碧桂园顶着示范性房企的名头,也未能幸免。

  按照惯例,房地产企业每年都会根据金融市场的情况铺排融资计划,提前为每笔到期债务筹集新的融资,即“借新还旧”。但自2021年底房企陆续爆雷以来,金融机构持币惜贷,境内外债券市场“闻房色变”,房企的发债融资路径几近中断。

  数据显示,2016~2022年,碧桂园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净额,只有2020年为净流出,其余年份皆为正值。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净额,2016~2019年为正值,但2020~2022年三年呈大幅流出状态,流出额分别为541.36亿、129.04亿和586.88亿。连续三年净偿还,碧桂园的有息债务总额,亦从2019年高峰期的3696亿下降至2022年的2713亿,净减少额度接近1000亿,这些债务的偿还大部分来自公司内部自有资金。

  关于房企融资现状,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金融机构大多数还是支持的,能展期的都愿意展期,但公开市场的直接融资,实在缘于信心不足,债券很难发出去,而且中债增担保发债对“担保品”有较高要求,因此房企发债规模很难与过去相比,“借新还旧”走不通了。

  穆迪亦在8月初的报告中提及,碧桂园将继续利用其内部资源,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偿还部分到期债务,因为在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民营开发商)的债务资本市场波动之际,该公司的在岸和离岸资本市场渠道仍将受到限制。

  目前,除了两笔应在8月7日前支付的优先票据票息之外,碧桂园近期需兑付的一笔债务是9月2日到期的私募债,该笔私募债的余额还有39.4亿。接近碧桂园高层的知情人士称,该公司在6、7月份偿还几十亿债务时就已经十分困难,更遑论近40亿私募债。

  债务规模几何

  2017~2022年,碧桂园连续6年位居地产销售金额榜榜首,是体量不输于恒大的巨型房地产企业,因此,该公司传出流动性紧张的消息,让外界格外敏感。

  碧桂园的债务规模几何?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显示,碧桂园总资产17444.67亿,总负债14348.94亿,净资产3095.73亿,净借贷比率40%。

  鉴于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期房销售制,总负债中有一个科目为合同负债,反映房企已销售未结转资源,因此,考察企业负债时需将该科目摘除。截至去年底,碧桂园合同负债余额为6681.62亿,扣除这一科目后,碧桂园负债为7667.32亿,这对照恒大截至2022年底扣除合同负债后的17000亿负债来说,少了约一万亿。

  其中,碧桂园有息负债(含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可换股债券及银行和其他借款)余额为2713亿,其中短期债务937.08亿,一年期以上债务1775.99亿。

  回看碧桂园在过去几年的经营,该公司早在2015年前后便确立了一些财务红线,比如净借贷比率不高于70%,以及现金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需高于10%等。因此,即便三道红线出台的2020年,碧桂园亦只触及了一道红线,其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始终位于监管要求的安全范围内。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尽管都是近万亿级房企,碧桂园与恒大不同,碧桂园没有搞非理性的多元化经营,没有搞资本运作,而且,碧桂园在物业管理、建造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向新模式转型的重大贡献。李宇嘉建议,地方国企金融机构、央企金融机构(AMC,政策性银行)进场托底。另外,基于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城乡外围和接合部、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布局多的现实,可以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产城融合、乡村振兴以及保租房、租购并举等方式,推动碧桂园货值去化,稳定资产价格、稳定预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周唯

碧桂园 债务 房企 流动性 债券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泰凌微 688591 --
  • 08-15 多浦乐 301528 --
  • 08-14 波长光电 301421 --
  • 08-14 视声智能 870976 10.3
  • 08-14 众辰科技 60327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