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2024年1月6日,第二十八届(202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特别支持。论坛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方向: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话资本市场过往未来,共商资本市场变革之路。50多家媒体到场报道此次论坛,全网20余个平台进行直播,近200万人次点击收看。
在开幕式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聂清斌做开幕致辞,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河做欢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敏主持开幕式。
林尚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他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不久刚刚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响应会议精神,对资本市场展开研讨,建言献策,回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届论坛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转型,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为主体,既是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是中国资本市场应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工作部署。他强调,中国资本市场要加快向投资市场转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资产和服务,从而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把中国的金融建设,以及今天所面临的“如何建设金融强国”的使命扛起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聂清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素,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发展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宏观视野,通过功能性的转型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实现科技引领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进行原创性的理论创新。这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光荣使命。他提出对资本市场改革的三点体会:第一,需深化研究阐释,厚植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第二,需围绕国家需求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咨政建言;第三,推动铸魂育人,支撑金融强国高质量人才培养。
张智河代表主办方做欢迎致辞。他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在劈波斩浪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GDP由59.3万亿元,增长到12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贸易总额连续6年位于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些经济发展数据彰显了我国发展基础更牢,质量更优,更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进入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正在从融资端转向投资端。他强调,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市场多种因素累积,一定能够凝聚市场信心,汇聚宏伟力量,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内生动力。
庄毓敏在主持时表示,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要建设成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在支持科技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兴工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必须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今天线上、线下共聚一堂隆重举办第二十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方向,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为主题,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28年来举办的每一届论坛凝聚了大量关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专家学者和业内朋友的智慧,浓缩了历年来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践与发展的思考,相信本届论坛同样会为大家带来新的思想碰撞。
随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做第一轮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接受和讯网主持人褚琳的主题访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做第二轮主旨演讲。主旨演讲与主题访谈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
宁吉喆认为,2023年我国四大宏观指标符合预期,经济持续恢复,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同时,2024年我国经济恢复仍处于关键阶段,机遇仍大于挑战,希望仍多于困难。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为今年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强了动力,也提振了信心。我们需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的态势。
吴晓求在接受访谈时分享了他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展望。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先一定要改革,核心是改减持制度、改制度设计,要转到投资市场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中,改革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观念转型。其次,一定要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信心。中国一定会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一定会发展,因为中国要建设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强大是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着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用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来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对未来,我们要保持乐观,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必然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屠光绍认为,资本市场变革的方向应该是从融资到投资,最后形成融资和投资的更好互动。他向与会来宾分享了他从社会融资体系、居民财富结构、资本市场功能“三大系统”的角度观察和分析资本市场的视角。他表示,“三大系统”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并且需要良性互动。认识到“三大系统”体系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把握好资本市场的体系,更综合地考察和评价资本市场的人民性,更加有效地推动并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高培勇强调,在资本市场,业界对宏观政策配置当中的财政政策的配置是高度期待的。对于2024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恢复进程,一定要潜下心来深入思考,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绝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的思路、老的套路、老的做法,应该在此基础上拿出契合当下经济、资本市场的实情,并且能够做出务实管用,契合实际的对策和思路。
王文在主持时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他接触过的外国友人最大的抱怨点就是“自己国家没有完成预期目标”,而过去一年中国实实在在地完成了预期目标,这就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他表示,每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都是中国金融界的一场盛会,各界来宾聚焦探索金融研究的前沿话题、交流资本市场重大动向。他感谢发言嘉宾在论坛上为大众献出一道又一道的思想盛宴。
在午餐会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创始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施炜分别发言。此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瞿强主持。
黄益平分享了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三点思考。第一,未来资本市场在支持我国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任,如何支持企业是投资市场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金融政策在效率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仍然是一种挑战。第三,金融监管需要把政策目标清晰化。他强调,无论是管住风险还是鼓励创新,都要有稳定透明、能够落地的规则。
施炜分享了他对上市公司创新型企业的理解,他认为,具备成长之心、组织之门、战略之门“一心开二门”三个特征的企业就是好的企业。好的创新型中国企业找到了一种校园文化+军事文化的结合体,这些企业讲理想、讲追求、讲梦想,有尊重、有平等、有民主,向市场贡献了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论坛演讲与讨论环节,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与未来趋势”做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主持主题演讲环节。接下来,与会资深教授、青年学者围绕相同主题展开热烈对话与讨论,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主持人姚振山、和讯网主持人褚琳共同主持了主题讨论环节。
王国刚表示,要认识到股市的投资功能是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点,也是股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要科学把握资本内涵和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功能,落实《公司法》,从法治、财务和金融三者融合角度认识“资本”,充分尊重股东权益,维护股东合法权益。要依法强化股市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者对股市投资者的赔偿制度,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新机制。
田轩表示,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抓手,通过提升公司治理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能让投资者真正有信心去投资好的资产、好的标的,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活跃资本市场,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实现所谓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的公司治理基本是靠的是政府通过严监管、各项法律法规来保障的,而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机制监督和激励亟需建设和提升。未来公司治理可以关注控制权市场等问题。同时,可以关注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出席主题讨论环节的资深教授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汪昌云、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
刘纪鹏建议可开展融资者、发行者教育工作,尽快培养一批符合职业道德操守和具备高超(金麒麟分析师)操作能力的机构。汪昌云认为,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资本市场一定要给外部投资者跟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回报,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做到健康可持续。林义相表示,当前中国股权市场正面临系统性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性措施进行梳理和调整。胡俞越强调,中国只有坚定不移走市场经济这条正确的道路,中国股市才会有希望,中国经济才会有希望。贺强认为,长期以来我们过度重视了融资功能而忽略了投资功能,融资与投资严重失衡,需着力推动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
出席主题讨论环节的青年学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汤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应展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谭松涛。
万喆认为资本市场的底色是产业发展、价值投资,产业未来的商业可持续性以及增值能力可直接反应出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可持续性。田轩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亟待提升,如果违法成本、违约成本非常低,就会出现“鼓励”造假的行为。汤珂认为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增长预计主要发生在数字经济领域,资本市场变革要迎合大时代的变化,加强会计制度、数据资源的披露。应展宇表示中国进入高质量增长、金融创新引领阶段,资本市场面临的任务就是为创新定价,这是金融体制赋予资本市场的职责。谭松涛表示中国股市参与者目标差异很大,监管层在不同主体之间寻找平衡,在不同阶段容易忽视某一群体的诉求,因此监管重点要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现场进行了评论。
常清认为要想建成投资市场,必须彻底禁止圈钱的行为,必须要系统改革,不改革资本市场很难活跃起来,市场只有变成投资市场,中国的股市才能前途光明。何青表示人民币的价值是中国资产的底色,我们建设金融强国,就需要建设全世界都来参与的股票市场。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作论坛结语。他表示,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代表了市场功能、市场重心、政策层面、理念和实践的变化,这是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建设金融强国的要求。目前对投资者的保护是我们市场的短板,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投资的能力和投资管理的能力,这样资本市场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据悉,本次论坛发布的报告已编撰成书出版,书名为《中国资本市场估值理论体系的要素分析》。该图书由吴晓求教授团队编著,从全球资本市场估值差异的实证分析开始,从制度因素、经济变量和市场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特征,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该书不是对中国特色估值理论的论证,而是试图对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估值的多因素进行多视角分析,并试图发现它们在影响估值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