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申万宏源王胜:对未来最看好六个字 “安全、数字、绿色”

全文|申万宏源王胜:对未来最看好六个字 “安全、数字、绿色”
2022年07月12日 16:07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12日,由新浪财经举办的线上“中国碳中和峰会”重磅开幕。2021年可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2022年新浪财经再邀专家学者、业内大咖回首过往、展望未来,探讨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以期寻找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道,并期能令更多的个人和企业了解碳中和,融入碳中和。

  在峰会上,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表示,我们对未来最看好六个字“三个词”。安全是第一个关键词,不仅仅包括军事安全,包括工业产业链安全、信息安全,还包括专精特新。第二块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围绕“数字”这个关键词。我们还非常关注绿色、低碳、环保,我们认为新老能源周期的变化是本轮整个能源技术革命的核心。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互联网上的朋友们、各位新浪财经的忠实的读者、观众朋友们,各位申万宏源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申万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很高兴参加我们这次碳中和大会,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于2022年下半年权益市场的思考。

  大家知道,我们在2021年的上半年提出“没有核心资产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核心资产”,也在新浪的平台上与大家进行了分享。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定感慨万千,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这么大的波动。我记得到4月末市场情绪非常悲观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提“时代”这个词,但我一直想说“时代一直与我们同在”。

  我们最近几年对于A股市场大方向的思考,一直是延续着后危机时代的基本的特征。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做了四万亿,并导致2010年之后中国的通胀压力相对比较大,财政货币政策受到的掣肘比较多,随后中国A股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比起来可能相对弱势,美国在2012年之后再续牛市,正如图中红色这根线。

  这一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过后,我们发现中美两个国家的股市出现了命运互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次他们进行了更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而中国相对比较审慎。所以,美国的M2增速在2021年年初一度逼近2009年中国的月度M2增速水平。2009年中国达到30%,这次美国逼近27%。货币的大幅通胀必然导致通胀压力,所以CPI这一次是中国相较于美国要低很多,而2009年那一次中国的通胀压力则显著更高。

  通胀水平的不同也注定了两个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未来的空间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在面临着全球潜在需求下滑的时候,稳经济大盘,启动了新一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所以,这一次的中国股票市场显著地与美国股票市场脱钩。

  所以,2020年以来的假说被完美验证,两个国家股票市场的命运发生了互换。

  在当下二十大行情可能已经提前开始了,对于2022年的下半年,投资者对于二十大行情有比较高的期待,相关的行情于今年的上半年已经提前启动。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全面实施注册制这件事情大家也是期待比较高。我们认为从维护市场稳定、稳妥推进改革的角度来说,相关的改革可能推进的时间会更加地审慎进行选择,未必会像一部分投资者期待的那么快。但是从大方向上来看,中国的改革方向不可阻挡。

  今年的市场如果一定要找一年可以去进行类比的年份,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2012年是比较好的一个可比年份。2012年的一季度和2021年的四季度,投资者的心态有神似之处,都是预期宽松。我们知道在2021年9月份,对地产的信用风险的担忧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随后我们推出一系列政策来阻止相关信用风险的链式传导,投资者期待2022年政府会通过各种稳增长的措施,确保中国的GDP增速接近5.5%。所以,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使得投资者普遍认为春季躁动将会出现。这一点的心态和2012年年初大家预期当经济也压力的时候,政府政策宽松是一样的。随后2012年的5月还是,觉得宽松好像没有办法马上见到效果的心态又和今年年初到4月末的下跌过程当中投资者的心态有神似之处。当然今年年初到今年的4月的下跌,有一些黑天鹅,比如美联储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收紧,又比如俄乌冲突导致的通胀可能高预期,还比如疫情的反反复复,但总体来看,社融一个月好、一个月差,宽货币如何向宽信用转变并且实际得到效果,始终是投资者高度关注但还未完全兑现的一个焦点。一直到2022年5月,我们发现整个稳经济大盘的举措在4月末政治局会议以后不断推出,实际落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经济的预期逐步开始企稳,GMI快速反弹。这个过程堪比2012年9月之后经济预期逐步企稳的过程。

  随着中观数据的不断修复,2012年的底部也逐步到来,最终这个底部实现的条件是11月8号党的十八大召开,同时经济增长的预期逐步稳住,2012年三季度的GDP达到8.1%,终于改变了过去几个季度持续下滑的趋势,让投资者相信7%左右的GDP是一个阶段性底部,然后市场开始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的一个反弹。这个反弹力度很大,到2013年2月的时候,已经逼近到前期2012年5月下跌开始的点位,但它始终是一个反弹,最终在2013年6月份,上证指数再次创出新低。

  这样一个底部的形成,经济预期的企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们这个市场可能就比较接近于2012年5月之后的一个情况,时间上正好是相隔4个月左右。

  最近有很多投资者说这个不像2012年,最近比较像2020年3月之后。我想告诉大家,格局完全不同。尽管我们短期看到一些神似之处,比如说我们的七天回购利率到了1.6%,很低,大家觉得流动性很宽松,尤其是短端流动性,因为缺乏宽信用的渠道,资金大量地淤积在货币市场,淤积在短端,没有办法向外传导,所以回购利率位于低位。但是我们要注意2020年3月之后全球的格局和现在完全不同,2020年3月之后,全球财政货币政策开启一轮巨大的宽松周期,2020年3月之后全球负利率债券的规模大幅上升,近乎翻倍,这个事情的顶点是2020年年末和2021年年初,贵州茅台这一类股票当时上涨行情的一个顶点。随后全球实际上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开始收紧,负利率债券的规模逐步开始收窄,到现在已经收窄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所以,2020年3月本质上是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本轮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开始,也是现在美国通胀的源头所在。而现在在全球看是一轮财政货币政策收紧的周期的开始,方向完全不同。

  反观中国国内。2020年3月,图中这里的CPI是一个高位,随后逐步开始回落,这样一个回落意味着CPI下降,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越来越大。而且图中深蓝色的线是食品,也就意味着当时的CPI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的贡献。所以,央行没有必要因为猪肉价格上涨而收紧货币政策。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这一次我们看到目前食品价格贡献有限,主要还是服务业、工业品等等相关的通胀压力比较大。我们预计随着正常的CPI历史环比情况来看,到今年9月份CPI可能要突破3%,这个和2020年3月之后CPI的一路下行对货币政策形成的掣肘可能会完全不同,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有可能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当下就是短端流动性最宽松的时刻,后头有可能反而是收紧。

  从经济的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要理解这个时代的特征,安全、公平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关键词。在这个关键词之下,房地产信用内生收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转型不可阻挡,时代与我们同在。

  今年的房地产投资新开工固然不好,拿地固然普遍比较平淡,但是起码在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还比较好。而2022年过去之后,2023年虽然可能新开工会有所回升,但是整个在施工的面积和竣工的面积是有压力的。所以,传统的地产产业链景气趋势依旧堪忧,当然它们的股票表现是两回事。之前在新浪和朋友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反复强调这一点,地产股票和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销售是完全不同的事。

  所以,我们对经济的预测,二季度是在1%—2%之间,如果这样的话三四季度要达到5.8%和5.6%,全年也难以达到5%,未来的经济环比增速回升比较快,但是中长期来看新的增长中枢究竟是多少是需要再去探讨的,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而这种确定性最终可能还会影响到市场的风险偏好,因为市场的风险偏好和基本面高度正相关。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过去的四十年,都完美地验证。

  我们认为整个市场风险偏好还会再次面临挑战,所以对于指数牛市不宜期待过高,更多地是找到与这个时代共赢的结构。我们一致认为消费长期还是好的资产,虽然不是白金资产,但它依旧是黄金资产。我们看好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看好与老龄化的相关消费。我们最近做了很多“十四五”相关的研究,我们发现老龄化以及相关的规划在“十四五”当中是体现充分、增速较高、空间巨大,特斯拉盯上了服务机器人,本质上也是盯上这一块。当然我们还看好能够成为“LV”的中国消费品牌,有些投资者担心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会有所下降,我想说边际消费倾向不是太大的问题,尤其对于LV这样的奢侈品来说,因为此类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本来就不是特别高,边际上的敏感度不是特别高。

  同时,我们看好必需消费。很多投资者会比较担心疫情过后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比较一般,我想告诉大家居民的储蓄率和月供的关系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更大的还是买房的首付。从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时间,居民购房需求不是特别大,对应的是储蓄率的回升而不是下降。所以,老百姓其实荷包比原来是稍微良性恢复了。但这个时候他们愿不愿意去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能否支撑,我们就要去认真评估。可选消费当中有一部分可能没有那么强的韧性,但是必需消费以及奢侈品的消费,也就是消费当中两头的东西其实还是有保障的,值得去挖掘。

  从下半年的宏观边际变化上来看,CPI和PPI的剪刀差也在发生变化。上半年的PPI持续超预期,而下半年有可能超预期的是CPI。从历史上来看,当CPI回升、PPI回落的时候,应该说我们的消费毛利率回升会更加显著,边际上也利好。时间上经过了一年以上的调整,调整时间、幅度都比较充分,2023年估值也比较合理,投资者预期足够悲观,所以我们对消费还是比较关注的。

  但是拉长时间来看,中国人口红利或者说我们有工程师红利,总人口的红利可能是下降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能够对抗这一点。只有发展科技才能应对。所以,我们还是看好信息技术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能源技术革命当中,这一次我们光伏平价上网就是典型的能源技术革命,而且在其中还有不断的技术进步,新的技术路径还在不断涌现。而信息技术革命,我们最近关注比较多的肯定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政协还开了专题的协商会。而新能源汽车本质是数字经济和我们的能源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大家买新能源车的本质不是简单为了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更本质还是为了电动化汽车给你带来更好的体验。屏幕前的大家应该对此有深刻的感受。所以,我一直说新能源车是在手机上装四个轮子,这个大方向没有问题。

  从中国的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来看,整个科技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虽然增速相较于美国来说,最近两年还有待提高,但是美国主要也是针对新版的互联网进行独角兽公司的涌现,而中国更多的是在硬核科技领域有更多的独角兽公司涌现,这也是时代的特征造就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未来的可以最看好六个字“三个词”。

  安全是第一个关键词,不仅仅包括军事安全,包括工业产业链安全、信息安全,还包括专精特新。同时,我们还非常强调农业粮食安全,包括种业、猪肉,甚至包括农化工都值得关注。

  第二块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围绕“数字”这个关键词,这一块我们一直非常关注,也确实这一块已经逐渐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特斯拉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有特斯拉robo这个东西。

  我们还非常关注绿色、低碳、环保,我们认为新老能源周期的变化是本轮整个能源技术革命的核心。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很少出现这样一个转化效率没有原有的旧能源高的新能源在短时间内快速取代旧能源的情况。所以,旧能源发展得不足就造成了旧能源的盈利本身也很好,而新能源成长性更好。所以,形成了今年新旧能源齐飞的情况。煤炭也很好,风光电也很好。这样一个新老能源周期的稳定,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优秀的未来和成本上的优势。得新能源,中国未来能源成本优势就逐步夯实,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具备大量光伏电站的未来的中国西部的风光电基地,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新的中东石油的一个油库,这对中国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成本的控制是非常有好处的。

  未来中国在储能方面也不会落后,会不断地去推进,整个储能的成本会不断地下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全世界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会不断上升。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新能源投资计划反而在全球并不是特别突出,主要是欧洲、美国等等区域,它们的整个风光电的投资,从占GDP的占比来看非常突出。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们还有空间,中国、美国的绝对投资额规模肯定比较大,但是如果参照GDP的情况,这种空间能够被释放出来的话,中国未来光伏、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还会超过大家的预期。

  所以,大方向上新老能源在硬核科技领域肯定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长期基本面趋势,依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天这个碳中和大会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想“哪些领域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成本优势的形成,形成中国对外部的一个成本优势?”在全球通胀过程中,我们的能源成本能够控制得住,自然就能保证未来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保证我们的出口竞争力。所以,看似是碳中和,实则是能源安全,再深入思考可能是制造业的竞争力。这种大格局注定了我们现在碳中和的意义其实是非常高的,正是利好这些周期品长期的发展。

  最后,我们祝福大家,希望在权益资产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时代的幸运儿,在碳中和的这个伟大时代,抓住时代的核心资产,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同时在投资上也非常顺利,取得更加完美的人生。

  我的分享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悠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7 海通发展 603162 37.25
  • 03-17 未来电器 301386 --
  • 03-17 苏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6 联合水务 603291 5.86
  • 03-15 东和新材 839792 8.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