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编者按】我们正在迎来万物皆“碳”的时代。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GDP增长,要在碳约束之下进行。
但是,今年以来,疫情继续肆虐,先后导致我国多个大城市停摆,重创国民经济。稳增长,重新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既定的“碳约束”是否会成为“稳增长”的绊脚石?在多变的局势之下,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需要如何践行“双碳”? 宏观层面影响着实现碳中和大局,微观层面决定着企业未来数十年发展态势。
新浪财经中国碳公司评选邀请多位业内专家,详解上述问题并带来更加深入的思考>>
采访实录:
Q:欧盟拟2027年推行碳税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应当如何应对?
A:欧盟当地时间6月2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关于关于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草案的修正案,草案的核心主要是三点:
l 行业范围从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扩大到有机化学品、塑料、氢、氨。
l 上述行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力,纳入碳排放计算范畴。
l 2027年正式开始实施碳关税调整机制
欧盟碳关税核心上是对于上述行业产品出口到欧洲之后,会以欧洲的碳交易市场ETS(Emission Trading System)的碳价为基准进行计税。
欧盟作为全球推动减排最积极的地区,希望通过这次的碳关税草案:一方面,以减排的名义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本土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利用现有EU ETS在全球碳价的核心地位,通过碳关税的传导,将全球碳价的主导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虽然最终的此次草案还需要欧盟议会、欧委会、欧盟理事会最终协商才能形成法律文件,但是我们通过这次欧盟碳关税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这个大的议题下,借减排之名,建立绿色贸易壁垒。
对于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的话主要是两点:
1.从现在到2027年只有5年的过渡期,中国自身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非常紧迫的。一方面,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有助于把碳排放的这部分溢价留在国内;另一方面,在全球各国对于碳排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烈的当下,一个成熟的碳市场可以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
2. 对于上述出口型企业来说,在未来5年的过渡期内,如何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碳排放,就需要企业引起注意。尤其是电力的间接排放也被纳入到碳关税计算中,企业自身消纳绿电的意愿和必要性将增强。目前来看通过绿电的市场化交易购买绿电以及与绿电发电企业签署直接的企业间购电协议(CPPA)是最为直接有效地方式。
Q:风电在碳中和领域中似乎相对不那么热门,这两年陆风和海风抢装潮结束后,行业未来还有多大的成长空间?相比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风电的投资机会更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A:风电相对不那么热门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两点:
1. 风电项目的选址相较于光伏,更为苛刻;
2. 相比于光伏近年来的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降本增效,风电由于受到上游的类似钢材、玻纤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降本的手段目前主要是通过单机功率大型化,以及生产、安装、运维环节的效率提升来进行的。
但在我国“双碳”的目标之下,冷门也是相对的。我们基于非化石能源消耗占比2025年达到20%,2030年达到25%的目标进行保守测算,2022-2030年,风电年均新增至少45GW。我们认为风电未来的趋势更多的是在海风。一方面,中国的海风发电小时数普遍能达到3000小时,福建地区因为受到“狭管效应”的影响,3500小时也是可以达到的。我们对风电项目进行的DCF测算中,资本金内部收益率(EIRR)对于发电小时数是非常敏感的。另一方面海风的BOS成本占比达到项目Capex的接近50%,同时运维成本Opex也是项目运营期的一笔重要支出。结合目前风机大型化的趋势,给BOS与Opex带来的降幅将比陆风更加明显。
Q:由于上游成本的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等)面临上下游两头挤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大幅下降,这一现象是否会长期持续成为常态,中游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
A:受益于下游新能源车需求释放,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恢复,且下游刚性需求也将持续带动锂电产业链各环节景气度高位运行。电池厂短期部分成本压力或将传导给下游车厂得到毛利率一定程度的修复,且随着中游部分环节产能释放价格改善,电池厂先受益成本压力缓解,继而传导给车厂继续电池降本增效之路推动新能源车渗透长期发展。而中游相对紧张的隔膜与负极环节,性价比优势的高电压中镍三元环节,新技术磷酸铁锂环节等仍享受一定程度的溢价值得关注,中长期来看,中游各环节技术不断进步迭代,且逐步进入海外电池厂供应链甚至出海建厂,显示出我国锂电供应链的竞争力,并且新能源行业维持高增速,中游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Q:去年以来,受下游需求短时期内大幅增加等影响,包括锂矿、镍矿等在内的上游资源价格大幅走高。产业链资源供需错配是否是上游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这一情况何时能够真正得到缓解?
A:支撑本轮锂价上涨基本面核心在于需求端结构改变和成长逻辑显著,供给端瓶颈在资源,供需错配主导锂价中枢处于高位持续性更强,短期难以得到缓解。
需求端:1)结构优化:新能源领域需求占比反转超越16年近半的传统工业领域,21年过半,对锂需求拉动更明显;2)需求成长显著:新能源车发展内增需求显著,国内20-25年五年CAGR45%+,行业成长性强化,需求刚性且高增长确定性强。
供给端:1)资源端瓶颈:瓶颈为开发周期长达3-5年的锂资源端,而非投产周期1-2年的冶炼端,行业供需错配时间更长;2)行业集中,头部放量谨慎:全球优质锂资源多已被开发且集中于头部锂企,新开发项目或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手握优质资源的头部锂企业放量谨慎,锂资源供给量中长期难有大幅释放。3)战略属性加强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锂精矿价格大幅上涨,高企的原料价格从成本端支撑锂价维持高位,产业链利润持续上移且向资源端倾斜。
责任编辑:王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