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中日两家钢铁企业即将于8月29日正式“分手”,出人意料。
7月23日,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本制铁”)宣布将全面解除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股份”)的合资事业,同时将自身50%的股权以360亿日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宝钢股份。宝钢股份董事会7月24日发布消息证实,日本制铁将撤出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宝钢股份的合资业务--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日本制铁撤出宝钢股份合资的消息震惊了钢铁业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时间引发众多猜测。但是根据媒体报道,日本制铁此次退出的节点是与宝钢股份的合资合同到期,不属于中途退出。
作为中日经济合作的代表性象征,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日本制铁和宝钢股份各出资一半,与宝钢股份的合资合同期限为20年。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合资合同到期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继续续约还是放弃续约,在此情况下,可能基于对中国钢铁市场前景的判断,日本制铁选择不再续约是比较常规的事件。一位钢铁观察人士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日本制铁撤出宝钢股份是一次正常的市场行为,没必要过度解读。
早在2019年,日本制铁就敲定了撤出其子公司在中国浙江省车用特殊钢工厂生产的计划。南开大学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认为,日本制铁此次退出的是与宝钢股份合作的汽车钢板项目,但其在华仍保留着食品罐装铁皮项目,每年钢材产能达到上百万吨规模,为今后在华开展新的业务留下足够的“苗地”。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制铁部分退出证明了在国际经济产业格局加速演变的情况下,各国和各领域企业都有必要及时换挡调整。
二十年亦师亦友同行路终画句号
本来,以中国当下汽车产能,宝钢日铁汽车钢材不愁销路,而日本制铁转移的方向刚好极其符合美国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不得不令人联想。
7月23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批准《关于收购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50%股权的议案》。根据公告,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经营期限将于2024年8月29日届满,经宝钢股份和日本制铁协商一致,宝钢股份将以17.58亿元收购日本制铁持有的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50%股权。收购完成后,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将成为宝钢股份全资子公司,日本制铁就此撤出了与宝钢股份的合资业务。
日本制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以制铁业务为核心,同步推进工程业务、化学和材料业务、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等领域,产能遍布全球超15个国家。上世纪70年代,中国粗钢年产量仅为2500万吨,而且少有高级板材的生产能力。1977年,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日本帮助中国建造一座能够生产高端钢材的现代化钢铁厂,日本政府答应了这一要求,并把这一援建任务交给了日本制铁。
1977年,日本制铁宣布帮助中国建造一座现代化钢铁厂,于是宝山钢铁厂在上海的海滩拔地而起。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专门去日本制铁的最大钢铁厂――千叶县君津制钢所视察。邓小平视察完后对日方说了一句话:“希望能够帮我们建一座与君津制钢所一样的钢铁厂”。此后,日本制铁先后派出一万多名技术人员来到上海宝山,直至1985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高炉点火成功,后来日本制铁多次参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扩建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呈现繁荣景象,日本汽车制造企业陆续投资中国,对于汽车钢板的需求量大增。于是,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合作成立了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用于汽车、汽车零部件的冷轧钢板和热镀锌钢板。《日经亚洲》认为,过去20年中,日本制铁抓住急剧增长的汽车钢板需求,扩大了在华业务;宝钢股份方面则从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从日本制铁获得了中国缺乏的钢板技术,双方都受益匪浅。
但是,到了2024年7月23日,日本制铁宣布终结与宝钢股份的合作关系,两家公司长达半个世纪的“婚恋”故事突然画上了“句号”。据《日经亚洲》报道,日本制铁的退出或因其主要客户――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等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华销售量逐年下滑,因此日本制铁认为难以实现业务增长。本来,以中国当下汽车产能,宝钢日铁汽车钢材不愁销路,而日本制铁转移的方向刚好极其符合美国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不得不令人联想。
在安徽省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宝钢钢材配送有限公司钢材加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吊装销往市场的冷热轧钢材。
宝钢全资收购宝日汽车板前行不怠
在目前的中国钢铁版图中,日本制铁已经从中国的老师变成了一个合作小伙伴。财联社采访宝钢股份有关人士获得的回复说,日本制铁退出与宝钢股份的合作,对于宝钢股份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毕竟它的量不是很大。
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制铁粗钢产量为4366万吨,位居全球第四,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则以1.3亿吨的粗钢产量稳居全球第一。
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生产规模为年产量170万吨,包含冷轧钢板90万吨,热镀锌钢板80万吨。中国工业报记者梳理发现,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后续又投资16亿元建设了一条45万吨的汽车钢板产线,总计产能约为215万吨。公开资料显示,宝钢股份汽车板产能约1200万吨,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在其中的占比较小。宝钢股份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年末,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总资产为58.1亿元,净资产为39.2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1亿元。
事实上,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和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现如今已进入饱和期甚至回落期。但是,纵观国内大型钢铁厂,几乎都从日本制铁引进过设备和技术,而宝钢集团几乎全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引进自日本制铁。1977年1月下旬,原冶金部明确在上海建设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宝钢集团的前身),日本制铁正是看准了中国钢铁企业要生产大量高档产品就必须进口设备和技术的现实,以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为先导进入了中国钢铁行业。
宝钢集团不仅在“硬件”上与日本制铁合作,在“软件”上也不例外。1993年7月,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更名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1998年11月,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和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宝钢集团(2005年更名为宝钢集团)。时任上海宝钢集团总经理的谢企华开始进行重组后的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花费8900万美元引进日本制铁的管理软件。因此,宝钢集团在对外宣传时经常称自己将日本制铁的管理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新出了“集中一贯管理”模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2004年日本制铁和宝钢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时是日本制铁带技术,宝钢股份带市场。目前这个阶段,虽然日本制铁的技术仍具有一定领先性,但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在目前的中国钢铁版图中,日本制铁已经从中国的老师变成了一个合作小伙伴。财联社采访宝钢股份有关人士获得的回复说,日本制铁退出与宝钢股份的合作,对于宝钢股份来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毕竟它的量不是很大。
这位钢铁观察人士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其个人非常认可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的分析。徐静波认为,日本制铁结束与宝钢股份长达20年的合作,在日本有一个专门名词叫“熟年离婚”。但是有观点认为,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的这一场“熟年离婚”案,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它标志着中日两国在经济与技术合作领域一起走过的奋斗之路,开始出现了“黄色信号”。
多因素致双方“分手”调整战略各续新篇
客观而言,日本制铁部分退出是因为应对市场形势和业务布局变化而作出的调整,这确实带着一些印证产业和时代发展的历史性色彩,但绝非中日经济合作的什么“转折点”,眼下日本制铁的退出算得上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瞬间。
在过去五十年来,宝钢集团与日本制铁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是贸易往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与小插曲。值得一提的是,宝钢股份近年来与日本制铁的重要客户之一丰田汽车达成了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向丰田汽车批量供应电磁钢板。2021年,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的“蜜月婚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痕”,当年日本制铁以宝钢股份侵害“无方向性电磁钢板”(无取向硅钢)专利为由起诉宝钢股份,官司至今已经持续了3年依旧没有完结。
张玉来分析,日本制铁退出宝钢股份是产业发展的自然“新陈代谢”,不代表着日本制铁要全面终止与中国的合作,不能因为日本制铁部分退出就唱衰中日经济合作。客观而言,日本制铁部分退出是因为应对市场形势和业务布局变化而作出的调整,这确实带着一些印证产业和时代发展的历史性色彩,但绝非中日经济合作的什么“转折点”,眼下日本制铁的退出算得上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瞬间。
徐静波认为,除了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还没完结的官司划伤了双方的信赖关系之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存在,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日本制铁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最近几年,由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以燃油车为主的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缩水。根据中国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至2023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22.6%、20%、17%。2024年上半年,日系车份额进一步降至14.9%,尤其是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巨头车企的中国市场销售量均减少了20%以上。目前,三菱汽车已经宣布撤离中国,日产汽车开始关闭一些中国工厂,本田也开始募集离退人员,日本车企败走中国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为此,日本制铁开始调整战略,将车用钢材的生产重点逐步转移到美国和印度。
其次是美国的因素。2023年12月,日本制铁宣布动用2万亿日元(约940亿元人民币)资金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但是,这一收购计划遭到了美国一些议员的反对。2024年4月4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向拜登总统提交了一封反对信,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日本制铁在中国的业务问题,认为日本制铁援建中国宝钢,并与宝钢建有合资企业,与中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日本制铁收购了美国钢铁公司将会让中国获利。目前,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尚未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
其三是中国钢铁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中国通过与日方的合作,成就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同时中国通过与日本制铁的合资获得了高端汽车板材的制造技术。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1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3.9%,这一比例反映了中国在全球钢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体现了中国钢铁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力。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独自研发,中国钢铁企业在多领域、多品种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也有很多高端产品出口到海外。
在中日两国钢铁企业合作的“热恋”年代,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根据日本制铁公司参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建设的故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子》,1995年由中日合作拍摄成了电视连续剧,感动了两国无数观众,成为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如今时过境迁,当年曾经参与宝钢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合资项目谈判的一位见证者,看到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分手”的消息五味杂陈,觉得十分可惜,认为重大变化都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要放在全球秩序变化的背景下看待。徐静波感慨:日本制铁与宝钢股份的“分手”,也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也很伤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