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了中银消费金融2024年金融债券(第四期)的债券交易流通要素公告,债券的发行总额为20亿元,票面年利率2.05%。
按实际发行和基础发行(不计超额增发)统计,无论是发行次数,还是发行金额,诸多消费金融机构中中银消费金融都是“名列前茅”――加上此次发行的债券,中银消费金融年内已发行了4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达到65亿元。
中银消费金融为何热衷于发行债券?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补血”。
金融债券票面利率通常低于同期限同业借款及资产支持证券,利于消费金融机构降低资金成本,而在政策的加持下,已经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补血”的重要途径。
显而易见的答案背后是中银消费金融的窘境:作为原银监会首批批准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银消费金融经历短暂的高光就跌落凡尘,近年来业绩不尽如人意,不良贷款率抬头。
曾经的“吸金王”经历了什么?缘何渐褪光环?
以下,将就中银消费金融的财务数据和监管指标,并结合我们此前发布的消费金融榜单,一一探究。
褪去光环昔日“吸金王”
经原银监会批准,中银消费金融于2010年6月成立,是全国第三家挂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是上海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中银消费金融的出生可谓是含着“金钥匙”。
根据彼时银监会的批复,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5亿元,中国银行为该公司大股东,出资2.5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百联集团(600827.SH)出资1.5亿元占股30%,陆家嘴(600663.SH)的全资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出资0.95亿元占股19%。
2019年,中银消费金融通过定向增发引入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股东,中国银行直接比例也提至40.02%,且通过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股12.37%。
背靠“富爸爸”,中银消费金融的规模得以快速增长。
2016年,中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70.32亿元、23.47亿元、5.34亿元;转到2017年,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977.91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几近倍数增长,分别为39.52亿元、13.75亿元。
对比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营收中银消费金融虽不及捷信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净,但也是远超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而净利润中银消费金融则是独占鳌头,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吸金王”。
可这风光太短暂。
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9.27%。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行业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迅速,比如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36.56%达到13.96亿元,成为当年的“吸金王”,同时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均倍数增长。
原因有两点:
其一,资本金受限。中银消费金融前期快速发展对资本消耗明显,但增资却缓慢,使其不得不压缩业务规模,致使资产规模下降,营收增速放缓,同时业务规模压缩又使其不良贷款率和逾期贷款占比上升。
其二,业务风险爆发。2018年年内中银消费金融三度被罚,合计被罚没金额达298.68万元,成为罚单数额最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处罚事由包括以代收费、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等。
这已成为中银消费金融的转折点。
见图2,2019年-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营收虽整体维持增长,但净利润未再回归10亿元俱乐部,甚至自2021年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降。
而根据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此前发布的消费金融榜单(《经理人发布首届消费金融榜:哪家是标杆?哪家垫底?》),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中银消费金融位列第六位,早已被踢出了行业第一梯队。
高额罚息惹争议
净利润持续下滑,可见的影响就是中银消费金融资本充足性的压力。
2021-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均未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而是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即便如此,由于盈利水平下降,利润留存对资本的补充作用有限,而在信贷资产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银消费金融资本充足水平持续下降,见图3。
“资本金受限”再次上演,不过好在这次刚好遇到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再加上此前年度的增资扩股,中银消费金融的资本尚保持充足水平,但资本内生作用有限,随着信贷业务持续发展,资本补充压力依然存在。
资本内生作用有限,或直观地说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原因,中银消费金融在此次募集说明书中解释称,受宏观经济环境压力、行业政策调控、信贷风险事件频发等影响,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1.92亿元、48.76亿元、59.29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占当期营业支出的比例均超过70%,而这背后是中银消费金融不断恶化的资产质量,见图3。
如此情况,中银消费金融想要利润,就需要催收。
当前中银消费金融主要通过短信催收、AI催收、集中电催、委外催收以及法诉催收对逾期客户进行贷后催收管理。
只是,向不良要利润,没有那么简单。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梳理发现,中银消费金融近年来的客户投诉激增。
参考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截至8月15日,中银消费金融旗下的信用消费贷款“新易贷”累计投诉2967起,抵押消费贷款“乐享贷”累计投诉2766起。投诉缘由多涉及“暴力催收”。
例如,编号为“17375146416(2024年8月13日)”的投诉指向“平台三方催收多次高频率骚扰单位同事以及领导,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单位予以开除……违规盗取用户信息,还扬言如果不处理,还会给领导继续打电话。”
消费者投诉之外,也可见中银消费金融“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司法案件的增加。
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为原告的诉讼案件数量分别为9622件、15912件、11344件、14928件,2024年至今诉讼案件超7718条,其中接近70%的案由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庞大的案件数量,说明中银消费金融在加大诉讼清收力度,不过其高额罚息也惹来争议。
贷款罚息,即当借款人未按时还款时交纳的违约金、滞纳金。经理人融媒体中心梳理发现,中银消费金融与借款人合同中约定的利息及逾期违约金总和超出年利率24%的上限标准,诉讼时中银消费金融大多主动主张要求借款人按照年利率24%支付利息及逾期滞纳费。
不过,中银消费金融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中银消费金融与李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024)皖1802民初1479号】一案中,中银消费金融的诉求并未得到法院的认可。
在该案中,李某申请了信用消费贷款9.6万元,分36期,年利率22.5%,其中合同约定,若乙方(李某)未按期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构成违约,甲方(中银消费金融)有权提高贷款利率(即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5%),有权计收逾期违约金。
简单计算,一旦违约,利息加上违约金的总和的年利率将超过27%。
法院认为,合同约定利息、违约金计算标准过高,并酌定自2023年6月1日(违约时间)起的利息、违约金按双方合同签订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即年利率14.6%计算,超过部分不予支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