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银行经原银保监会批准于2021年4月28日挂牌开业,是以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末,山西银行注册资本258.94亿元,资产规模超3500亿,员工6400余名,营业网点307家,遍布全省10个地市,23个区、36个县。
2022年,山西银行引入山煤国际增资19亿元,持股比例约7.33%,成为山西银行第二大股东,背后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融金兴晋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9.0866%,穿透后为山西省财政厅。至此山西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国资持股比例达到74.37%,社会法人持股比例为24.36%,资本实力也显著增强。
8月9日,山西银行发布2024年中期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报告,展示了开业第四年的半年度经营成果。数据显示,山西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贷款贴现占比较高,个人贷款贡献不足,资产配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净利润水平较成立初期有显著提升,但净利差仍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亟待提高;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但关注类贷款的变化仍需密切监测;资本充足率虽然持续下滑,但仍处于合理范围,为支持业务扩张,仍需及时补充资本。
一、资产持续增长,增速放缓
截至2024年6月底,山西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580.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48%,2022年及2023年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8.27%、11.11%,对比来看,上半年度山西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大幅放缓。从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中可知,山西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799.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7%,远高于资产总额增速。
(一)贴现占比高,信贷结构有待优化
从信贷端结构来看,山西银行对公零售贷款规模相差巨大,公司贷款及垫款占比稳定保持在94%左右,个人贷款占比较低,仅占6%左右,零售贷款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贡献度较低,贷款结构有待优化。
贷款业务结构(不含应计利息)
1、公司贷款
公司贷款自山西银行依托省级城商行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国有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自成立以来规模持续保持增长,但受到区域经济环境疲软影响,增速相对较缓。成立初期对公贷款投放存在一定阻力,山西银行为提高贷款规模同时增加收益,积极开展贷款转贴现业务,交易对手以国有行和股份行为主。
观察近几年年报数据可以发现,其贴现规模占比较高,近三年贴现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11%、38.49%、32.14%,虽持续压降,但仍高于其他银行同业。虽然票据业务风险较低,不易形成不良资产,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收益也低于其他信贷类资产,贷款贴现占比较高直接影响到山西银行的盈利能力,未来还需持续压降贴现规模,同时提高对公贷款投放,以保证规模及效益同步提升。
2、个人贷款
截至2023年末,山西银行个人贷款规模为102.64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仅5.96%,其中个人经营贷款占比1.39%,个人消费贷款占比1.82%,住房按揭贷款占比2.73%。整体来看,虽然个人贷款规模有小幅提升,但对公零售贷款失衡,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需加大消费贷款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
3、多元化信贷投放压力大
山西经济发展对煤矿依赖度较高,2021年、2022年贷款投放采矿业均居于首位,其次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2023年山西银行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占比首次超过采矿业,达到12.01%。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非采矿业企业信贷需求疲软,对于成立初期的山西银行而言,其他领域对公信贷投放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逐步拓展探索,以形成多元化的贷款投放结构。
(二)金融投资稳定增长
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山西银行不断加大金融投资规模,2021年―2023年金融投资占比分别为29%、35%、35%。
主要投资资产类型包括债券投资、信托计划投资、资管计划、理财产品以及股权投资等,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投资力度较大,其次是金融机构债、同业存单和企业债,基金及理财投资规模也较2022年翻倍。2023年山西银行实现投资收益6.37亿元,较上年末小幅增长。
二、负债端小幅增长、结构优化
截至2024年6月末,山西银行负债总额达到3339.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17%。负债端主要来源为吸收存款,2024年上半年客户存款余额为2722.04亿元,占比超80%。从历年年报数据来看,卖出回购以及同业存放也是山西银行负债端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末,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39.97亿元;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89.59亿元。
从吸收存款结构来看,个人存款占比接近70%,公司存款占比约30%,且多为定期存款,负债端稳定性较高,可以为山西银行资产端配置提供长期稳定资产,但同时也存在负债成本高的问题,影响利息净收入。
三、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足
2024年上半年,山西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0%,净利润4.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68%,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均超52%,盈利能力提升明显。下图2021年净利润为负主要原因是成立初期根据会计准则以及监管要求计提减值准备48.15亿元。
山西银行营业收入主要构成为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三年占比分别为69.68%、60.28%、61.4%;投资收益方面快速增长,2023年投资收益占比20.1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幅增长,占比达到8.12%。
2024年山西银行中期财务等重大公开报告并未披露具体的盈利能力指标,观察近三年数据发现,净利差2022年收窄,2023年小幅上升,但与同业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拉低山西银行盈利能力。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收入*100%。2005年原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要求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不应高于45%,在附件中要求为不高于35%;央行《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成本收入比不高于35%可得满分。
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为35.26%,而山西银行近三年成本收入比均不满足监管要求,城商行公布的成本收入比数据山西银行排在第三位,高达80.87%。山西银行成本收入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山西银行业务管理费开始抬头,2021年―2023年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16.54亿元、25.29亿元、25.31亿元,可能是银行成立初期系统建设、金融科技转型及业务拓展导致费用增加导致,未来还需提升成本管控能力,进而提高盈利水平。
四、资产质量优化、资本承压
(一)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优化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山西银行成立之初不良贷款率偏高,为3.29%,主要是受成立前五家城商行存量资产质量影响,近两年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2023年不良贷款率为1.74%,已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但关注类贷款占比仍然较高,为8.21%,同时借新还旧及展期类贷款规模较大,仍面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近两年山西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均高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目前监管规定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已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管理适用120%的拨备覆盖率底线要求,该行拨备覆盖率处于相对安全水平。
(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
资本充足率衡量的是银行资本净额与各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体现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稳健性。自2021年山西银行成立,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下降,2024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1.49%,同期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71%,山西银行该指标虽处于合理水平,但难以支撑资产端规模继续扩张。
2022年,山西银行未行使2017年晋城银行二级资本债券赎回权,需要按照每年20%的比例减记,对资本净额造成一定冲击。另外2023年12月,山西银行赎回原晋中银行发行的1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进一步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山西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但由于盈利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支持资本补充。同时资产端不断扩张,信贷投放、金融投资增长,股权投资及非自用不动产高资本占用,也导致风险加权资产偏高,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下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