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行业正在迎来一场新的变局。
8月12日,曾被誉为国内光伏配件龙头的浙江爱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科技)被摘牌,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8月13日,全球最大电池厂商通威股份将收购第五大电池厂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份,同样也引起业内哗然。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中国光伏发展史上最大的收购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寒冬,在多数企业亏损的背景下,行业退市、兼并重组、企业转型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行业的淘汰赛正在进行时。
退市、并购背景下的光伏行业
8月12日,被称为“光伏配件第一股”的爱康科技正式被摘牌退市。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爱康科技,是国内首家光伏配件上市公司,顶峰时期市值高达275亿元,拥有湖州、赣州、苏州、舟山四大高效电池组件产业制造基地。
然而,近年来随着光伏市场环境的变化,爱康科技的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并多年亏损。
2019年至2023年,爱康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6.12亿元、0.17亿元、-4.06亿元、-8.33亿元、-8.26亿元。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6.34亿元,同比下降49%;归母净利润-2.13亿元。
爱康科技还涉及多起诉讼和仲裁事项,截至6月22日,除已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外,爱康科技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发生的诉讼、仲裁事项共36 件,涉案金额合计人民币7.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7.44%。
在企业连续亏损的同时,控股股东也在不断减持。2015年~2022年,公司董事长邹承慧及关联方进行了30余次减持,累计减持约6.27亿股,套现金额达到20.54亿元。
最终,爱康科技因股票价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退市规定而被摘牌。
针对股民反映的公司总部仅有两名员工上下班、办公设备搬离办公楼等,大河财立方记者多次致电ST爱康,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8月13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 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 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据了解,润阳股份是一家以高效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同时涉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组件及光伏电站业务的知名太阳能企业。2020年至2022年,润阳股份连续3年电池出货排名全球前三,2023年依然保持电池出货全球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3月18日,润阳股份IPO获得受理,2023年6月29日注册生效,之后IPO进程进入停滞状态,直到批文过期都没有完成发行。业内猜测,与行业竞争加剧、业务大幅下降有关。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亏损严重
目前,光伏产业发展状况到底如何?企业经营状况如何?
7月9日,光伏行业头部企业隆基绿能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净亏损为48亿元到55亿元。
隆基绿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光伏终端市场的产品及服务投入,实现组件销量同比增长;但受制于光伏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导致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报告期内增量不增收、对参股硅料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预计计提存货减值金额45亿元到48亿元,短期盈利承压。
受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全面大幅下降且持续低迷影响,通威股份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30亿元至-33亿元左右。
此外,TCL中环、爱旭股份、双良节能、亿晶光电、沐邦高科等上半年业绩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沐邦高科预计净利润下滑1729%~1424%。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沐邦高科表示,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硅料和硅片均价大幅下降,且硅片价格降幅大于硅料;同时,制造费用中的电费、坩埚等耗材价格同比增长,使得主营业务毛利大幅下降。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硅片(硅棒)业务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
记者注意到,在已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的24家光伏企业中,20家业绩同比下滑或亏损。
7月25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就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表示,上半年行业发展“冰”“火”两重天,“热”体现在规模扩大、出口增量两方面,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冷”体现在价格下跌、产值下降、出口额减三方面,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
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期
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光伏行业有着公认的发展前景,却为何出现行业大面积亏损现象?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光伏产业资深专家、河南省产业发展研究会新能源专委会秘书长姚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析一个产业发展的快慢,要从最终的市场规模开始说起。
“在风电、火电、水电、光伏发电总的市场容量中,光伏发电占总市场比例仅有3.3%。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光伏发展市场占比较低,另一方面可以说光伏产业市场空间无限。”姚峰说,但目前困扰光伏发电市场增长的原因,在于发电环节到收储环节没有打通。如果一味地发电,而没有市场消纳,就会造成产能过剩。
因此,从市场端分析光伏产业价格下跌、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很容易找到目前市场面临的困局所在。
面对国内市场的困局,许多光伏企业将目光瞄准在了海外市场。
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达7.8GWh。
7月16日,TCL中环与晶科能源相继披露公告宣布,将联手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以下简称PIF)旗下子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投建光伏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产能。两家巨头所投项目总投资额分别达到20.8亿美元和9.85亿美元。
当天,远景科技集团与PIF、VI共同宣布将在沙特成立风电装备合资公司,携手加速中东地区的新能源发展。
此外,天合光能、钧达股份分别公布了在阿联酋、阿曼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计划。
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也表示,爱旭股份已在欧洲设立研究所,与欧洲当地企业保持交流,希望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与欧洲同行一起实现多方共赢。
对于光伏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姚峰表示,一直以来,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就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价格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光伏企业价格要低。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之下,光伏产业出海将会是大势所趋。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硅料、硅片、电池等上游企业多数是亏损的,逆变器、储能等下游企业仍然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姚峰说,接下来,行业将会加速进入洗牌阶段,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将会被兼并或者被淘汰。
还有业内专家表示,面对多重挑战,光伏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