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存疑、年报难产,普利制药拉响退市警报!太安堂、广誉远……下一个会是谁?

业绩存疑、年报难产,普利制药拉响退市警报!太安堂、广誉远……下一个会是谁?
2024年05月21日 21:43 医药经济报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上市医药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正在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日前, 创业板 上市企业 普利制药(维权) 发布了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风险提示公告。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普利制药已被证监会立案,并自5月6日起开始停牌。根据此次公告,如在股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普利制药将被实施*ST。

而导致普利制药至今无法披露财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不准确,正在受到当地证监局的责令整改。除普利制药因财务问题受到关注外,近期也有其他上市药企亦因类似问题而受到处罚。因财务造假,深交所拟决定终止 *ST太安(维权) (太安堂药业)股票上市交易;因连续7年半财务造假, 广誉远(维权) 及相关责任人拟被证监部门处罚合计2110万元。

截至5月20日,在新“国九条”发布一个多月后,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通过严格退市标准,监管部门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也在做好上市后的持续监督,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监管重拳出击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或将因触碰监管红线而遭到风险警示,“披星戴帽”的情况或将频频出现,加速行业“出清”。

部分财务数据存在异常

季度销售费用畸高成谜

因火热的“减肥神药”概念,普利制药曾在2023年进入业界视线,如今再次受到行业关注却是因财务问题。

4月16日,普利制药发布公告称收到海南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据悉,在现场检查中,海南证监局发现普利制药2021年和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对其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海南证监局将视情况后续检查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

4月29日,普利制药公告称其就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自查,鉴于公司自查整改仍需要一定时间,并可能涉及2021年、2022年财务报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导致公司无法按时完成2023年年报编制工作。随后,普利制药的2023年年报正式遭遇“难产”。

5月1日,普利制药收到深交所关注函,随后公司股票及可转债遭遇停牌;5月6日,普利制药对深交所关注函进行了回复,重点对其审计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了说明;5月8日,普利制药又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目前,普利制药股票和可转债已经停牌十余日。按照规定,如果停牌后2个月内,普利制药仍未完成真实、准确、完整的年报披露,将被实施*ST。而根据此次公告,普利制药已于5月16日披露阶段性自查整改报告。

从已披露财务数据来看,普利制药表现并不差,其2020年至2022年均有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在2023年前三季度,普利制药也有4.04亿元的盈利。而营业收入方面也是节节攀升,2022年普利制药实现上市以来最高营收18.0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普利制药被检查出问题的2021年、2022年财务数据存在部分异常。

从销售费用看,2022年普利制药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0.39%至3.5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据悉,普利制药销售费用主要系由市场推广费、工资及工资性支出、差旅费等构成,其中2022年公司市场推广费达2.79亿元,同比增长52.91%,而第四季度销售费用达1.80亿元,不仅占公司全年销售费用的一半以上,且比其他季度的最高值还多出1亿元。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坚决把造假者挡在门外,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普利制药后续将如何发展,仍有待当地证监局作出判定。

调低财务造假退市标准

新规倒逼企业规范运营

4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将此称为新“国九条”。其中第四条提出,要求加大退市监管力度,提出进一步强化退市监管。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违法行为。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重大违法退市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与此同时,证监会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和充分考虑国情市情的基础上,也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新增加一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的退市情形,以坚决打击恶性和长期系统性造假。其中,造假行为持续3年以上,只要被证券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予以认定,则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坚决予以退市;新规还进一步调低“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对于1年造假的,当年造假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造假比例达到30%以上的,予以退市。

一直以来,上市医药企业的财务问题都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区域。

今年3月,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其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6年至2020年,广誉远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提前确认收入合计5.63亿元,并且虚减销售费用合计2.27亿元,导致虚增利润合计6.74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受前期提前确认收入问题影响,广誉远年报中收入、费用记载不实,导致虚减利润。监管部门认定,张斌作为广誉远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其不仅被罚款250万元,还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广誉远被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时任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均被给予警告,并被罚款80万元至250万元不等。

今年5月,太安堂发布公告称,其股票交易被实施*ST后的首个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更早之前,“参王”紫鑫药业因财务造假,触及面值退市;昔日市值百亿的医药“白马股”辅仁药业也因为资金问题和违规行为走向退市;如今加上太安堂因财务造假面临退市风险,企图以财务造假粉饰虚假繁荣的企业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业内看来,医药行业财务数据真实性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违法成本、鼓励创新等措施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加速行业的重组与洗牌。新退市政策通过大幅降低退市门槛,将严重财务造假、不规范运作的公司及时清出市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和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新规也给医药企业敲响了警钟,倒逼其规范运作,加快创新。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