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血制品行业发展脉络,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动态平衡”

一文看懂血制品行业发展脉络,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动态平衡”
2023年03月14日 16:03 同花顺

卫光生物$卫光生物(002880)、博雅生物$博雅生物(300294)、华兰生物$华兰生物(002007)、天坛生物$天坛生物(600161)、上海莱士$上海莱士(002252)等此前涨幅较好的血制品板块股票调整已近2个月,此前疫情扰动下,血制品行业处于弱需求状态,而疫情后,医院常规客流量和社会活动恢复,手术量增长有望带动相关血制品需求增加,另外,浆站审批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新浆站转运营带来供给增量,血制品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

今天,小易就跟各位球友一起来继续深入了解一下血制品行业的基本面情况。

血液制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美国哈佛大学E.J.Cohn教授和其工作小组研究发明出一种被称为低温乙醇法的工艺,从人血中提纯出人血白蛋白,后期经历了白蛋白、凝血因子、静丙三大产品驱动的阶段。

血制品行业相关政策的变迁推动行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本文参照了西南证券深度研报的划分,主要把我国血制品行业的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图1:2002-2012年我国采浆量

数据来源: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华兰生物年报,西南证券数据来源: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华兰生物年报,西南证券

一、2002年之前,行业经历“粗放发展到监管逐渐趋严

我国的血液制品在国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粗放发展导致安全事故,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对血制企业经营资质、血浆的来源、产品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 1985年起,我国禁止人血白蛋白以外的一切血制品进口;

◆ 1996年,国务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健康人血浆的采集须通过单采血浆站进行,而单采血浆站需取得由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且在一个采血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 1998年开始,血液制品行业实行GMP准入制度;

◆ 2001年起,国务院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

图2:2002年之前,我国血制品行业主要政策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报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二、2002-2014年,采浆量波动较大,行业供不应求

2006年国家对采浆站进行改制,2007年我国血浆供应量下降到了最低点的2600吨左右;2011年贵州浆站大面积关停也导致采浆量大幅波动;2012年卫生部推行“血制品倍增计划”,奠定采浆增长基础,2014年我国采浆量回升到5200余吨。可见,2002-2014年,我国采浆量波动较大,血制品行业整体供不应求。

◆ 2006年,卫生部等九部委发布《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国家对采浆站进行改制,2007和2008两年血浆供应量下降到了最低点的2500吨左右。)

◆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检疫期的通知》,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

◆ 2008年,卫生部发布《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注册的血液制品不得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少于5个品种),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新建浆站需于3年内达到30吨的年采浆水平

◆ 2011年,贵州政府发文关闭16家单采血浆站;

◆ 2012年,卫生部推行血制品“倍增计划”,寄望通过较短时间快速提升国内血浆采集量。(在倍增计划的引导和激励下,国内单采血浆站从2011年的146个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225个,采浆能力也普遍提升,采浆量从2011年的3857吨增加到2016年的6800吨左右,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倍增。但即便如此,现有的采浆量较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图3:2002-2014年,我国血制品行业主要政策

数据来源:易方达指数通整理

三、2015-2016年,取消价格管制,行业量价齐升

2015年,药品(包括血制品)最高零售限价取消,静丙等血制品开始不同幅度提价,叠加新设浆站增加推动浆量持续增长,血制品行业迎来量价齐升。

◆ 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取消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或出厂价,其中包括血制品。

◆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促进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的意见》,严格新增单采血浆站设置审批,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

图4:2015,取消药品价格管制

数据来源:易方达指数通整理数据来源:易方达指数通整理

四、2017年至今,两票制+疫情+集采,行业供需动态平衡

2017年两票制改革重塑血制品流通环节,渠道清库存导致血制企业短期面临需求下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采浆受阻,医院积极储备血制品应对疫情,促进产品库存加速出清,也促使临床医生对血制品认知有所提高,有望带动血制品使用量的提升;2022年血制品广东集采落地,规则温和,降价幅度有限。疫情后血制品行业受益于临床认知提升、海外市场打开、十四五浆站边际增加,行业有望在长期实现供需增长双提速。

◆ 2017年1月,卫计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明确,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两票制的推广,导致流通环节向大代理商集中,小代理商退出,相应的采购量也会短期减少。(“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 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调整中,在大部分临床用药使用新增限制的背景下,血制品的报销品种和范围大幅增加这表明对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支持力度加大,由于报销范围的扩大,更多的患者可以采用血液制品治疗。

◆ 2020年初以来,血制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凸显。

◆ 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疫苗、血制品等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每年不少于一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要求细化监管职责、措施等。

◆ 2022年,广东省联盟药品集采清单纳入血制品,从集采结果来看,带量采购5个品种血制品的降价幅度(中标价相比挂网价格的降幅)均在10%以内,降价温和

图5:广东联盟血制品降价温和

资料来源:易方达指数通整理资料来源:易方达指数通整理

综合来看,纵观血制品行业发展历史,行业供需格局从“供不应求”走向“供需动态平衡”,行业增长动力从单纯浆量驱动逐步走向生产经营效率及市场推广等因素驱动。疫情爆发后,公立医院加大血制品备货以应对疫情,促进产品库存加速出清;也促使临床医生对血制品认知有所提高,有望带动血制品使用量的提升。另外,海外来看,疫情后国际血制品巨头为保障主流市场供应,对发展中国家的供应有所收缩,国内血制品企业抢占相应市场,未来产品出口有望打开增长空间。$医药ETF(512010)成分股中蕴含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等血制品板块龙头,关注$医药ETF(512010)一键分享血制品板块成长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过往获奖经历不预示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

请投资者关注投资【医药ETF(SH512010)】基金的特有风险,在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完整版风险提示函详阅易方达官网。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血制品行业 血液制品 疫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7 海通发展 603162 37.25
  • 03-17 未来电器 301386 --
  • 03-17 苏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6 联合水务 603291 5.86
  • 03-15 东和新材 839792 8.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