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主办,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传染病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协办的“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的应用”线上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的专题报告,内容聚焦自动化核酸检测技术进展、实验室建设、临床应用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同时分享了多场景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清涛教授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分子与免疫室主任李金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致辞。
学术报告与讨论环节依次由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阿祥仁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张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培昌教授担任主持专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学术报告
一、全自动核酸检测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与分析
本环节由青海省临检中心阿祥仁教授主持。
李金明教授首先分享了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全球核酸检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高通量核酸检测系统的理想标准是:“通量高、人员需求少、功能多、效率高、检测灵活”的五大核心需求,特别强调了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气溶胶和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在报告中,李金明教授分析了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7款代表性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其中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有5款,等温扩增技术系统2款。不同的系统首批检测结果从30min~3.5小时不等,8小时检测通量最多为1500管。
针对全自动化核酸检测系统是否需要分区的关键性问题,李金明教授特别强调,实验室是否分区取决于:①如何避免核酸提取过程中样本间的交叉污染?②如何降低扩增产物泄露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李金明教授同时提出,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推荐部署于特定的实验室,并需对其进行定期校准与维护。
二、定点救治与移动医疗
―全方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检测能力
本环节由青海省临检中心阿祥仁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关明教授针对“定点救治与移动医疗―全方位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检测能力”做了全面精彩的分享。
关明教授所带领团队在疫情期间长期坚守在抗疫一线。2022年上海突发疫情,关明教授及其团队充分利用医院各个院区的实验室资源,短时间内全方位升级医院检验科的自动化核酸检测能力和综合运营管理能力,在实现院内零感染的同时快速提升了综合检验能力。关明教授及其团队的成功抗疫经验已被多方媒体报道。
关明教授分享了临港方舱医院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的经历,着重强调了移动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即近患现场检测可缩短TAT时间,快速部署以及合理配置可保证进行高效率检测。临港方舱医院已配备了P2+检测实验室、移动特检车和医技车三位一体的综合方案,来满足细胞学、生免、血气分析等检测需求。
三、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卫生检疫能力建设与提升
本环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张瑞教授主持。
上海国际旅行保健中心田桢干教授分享了“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卫生检疫能力建设与提升”的专题报告。
田桢干教授主要分享了口岸卫生检疫、疫情防控、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与提升三方面核心内容,特别指出口岸进行快速核酸检测工作主要是为应对大客流样本量及“随到随检”的需求。高度生物安全、自动化、集约化地满足口岸大通量、快速及生物安全风险控制的需求,需配合适用于口岸场景的“快检”、“一体化”设备。
在目前经济复苏要求以及复航迎来“大客流”的挑战下,田桢干教授表达了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对小型化与便捷化、一体化与封闭化、可快速处理样本的密闭分子检测系统的需求与期望。目前Autra4800S小型一体机和青耕一号全自动流水线已通过全性能验证与确认,可满足口岸的防控需求。
最后,田桢干教授总结了口岸在已知病原体检测,未知病原体鉴定、溯源以及测序等方面建立的新技术与新平台,如LAMP检测法、超快PCR法、高通量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法以及一体机检测等。借助新技术与新平台来满足口岸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疫防控能力建设需求。
四、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经验分享
本环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张瑞教授主持。
淄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李庆教授分享了“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经验分享”的专题报告。
李庆教授分享了在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面对着“空间有限、人员有限、时间有限”的三重困难,以及满足日检测能力5万管的基础需求、生物安全防控的安全需要等。李庆教授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的新方式来探讨人员压力、流程压力和安全压力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创造性的设立了“标本前处理区、PCR走廊巡视员”,从而高效地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困难。
同时,李庆教授探讨了实验记录单跨区传递、生物安全柜选择、实验室检验工作流程优化、院感消杀等影响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关键问题点,提出通过优化以上流程,实现减员增效,可保证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
李庆教授特别强调,为保证核酸检测质量,需要着重关注采样管和检测体系的适配性、阳性质控品的选择,以及检测体系性能的验证和确认等必要性问题,尤其需要注意阳性质控品的特异性匹配、专人配制与保管,检测试剂的最低检测限、特异性、精密度等关键性能的实验室确认。在全自动化样本前处理系统、提取仪的选择中,仪器的空间大小、故障率、简便操作、性能优异等特点,对全面提升实验室综合效能至关重要。
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培昌教授主持。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王利新教授,甘肃医学科学研究院苏海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李伯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静海临床学院医院张厚亮教授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共同参与。
讨论专家共同分析和探讨了实验室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根据Ct值指导患者出院、在自动化设备普及情况下如何进行质控品的选择以及处理实验室污染的解决方法。
王利新教授强调选择质控品时需要检测线附近的弱阳性低浓度样本来保证核酸筛查的有效性;苏海翔教授对基层医疗紫外消杀、含氯消杀液的使用建议因地制宜,来保证基层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李伯安教授着重强调了实验室自动化设备日常使用、校准、保养的重要性;张厚亮教授探讨了大规模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实验室检验人员个人防护与实验室负压管理工作,建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周宏伟教授突出强调了在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国内实验室分子诊断的自动化对疫情防控的益处,展望了全自动化新技术的快速进展对后期临床检验工作带来的想象空间巨大。王培昌教授祝贺本次研讨会硕果累累,圆满结束。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