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7月最高位159元,到现在震荡在80元左右,水井坊股价下跌了近50%。其一季度业绩,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4%,但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滑13.5%。
面对股价大跌,业绩不佳,投资者似乎hold不住了,开始把矛头指向公司高管,在互动平台上质疑高管薪酬的合理性。
据媒体报道,水井坊董事长、总经理的薪酬在上市酒企里排第一,分别为524万元、851万元,“是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一二线名酒企业高管薪酬的5-10倍。”
水井坊业绩倒数第一和高管薪酬第一,这几天成了白酒圈热议的话题。
同时,另一个话题又被人再次提起,外资能否玩转中国白酒?
面对香型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最重要的是“体量巨大”的中国白酒市场,外资始终摩拳擦掌、垂涎欲滴。
除了全球第一烈酒集团帝亚吉欧(Diageo)对水井坊的控制外,也有不少外资杀入中国白酒市场。
2005年,“泰国酒王” TCC出资5500万元并购了玉林泉酒厂,玉林泉成为国内第一个被外资并购的酒企。
2009年5月15日,云南玉林泉酒业纳入 TCC 集团旗下国际酒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尽管有TCC的扶持,但玉林泉依然没能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2007年,洋酒巨头轩尼诗(LVMH)从剑南春手里受让文君酒55%的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轩尼诗以营销洋酒的方式来打造文君酒,试图把它打造成奢侈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可惜失败。
2017年,文君酒再次回到剑南春的怀抱,至今仍无人问津。
2007年,剑南春携手全球第六大烈性酒企业――瑞典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集团,合资组建四川天成祥酒类销售有限公司,由瑞方控股。
此后,法国保乐力加集团收购绝对伏特加后,天成祥公司成为保乐力加集团的控股子公司(55%)。
剑南春与保乐力合作,推出高端产品“天成祥”,后来无果而终,停产了。
由于文君酒、天成祥的失败,玉林泉的举步维艰,以及如今水井坊的业绩不佳,许多人又开始谈论外资“水土不服”的问题。
然而事实似乎比较复杂,比如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入股口子窖,就狠狠地“捞了一笔”。
2006年,口子窖在华东地区被苏酒挤压,经营困难。高盛集团见机出资2.65亿元入股口子窖,2009年再次出资9000万元,持股比例增至25.27%。
高盛的投资,与前几者不同,它对口子窖只是财务投资,无意收购或控股,也不参与具体的管理和决策。
或许正是如此,这笔投资给高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6年,口子窖成功上市。2017年6月,高盛开始清仓式减持。蛰伏9年,高盛累计获益高达46.87亿元。
虽然最近水井坊被投资者口诛笔伐,但事实上,被外资收购控股的白酒里,只有水井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从2006年,帝亚吉欧开始收购全兴集团股份起,到2011年成为水井坊间接实控人以来,水井坊股价一路上扬,到去年7月份到最高位159元,翻了50多倍。
而面对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下滑,水井坊方面表示“因疫情原因,白酒行业的成长动力受限。”
有人指出,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的外资,之所以“水土不服”,可能和中国白酒行业的特殊性有关。
中国白酒行业具有“低技术门槛、品牌壁垒高、高投入高收益、行业历史悠久但变化很少”的特点。
白酒企业的发展,并非有技术门槛限制,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品牌运营和大量资金投入。
而国内多数名酒建国前就存在,新中国之后,公私合营后又全部改造成了国企。
高利润支撑的巨额营销投入,让民企民企外资难以比肩。
白酒生产又是一个重资产的快消品产行业,进入成本很高。
然而,有分析人士以水井坊的“成功”为例,以此表示外资在中国白酒行业,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帝亚吉欧作为全球第一烈酒巨头,具备丰富的并购管理经验,尤其对水井坊合规、内控等方面进行明显赋能。”
而水井坊“经过数任管理层的变革后,公司的经营治理战略更加贴合国内白酒市场环境,为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早在2018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对外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里,名酒就已经未出现。
这表明,国家对外资收购、控股中国名酒已不作限制。
但此时,外资的表现似乎有点谨小慎微,最近唯一传出的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持有青海春天211.6万股,成为其第10大股东。
作为顶级投行的摩根士丹利,走的自然很可能是高盛的路子。
所以,外资究竟能不能玩转中国白酒,终究要看的是哪种玩法。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