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失败转战IPO,业绩颓势已现,大客户频繁流失,信邦智能经营可续性堪忧

卖身失败转战IPO,业绩颓势已现,大客户频繁流失,信邦智能经营可续性堪忧
2022年02月14日 18:00 时代投研

  两次尝试卖身均失败的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邦智能”)转而寻求创业板IPO,最终能否成功?

  2016年与2017年,信邦智能两次寻求被上市公司并购均无果。2020年7月29日,深交所创业板受理信邦智能IPO申请,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审计机构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的IPO申请已于2021年6月24日获得上市委会议通过,2021年8月20日进入提交注册状态。然而,诡异的是,自8月底以来,该公司一直停滞在提交注册状态。

  资料显示,信邦智能是一家工业机器人集成服务商,主营业务是从事汽车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装备等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销售。目前,该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智能化生产装置及配件、技术服务及其他三个类型,2020年上述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25%、1%,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

  信邦智能的实际控制人为李罡、姜宏、余希平,其中李罡是姜宏的妹夫,而余希平与姜宏是夫妻关系,三人合计控制信邦智能84.18%股份,信邦智能具有家族企业的特征。

  【概述】

  时代商学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可持续盈利能力堪忧,或许是信邦智能在提交注册状态下停顿不前的原因,尤其是报告期(2018-2021年上半年)以来,该公司的业绩颓势已初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开倒车,存货居高不下。

  而从实际经营看,信邦智能的业务增长依赖日本市场,海外子公司日本富士的销售收入占营收的比例超过50%,业绩增长单一绑定日系汽车产业链。然而,报告期内,该公司不但丢失年销售额过亿的核心客户E.Magna(美国通用系一级供应商),曾经的第一大客户日本铃木更是从近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且销售市场高度集中日本,而信邦智能的核心大客户却频繁变动,该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和经营可持续性存疑。

  业绩下滑、客户稳定性差,从深层次的原因看,这或许与信邦智能不重视研发创新相关。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年度研发费用不足2000万元,研发费用率不足3%,不仅完全不符合该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中“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应低于3%”的规定,亦大幅低于同期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的平均水平。

  此外,信邦智能在业务前瞻性布局上缺失了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介入,同时该公司目前所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游制造环节,相对上游采购端、下游客户端均相对缺乏议价能力,如果不能攻克技术壁垒拓展业务能力,或许终将举步维艰。

  2021年11月17日,时代商学院就本报告上述相关问题向信邦智能发函问询,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业绩开倒车,曾两次卖身无果

  作为一家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服务商,信邦智能的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化集成、智能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相关配件的设计、开发、生产、装配和销售。简而言之,就是做汽车生产线的相关配套机器,并且是只做传统汽车生产线的相关配套机器。

  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风口是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无论是欧美大国,还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各国政府设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线从2025年到2040年不等。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整体产销量自2018年开始逐年下滑,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其新车渗透率从2017年的2.36%上升至2021年1-11月的13.95%。

  受制于上下游产业链的约束,信邦智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业务布局明显滞后行业发展节奏。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承认,随着汽车行业的革新以及工业智造进程的深化,公司或向汽车新能源化及其他工业制造领域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方向进行创新发展,在业务形态转型及创新时,可能出现业务转型转变未获市场认可的情况,或面临新旧产业融合失败的风险。

  招股书亦显示,该公司目前拥有的所有专利中,仅一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利。因此,随着传统汽车销量下滑,信达智能的经营状况亦每况愈下。

  2017-2020年,信邦智能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元、6.92亿元、6.21亿元和6.27亿元,2018-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8.67%、-10.3%和0.93%;2017-2020年,信邦智能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54.35万元、7334.35万元、8509.97万元、6468.29万元,2018-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59%、16.03%和-23.99%。

  进入2021年,这一趋势持续强化。2021年1-9月,信邦智能预计营业收入为3.49亿元至4.2亿元,同比变化-22.08%至-6.33%,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746.07万元至6246.32万元,预计同比变化-21.21%至3.69%。

  而实控人李罡、姜宏、余希对于信邦智能的未来经营方向,或许并不是如何顺应行业趋势实现长期经营可持续性,更多的是如何变现?

  这是信邦智能第一次尝试卖身。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9日,奥特佳(002239.SZ)在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进展暨延期复牌的公告》中披露,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交易方式收购信邦智能100%股权,并已与发行人主要股东签署了关于收购资产的《框架协议》。

  2017年1月17日,奥特佳发布《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一般风险提示暨暂不复牌公告》称,由于交易双方未能就继续进行收购事项达成一致意见,且由于信邦智能涉及境外资产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经审慎考虑决定终止收购信邦智能股权的相关工作。

  这是信邦智能第二次尝试卖身。2017年6月24日,科新机电(300092.SZ)发布《关于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的公告》称,科兴机电拟收购信邦智能51%以上的股权,并于其股东签订了《资产重组框架协议》。

  2017年10月10日,科兴机电发布《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称,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研发投入力度不及同行

  两次卖身均失败的信邦智能转战IPO申请,但依然逃不开对其可持续盈利能力的质疑,尤其在当前行业整体转型风口下,业绩颓势已现,但研发投入却始终捉襟见肘。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信邦智能研发投入分别为1414.46万元、1232.71万元、1596.65万元及806.0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43%、1.78%、2.57%及2.80%,均低于3%。

  与同行相比,信邦智能的研发费用投入比例,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85%、3.68%、4.49%、5.28%,行业平均为3.96%。

  信邦智能于2010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分别于2013年、2016年、2019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有效期三年,继续适用15%所得税优惠税率至2021年。然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规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应低于3%。为何数据未达标的信邦智能可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令人不解。

  作为智能制作最重要的核心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执行载体。但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比重仅为27.88%,绝大部分市场都被日系、欧系的机器人企业所占据。根据工信部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智能制造领域,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下游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27.88%,汽车制造设备国产化率约为30%。技术突破是实现进口替代的关键,更何况信邦智能所在的中游制造环节面对上游采购端、下游客户端均相对缺乏议价能力,如果不能攻克技术壁垒拓展业务能力,或将举步维艰。

  通过资本市场建设加强对高科技公司的支持和扶植,是当前国家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初衷之一。然而,技术“含金量”不够又无心钻研技术的企业,也必然附带较高的投资风险,信邦智能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注册,顺利募资,犹未可知。

  大客户频繁流失,经营可续性存疑

  技术研发投入低,业务前瞻布局缺失,以及传统汽车销量下滑带给信邦智能的经营风险,除了业绩下滑,还有核心客户的不断流失。

  招股书显示,信邦智能近六成的收入来源境外地区,报告期内,信邦智能来自境外的收入分别为4.17亿元、3.51亿元、3.01亿元、1.1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29%、56.49%、48.11%、42.54%,境外销售地区只要集中在日本,部分延伸至泰国、墨西哥、印度、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业务,亦是由于日本客户在海外工厂的业务蔓延所致。

  从子公司的业绩分布结构看,信邦智能控股的5家子公司分别为日本富士、广州富士、香港恒联、上海优斐思、昆山富工。其中,日本富士是该公司在日本收购而来的子公司,也是信邦智能旗下最重要的经营主体。报告期内,日本富士对信邦智能营业收入贡献比例分别高达60.44%、56.30%、47.55%、43.49%,日本富士对信邦智能的净利润贡献比例分别为74.84%、58.36%、47.52%、28.2%。

  与销售区域高度集中日本市场及日本子公司相对应的,信邦智能的下游客户也集中于日系汽车品牌及相关供应链。报告期内,信邦智能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89%、58.14%、45.17%、46.81%,占比相对较高,客户集中度较高。简单来说,信邦智能的终端销售集中于日系汽车品牌及相关供应链,如果该公司不能拓展其他品牌,不仅经营业绩会受到下游客户制约,该公司的市场规模也难以拓展。

  定位于上游产线集成行业的信邦智能虽与汽车销量无直接正相关关系,但与下游汽车企业的产线投资热度有关,而投资热度又受汽车销量趋势影响深远。

  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并在2019年连续下滑。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情况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对于信邦智能来说,公司常年来的国内、日本双制造基地的国际化布局,可能受到疫情波及会比国内其他公司更为深远。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8年度E.Magna均为信邦智能的前五大客户,当期销售金额为1.19亿元和6980.51万元,占信邦智能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收入比重分别为29.53%、12.82%。E.Magna是美国通用系一级供应商,与信邦智能子公司日本富士已建立多年合作关系。然而,自2019年度以后,该公司与E.Magna未再发生交易。信邦智能解释称,未能合作的原因是基于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考虑,E.Magna的固定投资计划中没有适合信邦智能的业务机会。

  无独有偶,日本铃木同样消失在了信邦智能的大客户名单中。2017年,日本铃木还是该公司第三大客户,到2018年,信邦智能对日本铃木销售额明显增长,占比达到22.28%,日本铃木也成为2018年该公司第一大客户。而就是这个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客户,却在2019年退出了公司的大客户名单。

  还有在2018年位列信邦智能第四大、第五大客户的汉腾汽车、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君屹”),这两大客户均于2016年开始与信邦智能形成合作关系,且上海君屹是汉腾汽车M11车型二级分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项目的总包商。然而,2018年之后,信邦智能与汉腾汽车、上海君屹的合作销售额逐年下滑,并与上海君屹停止合作,这两大客户亦与2019年开始消失在前五大客户名录中。

  与此同时,招股书显示,汉腾汽车致力于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还在推进国内燃料电池车技术的发展,使其在下一代新能源汽车――氢能燃料电池车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但目前燃料电池车在国内发展还未成势,政策及基建工作还未开始,前期研发投入的回报暂未显现,导致汉腾汽车2020年以来出现经营困难。

  2020年末,信邦智能对汉腾汽车相关项目计提了1444.7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对其相关应收款项计提了100%比例(550.99万元)的预期信用损失,充分计提坏账准备。

  综合该公司的主要销售区域,核心客户群体,研发布局缺失以及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不难发现,信邦智能的盈利可持续性堪忧。

集虎卡,开鸿运!最高拆522元惊喜福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智能 IPO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2 兴通股份 603209 --
  • 02-17 宏英智能 001266 --
  • 02-16 大族数控 301200 --
  • 02-15 泓禧科技 871857 12
  • 02-14 西点药业 301130 22.5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