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业绩回暖,对于光明乳业是昙花一现还是从此将长盛不衰? 来源:网易
近日,面对上交所的8大问题问询,光明乳业终于给出了答案,对公司“货币资金充足却大幅举债”等焦点问题一一作答。但这份答复被股民评论为“中规中矩”,事实上并没有打消市场疑虑。
自披露2018年年报以后,市场关于公司的财务数据的讨论就没有停过。5月10日,因为光明乳业2018年的实际营收与经营计划相比之下完成率为91%,而净利润下滑44.87%,上交所针对光明乳业现金充足却大幅举债引发业绩几近腰斩相关的8项目问询。
在问询函回复后的进一步存疑,光明乳业更需要给投资者一份“光明”。
货币资金去哪了?
账面上拥有巨额货币资金,但仍要靠借债过日子?康得新的“纸面富贵”被市场质疑,进而牵扯出财务造假内幕。
光明乳业也有高货币资金却大幅举债的情况。近两年光明乳业货币现金30、40亿,借款仍大幅增加,借款的理由是什么?
公司回应了三点原因。
一、2018年,海外子公司新莱特因购建长期资产向当地银行借款新西兰币3.56亿,折合人民币16.28亿。
二、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用于支付上年度的回购股权款的借款产生的利息及汇率波动,导致了借款余额增加1.91亿。
三、2017年,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牧场业务的控制,由光明乳业国际回购原第三方投资者持有的子公司光明牧业45%股权,从而由光明乳业国际向银行借款2.97 亿美元以融通回购股权款,折合人民币19.41亿。
资料显示2014年,光明乳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以15.25亿元出让光明牧业45%股权。
公告还提及,2018年度涉及借款金额人民币21.31 亿元(美元金额3.1亿元),系2017年借款到期后续借。
光明乳业国际曾于2017年7月向新加坡星展银行借款2.97亿美元,期限一年,年利率2.8%。2018年7月续借3.11亿美元,年利率3.37%,由此担负的利息约7217.31万元。
最近两年,光明乳业的利息支出超过5亿元。
有股民质疑,光明乳业高层为什么明知利息不低仍要续借?在公告中没有详细回应。
光明乳业还表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管规定,目前尚无法直接由境内资金汇往境外进行还款。公司后续拟通过向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增资等方式,由光明乳业国际归还境外借款。
“无法直接由境内资金汇往境外进行还款”,那么,光明乳业和借款方当初约定的借款和还款渠道是什么?光明乳业也没有给出答案。难不成看着这账上趴着的几十亿闲钱,这部分借款就是一直无法归还。
在上交所问询后,光明乳业想到了“拟通过向光明乳业国际增资等方式,由光明乳业国际归还境外借款”的还款方式,预计还款时间是何时?
有股民就质疑,光明乳业账上的短期借款在实际管理上,采用的却是长期借款的管理方式。如果按照短期借款对待,早就应该还完,白白增加了借款成本,影响净利润。
公告显示,光明乳业的借款大多是短期借款,近两年短期借款骤增。
对于货币资金增加,光明乳业给出两点原因,主要是预收账款增加约3.69亿和公司合并了原最终控股母公司下属的4家子公司增加了约1.53亿,但货币资金也没有因上述借款的大幅增加造成闲置。
既然货币资金没有被闲置,用在了哪里?
光明乳业只表示“鉴于近两年公司业务模式及总体业务规模并没有重大改变,货币资金为满足全公司日常运营及资本性开支需求。”并没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公司还进一步回应,除已披露的受限制性货币资金外,不存在其他潜在的限制性安排、不存在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的情况、不存在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
“乳业第一股”的前景是否光明?
除了短期的偿债压力,还有很多人担心光明乳业的前景。
去年12月,一篇《救救光明!来自一个被光明奶大的孩子的呼唤》,引发了许多人的童年怀旧情绪。只是,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光明乳业三季报净利润下滑和管理层集中辞职。
怀旧之后,很多人又感叹光明乳业曾经的辉煌历史和现实困境的落差。
光明乳业是一家百年品牌企业,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那时,还没有伊利和蒙牛。2002年,光明乳业登陆上交所,公司在国内乳业中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等均排名第一。
高处不胜寒,光明乳业老大的椅子都没坐热乎。2003年,光明乳业被伊利赶超,降为行业“老二”;2004年,蒙牛又后来居上,光明乳业成了“老三”。业绩数据上,伊利和蒙牛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64.52亿和30.43亿,光明乳业仅为3.42亿,更不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乳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变成伊利与蒙牛的双寡头时代。光明乳业不管是在营收还是市值上,都与老大老二距离太远。而在市值上连当“老三”都悬了。
截至5月21日收盘,伊利和蒙牛分别为1844亿元和1001亿元。而光明乳业为122亿元,稍逊于今年刚上市的新乳业(市值121亿),市值上两者已经是不分伯仲。
对于光明乳业市场地位下滑,市场上有人解读:
一、从外因来说,光明乳业近几年市场拓展能力不足,主打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竞品的崛起对其市场造成很大挤压;二、从内因来说,光明乳业作为国企,受之前高管贪污事件影响,现有的管理层怕犯错,不敢有大的作为,错失了市场发展的良机。
资料显示,光明乳业及母公司高层曾发生多起贪腐案。去年8月,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双双辞职,濮韶华临危受命担任董事长。
濮韶华出身上海水产集团,履历上几乎没有任何乳品相关行业经验。他曾在上任百日发布会上表示,光明乳业在战略上没有太大的调整,还将继续坚持前任董事长王佳芬十年前提出的“新鲜”战略。
对于2019年经营规划,光明乳业在2018年报中披露,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215亿(较2018 年实际完成额增长2.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亿(较2018年实际完成额增长 5.3%)。
求稳,似乎是光明乳业发展主旋律。
一个企业发展成巨头不是一两天,坠落或者倒下却可能是朝夕之间,发展的关键处就是那么几步,走对或者走错,靠的是掌舵人的思考和把握。
从2019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光明乳业的业绩有了回暖的迹象,营收54.52亿,同比增加5.51%,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4.03%。外界认为,一季度叠加了春节销售旺季,因此该季度的业绩含金量不高。
一季度业绩回暖,对于光明乳业是昙花一现还是从此将长盛不衰?二季报或许会给出答案。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