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330次同比暴增768%,最青睐这些公司

13家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330次同比暴增768%,最青睐这些公司
2021年08月09日 19: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13家理财子公司调研上市公司330次同比暴增768%,最青睐这些公司丨南财理财通

  作者:唐曜华,实习生,朱盈洁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理财子公司加入到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队伍,并且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断增加,固收+权益以及混合类理财产品也不断壮大理财子权益投资的规模,权益类投资成为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8月5日,理财子公司共发行公募权益类产品共计13款,今年已累计发行7款,发行数量超过去两年之和(6款)。

  随着权益类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理财子公司也开始频频调研上市公司。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截至2021年7月19日),13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调研上市公司330次,远超去年全年146次调研。调研次数最多的理财子公司为招银理财,共调研了143次,远超调研次数位列第二的兴银理财的54次调研和调研次数位列第三的汇华理财的45次调研;另有中邮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光大理财共4家理财公司,调研次数超10次。

  半导体、电子元件行业最受理财子青睐

  从行业分布上看,理财公司调研标的丰富,半导体产品、电子元件、电子设备和仪器、工业机械、医疗保健设备、应用软件、生物科技等行业被理财公司所青睐。同时机动车零配件、特种化工、家用电器、西药、基础化工等行业也是理财公司关注的重点。

  从被调研的具体上市公司来看,在被理财子公司调研的188家上市公司中,海康威视(属于电子设备和仪器行业)被调研了11次,是唯一一家被调研次数超10次的公司,分别被招银理财(3次)、中邮理财(3次)、华夏理财(2次)、光大理财(1次)、杭银理财(1次)、汇华理财(1次)调研。尤其在今年4月份,多家理财子公司扎堆调研了海康威视,随后海康威视出现了一波小幅上涨,但随后进入横盘状态。今年5月24日,两家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和中邮理财再次调研了海康威视。

  在被调研次数上,紧随海康威视之后的是迈瑞医疗(7次,属于医疗保健设备行业)、京东方A(6次,属于电子元件行业)、澜起科技(6次,属于半导体产品行业)、华峰测控(6次,属于半导体设备行业)和华利集团(6次,属于鞋类行业)。

  3家理财子公司调研后大涨的股票最多

  我们筛选了理财子公司调研后股价涨幅超过50%的调研记录(截止2021年7月19日数据),发现招银理财有11次调研后被调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超过50%,汇华理财有8次调研后股价上涨超过50%,兴银理财有7次调研后被调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超过50%。

  截止7月19日,招银理财调研后股价翻倍的公司有容百科技联泓新科,宁银理财调研的盛和资源、汇华理财调研的江特电机也均在调研后股价翻倍。

  不过也有一些股票在理财子公司调研后表现不理想,截止2021年7月19日,理财子公司调研后股价下跌的有132次,跌幅超过10%的有69次。跌幅超过20%的调研有23次,调研机构包括包括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汇华理财、中邮理财等。

  招银理财作为调研次数最多的也是唯一一家调研次数超百次的理财子公司,其调研行业多集中于工业机械(8次)、半导体产品(7次)、电子元件(6次)、生物科技(6次)和特种化工(6次),以新兴行业为主。同时,医疗保健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机动车零配件和设备、建材、服装服饰与奢侈品、西药、应用软件、建筑产品等行业也多有涉及。  

  调研次数排第二的兴银理财最青睐的前五大行业为半导体产品、应用软件、医疗保健设备、西药、工业机械。调研次数排第三的汇华理财则更青睐电子元件、家用电器、食品加工与肉类行业的上市公司。

  从调研时间段分布来看,招银理财4月、5月和3月调研次数较多,分别为38次、29次和28次,在沪指震荡期间进行了密集调研。兴银理财调研最多的月份为4月、6月,汇华理财调研最多的月份为4月和5月。

  招银理财对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频繁调研。例如,招银理财各对国盛智科、华利集团、澜起科技、顺络电子宋城演艺、海康威视、坚朗五金晨化股份分别进行了3次调研;各对中科创达伊之密立高食品四方光电传音控股国光股份山东玻纤珠江啤酒稳健医疗伟星新材一汽解放、容百科技、帅丰电器分别进行了2次调研。

  总体上看,招银理财对于各家公司的调研,多从企业基本情况(如企业人员结构现状等)、企业财务资产状况(如企业资产状况、企业负债状况、企业或有负债状况、盈利能力评价等)、企业经营状况(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产品盈利情况等)、生产能力现状(如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的技术水平、原材料状况、产品销售及市场占有率等)、企业发展(如企业战略、产品策略、产品结构调整、竞争优势、技术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项目建设情况)、企业并购、股权激励、关联交易等方面入手。

  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总体不高

  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只能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理财子公司可以直接投资股票、直接去上市公司调研无疑更具优势,理财子公司的权益产品销售也更灵活。

  不过由于理财子公司缺乏权益投资经验,大部分理财子公司尚未建立权益投资的投研体系,并且权益类投资方面的人才也较为紧缺,再加上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波动较大,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总体保持稳步慢进的节奏。虽然去年以来理财子公司权益类投资产品发行力度加大,但总体而言,理财子公司权益类投资的比例普遍不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邮理财理财业务投资资产总规模3183亿元。其中权益类投资26亿元,占比只有0.82%。工银理财理财产品去年末权益投资金额119.16亿,占比只有0.99%。

  穿透后,截止去年末信银理财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金额只有11.47亿,占全部产品总资产的比例为2.86%。交银理财权益类投资的金额和比例较高,达到461.72亿,占比8.06%。不过交银理财并未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高可能主要由于混合类理财产品和固收+理财产品投资了权益类资产。

  大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的权益投资通过委外投资、发行FOF/MOM(基金中的基金/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产品进行。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发稿,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产品名称中包含“FOF”字样的产品多达168款。

  相比公募基金,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大多通过银行渠道代销,受众群体偏稳健,更追求绝对收益和相对较低的波动率。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部门也因此承受更大的压力。

  为了补足权益投资的短板,理财子公司通过从基金公司挖人等方式补足人才短板,但由于薪酬水平与基金公司存在差距,挖人较为困难,同时还存在人才流失压力。比如今年3月份,交银理财权益部总经理王建华跳槽至信达澳银基金副总经理,分管固定收益部。今年4月,招银理财旗下首支纯权益产品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权益类理财计划宣布更换投资经理,原投资经理朱红裕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该产品的投资经理。

  除了招银理财权益产品更换投资经理外,光大理财发行的三只权益类产品中已有两只更换了投资经理。频频更换投资经理背后折射理财子公司权益类投资较大的投资压力和权益类投资仍处于摸索阶段。

  虽然目前理财子公司在股票市场仍力量渺小、权益投资方面尚属“新兵”,但背靠银行强大的渠道和规模效应,随着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能力逐步增强,将成为股市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0 普冉股份 688766 148.9
  • 08-09 恒盛能源 605580 8.38
  • 08-09 格科微 688728 14.38
  • 08-09 金鹰重工 301048 4.13
  • 08-09 中国电信 601728 4.5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