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并网以及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配电设备企业已经悄然与久居C位的风光龙头一起坐上了“主桌”。
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光伏展会之一的SNEC PV+日前在上海落幕,共有超3600家企业参展。
这场盛会现场不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有关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话题还不断发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新能源产业链正从产品出海走向产能出海乃至技术出海。这其中,在风光机遇之下,配电设备产业链扮演了重要角色。
SNEC展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多家电气企业注意到,发电侧和输电侧的产品令人耳目一新;在用户侧,全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纷至沓来,电气技术不断升级,高压化、直流化、数字化加速迭代。
在今年的SNEC展会上,正泰智能电气板块所展示的EPC+O+F智能电气总承包服务方案、泰无忧电站运维方案、高中低压一体化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与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记者了解到,在配电领域,正泰正着力打造高中低压一体化的平台战略,目的是一站式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节省建设及运维成本,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同样是电气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也在展会现场呈现了其如何助力电力转型的典型案例。在新型电力系统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中,施耐德电气围绕“源—网—荷—储”全链路“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用户侧,施耐德电气将园区、建筑、场站以及户用等细分场景不同特性构建了多重适配方案。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指导意见》的相关解读提到,我国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较快,部分地区承载力接近极限,存在配电网电压越限、电网调峰困难的情况。另外,电动汽车的普及,带动充电需求快速增长,但部分商业区、居民区等配变容量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充电设施接入。
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配电网建设,评估配电网承载能力,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以及为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并开展充电负荷密度分析,引导充电设施合理分层接入中低压配电网至关重要。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电网企业聚焦电网主业,持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并且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创新投资方式。
“我们目前感受到,国家电网对电网智能化及柔性改造的需求比以往增高了。在海外,目前也出现了特高压设备的需求。投资量增加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需求量的增长。从经营数据来看,我们的销售数据每年也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某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技术迭代和需求刺激之下,配电网环节的投入将是不小的规模。为了应对增长,市场出现了扩产及并购潮。
正泰电气董事、副总裁汪进介绍,目前正泰集团正在加速全球区域本土化布局,公司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拥有制造基地。
以正泰为代表的国产电气设备厂商,正在布局全球市场,尽管施耐德、ABB这些企业本就诞生于欧洲,但实际上,中国本土企业多次与记者强调,其并不落后于海外品牌。
汪进谈道,“目前来讲,我们民族品牌的优势是,更熟悉国内企业需求,针对市场具有更快的反应能力,服务效率更好,可以实现全时全日的服务。”
事实上,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电气化、集约化正在成为电气行业中转型的一条主线。
“未来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中在支持新能源消纳、电网智能化及数字化改造。未来无论是电网升级还是工厂改造,对电气设备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汪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到,为了匹配行业发展方向,断路器正向智慧互联、智能运维方向发展。
“消纳是一个大的问题,光伏和负载的联动中,光伏具有不确定性,但负载是确定的,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匹配就需要调度协同。因此,在未来电力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中,源与荷的时空匹配非常重要。”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行业应用与创新负责人梁超告诉记者。
梁超还谈到,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提升电气设备的功率密度,也就是电压和电流的提升。因此施耐德电气所有的提前布局都是围绕这一方向来研发的,在提升电压、电流的同时,打造小型化、紧凑化、便捷化的解决方案。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4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该公司发布了其全新一代空气断路器系列产品,能够满足建筑、OEM机械制造、工业、船舶制造、电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电子等行业对于安全稳定、绿色低碳、便捷运维和数字体验的多样化需求。
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产品市场部副总裁张海琼举了一个例子,“过去一个高压盒里需要两个主接触器、一个预充接触器,一个隔离开关。而现在,施耐德电气研发出的融合开关实现了这三种产品的所有功能。原来如果三种元器件的配合不好,出问题的概率更高。而现在用一个元器件解决所有功能,集成性更高、协同性更好、安装也简便了。”
与此同时,对于电气行业而言,正面临越来越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接入,叠加负荷侧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新的应用场景和行业拓展,技术层面对电压、电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场景也在触发直流电的渗透比例。
在高压直流领域,电气设备电压不断提升,主流已经来到1500V,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甚至将该技术引领向2000V。
阳光电源在今年3月发布了光储2000V高压系统技术,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李晗表示:“从系统级创新来看,提高串接数量、提升系统电压势在必行。”
相比1500V系统,2000V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投资节省165亿元/100GW。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投资节省120亿元/100GWh。另外,2000V系统可显著提升效益,但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标准、技术、供应链三大挑战。
在今年SNEC展会期间,阳光电源除了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其还首发《ArcDefender™储能直流拉弧技术白皮书》。阳光电源表示,随着大容量、长时储能的应用,直流侧电流、电压等级不断上升,因拉弧导致的安全风险增加。然而,因储能系统控制逻辑的复杂性和数据传输效率瓶颈,直流拉弧安全技术仍是空白。而阳光电源储能直流拉弧技术的发布意味着也填补了行业空白。
直流技术进步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中国。
“这些高电压的需求,国外可能有,但是并没有大规模使用或体现,但是在中国已经非常普遍了,直流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一定发生在中国。”张海琼谈道。
直流技术催生发电和网侧迎来新机遇之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用户侧角色也在得到重塑。
张海琼谈到,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会衡量自身电力系统的电气化水平是否已经足够帮助实现低碳化、可持续以及绿色的运营的目标。
在中低压领域的用户侧场景中,施耐德电气正致力于在建筑领域推广光储直柔的解决方案。将光储充一体化的改造方案嵌入其中,打造基于建筑的微电网从而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
“通常情况下,房间里电器往往使用交流供电,但如果我们要把储能中的电用于交流电电器,那么交直转换就会损失效率。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直流用电设备,可以直接使用储能或者光伏发出来的电,减少了中间这个转换,也就提高了效率。”张海琼解释。
“光储直柔”系统的目的是使建筑用电系统由目前的刚性负载变为柔性负载,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随时调整用电功率,不单单决定于当时系统内各用电设备的用电功率。
这也意味着,建筑从传统能源系统中的纯消费者,转变为集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能量调蓄功能“三位一体”的复合体。电气化改造能够助力用户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设备可靠性至关重要。例如在储能领域和直流场景下,对配电设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梁超谈到,电池是一个特殊的产品,具有双向性,既有放电又有充电作用,这与传统的电力流向不同。特别是当储能系统出现问题时,比传统配电设备要更复杂,因为在储能系统当中存在可以从低往高的流向。
由于储能系统应用场景涵盖发、输、配、用各个环节,面临着能流多向、操作频繁、长期投资、安全要求高的多重挑战,因此,如何基于更高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增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提升专业管理效率,优化投资回报率,是目前行业发展的核心关注点。
“因为无论是直流还是储能,过去的电气设备并不是针对这些的特性,我们的运营更多的是从原始的交流走向直流,是这几年我们才专门有了一些直流的设备。”梁超坦言,但是系统级的迭代太快,以前18个月、12个月一代,现在9个月、甚至6个月就迭代一次。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