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淋证、胁痛......难懂的中医病名,到底该怎么理解?

消渴、淋证、胁痛......难懂的中医病名,到底该怎么理解?
2023年11月09日 16:33 市场资讯

转自:佛慈制药

(图:佛慈陇药园)
(图:佛慈陇药园)(图:佛慈陇药园)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经常使用中成药或者喜欢中医的朋友们,对“消渴、淋证、胁痛......”等等用语肯定不陌生。但是这些究竟是什么含义?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

1、消渴

消渴作为病名,源出《黄帝内经》。

消渴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肺,胃、肾等脏腑为主的脏腑机能失调,以阴虚火旺,水谷精微吸收输布代谢失常为主要病机,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

根据中医对消渴病的临床表现的描述,西医的糖尿病及尿崩症,以及某些少见疾病如精神性烦渴等可参考辨证论治。

2、淋证

《黄帝内经》首见“淋”之病名。

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隋代《诸病源候论》将淋证分为气淋、血淋、劳淋、膏淋、石淋、寒淋、热淋七种。

简单来说,如果小便出来像牙膏一样白色浓稠称为膏淋;如果小便出来带石头叫做石淋;如果小便出来带血,叫做血淋;如果是心里很想小便,小便又小不出来,叫气淋

淋病又分虚实,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的症状辨证治疗。西医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可参考辩证治疗。

3、胁痛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

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

中医一般将胁痛分为四种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瘀血阻络证、肝络失养证等。

这里重点说说肝郁气滞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肝气郁结的表现也变得普遍。通常表现为胸闷、胁痛、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抑郁、口苦、食少、便秘等。

此时就可以试试佛慈逍遥丸。

逍遥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逍遥散化裁而成。

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八味逍遥散。这里的八味,指的就是逍遥丸的八味药材。

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炒)、茯苓、生姜、薄荷、甘草(炙)。

全方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可使郁结消散,气血调畅。

中成药的使用,最关键的就是辩证。

【对症不对人】,只要症状是对的,那么就可以使用,所以逍遥丸并不是女性专属,男性也可以用。

中医对于这些疾病都是辨证施治的,每一个病还分为不同的证,所以,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