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2022年中国业绩出炉!高速增长消失背后,又有哪些趋势和信号?

跨国药企2022年中国业绩出炉!高速增长消失背后,又有哪些趋势和信号?
2023年02月10日 10:31 市场资讯

转自:医药魔方Plus

新一季的跨国药企中国市场成绩单亮相如期而至。如果说Biotech公司在2022年因为遭受疫情反复和资本寒冬的双重夹击而显得步履维艰,那么跨国药企或许可以凭借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元化的组合度过这不平凡的一年。

不过,即便跨国药企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更高一些,但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的2022年,他们的中国市场业绩表现无疑问受到了更多变量因素的影响。从所有披露中国市场业绩的7家跨国药企常客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们的不同境遇。

整体来看,这7家跨国药企2022年在中国市场合计取得了243亿美元(约1630亿元,仅指制药业务)的销售业绩,这一数字与2021近乎完全持平,也意味着此前形势一片大好的高速增长似乎在2022年戛然而止。

从单个企业的表现来看,除了默沙东实现20%的高双位数增长外,其他企业也均是中低个位数增长或出现下滑,这种滞涨的表现到底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进入平台或下降拐点的信号,还是仅仅作为2022年这一特殊年份之后继续增长的注脚,我们可以继续观察。

产品为王,你方唱罢我登场

于跨国药企来说,中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群体多,显然依旧是其产品销售的重要市场。而无论对于药品最终使用方“患者”还是专科药的处方提供者“医生”,唯有好的产品方可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并支撑产品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上述好产品驱动高增长的逻辑,在前几年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可谓是真理。比如跨国药企昔日在中国大卖的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吉非替尼、伊马替尼、替诺福韦等产品;加上最近几年明星药物奥希替尼、9价HPV疫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司库奇尤单抗等大品种;以及2021年风靡全球的mRNA疫苗、P药、GLP-1类药物。

但可预见的是,无论是多么新颖的作用机制,市场很快就会推出同类竞品,“一家独大”持续称王的现象将越来越稀罕。以2022年各大药企披露的财报为例,阿斯利康(-4%)、罗氏(-7%)和礼来(-13%)在华业绩下滑或可窥见该种现象。

比如阿斯利康前几年奥希替尼可以以三代EGFR-TKI(EGFR T790M抑制剂)的先发优势在国内抢占患者群,但是随着同类国产药物伏美替尼(艾力斯2022年国内收入近8亿元)和阿美替尼(豪森)上市,以及后续将近50款竞品的研发,显然很难持续保证在该领域的“王者”位置。

罗氏制药的2022年中国业绩也是近三年来的首次下滑(-7%)。罗氏在财报中称,主要原因是美罗华、赫赛汀和安维汀等主要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遭遇生物类似药的激烈竞争,同时抗生素罗氏芬(头孢曲松)因疫情防控销量也有所下降。

至于礼来制药,其2022年中国区收入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3%。该公司在财报里也说明了主要原因是信迪利单抗下滑30%,培美曲塞、胰岛素等老产品受集采影响,未能实现以价换量的增长。

来源:礼来2022财报来源:礼来2022财报

剔除疫情持续影响的因素,仿制药及胰岛素集采和创新药纳入医保“以价换量”未能立竿见影是跨国药企在华增速疲乏的另一原因。包括赛诺菲、诺和诺德在内的多家跨国药企财报中皆提到,由于集采招标的影响,其产品销售额下滑明显,特别是胰岛素类产品。

比如诺和诺德虽然手握两款GLP-1R激动剂以及其与胰岛素构成的组合产品,并且“网红产品”Ozempic(司美格鲁肽)的糖尿病适应证2022年1月1日正式被纳入医保。但是由于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已于2022年5月实施,加上相关竞品影响,也抵消了GLP-1新产品增长。 受此影响,大中国区胰岛素销售额以丹麦克朗计算下降16%。

来源:诺和诺德2022财报来源:诺和诺德2022财报

默沙东是2022年在华业绩增速最大的跨国药企。如果默沙东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速,则有可能会反超阿斯利康占据中国业绩第一跨国药企的位置。不过从产品看,默沙东在中国的增长并不是K药带来的。虽然K药全球收入超过209亿美元(+22%),但主是是美国市场30%的增幅所带来,欧洲在内的其他地区增幅24%,由此推算K药在中国十几个PD-1竞品的围剿中很可能仅仅是与去年持平或下滑。

来源:默沙东2022财报来源:默沙东2022财报

默沙东在华业绩主要由HPV疫苗Gardasil/Gardail9驱动,这个在中国是巨大的未满足需求。但考虑到国内万泰、瑞科等Biotech公司的HPV疫苗已上市或者即将上市,默沙东能否继续在这个领域保持领先还有待观察。此外该公司口服轮状病毒疫苗Rotateq疫苗在中国销售下降明显,这主要是与国内疫情反复导致儿童无法及时接种相关。

虽然前述多个产品因为集采或者医保降价未实现放量而导致销售额下降,但是从数据中我们发现,集采不完全是“利空”进口药。比如赛诺菲的Plavix(氯吡格雷)就是例外。据赛诺菲财报披露,该产品2022年全年收入9.83亿欧元,其中中国收入4.62亿欧元(+12.4%),已经从集采初期的泥淖中走出。 同时在特应性皮炎新药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的加持下,赛诺菲保持连续10个季度增长。其在中国实际增长高达15.8%。

总的而言,在同靶点(作用机制)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跨国药企产品迭代速度将越来越快,新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或越来越短。

更新迭代,拥抱中国技术创新

回望跨国药企近年来在华的发展策略,最早主要是将中国作为药品消费市场,到近年来逐渐将中国作为全球同步申报的临床试验基地。即便如此,随着中国政府大力鼓励本土创新药的发展,加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指导原则出台,很多人表示医药产业的增长逻辑变了。

不难看出,只有高临床价值的优质创新药才能在未来持续受益。尤其是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跨国药企需要与来自本土药企同台竞技,即便没有医保局此类的买家出面,跨国药企也很难排除没有本土竞争者的挑战。

虽有挑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2022年,诸多跨国药企从本土创新中挖掘到新的机会。其中之一便是当跨国药企希望追求“本土化”来实现中国业绩增长的同时,中国本土公司则正在积极追求“国际化”。

如何让更多的中国新药项目走出国门?跨国药企可否通过搭建平台来提高国际化效率?答案是显然的。这也是让我们看到:2022年包括罗氏(基因泰克)、默沙东、赛诺菲等在内的跨国药企纷纷向中国本土创新伸出橄榄枝,披露了多项高额跨境交易。

部分跨国药企近年来引进的中国项目

除了BD交易之外,跨国药企还抓紧在各大知名生物园区成立孵化器,拥抱中国创新技术。比如此前强生集团下设的JLABS生命科学孵化中心走出了像君圣泰这样的优质企业;罗氏中国加速器2022年筛选包括奕拓医药、赛岚医药、剂泰医药等在内的9家本土创新企业;诺和诺德2022年与ATLATL、Danaher、赛默飞等多家公司在苏州BioBAY联合建立了专业化的研发平台推出“星起点计划”,同样是为了筛选可落地的项目进行联合孵化。

同时,为了已上市的新产品能服务于更多患者,跨国药企也正积极拥抱各类新技术,其中包括与中国本土在研项目开展组合疗法试验。比如Keytruda除了与传统的化疗、靶向联合之外,甚至已经开启了与溶瘤病毒、mRNA的联合,其最近还宣布与再鼎引进的肿瘤治疗电场疗法进行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总而言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从产品为王上升到向技术平台合作发力,从侧面也说明了中国本土创新的话语权在不断扩大。如何加速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的双向奔赴,实现资源整合,或是后疫情时代整个行业更期待发生的事件。

趋势预判,MNC提前做出应对

波诡云谲的2022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沉浮商海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跨国制药巨头来说,或许只是常态。

很多人认为,大企业组织庞大,在面临外界挑战时,相比小企业更难转身。而事实上,跨国药企在面临外界挑战时,敏捷性反应丝毫不逊于中小企业。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会发现很多在华药企已经在财报披露前做出了诸多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调整。

在笔者看来,它们总是“毫不违和”地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减法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上,更加精简敏捷型组织,提升患者和客户导向,精简掉繁琐的支持部门,专注创新药研发,提升运行效率助力价值创造。

比如诺华继2018年拆分了保健品业务后,又在2019年分拆眼科保健业务,2021年年底卖掉了持有近20年的罗氏全部股份(约占罗氏自由流通股总数的33%),为应对后续的不确定性准备了充分的粮草弹药。即便是仿制药Sando公司2022年实现了正增长,但诺华毅然决定拆分仿制药Sando公司,目标是要做专一化创新药公司。

另一侧,诺华又同时在做加法,比如在足够扎实的“化学”“生物”平台上,未雨绸缪地布局了xRNA、放射性配体、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且,2022年斩获了全球首个获FDA批准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RLT) Pluvicto(177Lu-PSMA-617),并且在首年就取得了2.71亿美元收入。此外,在2022年,诺华共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23项新的注册申请。

来源:诺华2022年财报来源:诺华2022年财报

比如前文提到的阿斯利康在2021年就已经嗅到了中国市场已经很难再维持昔日高增长态势,便通过与第一三共公司合作开发了靶向HER2的第三代ADC药物Enhertu,这款产品也于2022年上半年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获批在即,或可为阿斯利康在华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同时,2022年阿斯利康组织架构“做减法”也令业界格外印象深刻,多位阿斯利康高管离职加入本土企业。

除了诺华、阿斯利康之外,事实上有多家跨国药企在2022年伊始甚至更早之前就在中国喊出“打造敏捷组织”的口号。“敏捷”已经成为各大跨国药企业务转型的关键词之一。在跨国药企总部看来,优化后的组织框架能够更敏捷,更专注地支持业务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医药市场风云变幻,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近几年在供给端和支付端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交织,需要企业更加灵活果断地应对。业绩增长或许无法一直持续,市场变化和洗牌却会始终发生,我们也对此保持洞察,希望从明年的跨国药企中国业绩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Copyright © 2023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药企 默沙东 财报 胰岛素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7 宿迁联盛 603065 --
  • 02-14 多利科技 001311 --
  • 02-14 彩蝶实业 603073 --
  • 02-13 峆一药业 430478 12.62
  • 02-10 舜宇精工 831906 1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