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融资量质双升:七成资金投向“两创”

A股融资量质双升:七成资金投向“两创”
2022年11月07日 18:24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读数一帜 

  融资支持不仅需要“量”,更要“质”。满足科技创新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助于支持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近年来,如何让金融扛起支持实体经济振兴的重任,成为资本市场领域的一大重点课题。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具体到资本市场,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10月28日,易纲在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中表示,2022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充裕。其中,2022年1月-9月,沪深交易所共有265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融资4791亿元,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如充分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服务“硬科技”、创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截至2022年9月末,科创板、创业板融资金额占同期全市场的一半以上,北交所上市公司突破110家。

  根据Wind(万得)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2日,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融资总额达5180.07亿元,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同期,“两创”(创业板和科创板)板块的融资规模占比达到73.5%。这两个板块今年以来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

  安永报告显示,今年迄今亚太地区IPO总数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61%和69%,全球十大IPO半数来自亚太地区。中国是IPO活动的“火车头”。在全球前十大融资额中,中国企业占据6家,其中4家来自上交所,2家来自港交所。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易纲在报告中表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谈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具体举措时,易纲介绍,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证券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主体,在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中可以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广发证券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证券公司可以助力制造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以及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

  据《财经》记者了解,一些券商利用投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已经加大对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将更多资金投向高端制造、新能源、医疗器械、半导体、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引导资本流向,解决企业发展关键问题。

  “券商投行作为重要的金融力量,将不断发挥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中泰证券投行委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以金融助力科技创新企业资本运作;另一方面,推动产品与业务创新,包括推出绿色债券、期货、衍生品等支持企业发展。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科创板、新三板、北交所、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市场的包容性更大,投融资功能更强,其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也将大幅增加。

  A股融资额将创新高

  2022年的中国A股市场尽管表现跌宕起伏,但在新股募集资金方面, A股却创出了IPO融资的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A股共发行338只新股,从数量上来看并不亮眼。2021年全年IPO新股发行数量是524只。但尽管如此,今年新股发行的融资总额达5180.07亿元,已接近2021年全年融资总额。

  图 | 2022年A股IPO融资情况

  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IPO融资总额或将超过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IPO融资额占股权融资额比重进一步提升,已经达到了37%,2021年这一指标为30%。

  具体板块来看,率先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表现最为出色。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今年以来发行新股105只,融资额2251.98亿元,已经超过了2021年融资总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46.86%。融资规模与增长率稳居所有板块之首。

  创业板发行新股126只,融资金额1554.80亿元,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32.09%。即使与2021年全年相比,新股发行数量减少37%,但是融资金额仍然出现了逆势增长。成立刚一年的北交所表现也可圈可点。今年以来,北交所发行新股42只,融资金额84.68亿元。

  相比之下,主板的表现有些逊色。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板IPO融资总额为1288.61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滑28%。其中,上证主板新股融资规模同比下降34.29%,深证主板同比上升21.56%。

  实际上,2022年IPO直接融资规模的大幅提升,与注册制改革后带来的市场影响密不可分。注册制的实施,简化了企业上市流程,加速了上市进程,提高了融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目的。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赵海舟表示:“我们预料科创板、创业板和上海及深圳主板在今年前三季度的上市趋势将会在四季度持续。连同不同的经济刺激措施,2022年全年新股融资额有望继续攀升,A股市场融资额或会于2022年创下另一纪录。”

  实际上,近三年新股发行带来的直接融资规模显著提升。2020年,新股发行融资4792.94亿元,较2019年增长89%。2021年,新股发行融资5426.43亿元,刷新历史纪录。注册制实行后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成为IPO直接融资的最大助推力量。

  若从近十年来看,资本市场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正逐渐显现。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股票市场规模增长239%,债券市场规模增长444%,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间接融资的压力。

  资金倾向战略新兴产业

  服务实体经济,不仅要补足直接融资的短板,关键是引导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向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产融结合,推动资本、科技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循环。

  “融资支持不仅需要‘量’,更要‘质’。满足科技创新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助于支持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其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今年A股共有338只新股上市,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六成。而在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约九成,相关募资金额合计达2051.5亿元,占比91%。

  表 | 2022年A股IPO分行业融资情况

  2022年融资最多的信息技术行业,其三个子行业融资额均较2021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融资777亿元,2021年同期为147亿元;技术硬件与设备融资680亿元,2021年为441亿元;软件与服务融资441亿元,2021年为105亿元。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更早上市融资,有助于企业提升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抢得先机。

  而科创板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半导体企业的上市速度。科创板推出前,2010年、2017年为半导体企业上市大年,每年只有约十家半导体企业上市。截至11月2日,今年Wind行业分类下已经有31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类企业登陆A股,除主板、北交所各一家外,其余均在科创板上市。

  从融资额可以看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也颇受市场追捧,行业融资排名从2021年同期第六位升至第三位,融资额占比从3%上升到18%。截至2022年11月2日,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今年首发融资超过30亿元的上市企业有六家,其中两家超过百亿元——海光信息(688041.SH)融资108亿元、晶科能源(688223.SH)融资100亿元。

  另外,一级市场的投资对半导体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财经》记者综合统计各方数据发现,约从2018年开始,在一级市场中国半导体的投资额开始爆发。2020年、2021年数据均显示,半导体成为头部机构的前三重金赛道,行业人士称迎来 “历史性拐点”。根据清科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64家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企业上市,行业VC/PE渗透率高达87.7%,发行时账面回报倍数为6.21倍,高于平均水平。

  再如软件与服务行业,融资金额排名从2021年同期第十二位上升至第九位,融资额占比从2%上升到10%。2021年同期有18家软件与服务企业登陆A股,今年已有34家,接近翻倍。截至2022年11月2日,该行业首发融资超过30亿元的上市企业有六家,其中翱捷科技以68.83亿元居首。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的融资额占比也从2021年同期的10%,上升至今年的15%,其中首发融资额超过40亿元的有三家,分别是风华高科(维权)(000636.SZ)、信科移动(688387.SH)、中国长城(000066.SZ)。

  另外,当前资本市场包容性越来越强。注册制之下,未盈利的企业也有机会登陆资本市场,这也为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截至2022年11月2日,今年上市新股中有17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募资404亿元。

  券商多举措助力

  证券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充分发挥资本中介功能,有效地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财经》记者了解,券商在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助力经济转型中有多方面举措,包括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乡村振兴等。

  实际上,券商在近几年就开始着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多家券商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再融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完成境内股权承销金额2609亿元,承销金额同比增长28.8%;完成境内债券承销金额11701亿元,承销金额同比增长4.5%;完成境内通道类并购交易金额729亿元,交易金额同比增长99.2%。

  中金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完成直接融资超2.7万亿元,协助科创企业股本融资约2135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700亿元;中信建投完成2306单股票及债券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10793亿元;广发证券为实体企业完成直接融资超过8500亿元。

  在国家大力鼓励支持创新企业发展之时,具有融资功能的券商可以通过资金倾斜将更多资源配置到终端发展领域与薄弱环节,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的支持,解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

  多家券商已经开始做出这样的改变,将资金重点投向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先进制造、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积极引导资本流向,加大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

  一些券商瞄准发力“专精特新”。中信建投积极布局北交所,长期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截至今年9月末,北交所全部上市公司中,中信建投保荐家数和募资金额均保持行业第一名;国信证券也通过旗下股权基金、自由资金等投资了近200家企业,赋能“专精特新”类中小微企业。

  中泰证券提出了“四层递进”策略,即“做优北交所、做大创新层、做强基础层、培育股交层”。中泰投行委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从服务“更早、更小、更新”入手,依托投行专业优势,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有的券商则深耕区域发展,精准服务当地实体经济。

  总部位于深圳的券商国信证券,利用区域优势已累计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完成保荐及主承销项目154个,募集资金总额约1213亿元。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泰君安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新设创新型前海分公司,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广发证券也表示,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支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海通证券亦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力长三角科技企业发展成果落地转化。

  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券商通过融资功能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据《财经》记者了解,诸多券商加大了绿色产业投入,包括承销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相关上市公司提供股票融资服务,重视ESG治理水平等。

  “我们已经为多家绿色相关产业进行了股权融资,融资规模近80亿元。”中泰证券投行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中泰证券还推动创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2021年以来完成多单绿色债券融资产品,其中多只在行业具有创新意义和引领作用。”

  券商还推出多种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债券等融资服务;通过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多家券商助力实体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此外,券商还利用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盘活经济存量,积极践行ESG责任投资理念,以多种方式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

  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

  在10月28日的报告中,易纲表示,未来要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他提到,未来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完善衍生品市场监管体制。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制度落地实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等。

  近十年,中国大力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2012年,由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组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具备了“多层次”的雏形。此后,从推出新三板、科创板,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到设立北交所,A股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企业的种类、数量显著增加,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各市场、各板块的特色更加突出。比如,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的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

  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是注册制的推行,让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

  2019年7月22日,上海黄浦江畔科创板鸣锣开市,注册制改革在这片试验田上开启。在科创板平稳运行一周年之际,改革从增量过渡到存量。2020年8月,创业板引入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的成功经验上做出了差异化安排。2021年注册制推行至新设立的北交所。

  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构建了一整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安排,更好地畅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有利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今,注册制改革已经来到全面注册制的关键阶段。

  今年8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表文章称,经过近三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曾表示,“注册制改革是全链条、全环节的改革,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总结经验,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在畅通国内融资渠道的同时,监管层还不断推动企业“走出去”。从沪伦通到中欧通,近年来证监会不断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制度落地实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互联互通的适用范围从此前的英国拓展到了瑞士、德国。7月2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开闸”,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

  此后,赴瑞士上市正成为A股公司的新潮流。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1家中国企业发行GDR,其中6家选择瑞士。另外,近十家筹划发行GDR的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将瑞交所作为上市目的地。

  “相对沪伦通,在瑞交所发行GDR上市的审核时间较短、效率更高,瑞交所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发行GDR的热门首选地。”有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8 雅葆轩 870357 14
  • 11-08 美埃科技 688376 29.19
  • 11-07 恒太照明 873339 6.28
  • 11-07 新天地 301277 27
  • 11-07 甬矽电子 688362 18.54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