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的“赌徒”们:刘格菘、郑澄然、林英睿、费逸、王瑞冬、吴兴武等产品多数第一重仓行业占比超30%

广发基金的“赌徒”们:刘格菘、郑澄然、林英睿、费逸、王瑞冬、吴兴武等产品多数第一重仓行业占比超30%
2023年12月29日 21:28 市场资讯

  来源:一地基毛

  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要说哪家公司投资风格“极致”,广发基金敢认第二,那恐怕没有公司敢认第一。

  笔者简单统计了广发基金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行业配置数据,刘格菘、郑澄然、林英睿、费逸、王瑞冬、吴兴武和观富钦等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多数第一重仓行业占比超过30%。

  A股最大的特点是每年会有一个风口,在过去几年上述基金经理都曾站上风口创造不俗业绩。

  而广发基金也通过包装这些基金经理实现管理规模迅速膨胀,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广发基金过度包装短期业绩出众的基金经理,不顾及市场环境、行业估值和投资者利益,这样的吃相有些过于不够体面!

  尤其是今年市场恶化,行业配置过于集中的产品普遍表现不佳,最为刺眼的是广发基金的“门面”刘格菘和郑澄然多只产品排在倒数位置。

  01预演

  2017年是“公募牛”的预演,A股难得兴起价值投资的热潮,像东证资管、兴全、易方达、富国和中欧都有不错发展。

  当然,这并非是投资者成熟了,而是上一轮熊市始于小盘股“市梦率”破碎,很多投资者还没从“伤疤效应”中缓过劲来。

  再加上监管对市场秩序的整顿,游资、牛散收敛不少,小盘股已经没有太多炒作空间,因此白马股受到了更多关注。

  2018年比较特殊,贸易摩擦导致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25%,市场热情降至冰点。

  来源:iFind

  广发基金在这段日子过得比较挣扎,管理规模排在行业第11位,只能依靠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来维持管理规模上的体面。

  混合型基金从2017年2季度末的592亿元下滑至423亿元,规模缩水30%左右。

  股票型基金倒是有一些亮点,从178亿元上涨至300亿元左右,但这主要归功于明星基金经理余昊。

  余昊在2017年发挥出色,广发基金顺势给他发行了广发沪港深龙头和广发中小盘精选,分别募资80亿元和20亿元,都是当年的爆款。

  来源:iFind

  余昊投资美股和港股在国内属于顶级水平,代表产品广发沪港深机遇、广发全球精选股票和广发全球精选股票美元现汇均有不错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但是,余昊在广发沪港深龙头和广发中小盘精选上的表现有点令人失望。

  广发沪港深龙头在余昊管理的3年期间累计收益率27.61%,在同类产品中排497/530。

  来源:iFind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低并不是唯一槽点,更值得吐槽的是广发沪港深龙头与其同期管理的广发沪港深新机遇持股相似,但业绩相差巨大。

  最夸张的是2020年,广发沪港深龙头的收益率只有27.41%,而广发沪港深新机遇的收益率是62.30%!

  2021年5月余昊离职,广发沪港深龙头由张笑天接管,在随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亏损幅度高达53.77%,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6.12%和20.40%,今年以来亏损接近30%。

  截至目前,广发沪港深龙头累计亏损41%,规模只剩下10亿元。

  余昊发行广发中小盘精选有些令人意外,他专注的港股和美股市场都是白马股的天下,广发中小盘精选名字中的“中小盘”多少有些味不对。

  广发中小盘精选号称“聚焦两岸三地市场成长龙头”,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2018年行情过于极端,产品在成立之初立足于防守,持仓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保险等传统行业。

  据2018年3季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国建材、昆仑能源、万华化学和友邦保险,这似乎与成长关系不大。

  在随后的几个季度,广发中小盘精选确实开始聚焦具有成长性的龙头股,而且还选出了不少超级牛股,但可惜频繁调仓没能享受到后期收益。

  来源:choice

  最可惜的是2018年年末的持仓,广发中小盘精选重仓持有的广联达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份、威高股份和科锐国际都是超级大牛股,无奈在随后一个季度多数被抛售。

  倘若余昊选择躺平不动,说不准又一个神话诞生了。

  2019年9月,余昊在管理1年又109天后卸任,任期收益为-3.52%,在同期同类产品中排名468/538。

  从某种程度上看,余昊身上发生的故事就像是后面很多“事故”的预演,基金经理稍有成绩广发基金就包装发行产品,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02封神

  2019年余昊走下了神坛,与他擦身而过的是一位历史级炸裂的人物--刘格菘。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有了刘格菘才有了广发基金今天的行业地位。

  来源:iFind

  刘格菘在2017年和2018年表现比较平淡,自然也没能引来市场的关注,管理规模约55亿元左右,完全没有成为后来“900亿元大咖”的苗头。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广发中小盘成长A的跌幅基本与沪深300指数持平,并没有非常夸张。

  来源:iFind

  广发中小盘成长A回撤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行业配置相当均衡且均持有质地优良的龙头股。

  据iFind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分类,2018年年末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虽然超过60%,但第一重仓行业占净值比只有18.56%。

  这种行业分散但重仓持有龙头的投资方式,都让人有点投资大师的错觉。

  这样的投资,刘格菘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时间来到2019年,这是刘格菘封神的一年。

  他创造了国内公募基金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基金经理同时包揽年度榜单前三名的辉煌成就。

  其中广发双擎升级混合以121.69%的年内总回报夺冠,广发创新升级和广发多元新兴分别以110.37%和106.58%的收益率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另外广发中小盘以93.19%的收益率排在第十位。

  来源:iFind

  刘格菘的业绩之所以能如此夸张,主要是重仓布局医药和半导体,尤其是下半年有一半的仓位布局在火热的半导体行业,这让他连续两个季度都排在同类产品前十!

  说到半导体自然就不得不提那两个男人,银河创新成长的郑巍山和诺安成长的蔡嵩松。

  他们与刘格菘一同成名,让投资者魂牵梦绕又痛不欲生,基民亲切称呼他们为“渣男”。

  他们的成名也折射出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懵懂。基金到底是什么?它跟股票有什么区别?选基金是看K线、看业绩还是看策略?很多投资者可能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

  来源:iFind

  2020年,刘格菘借着芯片和医药“余温”破掉冠军魔咒,但相对业绩已经并不算靠前,2021年刘格菘的产品虽然小幅盈利,但相对排名已经到了后50%。

  这两年属于更为生猛的赵诣和崔宸龙,他俩凭借近乎全仓布局新能源,相继拿下两个自然年冠军。

  2020年,赵诣掌舵的农银汇理工业4.0收益率高达166.56%。

  2021年,崔宸龙掌舵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收益率高达119.42%。

  给基毛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意气风发的崔宸龙在专访时这样说到:“我对估值容忍度相对比较高,更在乎它的未来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1、谈谈准冠军农银汇理赵诣,亏了3年一朝翻身,投资风格有点“渣”!

  2、从专访看今年“双料冠军”崔宸龙:进攻性十足,防御性不佳

  3、扛住重仓股腰斩,业绩从倒数到年度第一,他经历了什么?独家对话崔宸龙:空间比估值靠谱

  来源:choice

  时过境迁,崔宸龙的产品亏损惨重,职业生涯只有all in新能源上的惊鸿一瞥,不知道现在对估值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连续两年表现不佳之后,刘格菘决定效仿后辈做一个更加纯粹的人,加大力度押宝新能源

  像刘格菘、崔宸龙和赵诣这种投资策略,高情商的说法是赛道风格,低情商的说法就是“赌徒”。

  当然话说回来,在投资过程中,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投资都是在赌,但是赌和赌亦有区别。

  从历史数据来看,精选个股的基金经理,他们的产品往往长期业绩相对优秀且稳定。

  而赛道风格的基金经理,他们的产品偶尔具有爆发性,但业绩不具备持续性,而且因为风险集中还会造成产品持有体验不佳。

  底层逻辑也很好理解,押注一个板块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本过高。

  再加上百分比计算方式,最终造成你可以对很多次,但错一次可能就会吞噬掉此前很多年的努力。

  在中国公募20余年的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也上演了无数次。

  有意思的是,这一观点刘格菘本人也是认同的。在发行广发严选三年持有的时候,刘格菘曾这样表态:

  我并不推崇“all in”某个赛道的做法,而是选择4-5个符合框架标准的行业来构建组合。这样,既能抓到当年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同时在单一行业出现波动时,组合中的其他资产也能发力,实现组合层面的Alpha,业绩更具有持续性。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刘格菘并没有知行合一,宣传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小的差距。

  据iFind数据显示,他的不少产品在2021年年末配置光伏和汽车的仓位达到50%,2022年年末仓位接近60%,2023年年中则接近70%。

  来源:iFind

  但由于新能源行业估值过高,再加上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迅速恶化,刘格菘越亏越多,越陷越深,旗下的5只产品近2年多数亏损高达50%,排在同类产品的倒数位置。

  但是更更有意思的是,刘格菘在非新能源行业重仓股中最为钟爱国联股份(维权),但是就在最近这家公司因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存在差错,证监会立案调查了。

  03 收割

  说来也有意思,刘格菘的夺冠产品广发双擎升级混合成立于2018年11月,规模约2.48亿元。

  虽然201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相对来说排名较为靠前,但依然无法阻止规模下滑,截至2019年6月末规模仅为0.49亿元,徘徊在清盘边缘。

  但是到了三季度,广发双擎升级混合通过重仓配置当年火热的半导体行业,持续排在同类产品前列并最终赢得市场关注。

  到了2019年年末,广发双擎升级混合规模已经达到了68.73亿元,2020年甚至一度接近200亿元。

  但是自然增长的规模并不能满足广发基金的胃口,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相继为刘格菘发行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和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分别募资10亿元和80亿元,两只产品规模随后迅速膨胀至50亿元+和230亿元+。

  最残暴的是在2021年8月份,也就是上一轮牛市的末期,广发基金又给刘格菘发行了一只规模达到150亿元的三年期巨无霸产品,将投资者死死地锁在里面。

  来源:wind

  在新旧产品规模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刘格菘的管理规模最高触及900亿元。

  那么这些产品后来怎么样了呢?答案是损失惨重!

  来源:choice

  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发科技先锋亏损26.57%,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亏损54.17%!

  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成立时规模是150亿元,即便在投资者不断补仓的情况下目前规模也仅剩下80亿元,这代表硬生生的给投资者亏了约70亿元!

  来源:iFind

  从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的持有人结构来看,散户这次当了冤大头。

  据2021年年报披露,约有18.13万个人投资者购买了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持有份额合计142.29亿份。

  随后个人投资者人数由18.13万人增长至18.78万人,合计持有份额由142.29亿份增长至148.97亿份。

  而机构持有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的份额只有可怜的0.49亿份。

  来源:iFind

  从历史数据来看,机构对刘格菘一直不算太过认可,其管理的产品中机构占比最高的为广发创新升级混合,2019年夺冠那年机构持有约11.96亿份,占比约38.17%,但随后持续抛售。

  来源:iFind

  第二个冤大头可能要算是广发基金的内部员工。

  据2021年年报披露,广发基金内部员工持有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的份额仅0.43亿份。

  绝对值虽然不高,但却是广发基金内部员工持有内部产品份额最多的一只权益产品。

  来源:iFind

  在随后2年,广发基金内部员工还在不断申购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从成立时的0.38亿份上升至0.71亿份。

  广发基金内部员工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决心是有了,但就是力度不够。

  来源:iFind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数据,2021年至今广发基金共自购了18次旗下产品,多数购买的是FOF和ETF。

  尽管刘格菘是广发基金的门面担当,但真要到拿真金白银捧场的时候,广发基金自己也退缩了。

  来源:choice

  刘格菘发行的新产品中也有盈利产品,但讽刺的是盈利产品是刘格菘提前撒手的广发科技创新混合,截至12月末盈利35%。

  来源:iFind

  据iFind数据显示,2020年刘格菘单独管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只实现收益35.65%,这是他同期管理的所有产品中收益率最低的一只。

  来源:iFind

  2020年11月,吴远怡开始协助刘格菘管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也是在此时产品重仓股与刘格菘其他产品开始分化。

  2021年年中,吴远怡开始独立管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重仓股分化又进一步加剧,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全年实现收益52%,刘格菘的产品收益率多数在5%左右。

  2022年,广发科技创新混合虽然小幅跑输刘格菘的产品,但在今年亏损幅度不到10%,而刘格菘的产品亏损幅度在30%-40%区间。

  截至目前,吴远怡管理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已有3年时间,累计收益为3%,而同期刘格菘的产品亏损均在 50%左右!

  来源:choice

  另外说一嘴,这一地鸡毛的局面并非刘格菘第一次碰到。

  2015年,刘格菘在融通基金同样是在高位发行产品,同样是两年不到的时间净值腰斩。

  时间已经过去6年,依然有产品没能爬出刘格菘留下的坑,其中融通新区域新经济亏损20%。

  不过,2017年刘格菘能够潇洒离开,跳槽到了更大的平台广发基金。

  而今日,以刘格菘的声望,以广发基金的行业地位,如果刘格菘不把坑填上,那至少在公募行业恐怕没有太多闪转腾挪的余地。

  04 师徒

  刘格菘作为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成长投资部总经理,他的投资理念自然也会影响到年轻人,比如说与他有师徒情谊的郑澄然。

  来源:iFind

  很尴尬,刘格菘和郑澄然师徒俩今年都排在了行业倒数位置。

  郑澄然由于更加纯粹,更加聚焦在光伏行业,所以亏损的更多,产品排在股基倒数第一的位置,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郑澄然对自己的评价是,外界会误认为年轻的基金经理比较乐观,但其实自己是一个偏保守的理性投资者。

  据iFind数据,郑澄然的代表产品广发鑫享第一大重仓行业集中度最高达到93%,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最高接近90%,几乎全部all in在光伏。

  对于郑澄然能有这样的自我认知,笔者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是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保守和理性,跟他所理解的保守和理性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如果这可以算保守,那还真想看看郑澄然眼中激进的产品会有多么“放荡不羁”。

  相较于郑澄然的自我认知,刘格菘的评价就比较客观。

  “郑澄然的供需分析框架跟我的框架比较相似。我们赚取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产业收益,这是从供需入手把握产业趋势,在产业趋势背景下分享优秀公司的成长红利,这也是基金赚取超额收益最大的Alpha。”

  这些行业黑话翻译过来就是:郑澄然同学也是一位赛道风格的基金经理,或者说是“赌徒”。

  有趣的是,广发基金将在刘格菘身上的戏码又在郑澄然身上复制了一遍。

  由于2021年光伏表现不俗,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鑫享实现收益35.62%,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10%。

  广发基金在2022年连续为郑澄然发行了3只产品,分别为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广发成长新动能和广发新能源精选三只产品。

  在出道仅3年多一点的时间,郑澄然管理规模已经突破过400亿元。

  来源:choice

  但是郑澄然也为他的年轻和“保守”付出了代价,大批产品任期亏损超过40%!

  来源:choice

  今年广发基金另一位亏损比较严重的基金经理是孙迪,他的广发先进制造今年亏损34.77%,累计亏损32.40%,原因主要是他去年押宝了新能源,今年又押宝电子。

  孙迪很有意思,管理3只产品押了3条赛道,除了广发先进制造还有两只主题产品,广发资源优选主要配置了黄金、煤炭和能源,广发品牌消费主要配置了白酒。

  来源:iFind

  笔者简单统计了广发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行业配置数据,发现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产品第一重仓行业占基金净值比超过30%。

  除了刘格菘、郑澄然之外,林英睿、费逸、王瑞冬、吴兴武和观富钦等也都喜欢重仓布局某个赛道,而这批赛道型基金经理在今年表现基本与重仓行业表现较为一致。

  来源:choice

  最为可惜的林英睿,他较为偏爱的交通运输和有色煤炭相继发力,产品连续4年实现正收益,广发基金业努力给他贴上“绝对收益”的标签。

  但是今年交通运输表现不佳,林英睿多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20%,排在同类产品倒数位置。

  05反噬

  广发基金在大肆营销、批量发行产品之后赚的盆满钵满,但它也正在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

  来源:iFind

  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广发基金发行产品分别为32只、40只、66只、37只和42只,其中2020年和2021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火力全开,新发产品数量和募集规模均排在了行业前列!

  广发基金的管理规模由2018年的第11位跃居至目前的第2位,最为风光的时候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元,权益产品规模接近5000亿元,刘格菘一个人就管理着900亿元。

  来源:wind

  2022年,广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高达73.57亿元,在全行业排在第二位,其中刘格菘在管的6只基金产品合计贡献9.49亿元的管理费!

  来源:wind

  广发基金的公司净利润也水涨船高,2018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11.86亿元、18.24亿元、26.07、21.34亿元和12.25亿元。

  坦白来说,基金公司靠管理费生存是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追求规模扩张无可厚非。

  但是随便拉出一位短期业绩出众的基金经理进行营销,丝毫不顾及市场环境、行业估值和投资者利益,这样的吃相有些过于不够体面!

  更何况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判断市场是否在顶部,行业估值是否透支,这也并非难事!

  目前,广发基金的人气已经大不如前。据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广发基金混合型基金管理规模为3482亿元,而截至今年3季度末管理规模已经缩水至2202亿元。

  其中,刘格菘的管理规模由900亿元缩水至不足400亿元,郑澄然的管理规模由400亿元缩水至200亿元,最悲剧的是孙迪,在规模缩水和卸任产品的双重影响下,管理规模由400亿元缩水至10亿元左右。

  旧产品被持续赎回,广发基金的新产品业远不如以往那样被人关注。新成立的产品数量增多,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募资规模与去年相比均出现腰斩。

  其中,发行了17只股票型基金,只募集资金64亿元,平均每只3.76亿元。发行了10只混合型基金,只募集资金54亿元,平均每只5.4亿元。

  06 总结

  据了解,刘格菘的品味非常特别,在某次与外界交流中推荐了一本苏联流亡美国的作家安·兰德的畅销小说《源泉》。

  这部小说主要讲一位年轻的建筑师洛克成长的故事,洛克因为不愿意对自己的建筑理念做出任何妥协,而过着一种世俗眼中离经叛道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因为不能容忍自己的设计被改动,而炸毁了一座建筑。

  投资是一门艺术不假,但基金经理与艺术家有本质区别。

  艺术家追求的是纯粹的艺术而不是被人理解,即便梵高、毕加索、达芬奇等这样公认巨匠,他们的很多作品也是小众的。

  但基金经理不同,基金是金融服务业,公募基金产品是普惠型金融产品,所以基金经理实际上服务于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投资者。

  基金经理不仅要帮助投资者赚钱,而且还要让他们舒舒服服的赚钱。

  当然了,就行业现状来说,目前大家面临的问题更加初级,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如何帮基金投资者赚钱。

  他们似乎更热衷于、也更擅长于赚投资者的钱,而不是帮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赚钱。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福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3 云星宇 873806 4.63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15.38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29.0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