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应对全球化竞争应着力提升 “三种能力”

险企应对全球化竞争应着力提升 “三种能力”
2024年06月19日 02:13 证券日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冷翠华

  近期,美国保德信、比利时富杰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等外资险企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加快布局中国市场。这既是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注解,也意味着我国险企与国际行业巨头同台竞技已然常态化。我国险企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苦练内功,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以及精细化管理、全球化布局的能力。

  事实上,具有吸引力的开放政策、不断增加的市场机遇、较好的营商环境,使得中国保险市场成为外资机构布局的优选对象。近年来,我国居民保险意识持续增强,保险市场发展迅速。2023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1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突破30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9.7%。

  展望未来,保险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看,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635元/人(约516美元/人),低于约882美元/人的全球平均保险密度;我国保险深度为4.1%,也低于约6.83%的全球平均保险深度。这意味着我国保险市场将保持强成长性、高景气度。

  更重要的是,我国正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大门还将越开越大。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场大、政策好、环境优,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保险市场对外资机构的“磁吸力”。我国保险机构也需要重新审视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格局,在建设金融强国的征程上,持续提升以下三方面能力。

  一是强专业,持续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险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应立足当前经济转型发展趋势下企业和居民对风险管理的新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身险公司应深入推动保险业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产业衔接,实现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的转变,主抓“治未病”。同时,在居民家庭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过程中,险企要积极探索耐心资本长期投资的新路子,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长期稳健增长。

  二是强效率,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保险业发展必须摒弃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粗放模式,摆脱“人海战术”和拼费用等经营“惯性”。一方面,树牢稳健经营理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在控制负债端成本、提升资产端收益的基础上,险企还应加强负债端和资产端的统筹联动,将资产负债管理理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全链条。特别是在长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险企投资端收益承压,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成为险企发展行稳致远的“胜负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并将费用管控成果更多地传导至产品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技术、管理和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是强布局,持续增强全球布局能力。当前,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一流险企相比还有差距。在双向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增强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险企打响品牌、力争一流之路上急需补上的短板。这既需要险企紧紧抓住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机遇,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需要以满足客户跨境业务需求为发力方向,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此外,险资还需要提升资产全球配置的能力,拓宽投资路径、增强投资收益,更好反哺承保与理赔业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早已吹响,险企转型发展的探索也在深入推进。期待我国险企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练就“真功夫”、提升“真本领”,当好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守护者,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