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银行业被罚1.45亿元 10人涉骗贷被终身禁业

5月银行业被罚1.45亿元 10人涉骗贷被终身禁业
2024年06月05日 06:57 证券时报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刚刚过去的5月,银行业延续从严监管,处罚力度有增无减。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开出141张罚单,单月合计处罚金额约为1.4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包括修订7部规章、制定6部规章。涵盖的领域包括行政处罚、资管监管、消费者保护、公司治理和内控合规等一系列监管规章,释放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推动金融业规范发展的信号。

  农商行罚单最多

  股份行罚额8009万元

  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持续高压,罚单数量也有所增多。

  5月,金融监管部门共对9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出141张罚单,罚单金额合计约1.45亿元,罚单数量虽较4月有所下降,但罚单总金额环比增长约25%。其中,个别银行单张罚单就超过了6700万元。

  从被罚银行类型来看,5月被罚金额最多的是股份制银行,合计被罚8009万元;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合计被罚约2169万元;国有大行被罚1675万元;城商行、村镇银行分别被罚1188万元、1112万元;政策性银行则被罚377万元。

  从罚单数量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领罚次数显著较高。其中,农商行及农信社5月领到43张罚单,村镇银行则有21张。此外,国有大行、股份行的罚单数量分别为34张、22张;城商行和政策性银行被开出的罚单分别有17张、4张。

  从被处罚分支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河南、江西等地被罚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金额位于前列。其中,广东地区有14家银行分支机构合计被罚7683.2万元,被罚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也最多;河南地区有15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罚1286万元,多涉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此外,江西有14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罚约663万元,主要来自于一些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千万级罚单再现

  贷款违规最普遍

  今年5月,被罚金额最多的银行为平安银行,该行总行被罚6073.98万元,分支机构则被罚650万元。目前,这也是2024年以来银行业收到的最大额罚单。

  平安银行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罚,主要涉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理财业务等。例如,该行存在未按监管规定审查审批重大关联交易,以及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等违规行为。巨额罚单开出当日,平安银行回应证券时报记者称,此次被罚系2019年原银保监会的检查结果,5年来该行已认真落实监管检查的各项要求,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5月被罚金额分列第二、三位的银行是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包括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内的7家分支机构合计被罚665万元,其中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一次性被罚240万元。这些机构涉及的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贷前调查未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发放虚假用途的抵押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另外,光大银行位于江苏的多家二级分行也遭到处罚,光大银行合计被罚593.9万元。具体来看,主要原因系票据业务违规,包括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到位、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贴现资金直接回流出票人等违规行为。

  从金融监管部门5月开出的141张罚单来看,受处罚银行的违规行为涉及金融行业的多个方面,包括账户管理、反洗钱、风险控制、信息披露、贷款业务管理等。其中,贷款违规、反洗钱问题、内部控制不足、违规掩盖不良贷款和未依法履职尽责等行为最为普遍。以贷款违规为例,具体表现包括房地产相关贷款违规、贷款被挪用、违规发放贷款、贷款管理不到位;按揭贷款资金未直接支付至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办理虚假按揭贷款、购房按揭贷款首付款管理不尽职等。此外,也有一些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比如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或股市。

  涉骗贷等行为

  10人被终身禁业

  值得一提的是,5月共有227位银行业务相关责任人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到处罚。其中,有10人因“骗取银行贷款”“授信管理、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行为被监管给予终身禁业处罚。

  总体来看,5月共有16人遭到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有90人遭到罚款,合计被罚金额超过395万元,同时有184人受到金融监管部门警告。从处罚对象来看,遭受监管处罚的地方分行行长、副行长等主要责任人并不在少数,在所有被处罚的人员中占比超过三成,不少责任人还是股份行地方分行的“一把手”。

  具体分析个人罚单,最为普遍的受罚原因是贷款发放前的审查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贷款风险增加。一些案例显示,银行贷款资金遭到挪用,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而是被用于其他目的,甚至有人发放虚假用途的贷款。此外,也有相关责任人采取不正当手段掩盖贷款的不良状态,比如通过虚假业务协助企业进行违规转贷。部分案例还显示,有信贷人员违法放贷造成银行巨额损失,以至被司法机关判处刑事处罚。

  根据上述罚单,证券时报记者从裁判文书网了解到,某股份行西安分行客户经理高某飞,联合另外3人使用伪造的公积金缴存记录等虚假资料,共组织27人(次)进行贷款,合计从某银行西安分行骗取贷款523.63万元。其中,高某飞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假材料进行骗贷,并造成了该行的严重损失。最后,高某飞等人因骗取贷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