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人没交公积金!乔丹体育改名换姓后再冲A!做IPO“钉子户”长达12年!

上万人没交公积金!乔丹体育改名换姓后再冲A!做IPO“钉子户”长达12年!
2023年03月17日 19:45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PO日报

  近日,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乔体育”)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中银国际证券。

  本次IPO,中乔体育拟募集资金约10.64亿元,其中约4.7亿元用于全国战略直营店建设项目,另外约3.48亿元用于鞋生产基地扩建项目,约1.29亿元将投向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项目,约1.17亿元拟用于信息化建设项目。

  早在2011年11月,公司名字还是乔丹体育之时就已经顺利过会,距离主板上市仅有一步之遥。然而,因与NBA球星迈克尔·乔丹间的商标纠纷,乔丹体育过会后迟迟拿不到批文,成为IPO排队长达12年之久的“钉子户”。

  如今,更名后的中乔体育选择再次冲刺IPO,但其仍然面对净利润下滑、毛利率低于同行等不小的挑战。

  来源:中乔体育公众号

  十年诉讼

  据悉,中乔体育主要从事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配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生产方式包括自产和外包,并通过经销商销售与网络自营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络。

  截至最新披露,福建百群持有中乔体育64.73%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丁国雄、丁也治夫妇为中乔体育的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控股股东福建百群100%的股权。同时,公司董事丁加芳、董事兼副总经理丁世杰同为丁氏家族成员。其中,丁加芳为丁也治弟弟,持股16.18%;丁世杰为丁国雄的外甥,持股2%。

  此外,丁国雄早期创业伙伴丁灿辉持股8.09%,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振年持股6%。

  目前,公司还没有外部股东,可以说是一家家族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公司第一次向上市发起冲击。此前,过会后的乔丹体育迟迟拿不到批文,并没有上市成功。根据证监会的表述来看,乔丹体育搁浅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重大未决诉讼。

  2012年,美国篮球明星乔丹以“发行人以不正当手段注册争议商标”等为由,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乔丹体育的多个相关注册商标。

  彼时,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维持乔丹体育的一系列商标注册。

  随后,乔丹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诉讼。在一审被驳回后,乔丹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甚至一直打到最高法院。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做出裁决,乔丹体育公司第25类服装鞋帽袜等商品上的6020578号“乔丹+图形”商标被撤。

  2020年12月,针对乔丹起诉公司“侵犯其姓名权”,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令乔丹体育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中的“乔丹”商号,并赔偿原告迈克尔·杰弗里·乔丹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30万元等多项判罚。2021年,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1月,发行人及乔丹均提起上诉。2022年3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如此看来,上述打了近十年的诉讼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公司仍在招股书中重点提示了商标及商号的风险。由于迈克尔·乔丹尚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尚未启动,公司主动履行判决的结果亦未取得法院的审核确认,履行判决的适当性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不能完全排除包括Michael Jeffrey Jordan在内的其姓名或名称中带有“乔丹”汉字或英文“Jordan”甚至拼音“QIAODAN”字样的人士或企业对公司的商标及商号提出诉讼、商标争议、商标异议等。

  净利润持续下滑

  如今卷土重来的中乔体育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据介绍,公司主要是以经销商销售与网络自营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络。报告期内,经销销售(包括公司及其子公司向线下经销商和网络代理商销售)占各期总的销售收入比例均超过80%。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拥有54家经销商和6个销售子公司在各自负责的前述销售区域内开展业务。乔丹品牌专卖店共计6269家,自2006年至2021年,专卖店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5.58%。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中乔体育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91亿元、49.28亿元、59.31亿元及30.99亿元。

  近几年内,公司收入较为波动,2020年的营业收入下滑11.85%,在2021年又回升20.36%。

  对此,中乔体育解释称,2020年受疫情影响,产品销量有所减少,产品单价也有所下降,但2021年市场行情回暖加上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上的投入,产品销量保持增长,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也较2020年有所上升。

  公司产品包括运动鞋、运动服装、运动配饰,其中运动服装及运动鞋的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高于98%。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207.5万元、73818万元、69543.2万元、36332.58万元,净利润持续下滑。

  IPO日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毛利率一路走低,报告期内分别为31.91%、29.52%、27.86%、27.19%。

  与同行公司(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相比,公司的毛利率也处于行业低位。

  报告期内,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46.94%、46.06%、49.52%、48.87%,高于公司毛利率至少15个百分点。且同行均值明显增长,公司的毛利率反而一路走低。

  相较于前次IPO时,公司的业绩规模有了大幅的提高。

  2008年-201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58亿元、23.17亿元、29.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3.73亿元、5.24亿元。

  不过,公司的毛利率却有了明显的下滑。

  2008年-2010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7.1%、28.39%、33.61%,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且2010年的毛利率比报告期内最高时期2019年的毛利率还高。

  收购公司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过一次股权收购。

  茵宝(Umbro)成立于1924年,是英国著名的足球服装品牌。2020年4月24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乔丹与美国品牌管理公司艾康尼斯签订了《股权购买协议》,由香港乔丹受让艾康尼斯子公司所持茵宝中国100%的股权,收购对价为6250万美元。

  截至估值基准日2019年12月31日,茵宝中国的股东权益账面值1028.34万元,估值45728.61万元,估值增值44700.27万元,增值率高达4346.83%。

  也因为收购了茵宝中国100%股权,公司于购买日确认商标无形资产43659.04万元。

  对此,公司也提示了风险:公司对上述商标在预计未来受益期限内按直线法摊销,报告期内上述商标未发生减值。如果公司未来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则将产生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公司认为,报告期内上述商标未发生减值,但茵宝中国的表现并不理想。

  2021年,茵宝中国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59.37万元、45.14万元;2022年上半年,茵宝中国的收入为0,净利润为-2.37万元。

  此外,因为收购了茵宝品牌相关资产,公司在2021年1月还新设立了一家子公司——茵宝体育,主要负责公司茵宝品牌类产品的销售和管理。但是,茵宝体育的业绩表现也并不如人意。

  2021年,茵宝体育的收入为0,净利润为-1515.52万元;2022年上半年,茵宝体育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59万元、-1197.81万元。一年半的时间内,茵宝体育的净亏损已经高达2713.33万元。

  那么,茵宝中国为什么由盈转亏?茵宝体育又为什么持续亏损?这是否满足公司收购时的预期?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低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员工人数分别为8714人、8710人、10216人、12984人,人员数量持续增长。

  但与此同时,公司有大量员工没有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报告期内,公司的参保人数分别为7204人、7228人、7482人、8674人,参保率分别为82.67%、82.99%、72.24%、66.8%,参保率下滑明显。

  对于参保率较低,公司解释称,公司用工情况属于劳动密集型,较高比例的员工系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强,根据当前时期国家相关社保政策,公司承担的社保费用全部计入国家统筹账户,个人缴付部分在各省之间划转仍存在一定障碍,且需累积缴费较长年限方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同时,由于公司部分员工在户籍地已办理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不愿承担过多该项支出,故本公司部分员工参保意愿不强。

  相比之下,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员工数量更低,报告期内分别为2208人、2370人、2662人、2862人,缴纳比例分别为25.34%、27.21%、26.06%、22.04%。

  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员工大部分为一线生产工人,农业户口及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上述员工在当地已有住房,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意愿普遍不强,且仅凭公司单方意愿无法为该等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虽然招股书明确指出,公司在报告期内不存在因违反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而被行政处罚的情形,但是IPO日报发现,如果补缴“五险一金”,中乔体育的净利润将出现大幅波动,盈利能力表现较为不稳定。

  在招股书中,中乔体育并未披露应补缴的社保和公积金金额。而IPO日报根据缴纳比例以及缴纳金额,或可粗略估算。

  报告期内,公司需补缴的社保约为900.6万元、755.4万元、2080.92万元、1738.35万元,累计约5475.27万元。

  公积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需补缴的公积金约为3716.71万元、4259.06万元、4561.92万元、3981.76万元,累计约16519.45万元。

  整体来看,公司在整个报告期内需要补缴五险一金的金额约为2.2亿元。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0 一诺威 834261 10.81
  • 03-17 海通发展 603162 37.25
  • 03-17 苏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7 未来电器 301386 29.99
  • 03-17 科瑞思 301314 63.7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