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疫情过后 血制品行业又将如何演变?

中泰证券:疫情过后 血制品行业又将如何演变?
2020年03月02日 11:2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 新冠疫情后,血制品行业供给、需求、价格如何演变?

  来源 中泰证券

  投资要点

  2019 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血制品作为突发疫情重要的战略药品需求获得巨大提振,与此同时短期采浆暂停也影响供给。此文我们尝试通过假设模拟、数据测算,推演血制品行业需求、供给、价格三大核心问题走向。

  新冠疫情影响下,血制品行业需求如何演变?(1)静丙和人血白蛋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短期需求增量约保守 5.8%-乐观 12.7%。我们测算预计疫情将直接带来保守 51.9 万瓶-乐观 114.2 万瓶静丙需求。且重症患

  者每多使用 5 瓶/人,带来需求弹性约 7 万瓶。以静丙 2019 年实际销售量约 900 万瓶为基数,整体需求增量约保守 5.8%-乐观 12.7%。(2)长期来看,血制品需求的增长更多来自可能出现的临床认知提升,等待观察。血制品行业历史年复合增速稳定在 10-15%左右。我们预计 2018 年全国人血白蛋白市场规模约 170-200 亿元,静丙市场规模约 90-100 亿元。目前国内静丙使用量和海外仍有很大差距, 2017 年国内静丙人均消费水平仅10-15g/1000 人、绝对额仅美国的 1/10。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症和医保政策, 美国静丙适应症以免疫性疾病为主,而国内更多以重症感染治疗、支持性治疗为主。新冠疫情后静丙免疫替代和调节功能的学术认知、在重症治疗领域的广泛作用等,有赖于生产厂家进一步的学术推广工作,等待观察。

  2020 年及未来三年血制品供给如何?血制品是政策强监管行业,新批浆站数和产品价格决定每年的采浆量,2019 年全国采浆量约 9200 吨(6.5%+)。

  (1)我们测算,假设采浆力度不变,预计新冠疫情影响下 2020 年采浆量或将下降至 8285-8379 吨,同比下滑 9%-10%;若考虑后续加大采浆力度, 则 2020 年采浆量或将达到 8651-8750 吨,同比仅下滑 5%-6%甚至和 2019 年持平。(2)长期看,采浆量取决于新开浆站和供需关系,预计波动后行业回归平稳期。各省“十三五”规划中对新批浆站偏向保守,2017 年后各血制品公司新批浆站相对较少。长期来看,受限于单采血浆站增量有限, 采浆量增速在 5%-8%之间。

  血制品历史价格变动如何?2020 年可能的价格变化?(1)回顾 2009-2020年,除 2015 年放开限价后一轮涨幅明显,近 3 年来中标价相对稳定。2015 年 5 月发改委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取消限价。2015-2017 年血制品价中标价涨幅明显。2017 年后由于供需关系、竞争格局等因素,行业新进入者无、医院用量稳定,中标价基本保持稳定、微幅下降。(2)短期销售费用有望降低、出厂价有望提升 10%-20%,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血制品出厂价和中标价之间有一定的价格加成作为经销商的推广费用及税票费用等。我们认为,短期供小于求、厂家话语权强化,出厂价或有10%-20%左右的提价空间。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

  投资建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回顾血制品行业发展历史,政策变化和供需变化对行业短期均有较大冲击,但是具备长远的采浆持续增长能力、强悍的运营和管理能力的血制

  品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长期仍然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良好的竞争格局、稳健的行业需求,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疫情估算模型的预测假设出现偏差的风险,血制品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新冠疫情影响下,血制品行业需求如何演变?

  静丙和人血白蛋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短期需求提振明显

  2019 年末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截止 2 月 19 日 24 时确诊 7.47 万例。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蔓延至全国。截至 2020 年 2 月 23 日 24 时,全国累计确诊77262 例(含港澳台112 例),现有疑似 3434 例,现有确诊 49824 例;累计治愈 24734 例,累计死亡2592 例。现有重症病例 9915 例,重症患者比例为 19.86%。其中湖北省累计确诊 64287 例,当日新增确诊 398 例;累计治愈 16738 例,累计死亡 2495 例;当日新增治愈 1439 例,新增死亡 149 例。全国(非湖北省)截至 2020 年 2 月 23 日,累计确诊 12975 例,累计治愈 7996例,累计死亡 97 例。

  血制品在突发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季度行业增速中枢有望上移。静丙和人血白蛋白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注射静丙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免疫调节功能,人血白蛋白有助于治疗低蛋白血症。以《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 议方案(V2.0)》为例,提出重症患者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使用 IVIG 0.25g/kg/d,疗程 3-5 天。疫情至今行业库存基本完全销售,我们预计一季度受益于疫情带来的终端需求快速提升,行业增速中枢有望上移。此外,中生集团、卫光生物等积极开展恢复期血浆治疗等研发。

  短期看,我们测算预计疫情将直接带来保守 51.9 万瓶-乐观 114.2 万瓶静丙需求

  前文提到,静丙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此次新冠病毒肺炎临床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那么,此次新冠疫情将直接消耗多少静丙呢?我们进行测算,核心假设:

  (1)基于 SEIR 流行病传播模型和医学预印本 MedRxiv 期刊发表的多篇预测文章测算,国内新冠患者最终人数约 80000-88500 例左右;(2)重症患者人数及使用静丙情况: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72314 例病例分析,重症患者占比约 18.50%;参考各地卫健委相关指导文件及草根调研,重症患者使用静丙比例 90%-100%,使用静丙数量在 30-60 瓶。(3)同(2)依据,轻/中症患者比例约 80.90%, 草根调研及结合Lancet 文章总结金银潭医院 99 位患者中 27%使用静丙进行治疗,轻/中症患者使用静丙比例 10%-20%,数量在 10-20 瓶。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新冠患者最终人数的估算模型对输入参数较为敏感、计算结果由于参数输入不同有较大差异,政策实施对疫情控制影响较大, 模拟结果可能因改变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而变化较大。本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模拟测算、测算结果仅供参考,可能与实际有较大差异。

  需求敏感性分析:以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假设,我们预计新冠疫情直接

  带来的静丙使用量在保守 51.9 万瓶-乐观 114.2 万瓶之间,且重症患者每多使用 5 瓶/人,带来需求弹性约 7 万瓶;轻症患者每多使用 5 瓶/人,带来需求弹性约 5 万瓶;患者例数每向上浮动 1000 例,带来需求弹性约保守 0.5 万瓶-乐观 1 万瓶。以静丙 2019 年实际销售量约 900 万瓶(折合 2.5g)为基数,整体需求增量约保守 5.8%-乐观 12.7%。

  (1)以最终国内患者数在 8 万例,重症患者数 1.48 万例,其中使用静丙(95%占比)1.406 万例,患者平均使用静丙数量在保守 30-乐观 60 万瓶;轻中症患者数 6.472 万例,其中使用静丙(15%占比)9708 例, 患者平均使用静丙数量在保守 10-乐观 20 万瓶进行测算,静丙使用量在保守 51.9-乐观 103.8 万瓶之间,中值 77.8 万瓶。

  (2)以最终国内患者数在 8.85 万例,重症患者数 1.637 万例,其中使用静丙(95%占比)1.555 万例,患者平均使用静丙数量在保守 30-乐观60 万瓶;轻中症患者数 7.16 万例,其中使用静丙(15%占比)1.047 万例,患者平均使用静丙数量在保守 10-乐观 20 万瓶进行测算,静丙使用量在保守 57.1-乐观 114.2 万瓶之间,中值 85.7 万瓶。

  长期来看,血制品需求的增长更多来自可能出现的临床认知提升,等待观察

  无可替代、无新进入者的刚需行业,历史年复合增速稳定在 10-15%左右。2001 年 5 月起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自 2001 年起未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制品行业基本没有新进入者。从临床角度而言,血制品主要产品除凝血因子外均无法重组生产,临床需求确切且不可替代。近年来,行业增速相对稳定在 10%左右。以收入占比最大的两个品种人血白蛋白和静丙为例,2018 年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实现收入 33.93 亿元(1.9%+),2013-2018 年年均复合增速约 11%。2018 年静丙实现收入18.42 亿元(27%+),2013-2018 年CAGR 约17%。按照样本医院放大 5 倍左右且考虑院外市场,我们认为 2018 年全国人血白蛋白市场规模约 170-200 亿元,静丙市场规模约 90-100 亿元。

  新冠疫情影响辐射全国,长期可能出现对静丙的临床认知提升带来的渗透率提升,等待观察。血制品三大品种中人血白蛋白属于需求稳定、竞争充分的产品,未来稳定小幅增长。静丙属于弹性需求,相对充分竞争品种,虽然竞争较多但已开发和使用的适应症和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 国内人均用量很低,未来需求看适应症推广情况。目前国内静丙使用量和海外仍有很大差距,2017 年美国静丙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 150g/1000 人,国内仅 10-15g/1000 人、绝对额仅 1/10 左右。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症和医保政策,美国静丙适应症以免疫性疾病(包括神经性自身免疫病、原发/获得性免疫缺陷及其他)为主,单人使用频次高、时间长;而国内更多以重症感染治疗、支持性治疗为主,更多的是单人单次治疗后就结束。新冠疫情后静丙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学术认知、在重症治疗领域的广泛作用等,有赖于生产厂家进一步的学术推广工作,等待观察。

  2020 年及未来三年血制品供给如何?

  政策强监管行业,新批浆站数和产品价格决定每年的采浆量

  血制品行业政策监管严格,供给主要由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新开情况决定;此外,血制品价格也影响供给。

  2004-2010 年单采血浆站关闭潮:2001 年 5 月起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自 2001 年起未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004 年,原卫生部发文《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设置单采血浆站;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和管理;2004 年 12 月 31 日前,不能完成转制或没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收购的单采血浆站,将被注销《单采血浆许可证》;单采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 供浆关系。2008 年 3 月 1 日,国家正式施行《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 对单采血浆站的执业监管更为严苛。以贵州省为例,2011 年底全省关闭了 16 家单采血浆站。

  2012-2016 年单采血浆站新开增多:2012 年初,针对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卫生部发文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要求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的企业,其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 6 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 5 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制品。按此标准,中国具有新建浆站资格的血液制品生产企只有 8 家企业。2012 年起各公司开始陆续新批大量浆站,以 2014 年-2016 年最多,当年全部新批浆站分别为 6 个、10 个、10 个。

  2015 年的血制品价格放开导致供给增加:2010 年起限价,2015 年放开限价。2016 年受价格放开叠加历史新开浆站成熟,当年采浆量迅速上升至 7170 吨左右(22%+)。

  2017 年至今:受采浆量大幅增加、两票制影响导致销售承压,加上新开浆站较少,采浆量逐步回落至 5%-10%增速。2019 年全国采浆量约 9200 吨,同比增长 6.5%左右。

  假设采浆力度不变,新冠疫情或将导致 2020 年采浆量同比下滑 9%-10%

  2020 年 2 月起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采取人员流动管制措施,采浆活动暂停。各地采浆站原计划基本在 1 月 31 日(大年初七)左右正式上班, 受疫情影响基本延迟,目前恢复采浆时间暂不确定,取决于各地疫情管控情况、交通恢复情况等。

  那么,此次新冠疫情将对 2020 年全年采浆量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进行测算,核心假设:(1)预计 2 月份除湖北外各地疫情管控有效,3 月起各单采血浆站陆续恢复采浆,3 月采浆量为正常水平的 50%,4 月开始恢复正常。湖北省疫情在 3-5 月(以 N 为代号)得到控制,N+1 月恢复至 50%,N+2 月恢复正常。(2)2019 年全国单采血浆站约 240 个左右,湖北省单采血浆站约 14 个,湖北省 2019 年采浆量 500-550 吨、占全国比重 6%。(3)除春节假期所在的 1 月外,各月采浆量相对均衡。假设 1 月采浆量占全年比重 6%,其余月度占全年比 8.55%。(4)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2019 年血制品批签发报告:行业表现稳健,大品种批签发稳定增长》,考虑近年来新开浆站较少,在新冠疫情发生前我们预计2020 年行业采浆量相对平稳,增速保持在 5%-8%之间,绝对额约9660-9936 吨。以 5%增速进行测算。

  我们测算,预计新冠疫情影响下 2020 年采浆量或将下降至 8285-8379 吨,同比下滑 9%-10%;若考虑后续加大采浆力度,每月采浆量同比增长 10%(原假设 5%),则 2020 年采浆量或将达到 8651-8750 吨,同比仅下滑 5%-6%甚至和 2019 年持平。

  长期看,采浆量取决于新开浆站和供需关系,预计波动后行业回归平稳期

  上文提到,血制品行业政策监管严格,供给主要由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新开情况决定;此外,血制品价格也影响供给。目前的 25 家血液制品企业浆站数相对集中,浆站数排名前五企业占有浆站数超过 50%。各省“十三五”规划中对新批浆站偏向保守,2017 年后各血制品公司新批浆站相对较少,全行业每年单采血浆站增量在 10 个以内。我们预计,新冠疫情后短期带来一定波动;长期来看,行业逐步回归平稳期,受限于单采血浆站增量有限,采浆量增速维持在 5%-8%之间。若长期静丙临床认知提升带来需求的提升逐步,则采浆量增速有望小幅上移。

  血制品历史价格变动如何?2020 年可能的价格变化?

  2015 年放开限价后一轮涨幅明显,近 3 年来中标价相对稳定

  近三年来血制品中标价格相对稳定。血制品为处方药,销售渠道包括医院和药店等。通常血制品生产企业生产之后进行批签发,获得批签发合格之后供货给经销商后由经销商销售至医院,也有少部分由企业直接销售至医院。血制品的下游客户医院具有较强的议价权,招标采购、挂网采购等是最主要的途径。2010 年 3 月,血制品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2015 年 5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取消限价。2015-2017 年血制品价中标价涨幅明显。2017年后由于供需关系、竞争格局等因素,行业新进入者无、医院用量稳定, 降价幅度相对较小,中标价基本保持稳定、微幅下降。以人血白蛋白为例,我们选取了进口企业基立福和国产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作为参考,可以发现 2009-2020 年间除放开限价有过一轮明显的涨价以外,近三年来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人血白蛋白 10g 规格:近三年来进口基立福中标价维持在 390-420 元之间,天坛生物中标价维持在 420-440 元之间,华兰生物中标价维持在420-450 元之间,上海莱士中标价维持在 530-630 元之间。

  静丙 2.5g 规格:近三年来天坛生物中标价维持在 550-620 元之间,华兰生物中标价维持在 550-620 元之间,上海莱士中标价维持在 620 元之间。

  短期出厂价有望提升 10%-20%,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

  受益于短期供小于求,销售费用有望降低,短期出厂价有望提升 10%-20% 左右。血制品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厂家配备销售队伍配合经 销商做学术推广工作。通常血制品出厂价和中标价之间有一定的价格加 成作为经销商的推广费用及税票费用等。我们认为,如果短期供小于求 的局面维持一定时间,则厂家话语权强化,销售费用有望降低,价格加 成弱化,出厂价或有 10%-20%左右的提价空间。

  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血制品的下游客户医院具有较强的议价权,但同时血制品公司竞争格局相对较好、需求相对稳定, 因此近年来血制品中标价相对稳定。出厂价和中标价之间的加价是厂家和经销商的博弈,取决于供需格局。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价格趋势受政策影响较大,预计可能稳中略有下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

  需求稳健,经营优秀的龙头公司长期受益

  我们大致拆分各血制品上市公司 2018 年收入构成,其中华兰生物血制品收入占比 75%、静丙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 19%;天坛生物血制品收入占比 100%、静丙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 49%;博雅生物血制品收入占比37%、静丙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 9.7%;卫光生物血制品收入占比 98.8%、静丙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 33.5%。

  回顾血制品行业发展历史,政策变化和供需变化对行业短期均有较大冲击,但是具备长远的采浆持续增长能力、强悍的运营和管理能力的血制品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长期仍然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良好的竞争格局、稳健的行业需求,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

  风险提示

  血制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短期受益于疫情血制品出厂价有一定上涨可能。但疫情结束后,长期来看,面对经销渠道调整、GPO 采购、进口产品竞争等情况,血制品价格存在下降的风险。

  疫情估算模型的预测假设出现偏差的风险

  疫情的估算模型对输入参数较为敏感、模型计算结果由于参数输入不同有较大差异,政策实施对疫情控制影响较大,模拟结果可能因改变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而变化较大。本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模拟测算、测算结果仅供参考,可能与实际有较大差异。

  血制品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长期来看,血制品行业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依赖静丙的学术认知提升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受 2016 年疫苗事件、两票制等因素影响,血制品销售渠道调整进入医院终端。经销商出现很大调整、经营压力加大,部分经销商退出市场, 渠道收窄。而血制品企业过去依赖经销模式,在学术推广上比较薄弱、具备销售队伍的企业极少,多数血制品企业短期销售均出现一定影响。血液制品企业需要建设销售团队、调整销售策略适应新的环境,存在产品学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近 2 年来行业新批浆站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各省对于新批浆站持相对保守的态度,未来行业存在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影响业绩增长的风险。

  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浆站年限变长、人工费用上升等原因,采浆成本进一步提升;而血制品价格提升无法对冲成本时,血制品业务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涵

相关专题: 每日重磅研报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佳华科技 688051 --
  • 03-04 贝仕达克 300822 --
  • 03-04 和顺石油 603353 --
  • 03-03 东岳硅材 300821 6.9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