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效应”消失 还是“烂片”太多?

“口红效应”消失 还是“烂片”太多?
2019年02月24日 18:5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投资维权315线索征集】你投诉,我报道!在这里,我们为股票、基金投资者提供一个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受损失的曝光平台。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欢迎向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维权。

  “口红效应”消失,还是“烂片”太多?——解析电影票房下滑背后的故事(中泰宏观 梁中华 吴嘉璐)

  来源:梁中华宏观研究 

  原创: 梁中华 吴嘉璐 

  中泰宏观每周思考第19期

  2018年以来,电影票房收入增速大幅走弱,多个月份大幅负增长,2019年1月票房收入增速甚至大降至-32%。但是按照“口红效应”的理论,价格低廉的电影等小娱乐消费应该是经济下行周期的“受益者”才对。“口红效应”消失了?电影消费增速为何下滑?究竟是“烂片”太多,还是所有消费都不行?本文深挖电影票房数据,解密票房低迷背后的故事。

  摘要

  1、无视“口红效应”,近期国内电影票房意外走弱。电影消费和其他普通商品消费不同,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电影消费大多数时候是逆经济周期的,即具有“口红效应”。但2018年下半年以来电影消费明显走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的增速持续走低。

  2、电影票房走弱并非意味着“口红效应”的消失。拆分影片市场结构来看,高评分电影的“口红效应”依旧非常明显。但近年来好电影的数量占比在提升,也并没有提高整体电影票房的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票价抬升,使得看电影不再那么“廉价”,特别是低评分电影失去了“相对廉价”的身份。与此同时,线上等众多新型娱乐正在以“更廉价”的特质,替代了部分低评分电影的市场。所以并不是消费的“口红效应”消失了,而是出现了新的受追捧的“口红”。

  3、今年消费增速或继续放缓,但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房价逐步回落影响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预期,今年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逆转。但消费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居民实际收入依然保持正增长,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电影票房增速的变化、高端娱乐的爆发增长都体现了当前的消费升级。长期来看,积累的贫富分化,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都会对高端消费和消费升级的领域具有持续推动作用。

  1

  无视“口红效应”,电影票房意外走弱

  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迅速成长,票房扩张速度惊人。根据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年份的电影票房增速都在20%以上,2018年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超过了600亿的大关。

  但从增速来看,2018年下半年以来电影消费明显走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的增速持续走低。如果看当月同比的话,近几个月票房收入增速已经多次出现负值。假期档也挽救不了电影消费增速的下滑,2018年下半年的国庆档、年末贺岁档,以及2019年的元旦档和春节档的票房收入均低于上年同期。

  电影消费和其他普通商品消费不同,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电影消费大多数时候是逆经济周期的,即具有“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是指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不再购买昂贵的汽车和住房,但仍然存在的消费欲望使得人们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口红,口红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作为价格低廉的小娱乐产品,电影消费往往是经济下行周期中的“受益者”。

  例如上世纪美国大萧条期间,几乎所有行业都沉寂的时候,好莱坞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也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安慰。1929年,美国电影总票房比前一年甚至还增长了58.2%。在2009年美国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时候,北美电影票房收入却高达10%。2012年以来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后,电影票房增速反而下了台阶。

  就国内的情况而言,近几年电影票房收入和国内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性也比较明显。例如在2014-2016年经济下行期间,电影票房收入增速反而是大幅走高的;而16年经济回暖后,票房收入便有所走低。

  按照“口红效应”的规律,2018年以来经济继续大幅走弱,电影票房收入本应走强,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票房收入的低增甚至是负增长。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

  口红效应”消失?还是“烂片”太多?

  从影片市场结构来看,高评分电影的“口红效应”是更加明显的。2015年经济增速走弱,发电量多次负增长,而高评分电影的平均票房增速却快速跃升;2016年经济有所回暖时,平均票房增速转负;2018年以来,尽管整体票房收入增速在回落,但高评分电影的平均票房增速依然是回升的,和“口红效应”的规律是相符的。

  而反观低评分电影,“口红效应”的特征并没有那么明显。例如在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低评分电影的平均票房增速也是走弱的;而2016年经济回暖后,低评分电影的平均票房反而也出现了回升;2018年经济增速再度下行后,低评分电影的平均票房普遍出现负增长。所以低评分电影的消费更加符合普通消费品的特征,与“口红效应”并不相符。

  从电影数量来看,2018年7分以上评分电影数量占比为32%,相比2017年小幅提升了3个百分点。由于好电影的“口红效应”要远远强于差电影,好电影的数量占比提升,理论上应该提高整体电影票房增速才对,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并非如此。

  我们观察到2018年电影市场的另一个现象是,电影平均票价在快速增长,而电影观影人次增速却在大幅下滑。电影票价的抬升,使得看电影不再那么“廉价”,尤其是低评分电影的“性价比”或许并没有那么高,失去了“相对廉价”的身份。

  与此同时,线上等众多新型娱乐正在以“更廉价”的特质,替代了部分低评分电影的市场,而这或许是整体电影票房下滑的重要原因。

  “宅文化”盛行成为低评分电影的主要替代方向,视频用户由影院向线上视频集中,对电影票房增速或构成一定冲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视频迎来爆发增长期,也在改变观众的收看习惯。例如2018年我国网络视频市场总规模从1450亿元预计扩大至2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从2017年的43%提高至53%。

  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年轻人娱乐的新习惯。爆红的网络综艺《奇葩说》开启了互联网“内容为王”的时代,《中国有嘻哈》点击量突破30亿成为潮流现象。后起之秀“短视频”已成为市场新潮,抖音快手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热门应用,我国短视频总活跃用户突破5亿。

  除了视频以外,网络游戏市场也呈现繁荣之态,用户规模在2018年再次出现高增长。形式多样的娱乐方式或对电影市场形成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未尝不是“口红经济”繁荣的表现?所以并不是消费的“口红效应”消失了,而是出现了新的受追捧的“口红”。

  3

  短期消费减速,升级仍在继续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会拖累居民收入增长;房价逐步回落,也会影响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预期。所以今年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逆转。

  但消费增速的放缓并不意味着消费的降级。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危机,居民实际收入不减少、而依然保持正增长,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

  电影票房增速变化的背后同样体现了消费升级的影响。高评分电影受到追捧,而低评分票房收入不佳,新型的网上视频消费反而维持高增长,均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除了电影市场外,高端现场娱乐产业也在爆发增长。据大麦网统计,2018年双十一期间(10月20日-11月11日),现场娱乐演出市场消费同比高速增长:全国共计7552场演出,同比2017年增长30%;票房收入同期增长52%,观演人次达到320万,较2017年同比增长54%。

  我们认为,高端消费和消费升级仍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期趋势。根据招商银行的统计,中国资产1000万以上高净值人群数量每年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长期积累的贫富分化,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会对高端消费和消费升级领域具有持续推动作用。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政策变动,票补取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史考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农商行 002958 3.96
  • 02-27 奥美医疗 002950 --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华阳国际 002949 10.5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